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为啥公路车车座那么窄,那么硌屁股,以前我总是耐心给解释骑行裤、坐高、踏频等等等等,解释的次数多了突然醒悟,其实我的解释其实对于咨询的人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同样都是骑车锻炼,但细分还可以分为竞技和运动两大类。竞技就不说了,凡是吧里对速度无上限向往的都属于这类。那么运动呢?我觉得是那种不那么追求速度,但也希望通过骑行提升健康水平的一类人,比如骑公路只骑20公里出头时速。
下面我就想说下我的观点了,如果是以“运动〝为主的骑友,其实可能不大适合骑公路车,而是选择山地成平把公路,甚至普通带变速的通勤车更好些,而且建议换个宽些“舒适”的车座。为什么这么建议呢?这要从前两天的一次休闲骑说起。所谓休闲骑,就是我骑车去逛了一趟健身公园,以往这种场景我都是骑山地去的,这次突发奇想骑了公路。因为是环湖的健身公园,跑步的、遛弯的人还是不少的,因此大都是不到20的速度骑行,短短5公里比平时35时速骑10公里还累,返程先是走中心城区因为红绿灯较多,也只能骑个25多的时速,但也感觉比骑公园那段舒服多了。等出了中心城区,速度终于可以上35了,好轻松爽块!
回过头分析,公路车的设计定位在竞速,达到一定速度以后,由于大腿发力比较充分,分它的大部分体重,臀部和手臂的支撑压力就相对较小;相反在速度比较低的时候,腿部没有分担足够多的身体重量,臀部和手臂就会感觉压力比较大。以我个人为例,骑公路车35以上的速度,身体各部分配合比较协调,三小时以内骑行都感觉比较舒适;速度一旦降到25以下,身体各部分都会觉得比较累,骑一个小时都会觉得很痛苦。
综上所述,个人觉得:如果骑行速度达不到25公里,或者不想骑到那么快,那么大致可以算是前面说的“运动”一类的,可能公路车不大适合作为锻炼工具,而是选择稍微不那么激进一些的车型更好一些,比如山地.平把.带变速的普通通勤车……等等,而且换一个宽一些的车座为好。
以上纯属个人一己之见,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下面我就想说下我的观点了,如果是以“运动〝为主的骑友,其实可能不大适合骑公路车,而是选择山地成平把公路,甚至普通带变速的通勤车更好些,而且建议换个宽些“舒适”的车座。为什么这么建议呢?这要从前两天的一次休闲骑说起。所谓休闲骑,就是我骑车去逛了一趟健身公园,以往这种场景我都是骑山地去的,这次突发奇想骑了公路。因为是环湖的健身公园,跑步的、遛弯的人还是不少的,因此大都是不到20的速度骑行,短短5公里比平时35时速骑10公里还累,返程先是走中心城区因为红绿灯较多,也只能骑个25多的时速,但也感觉比骑公园那段舒服多了。等出了中心城区,速度终于可以上35了,好轻松爽块!
回过头分析,公路车的设计定位在竞速,达到一定速度以后,由于大腿发力比较充分,分它的大部分体重,臀部和手臂的支撑压力就相对较小;相反在速度比较低的时候,腿部没有分担足够多的身体重量,臀部和手臂就会感觉压力比较大。以我个人为例,骑公路车35以上的速度,身体各部分配合比较协调,三小时以内骑行都感觉比较舒适;速度一旦降到25以下,身体各部分都会觉得比较累,骑一个小时都会觉得很痛苦。
综上所述,个人觉得:如果骑行速度达不到25公里,或者不想骑到那么快,那么大致可以算是前面说的“运动”一类的,可能公路车不大适合作为锻炼工具,而是选择稍微不那么激进一些的车型更好一些,比如山地.平把.带变速的普通通勤车……等等,而且换一个宽一些的车座为好。
以上纯属个人一己之见,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元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