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烟吧 关注:1,660贴子:28,570

回复:《快速戒烟指南》全书 任何烟民读完彻底戒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烟草骗局:
吸烟本身没瘾。
上面这句话或许令你感到吃惊!
因为前面说了人们吸烟是为了补充尼古丁,而卷烟中含尼古丁,吸烟怎么可能没瘾?
所以,你还会接着问:
“即便吸烟本身没瘾,尼古丁总有瘾的对吧?”
不对。尼古丁本身也没瘾!
严谨的说:尼古丁的本质只是制造痛苦。尼古丁只对最终染上烟瘾之后的人有瘾,尼古丁这种物质本身没瘾。烟民的本质其实就是“对痛苦上瘾”。
“尼古丁本身没有瘾”这句话,你现在大概很难理解,同时也略感震惊——“因为过去几十年人们都在宣传尼古丁能刺激人脑分泌多巴胺、尼古丁能使人产生愉悦、尼古丁本身有瘾的相关错误言论;同时前文才刚说人们吸烟是为了补充尼古丁。如果尼古丁本身没瘾,那你怎么会渴望吸烟呢?——你真是在胡说八道!”
没错。你的疑问很聪明:“那你怎么会渴望吸烟呢?”
在此之前,我想请问过去医学界,假如“尼古丁本身能制造愉悦、尼古丁本身能使人分泌多巴胺”这类言论如果是错误的,你们可曾想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其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戒烟难!”因为根本问题都出错了,人们怎么还可能轻易戒烟? 一个公式的基本常量都出错了,你还指望谁去求出最终结果?——这便是以往人类认为戒烟难的原因。
过去几十年医学界对尼古丁及吸烟的认知不过是一知半解,由于没有人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去探寻真相,故所有人都一挥而就的将错误的观点摘抄流传下来。对他们而言,这是如此的省事;既然以往权威都是这么说的,自己也懒得去深入研究,以后遇到类似问题直接搬抄难道不是省事吗?——没错,他们都是这样想的。
故此,我不能说医学界的论断全错,但至少不严谨,至少错一半!——人们最终吸烟是为了摄入尼古丁的论断是对的;但尼古丁本身的愉悦功效及成瘾性的论断是错的!他们正是因为发现人们最终吸烟是为了摄入尼古丁,所以才接着推断尼古丁具备成瘾性和“愉悦功效”,所以才将其流传至今。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0楼2023-05-18 14:27
回复
    重新解释和明确这个问题,确实并不容易,至少要浪费3章篇幅。也正是由于其复杂性,才构筑了整个烟瘾体系的复杂。但读者不必心急,《指南》能够解释清楚这个问题。
    《指南》再次表明:“强调的是尼古丁本身没瘾,不代表尼古丁对烟民没瘾。”
    医学应该是严谨的。关于“尼古丁本身没瘾”及“尼古丁只对烟民有瘾”,这两者看似在说废话,其实是有本质上的区别。而想要彻底戒烟,一定要搞懂这个问题。但读者不要心急,细心读完后面两章,《指南》相信所有人一定会懂。
    现在,《指南》仍旧这样告诉你:“吸烟没瘾。尼古丁本身也没瘾。尼古丁的本质是制造痛苦。烟民不过就是对痛苦上瘾。直到烟民大脑遭受蛊惑,掉入烟草骗局之中,此时尼古丁才会有瘾。”(不必心急,读完之后两章)
    尼古丁本身只是种有毒物质,它的本质不存在丝毫愉悦作用。它的本质是制造痛苦。尼古丁这种物质的瘾,是由人类和邪恶力量共同制造的。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这样理解:“圣诞树原本只是棵普通的杉树,如果挂上礼物和花灯,它就充满了爱与希望的特性;纸张原本只是一张纸,一旦写上了文字并叠加,它的性质就会转变为书。”难道我们可以说:“树原本就是圣诞树,纸张原本也是书吗?”显然不能,尼古丁问题同样如此。这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骗局:吸烟骗局。
    其实烟瘾的本质就是受骗,初始篇中举例的几个实验案例,已经完美的诠释了人们究竟为什么要吸烟,整个过程完全是由于受“误导”,从而误认为“吸烟有好处”,所以烟民才要吸烟。由于这几个实验的提示性非常高,本书会经常借鉴以便你能更容易理解整个问题。
    当然,本书中所举的所有实验案例,如果你有手机的话,随便查证。
    再次重温:
    ①酒精实验:
    有实验人员对一正常人蒙上双眼,在他面前摆上两杯清水,对他进行一定的催眠暗示后,叫他凭借嗅觉分辨面前两杯“清水”,哪一杯是“酒精”?被催眠者仔细闻了闻,猛然断定指认其中有一杯为酒精,并对此深信不疑。他声称闻到了“酒精的气味”,实际上两杯都是清水。——欧洲实验
    催眠是最直接的洗脑,这就是洗脑的力量。
    ②油漆过敏者实验:
    日本心理学家找到了一个油漆过敏者。
    在蒙上眼睛并经过催眠暗示后,在他手臂涂上了一些“清水”,很快,手臂却发生了过敏现象。因为被催眠者此刻相信人们正往他手上涂油漆。——日本实验
    简单的说:你被烟草洗脑了!
