原创文文属于你的...吧 关注:82贴子:5,134
  • 6回复贴,共1

<埖落、残殇> 『转帖』文学体裁知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0-10-22 15:48回复
    文学体裁:小说及相关知识
    小说概说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它的基本特征是: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描写人物,是小说的显著特点。如堂吉诃德、于连都是我们熟悉的小说人物。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情节是与人物密切相关的,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衬托人物性格、展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
           我国古典小说是从古代神话、传说、先秦诸子中的寓言故事和史传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六朝“志怪”是我国小说的雏形,唐代传奇标志我国小说的成熟。但还是文言小说。宋、元以后出现了话本小说和章回小说,明清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成就的高峰时期,小说在近、现代文学中则极为发达。
    小说按篇幅长短、容量大小,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按题材分,则有历史小说、推理小说、科幻小说等。
           按篇幅长短分:
           长篇小说:长篇小说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在比较广阔的范围内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可以当作一个时代的形象化历史来看待。它表现人物的命运。往往具有相对完整的过程。如雨果的《悲惨世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巴金的《家》《春》《秋》、老舍的《骆驼祥子》,都是长篇小说的杰出代表。
           短篇小说:短篇小说,篇幅短,容量小,人物也较少。对人物性格也多是抓住主要特征进行刻画,截取生活中具有独立意义的片断或侧面,集中地反映广阔现实生活的某一点,成为一定历史社会的缩影。如鲁迅的《药》、孙犁的《荷花淀》都是优秀的短篇小说。
           中篇小说:中篇小说是介于长篇与短篇小说之间的中型小说。但不是短篇的拉长,也不是长篇的缩短。如鲁迅的《阿Q正传》就是著名中篇小说。
           按题材分:
           公案小说:公案小说是叙述官府侦察破案的小说。“公案”原指官员审案的桌子,后借指案件、事件。代表作有《龙图公案》、《施公案》、《海公案》。|
           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以科学为依据,用幻想来描述科学奇迹的小说。普遍认为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所写的《弗兰肯斯坦》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幻小说。
           历史小说: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它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再现一定时期的历史生活。如《三国演义》。
           推理小说:推理小说是把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在一起的边缘文学。发端于19世纪下半叶欧美的侦探小说。代表作有英国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
           武侠小说:武侠小说是我国旧小说的一种。代表作为《七侠五义》。
    


    2楼2010-10-22 15:4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问:
      1.文学体裁的分类到底是这篇文章是词 还是说他是记叙文,还是说是史诗,正确的应该说这篇文章是?
      2.思想主题、思想内容和思想意义 几个名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主题和中心思想是一个意思吧!那文章风格,“风格”怎么理解?
      4.文学史地位和文学成就 有什么不一样?
      5.《一千零一夜》是什么体裁?
      


      3楼2010-10-22 15:49
      回复
        答案为:
        1。文学体裁的分类,现在最流行,也是广为接受的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类。
        2。思想主题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
        思想内容是作品(作品集)中题材或思想主题的分类。
        思想意义是针对一部作品给后人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而言的,更多的是后人对它的主观认识。
        3。在狭义的范围内,主题与中心思想的含义是比较接近的,“主题”是一种更文学化的书面语言。
        文章的“风格”,是针对作品为了更好体现主题或中心思想而采用的创作、表达方式而言的,例如现实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
        4。文学史地位,是后人对前人及其作品的一种定位和评价,更多地带有主观性。所以在不同的时代,同一作家作品的地位也许会有天壤之别。
        文学成就,是对前人创作能力的一种肯定,从这点上说,只要一个作家的作品蕴涵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并且流传下来,他的文学成就就能得到认可,所以这个词的客观性要强些。
        5。《一千零一夜》的体裁是:阿拉伯地区的民间故事集(我们通常不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的“四类分类法”给它强行分类)。
        


