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4,113贴子:3,288,152

禅修应该怎么进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是不是日常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禅修方式,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做事情不以为苦,只是顺其自然去做就好了,能这么说,有请吧里对于禅修方式有经验的吧友指点迷津!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7-30 16:38回复
    大乘佛法依禅宗“二入四行“,理路明了,行路清晰,理行并重,福德机缘成熟,可当生成就菩提道果。
    大乘佛法依“资粮、加行、见道、无为、究竟”五阶段,见道及前在有为法上努力。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7-30 18:54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真正的禅修,就是在生活中好好的吃吃喝喝睡睡,知足安乐。
      关键是一般人他就是不能去好好的吃吃喝喝睡睡,他总是不满足于目前所拥有的这些。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7-30 19:06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4楼2024-07-30 19:28
        收起回复
          不除妄想不求真,绝学无为闲道人


          IP属地:北京5楼2024-07-30 19:34
          回复
            要了解禅修,首先要知道心的作用,心的作用为识知目标,也就是所缘。禅修就是专注于禅修的所缘,使五根平衡进入禅那。如何落地,就要以四念处为入手。这个是简略的说,而每个人能入门的方式都会在实际修行时,皆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


            IP属地:广东6楼2024-07-30 20:47
            收起回复
              事理不二
              志公禅师
              心王自在翛然。法性本无十缠。
              一切无非佛事。何须摄念坐禅。
              妄想本来空寂。不用断除攀缘。
              智者无心可得。自然无争无喧。
              不识无为大道。何时得证幽玄。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7-30 20:59
              回复
                破迷开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7-30 21:2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做人谦虚点就入禅修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7-30 21:47
                  回复
                    (四)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7-30 22:01
                    收起回复
                      禅宗的饥来吃饭困来眠前提得是已经明心见性了,不然的话顺其自然实际只是顺着习气走而已,当然吃吃睡睡比满脑子胡思乱想甚至搞事情还是要强的多,最起码少造恶业,但是要说这就是禅修,那还差点。如果是南传那种内观禅,那就是要把平时生活中每一个动作乃至念头都要观察的清楚,这种是吃饭睡觉干活时都可以修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7-30 22:07
                      回复
                        达摩大师讲 先见性 不疑 确定不怀疑了以后,熄缘虑 随分度日 ,熄缘虑就是修行,缘是攀缘 不在攀缘任何事物了,虑 忧虑 凡夫思前顾后的毛病习气,所以也叫历事验心,事境上做出才更有力量,不是你有吃有喝 叫无忧 你要生死关头亦能无忧 方是修行得力,所以佛示现 忍辱仙人,以示无相修行 ,又楞伽经言 菩萨住此 (无相修行)不久当得生死涅槃二种平等,当得佛身恒住如如,又达摩祖师言 夫道者 寂灭为体 修者离相为宗 ,证知体者 即见性也 亦名见道,见性以后 行无相行 亦名离相行 ,因为凡夫着相习惯了 不得自在,虽然自性是自在无碍的 但是你有这些 着相的习气 断不了 即使已经见性 也没有办法 立马解脱自在的,所以禅宗叫除习行 牡牛行,楞严经言 虽以明 但是这个车轮 还不能立马停下来,车轮者 凡夫的着相习气也,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07-30 22:23
                        回复
                          达摩大师讲 先见性 不疑 确定不怀疑了以后,熄缘虑 随分度日 ,熄缘虑就是修行,缘是攀缘 不在攀缘任何事物了,虑 忧虑 凡夫思前顾后的毛病习气,所以也叫历事验心,事境上做出才更有力量,不是你有吃有喝 叫无忧 你要生死关头亦能无忧 方是修行得力,所以佛示现 忍辱仙人,以示无相修行 ,又楞伽经言 菩萨住此 (无相修行)不久当得生死涅槃二种平等,当得佛身恒住如如,又达摩祖师言 夫道者 寂灭为体 修者离相为宗 ,证知体者 即见性也 亦名见道,见性以后 行无相行 亦名离相行 ,因为凡夫着相习惯了 不得自在,虽然自性是自在无碍的 但是你有这些 着相的习气 断不了 即使已经见性 也没有办法 立马解脱自在的,所以禅宗叫除习行 牡牛行,楞严经言 虽以明 但是这个车轮 还不能立马停下来,车轮者 凡夫的着相习气也,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4-07-30 22:25
                          回复
                            佛家讲“向内求、向外修”,红尘世事才是最好的修行道场。修行者和普通人过的生活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是修行者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而普通人是以入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所以说啊修佛即修心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7-31 10:3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问:法师,从实修上来说,在禅修过程当中怎样做到了了分明呢?
                              答:广义上来讲,所有的专注修行都属于禅修的范畴,包括修禅定,包括各类止观,包括参禅,包括观察法义,包括观想,甚至包括经行、读经、念佛、持咒等等在内,都属于禅修的范畴。在所有这些禅修当中,基本要求也是一致的,那就是欢喜、寂静、专注、明了。
                              欢喜、寂静、专注、明了的心境,就是禅修的基本状态。此时,修行人的心与法相应,禅悦现前,心无杂念,念兹在兹,一切观察都了了分明。怎样才能做到呢?略说其中四个要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9-04 1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