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一些人认为大规模火山爆发是导致它们从地球上消失的原因;另一些人则认为它们是史前气候变化的牺牲者。现在一项重要研究称,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恐龙是在一颗大小相当于威特岛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后的几周内全部死亡的。
小行星撞地球“灭”了恐龙
近日,研究人员表示,6500万年前的那次撞击事件使大量尘埃升入大气层,导致剧烈的地震接连不断发生,使北美洲发生森林大火,烟尘遮天蔽日,使半数物种走向灭亡。
由41名国际专家组成的这个专门小组,对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有关恐龙死因的长达2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审查。这个专家组包括来自剑桥大学、帝国学院和伦敦大学的英国研究人员。
这次大灭绝事件还消灭了类鸟翼龙和大型海洋爬行动物,为哺乳动物成为地球上的优势种铺平道路。伦敦大学帝国学院这篇论文的联合作者乔安娜·摩尔根博士说:“现在我们深信,小行星撞地球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它引发大规模火灾、里氏10级以上的地震和山体滑坡,导致海啸发生。然而爆炸物以很高速度喷入大气层,是对恐龙的致命一击。烟尘遮天蔽日,使地球陷入一片黑暗和寒冷之中,杀死了很多不能适应这种极端环境的物种。 ”
这篇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它结合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收集的相关证据。证实上述观点的确凿证据,是在全球的岩层里发现的已有6500万年之久的铱层。这种金属在地壳里极其罕见,但是在小行星里相当普遍,因此几乎毫无疑问这些铱是来自与地球相撞在一起的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地质学家还发现大量同一时期的受震石英。这种矿物是在陨石撞击事件或者原子弹爆炸过程中形成的。
化石记录显示,小行星撞地球后,很多种动物的数量立刻开始显著下降。然而在以前的50万年间,并不存在物种灭绝的迹象,尽管当时存在大量活 “超级火山”。科学家表示,这是证明恐龙是被小行星,而不是被火山杀害的更加有力的证据。除此以外,研究人员还在墨西哥希克苏鲁伯发现一个有6500万岁,直径是125英里的陨石坑,它是由一颗直径9英里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在一起产生的。
科学家认为,撞上地球的这颗小行星释放出来的能量,是美国轰炸广岛使用的原子弹的10亿倍,巨大能量可使爆炸物快速升入大气层,遮挡住阳光。
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的加雷斯·柯林斯博士说:“这颗小行星的大小跟威特岛差不多,撞击地球时的速度比快速飞行的子弹高20倍。从地平线上看,炙热的岩石和气体发生爆炸时,看起来可能就像一个大火球,它炙烤着那些没有及时找到藏身处的动物。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这糟糕的一天预示着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的恐龙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但事实证明,这一天是哺乳动物变成地球上的优势种的开始。在这次事件以前,哺乳动物一直活在恐龙的阴影下。大灭亡是地球史发生巨变的一个关键时刻,它为人类最终成为地球的统治者铺平了道路。 ”
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
之一:放屁太多
法国科学家推测,导致恐龙绝种的正是它们自己的屁。
科学家分析,屁中发出的臭气只占所泄之气的1%,无臭味的氮、二氧化碳、氢、甲烷则占了很大比重。恐龙家族种类众多,它们体型庞大,重达80至100吨,每天要吃130至260公斤食物。试想,恐龙每天不断放屁,它们在一亿多年间释放出的甲烷必定相当可观。这些甲烷最终破坏了臭氧层,导致地球生态发生巨变,食物奇缺,以致恐龙绝种。
之二:与臭氧层空洞有关
俄罗斯科学院的专家在对俄远东地区的4处已被发掘的“恐龙墓地”进行研究后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与臭氧层空洞密切相关。
专家发现,很多恐龙的骨骼化石上都留有该恐龙生前曾长期肢体溃烂的证据。俄专家分析说,在白垩纪时期,太平洋中部曾发生过规模极大的海底火山爆发,规模如此之大的火山喷发必然会生成大量含碳气体,使大气中出现超大面积的臭氧层空洞。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不但能使恐龙的肢体上产生病变和溃烂,而且还能够影响食物链和改变地球气候。对于适应能力不强的恐龙来说,这无异于灭顶之灾。
之三:性功能衰退
“由于古气候及地质——地球化学因素的影响,雄性恐龙出现了性功能障碍,大量的恐龙蛋未能受精,导致了恐龙最终灭绝。 ”广东资深地学专家杨超群研究员,在一篇学术论文中提出了有关恐龙灭绝的新假说。
支持这一观点的例证,是英国一名化石商人在来自中国的70个恐龙蛋中,只发现一个有胚胎化石,这说明恐龙蛋的受精率颇低。而且,从晚白垩纪早期到晚期,地层中的恐龙蛋化石逐渐减少,说明恐龙的生殖功能逐渐衰退,恐龙的数量不断减少,最终灭绝。
■新闻拓展
恐龙并没有灭绝
美国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巴克在一所大学里举行讲座时,发出了一句惊人之语:恐龙,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而且现在,它们正在天空飞翔!