        4楼2010-10-22 15:49
        回复
          小小说定义:
          有观点认为它属于短篇小说的一个分支;也有人认为它不属于短篇小说的分支,是作为独立的小况品种与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平列的一种新样式。        作家汪曾祺在《小小说是什么》一文中曾指出:“短篇小说的一般素质,小小说是应该具备的。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既相近,又有所区别。大体上讲,短篇小说散文的成分更多一些,而小小说则应有更多的诗的成分。小小说是短篇小说和诗杂交出来的一个新品种。它不能有叙事诗那样的恢宏,也不如抒情诗有那样强的音乐性。它可以说是用散文写的比叙事诗更为空灵,较抒情诗更具情节性的那么一种东西。它又不是散文诗,因为它毕竟还是小说。”
          


          6楼2010-10-22 15:49
          回复
            怎样才能写好小说:
            第一:创作技巧的研究。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角度。一些初入门的小小说作者最关心的也是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写小小说”、“怎样写好小小说”。这方面,刘海涛、邢可等人做过很出色的努力,近来侯德云先生在《小小说选刊》上专题《小小说课堂》也颇有些这种色彩。他们的研究把小小说技巧研究,特别是刘海涛教授的技巧研究,非常工整、系统,他提出的小小说模式、结构技巧、写作规律等,发前人所未发,言前人所未言,颇具研究功力,贡献极大。有心人雪弟对近年来小小说批评著作进行了统计,在他所枚举了的30多部著作中,研究的也大多数都属于这类方向。我个人看重技巧和技巧的研究,是因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技巧,才能得心应手。“技巧”中到底还有多少风景,还是很值得有兴趣、有功力的评论者们深入探究的。侯德云持一套自己的“技巧”观,他用自己的工具(术语)来写小小说,因此,他的“小小说课堂”里,关于技巧的论述或者如何关于运用某些技巧,也都是很“自我”的,具有很强的个人标志。这是“技巧无穷”的具体体现。我自己也曾“发明”过一些写作“技巧”,但我觉得那些“术语”并没有真正切入小小说体内,带有很强的摹仿或者试探的色彩。当然,我个人还有另外几个问题要问:技巧如何来?一个作者光看“技巧研究”,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怎样写好小小说”?事实上,对于小小说作者来说,入门之后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这时的“技巧”研究对于小小说来说,过于静态了。好的小小说,除了技巧,还有创作氛围、个人阅历、思想深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视技巧的存在当然不客观,但如果片面强调“技巧”,也属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二,小小说事件的研究。小小说世界里经常发生很多事件,这些事件到底具备什么样的意义?它们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或者影响了小小说的发展,不管是个体的,还是小小说整体的?这虽然与具体的作品关系稍微远了点,但并不是对作品没有一点影响。事件的研究既包括具有普遍意义的“大事件”,也包括许多具有私人意义的“小事件”。通常的情况是,透过种种事件,我们很可能发现小小说作品中隐藏着更多的秘密。譬如,几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天池》杂志编辑邹丽杨辞职,另谋生路;一些小小说作者改弦易张,或离或归;当地的宣传文化部门突然发现自己的辖地有一个全国知名的小小说家,然后就出台了一些扶持或奖励青年作者的文件……这些事件并不是无聊和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的,而是与小小说的发展可能有着某种深刻联系的。我确信这些事件研究出来之后,对于我们看待我们的小小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惜,目前对此作深入研究的人不多,甚至上还是空白——那些散文式的愤慨算不上研究。
            第三,小小说现象的研究。之所以提出“小小说现象的研究”这么个角度,是因为我个人对这个问题有某种程度的偏爱。“现象”不是“事件”。“现象”比“事件”大一些、宏观一些,带有潮流、趋势的色彩。这个角度的研究可以分解为这么一些“子”问题:小小说为什么会在80年代的中国突然崛起?是哪些因素使得这种崛起一直到今天还依然坚挺,创造了不俗的集发行、娱人、培育作者、在巩固阵地的基础上扩大阵地?小小说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哪些启示意义?小小说的未来走向?它到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还是纯粹的个人或者小团体的智慧?小小说在繁荣和促进文体建设方面,对于其他文体是否具备启示意义?如果有,是什么?记者柳萌对这一问题以新闻的形式进行这全面的报道。前一段时间,在首届小小说节上,中国作协也终地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吉狄马加首肯小小说选刊对于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满怀期望地等待着有人在吉狄马加之后,来一番“深入研究”,填补这一空白。这有助于整个中国文化产业乃至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如果这个问题可以称之为“小小说必然性研究”,那么,“小小说事件的研究”也可以称之为“小小说偶然性研究”。
            第四,小小说评论的研究。小小说评论不能光看别人——也就是俗语所云:乌鸦落在猪身上——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这个工作滞后了。有两个原因:一是早期评论太少,还形不成被关注的气候;二是很少有人想到这也是一个问题。按照我个人的资料,雪弟似乎是较早地涉足这个领域的人,是他提醒我们还存在着这样一个角度——我觉得雪弟在这一点上表现出十分的专业精神来。这么多年来,评论小小说的文字不少了,那么,这些评论的方法是什么?这些评论有什么特点?方法本身的客观和不足体现在哪些方面?我想,有关小小说评论的研究如果多起来了,小小说评论才算得上步入到一个真正成熟的阶段。那个时候,也许就不会有人说我们“太缺少小小说评论”了。因为,“裁判员”也有了裁判。
            第五,小小说作品的研究。这个不用多说,大量的小小说评论几乎都是选用了这个角度。一些评论家的入门评论也是“作品研究”。没有认真研究作品,没有阅读足够数量的作品,就敢于指手划脚——对这样的评论者,我只能惊叹其“胆子实在太大了”。
            第六,小小说作家的研究。作家研究当然离不开作品。但这二者并不完全一致。作家研究是把作家除作品之外的思想感情轨迹、成长经历、学识等综合起来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是对“作品”本质的研究,是对作品根基的研究 。现在对作家的研究风气很盛。早先有侯德云写过一大“堆”的“小小说的XX”,把作品特性、主题走向、作家性情等研究了个遍,然后,马新亭又写了“百家争鸣之XX篇”,等等。这些努力是有意义的,将会使我们更关注作家、更关注作品深层次的东西——它的影响力,将会超过对“技巧”的研究。
            这六个角度只是比较浮在表面上的角度,也可能还有更丰富的角度可供我们切入小小说。如果真的找到了那样的角度,小小说研究、小小说评论必定会别有一番天地——我们一直在说“小小说的百花园”,也许,新的研究角度诞生的那一天,我们再说这句话时,心里才不会发虚,才真正觉得“腰身壮、胆气豪”。
            


