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还记得吗?龚开疆、徐雷、白江波、曹闯、徐江、李顺、李青、张小庆、张大庆、戴永强、光头勇、钟阿四、李宏伟、李有田、程程、老默、谭思言、高启盛、李响、陈书婷、王力、蒋天、香港杀手、唐小虎、陆寒,还有最后的黑老大和保护伞高启强、唐小龙、赵立冬。你想到这些剧里最终死去的人物吗?几乎每一个角色都被塑造的有血有肉,我能说每一位演员的演技都是影帝、影后级的吗?流畅到完全看不出表演的痕迹。可这些人里有一个最是冷血无情的,是谁?我觉得是赵立冬吧!
世上没有绝对的善与绝对的恶,任何一个善人都不敢说自己一辈子一件坏事都没做,任何恶人也都会有他讨好、偏爱、善待之人。毋庸置疑,人性是善恶的统一,那么人就可以善恶不分吗?不能吧。
为什么大学之道止于至善呢?因为在人世间分辨善恶不难,难的是至善。一个人不论获取知识、技能,还是修行,如果能够择善、向善、行善、至善,那这个人即使没有任何知识与技能,也必然是明德亲民的,必然会长成对社会有益的人,这是善的可贵,也是价值观的意义。
人活到一定年龄就会发现,所有被提倡的都是珍贵而稀少的。善与至善被提倡,有多珍贵就有多稀少,泛滥的则是“伪善”。
人们喜欢高启强,无非是被他的伪善所欺骗。在高启强身上着墨了太多童叟皆欺的“伪善”、“聪明”、“高情商”正是他吸引人的地方。有人说他对弟弟妹妹的爱是真的,我看不然。
他包庇和纵容启盛贩毒是真的爱吗?
他明知启兰喜欢安欣,却利用启兰拉拢安欣,不成又想杀安欣,是对启兰的爱吗?
他真爱陈书婷吗?不是吧,他对陈书婷最初就是利用。
他爱高晓晨吗?更不爱,他雇佣香港杀手去杀晓晨企图嫁祸给蒋天,如果不是安欣,晓晨也会死。
他爱黄瑶吗?他多怕黄瑶知道真相就会用多大的力量欺骗控制黄瑶。
高启强对家人的爱全是假象,实则伤害,何况对别人?剧中的黄老被伪善欺骗多少年却不自知?
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社会,同一个世界,但不是所有人都选择做“高启强”,为什么呢?
一个伪善的角色,很多人却喜欢得不得了。为什么呢?因为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对他弱者的第一印象,更愿意相信他是弱者逆袭为强者的典范,这种第一印象在心理学上叫“首因效应”,是一种相对很难改变的优先效应,这可能就是他后来的恶行被很多人选择性忽略的心理学原因吧!
高启强伪善的背后就是实恶,他从来都不是弱者。从他对父亲的憎恨到最初贿赂小虎、小龙,到利用安欣、陈书婷、黄瑶、龚开疆、泰叔、孟德海、赵立冬等等,他的每一步都演绎着自私自利、唯我独尊、欲壑难填,导演是从不遮掩的。
但凡他的内心还残存一点点善良,都可以随时浪子回头,让剧中的任何一个因他而死去的生命活下去,但他没有。
他藐视那些生命,并毫无信仰与敬畏之心。
人性是善恶的统一,人的认知则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人们总是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物,我们叫不醒装睡的人,也拉不住撞南墙的人。为什么?
和忠言逆耳比起来,总有人更喜欢阿谀逢迎,因为忠言很苦,阿谀太甜;和简单质朴比起来,总有人更喜欢繁杂伪善,因为质朴无味,伪善动人。
我觉得这部剧的价值设定应该是想引导人们去感悟、分辨人性的善恶忠奸吧!警示人们在现实里对某人某事的认知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锤炼能够分辨和认知复杂事实与人性的能力,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可当我们打开互联网铺天盖地的喜欢高启强的声音依然持续扑面而来,还是会这个社会感到难过的,有姐妹说这是社会造成的,是也不是。不论多么糟烂的社会,“高启强”的道路都只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同样的环境下,还产生了“黄瑶”、“安欣”、“谭思言”、“李响”、“陆寒”、“安长林”等等。
有人说他们喜欢的是张颂文的演绎,而不是高启强这个角色。恕我不能苟同,我不认为每个人都能分清自己喜欢的到底是高启强还是张颂文。因为人们喜欢的是演高启强的张颂文,这个时候,张颂文和高启强是不可能分开的。
我不明白一个双手沾满鲜血与罪恶的伪善自私黑暗的黑老大是如何席卷全网的?是营销还是人心?希望是前者吧!
不论什么原因导致张颂文没有提名白玉兰或者别的什么奖项,希望这不会成为演员的遗憾,不是他演的不好,只是“高启强”不配。希望未来有更多好角色在等你,希望大家喜爱的张颂文能演绎更多正能量的人物,成为更好的演员和自己。
一部神剧,反派不让很多人讨厌,正派不让很多人喜欢,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而这不洽洽是一种最为生动的讽刺、批判与关怀吗?编剧、导演、演员真的付出了很多心血。
当我们聚焦现实,就会发现“安欣”这样的好人没有几个能得到命运眷顾,往往命运多舛。安欣,一个没有主角光环的主角,恰恰是无数平凡英雄的真实写照。这社会太需要“安欣”了,否则呢?就会有更多的“高启强”嚣张狂飙,也会有更多“李响”、“陆寒”、“李青”、“谭思言”牺牲在斗争中,尸骨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