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洛之水 兄:
或许您因故没有把我上面说的看完?因为我看到有些已经解答过的地方您仍在重复。
希望您再看几遍消化消化后再说,如何。
为便于阅读(包括给其他网友阅读),我把前面部分内容再归纳列于下:
一、他的题目中,并没有宣布“生成数字的时间为0”,也没有默认“生成数字的时间为0”!我说他没有“默认”,是因为他题目本身就是在研究“时间够不够用”的问题,当然不能默认为零,否则还研究什么?岂不自相矛盾?
二、他的帖子并非都是完全正确的,而是在采用了您所强加的一个“潜规则”后,才正确,我说的“潜规则”是指:“必须把每个操作都默认为不需要花时间的”。这个潜规则确实在不少问题中都可用,但是潜规则并不是公理,并不是必须采用,也不是一定能采用!
三、“ 写字花时间”不是强加的前提,而只是没有采用你强加的“潜规则”而已。它是本来就存在的客观的已知条件。
四、不少民科朋友习惯于做题目时直接采用潜规则来“推理”,这种潜规则既不是公理,也不是科学的原则,只不过是他在“题海战术”这种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下,训练形成的不科学习惯——只会照抄别人的模式而不去思考实际问题——而已。
五、近年来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盛行,学生中流行的这类“潜规则”有不少。例如:
(1)凡力学问题中没有给出摩擦力的,都必须吧摩擦力忽略为零。
(2)凡一个物体没有具体说形状大小的,都必须把它忽略成一个几何的“点”。
(3)凡一个操作没有给出花的时间者,都必须认为它不花时间。
(4)凡一个物体给了形状而没有说弹性的,都必须认为它是刚体。
(5)凡一些事件没有指出其概率大小者,都必须认为“概率均匀”。
……等等等等。
然而,这些潜规则并非“公理”。能否采用应该根据题意具体分析。
除了现在我们遇到的这个认为“有限时间内可以完成无限次操作”荒谬绝伦的结果外,其他各种荒唐的错误可以举出很多实例。
将来如有时间我可以给各位介绍一些我在教学中遇到过的某些故事。希望朋友们能从这些实例中取得教训。
或许您因故没有把我上面说的看完?因为我看到有些已经解答过的地方您仍在重复。
希望您再看几遍消化消化后再说,如何。
为便于阅读(包括给其他网友阅读),我把前面部分内容再归纳列于下:
一、他的题目中,并没有宣布“生成数字的时间为0”,也没有默认“生成数字的时间为0”!我说他没有“默认”,是因为他题目本身就是在研究“时间够不够用”的问题,当然不能默认为零,否则还研究什么?岂不自相矛盾?
二、他的帖子并非都是完全正确的,而是在采用了您所强加的一个“潜规则”后,才正确,我说的“潜规则”是指:“必须把每个操作都默认为不需要花时间的”。这个潜规则确实在不少问题中都可用,但是潜规则并不是公理,并不是必须采用,也不是一定能采用!
三、“ 写字花时间”不是强加的前提,而只是没有采用你强加的“潜规则”而已。它是本来就存在的客观的已知条件。
四、不少民科朋友习惯于做题目时直接采用潜规则来“推理”,这种潜规则既不是公理,也不是科学的原则,只不过是他在“题海战术”这种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下,训练形成的不科学习惯——只会照抄别人的模式而不去思考实际问题——而已。
五、近年来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盛行,学生中流行的这类“潜规则”有不少。例如:
(1)凡力学问题中没有给出摩擦力的,都必须吧摩擦力忽略为零。
(2)凡一个物体没有具体说形状大小的,都必须把它忽略成一个几何的“点”。
(3)凡一个操作没有给出花的时间者,都必须认为它不花时间。
(4)凡一个物体给了形状而没有说弹性的,都必须认为它是刚体。
(5)凡一些事件没有指出其概率大小者,都必须认为“概率均匀”。
……等等等等。
然而,这些潜规则并非“公理”。能否采用应该根据题意具体分析。
除了现在我们遇到的这个认为“有限时间内可以完成无限次操作”荒谬绝伦的结果外,其他各种荒唐的错误可以举出很多实例。
将来如有时间我可以给各位介绍一些我在教学中遇到过的某些故事。希望朋友们能从这些实例中取得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