            7楼2010-10-22 15:50
            回复
              精选长篇小说:
              1.《蝴蝶飞不过沧海》
              2.《魔力魔力,比爱情甜蜜》
              3.《天使不曾离开ⅠⅡⅢ(全集)》
              4.《梦里花落知多少》
              5.《香薰恋人ⅠⅡ(全集)》
              6.《左耳》
              7.《夏天夏,星星辰》
              8.《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
              9.《亲亲亲吻鱼》
              10.《折翼天使之城ⅠⅡ(全集)》
              11.《天使消失在街角》
              12.《恋之蔓千寻》
              13.《来自天国的交换日记》
              14.《镜栀雪ⅠⅡⅢ》
              15.《泡沫之夏》
              16.《摩天轮下的傻瓜》
              17.《沙漏》
              18.《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ⅠⅡ(全集)》
              19.《龙日一你死定了》
              20.《如果我是你的天使》
              21.《七月七日晴》
              22.《悲伤逆流成河》
              23.《校服的裙摆》
              24.《如果微笑》
              25.《任凭这空虚沸腾》
              26.《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27.《让青春继续》
              28.《来不及说我爱你》
              29.《下辈子,我要预约爱情》
              30.《恶魔之吻ⅠⅡⅢ(全集)》
              31.《梧桐那么伤》
              32.《那小子真帅》
              33.《19岁,再见》
              34.《仲夏夜之恋》
              35.《星星流浪的城市》
              36.《樱花逝》
              37.《天使街23号》
              38.《时光倒流的童话》
              39.《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
              40.《最寒冷的冬天是旧金山的夏季》
              41.《化作天使来爱你》
              42.《我们用青春记住谁》
              43.《巴黎没有摩天轮》
              44.《你可听见我的心在动》
              45.《葵花走失在1980》
              46.《摩天轮之恋》
              47.《迷人的转校生》
              48.《天国里的许愿树》
              49.《消失的天琴座》
              50.《原来我一直不孤单》
              


              9楼2010-10-22 15: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