其实,这是继上世纪70年代古生物学界爆发的那场论战的延续。有研究者认为恐龙并未灭绝,鸟类就是恐龙的后裔,由此提出鸟与恐龙在分类学上应列为同一个纲。
巴克认为,疾病是导致恐龙死亡的真正原因,但恐龙并未因此灭绝。巴克相信:“有证明显示恐龙从未灭绝,仍有一种族活着,这个种族我们称之为鸟! ”
(来源:新浪科技中新网《羊城晚报》)
小行星撞地球“灭”了恐龙
近日,研究人员表示,6500万年前的那次撞击事件使大量尘埃升入大气层,导致剧烈的地震接连不断发生,使北美洲发生森林大火,烟尘遮天蔽日,使半数物种走向灭亡。
由41名国际专家组成的这个专门小组,对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有关恐龙死因的长达2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审查。这个专家组包括来自剑桥大学、帝国学院和伦敦大学的英国研究人员。
这次大灭绝事件还消灭了类鸟翼龙和大型海洋爬行动物,为哺乳动物成为地球上的优势种铺平道路。伦敦大学帝国学院这篇论文的联合作者乔安娜·摩尔根博士说:“现在我们深信,小行星撞地球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它引发大规模火灾、里氏10级以上的地震和山体滑坡,导致海啸发生。然而爆炸物以很高速度喷入大气层,是对恐龙的致命一击。烟尘遮天蔽日,使地球陷入一片黑暗和寒冷之中,杀死了很多不能适应这种极端环境的物种。 ”
这篇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它结合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收集的相关证据。证实上述观点的确凿证据,是在全球的岩层里发现的已有6500万年之久的铱层。这种金属在地壳里极其罕见,但是在小行星里相当普遍,因此几乎毫无疑问这些铱是来自与地球相撞在一起的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地质学家还发现大量同一时期的受震石英。这种矿物是在陨石撞击事件或者原子弹爆炸过程中形成的。
化石记录显示,小行星撞地球后,很多种动物的数量立刻开始显著下降。然而在以前的50万年间,并不存在物种灭绝的迹象,尽管当时存在大量活 “超级火山”。科学家表示,这是证明恐龙是被小行星,而不是被火山杀害的更加有力的证据。除此以外,研究人员还在墨西哥希克苏鲁伯发现一个有6500万岁,直径是125英里的陨石坑,它是由一颗直径9英里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在一起产生的。
科学家认为,撞上地球的这颗小行星释放出来的能量,是美国轰炸广岛使用的原子弹的10亿倍,巨大能量可使爆炸物快速升入大气层,遮挡住阳光。
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的加雷斯·柯林斯博士说:“这颗小行星的大小跟威特岛差不多,撞击地球时的速度比快速飞行的子弹高20倍。从地平线上看,炙热的岩石和气体发生爆炸时,看起来可能就像一个大火球,它炙烤着那些没有及时找到藏身处的动物。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这糟糕的一天预示着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的恐龙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但事实证明,这一天是哺乳动物变成地球上的优势种的开始。在这次事件以前,哺乳动物一直活在恐龙的阴影下。大灭亡是地球史发生巨变的一个关键时刻,它为人类最终成为地球的统治者铺平了道路。 ”
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
之一:放屁太多
法国科学家推测,导致恐龙绝种的正是它们自己的屁。
科学家分析,屁中发出的臭气只占所泄之气的1%,无臭味的氮、二氧化碳、氢、甲烷则占了很大比重。恐龙家族种类众多,它们体型庞大,重达80至100吨,每天要吃130至260公斤食物。试想,恐龙每天不断放屁,它们在一亿多年间释放出的甲烷必定相当可观。这些甲烷最终破坏了臭氧层,导致地球生态发生巨变,食物奇缺,以致恐龙绝种。
之二:与臭氧层空洞有关
俄罗斯科学院的专家在对俄远东地区的4处已被发掘的“恐龙墓地”进行研究后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与臭氧层空洞密切相关。
专家发现,很多恐龙的骨骼化石上都留有该恐龙生前曾长期肢体溃烂的证据。俄专家分析说,在白垩纪时期,太平洋中部曾发生过规模极大的海底火山爆发,规模如此之大的火山喷发必然会生成大量含碳气体,使大气中出现超大面积的臭氧层空洞。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不但能使恐龙的肢体上产生病变和溃烂,而且还能够影响食物链和改变地球气候。对于适应能力不强的恐龙来说,这无异于灭顶之灾。
之三:性功能衰退
“由于古气候及地质——地球化学因素的影响,雄性恐龙出现了性功能障碍,大量的恐龙蛋未能受精,导致了恐龙最终灭绝。 ”广东资深地学专家杨超群研究员,在一篇学术论文中提出了有关恐龙灭绝的新假说。
支持这一观点的例证,是英国一名化石商人在来自中国的70个恐龙蛋中,只发现一个有胚胎化石,这说明恐龙蛋的受精率颇低。而且,从晚白垩纪早期到晚期,地层中的恐龙蛋化石逐渐减少,说明恐龙的生殖功能逐渐衰退,恐龙的数量不断减少,最终灭绝。
■新闻拓展
恐龙并没有灭绝
美国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巴克在一所大学里举行讲座时,发出了一句惊人之语:恐龙,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而且现在,它们正在天空飞翔!
其实,这是继上世纪70年代古生物学界爆发的那场论战的延续。有研究者认为恐龙并未灭绝,鸟类就是恐龙的后裔,由此提出鸟与恐龙在分类学上应列为同一个纲。
巴克认为,疾病是导致恐龙死亡的真正原因,但恐龙并未因此灭绝。巴克相信:“有证明显示恐龙从未灭绝,仍有一种族活着,这个种族我们称之为鸟! ”
(来源:新浪科技中新网《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