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吧 关注:792,946贴子:15,596,822

回复:【连载】《地球曾经千创百孔——板块动力新学说(陨石撞击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这里,为了方便理解,我对这个问题打几个比方。
     你可以把地壳想象成一个一个大船浮在岩浆上,因为,地心引力,船越大,水溢出的旧越多。
     就像在一个大船上,你增加了一个货物,那么这一片水域的压力就会增大,引起水向其他密度小的地方流动,当然水的流动速度很快,而且也很容易得到稀释,而岩浆的平衡速度可就不能和水相比了。
      所以,当陨石进入了这片软流层,相当于增高了这一区域的水压,水压高的地方要往水压低的地方流动,当然,因为是岩浆,所以流动的极其缓慢。同时,因为水压高,所以浮力也就更大,所以板块就飘的更高,在岩浆推力的作用下自然而然的看起来是盖在了其他板块的上面,而相对他所覆盖的板块,这种现象也叫下插。如太平洋板块下插入美洲板块等等。
      不过有人要说了,这么大的陨石毕竟是少数吧,那些小陨石未必能撞穿地壳,这样,大陆反而会被加厚(如亚洲大陆),那么这种没有击穿地壳但是增加了地壳重量的陨石撞击为何也会盖在太平洋板块上面?
     实际上我们仍然可以用上面的平均密度解释,不过为了理解,我们列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假设大陆密度(ρ陆)和岩浆(ρ浆)密度不变:
F浮=G陆
有ρ浆gV排=ρ陆gV陆
即ρ浆g(V陆-V露)=ρ陆gV陆
即(V陆-V露)=ρ陆V陆/ρ浆
V露=V陆(1-ρ陆/ρ浆)
      我们可以看到陆地露出岩浆面的体积(V露)是和整个大陆的体积成正比的,就是说,如果陨石撞击没有击穿地壳,而是成为地壳的一部分,那么这一区域的地壳在岩浆湖以上的高度会因为自己的整体的体积增大而等比增多。于是在地面上看就是海拔更高了,而此时因为有下面的岩浆推力的作用,所以我们总是看到的板块移动都是正方向高,而负方向的插入地壳内部。



IP属地:西藏24楼2010-10-22 12:29
回复
    板块岩浆湖以上的高度会因为自己的整体的体积增大而等比增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公式换算一下)
    


    IP属地:西藏25楼2010-10-22 12:29
    回复
      2025-11-18 02:35: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而我们知道,山脉是板块挤压产生的。但是。。。。。


      IP属地:西藏27楼2010-10-22 12:30
      回复
            很明显,两个板块的移动方向却完全向着相反的方向。。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
              当然,再奇怪的现象终归有其原因所致。。。
              如前面所说,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合起来以后,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盆地。同时,不可否认,他也很像一个被巨大陨石砸出来的环行山。
              那么我们可以想到,如此巨大的陨石对于脆弱的地壳来说必然是无法承受之重,咔嚓!一声。
             断裂,是他比较明智的选择。那么与此同时,在地壳下面本来安逸的岩浆湖,在受到陨石如此冲击的时候,他会有什么反应那?请看下图:
        


        IP属地:西藏28楼2010-10-22 12:31
        回复
          陨石倾斜角度撞击地球,致使现在的非洲地质形态以及东非大裂谷的产生:


          IP属地:西藏29楼2010-10-22 12:31
          回复
                 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当陨石从侧面撞入岩浆湖的时候,东部板块在水花(或者称为岩浆花)托力下利用了自己仅有的一点钢性,整块断裂开来而后盖在了后面的板块上,而后因为托力的消失以及重摔的缘故,他仅有的一丝丝钢性也只是保证他“摔裂”后不会弄得尘土飞扬。
                  这也是为什么非洲的陨坑要比南美的陨坑海拔高出这么多的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裂谷西部有向西部滑动的倾向的原因之一。
            第三节:一种特殊形态
                  在此我们顺带提一下一种特殊的非移动出来的地质形态——西太平洋的海底山。
                  在这里,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想象,在地球上有一个巨大的泥潭,你站在宇宙中,拿起一个巨大的砖头朝这个泥潭砸去,会产生什么结果?对,泥潭的泥水被溅了出来,溅到了外围的陆地上,干了以后成为一个个泥块。
                  从直观上来看。这些一条一条的是不是很像被溅起的泥浆溅到了陆地上,只不过在这里只不过把泥浆换成了岩浆罢了。
                  而那完全一致的北坡平南坡陡的形状,更能作为一个形态上的作证。


            IP属地:西藏30楼2010-10-22 12:31
            回复
              第三章:外部证据
                    马克思说过,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和现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彼此相互联系,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个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任何事物都是由各要素彼此联系组成的有机整体。
                   既然如此,如果陨石撞击说成立,那么他一定能在其他方面找到有联系有影响的的证据。
                   于是我突然联想到,非洲和美洲是地球高质量钻石的主要主产国。
                   而结合我所知道一些钻石以及各种重金属的形成原理,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另外一种形式从一个侧面来证明一下陨石撞击说的。
                    众所周知。黄金钻石这些东西是地球上非常稀有的物质,而钻石的产生的要素是同时具有高温和高压两种环境,而就人类现有记录而言,在自然条件下会造成这种环境的,只有陨石撞击。而黄金这种东西,作为沉重的金属早该沉入地核或者地幔,但是他在地表大范围的出现,是否预示着地曼里的黄金是否冲出地表过那?如是如此,那么他的产生必然和陨石脱不了关系。
                   那么我们想是不是黄金钻石比较集中地地方陨石坑就比较密集那?
                   非洲南美已经不用说了。而澳大利亚也是一个黄金主要出产国。而这个陆地的形成是否真是一颗疲惫的大陨石,不堪地球的拼命拉扯在绕了地球大半圈以后一头栽进了太平洋所致,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澳大利亚中东部却的确有一个巨大的盆地。
                   而更巧合的是,地球另一面的非洲板块。是西部盆地,东部高原,而澳大利亚是西部高原,东部盆地。而如果陨石是只从一面飞来的话。那么这个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证据更为妥当。
              


              IP属地:西藏32楼2010-10-22 12:33
              回复
                澳大利亚地势图:


                IP属地:西藏33楼2010-10-22 12:33
                回复
                  2025-11-18 02:29: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们再来看看亚洲大陆,作为拥有密集的撞击历史,亚洲特别是中国这块中心区域,他们重金属分布可谓是星罗满布。而黄金的集中地则是中国东部以及东北区域。而给他是否有给陨石撞击说作证的地方那?我们看图:

                       其实,刚才在第一章看过月球的表面陨石坑的朋友如果有稍微仔细看的话。这种环环相套相接的图形,我们在月球上也是能随便找到的。
                        当然,如此巨大的环形未必是陨石撞击后直接产生的。但是作为这个环形区域的西部边缘——太行山,他的西坡是陡峭的,这个和板块移动嵌入产生的形态以及方向是完全吻合的。这说明亚洲大陆的内部并不是向平洋层层推进的,在内部是有着复杂的动力结构的。
                        而最新的地质考察也有证明中国大陆板块在部分区域就有向两边撕裂的迹象,而其中就有太行山区域。


                  IP属地:西藏34楼2010-10-22 12:34
                  回复
                        在这里我要提一下洋脊的概念以及裂痕的重要性。
                          洋脊,顾名思义,就是海洋的脊背或者脊椎。用来形容纵贯大洋的几条海岭的。
                          其中最著名的我们已经看过了,就是大西洋洋脊。而除此之外还有印度洋太平洋等洋脊。而我们刚才看到的三条印度洋裂痕也是洋脊。大部分洋脊的产生还是比较容易解释的——因为板块的拉扯,使得地壳在数十亿年间不断被拉断,而岩浆从此裂痕涌出,不断向外堆积形成了山岭状海底形态。虽然地质学家没有没有再准确的定义,但是因为大西洋洋脊的原因,现在地质学家一致认为洋脊是板块分裂的标志。
                          而裂痕重要性在于,一旦因为某些原因出现了裂纹,那么此整体板块的钢性就会被破坏,而因此也会一发不可收拾的产生不断连锁效应。因为裂纹的出现,使岩浆的推力找到了可作用的方向。使板块以断裂为中心向两边移动。 


                    IP属地:西藏36楼2010-10-22 12:37
                    回复
                      上图那些棕线画出的就是太平洋洋脊,我们看到,这种洋脊在形态上都是和大西洋洋脊不一样。而且这样划分完全不合逻辑。就算我们不考虑动力来源。作为岩浆流动推动板块运动的这种现代公认理论。你如何让密度小的岩浆流向密度大的岩浆。而你又如何两个相对流动的物质处于同一平面而带动两个板块相对运动
                             当然不管怎样动力根源我们仍然需要得到证明,因此一些固执的专家在无法证明这个问题之前一切辩驳都是无力的。
                             实际上,当软流层的岩浆推动美洲版块、亚洲版块、大洋洲板块、以及南极洲等板块向太平洋运动的时候,太平洋板块也同样受着这些力的作用,因此太平洋板块是被挤压的。而太平洋洋脊也可以看出是被挤压出来的痕迹,这也包括横向以及纵向的各种条纹.
                               而我们这里又要分享一些概念,这个这个概念就是错断和分断的区别。
                               错断:既有断裂的特征又有挤压特征,很容易和分段弄混。
                               分断:垂直于裂谷的折皱,拉扯产生。
                               分断就如我们看到的大西洋裂痕。
                               而错断,则如下图所示:
                      


                      IP属地:西藏40楼2010-10-22 12:39
                      回复
                        南极洲实际运动方向。在这个地球仪发明了500年的今天,地质学家仍然在看平面图(虽然他们极力想通过把平面图画成圆形来弥补观察上的不足)。
                        


                        IP属地:西藏42楼2010-10-22 12:40
                        回复
                               此时,想必有部分有朋友会对如何分辨挤压褶皱和拉扯褶皱产生疑虑。
                               其实我们可以拿一条塑料布亲自动手做个拉扯和挤压的实验而得出比较形象的结论:
                                   挤压产生的折皱长而稀疏。
                                   拉扯产生的折皱短而密,集中在裂谷两旁。
                                   而我们从卫星上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有明显撕裂的痕迹,唯独太平洋没有,以此我们也可以得出——太平洋的实际上是像一块蛋糕一样被挤压而产生了很多褶皱。
                                   当然,即便不用此证明,从动力学上我们也已经得出了所有的陆地都是向太平洋运动的结论。
                               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已经明白了所谓太平洋的运动,其实是学者们形而上学的一种主观错误,同时是在研究中无视南极洲板块的必然结果。
                                  其实仔细想一下,我们根本没办法证明太平洋板块是在移动的(事实上也无人证明过),而事实上太平洋板块也的确是不运动的,所谓运动的表象,其实是作为地球这个圆球上,大陆板块运动的相对作用产生的假象。。
                                而现在我看到,很多人为了理论统一性,把太平洋洋脊以及一些地质形态用夸张的手法表示出来,这是不科学的。虽然地球的很多洋脊很像,但是他们的成因却得不一样的。
                                   而最不像拉扯洋脊的就数太平洋洋脊了。
                          


                          IP属地:西藏44楼2010-10-22 12:41
                          回复
                            第五章:刚性
                                   通过上面的解说,想必大家应该能对板块的各个真实的移动状态有个理性的了解了,那么澳大利亚南部的洋脊大家定然也能看出一些端倪,的确,他是南极洲的拉扯以及印度洋的挤压双重变形造成的。
                                   而到了这里,我们又看到了另外一种特殊的地质形态,而这种地质形态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和我前面所讲的陨石撞击似乎有些相悖之处——那就是,作为陨石撞击产生的南极洲和澳洲,他们应该分别从自己的中间撕裂并且挤压两中间板块才对,但是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撕裂。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又要提到钢性这个词了。。。。
                            


                            IP属地:西藏46楼2010-10-22 12:42
                            回复
                              2025-11-18 02:23: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当然,钢性的作用不仅仅于此,我们看图:

                                   拉扯痕迹不明显的一些运动,或多或少是如此造成
                                    同理,海洋(如印度洋)等板块没有因为软流层密度升高而整块漂浮起来,而只是在撞击点和断裂处会有上浮的意向,也正是因为板块之间的刚性和韧性所致。
                              


                              IP属地:西藏48楼2010-10-22 12: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