    整个过程十分复杂,如果你是个聪明人,那么也许你会立刻清醒。但显然你不是,因为真正的聪明人从不吸烟。
    这个复杂的过程名字叫作“烟瘾”,正因为它的复杂,想要解开这个骗局才需要浪费大量篇幅。如果烟瘾是个简单的东西,世界上根本不会有人继续受骗染上烟瘾。当真相公布的那一刻,你的烟瘾将自然消散。
    看仔细了。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1楼2023-05-18 14:28
    回复
      2025-08-10 11:42: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尼古丁本身没瘾①:(以下两章主要供现代医学界辩证,烟民戒烟者要读,但由于术语的专业性,如果不完全理解也毫无关系,和最终成功关系不大,请勿过度烧脑,也勿跳章阅读。)
      尼古丁本身没有瘾,也不存在“制造愉悦”功效,相反只是制造痛苦。烟民的本质:不过是对痛苦上瘾。
      何以见得? 如果你让一个从未吸烟的人,让他开始吸烟(或以任何方式直接向他体内摄入尼古丁都行),你检测他的大脑这时有没有分泌多巴胺,你观察并询问他此时有没有丝毫“愉悦感”,这样尼古丁的本质不就一目了然了吗?任何非烟民都能自行做这样的实验。
      当你做了以上实验,你就会发现任何人刚开始摄入尼古丁,根本没有丝毫愉悦,反而充满了痛苦:“作呕、眩晕、反胃难受等”。既然没有丝毫愉悦只有痛苦,怎么可能还会分泌多巴胺?你们又为何断言“尼古丁能刺激人脑分泌多巴胺”或“尼古丁本身能使人产生愉悦?”你们应该改一改:“尼古丁能刺激烟民大脑分泌多巴胺,从而使烟民感觉愉悦。”这才是正确的。而不代表尼古丁这种物质本身具备这样的功效。这两者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其实关于尼古丁为什么能刺激烟民大脑分泌多巴胺的问题,其实《指南》在开头的“香烟并不香”章节末尾就已经简述过:那是因为烟民长期食用卷烟制品,这个行为被大脑错误归类为“兴趣事件”,所以在主人从事“兴趣事件”时,大脑才会分泌多巴胺,烟民才会产生愉悦感。
      以上才是尼古丁的本来面目,因尼古丁本身只是一种“毒物”而非一种“成瘾性毒品”。
      自然界万物的身体就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如果误食了毒物,身体本身就会出现一系列中毒反应。尼古丁本身只作为自然界植物中一种有毒生物碱存在,所以误食自然会使身体产生一系列中毒反应。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2楼2023-05-18 14:28
      回复
        假如“尼古丁”真如医学界过去宣传的“能使人愉悦”或“能刺激人脑分泌多巴胺”,请问为何烟民初时吸烟并不是愉悦的?如果尼古丁本身具备那样的功效,请问为何任何人一开始摄入尼古丁反而是痛苦的?一块糖果如果本身是甜的,那么任何时候食用都是甜的,难道可能前一个月食用必然是苦的,一个月以后才能逐渐品味它的“甜?”
        说到这里,或许有医学界的朋友又要反驳了:“初次食用人体不适应,所以产生排斥反应导致痛苦很正常。”
        没错,我想到你们会这么说。首先我先请问哪一种“精神药物”或传统毒品如:氯胺酮、冰毒、大麻、吗啡、鸦片、海洛因等,能使人食用10次以上仍不上瘾?
        没有吧?传统精神药物或毒品,因其本身携带的药用特性,只需1-2次就能使食用者明显感觉体征变化,所以他们才会对此成瘾。
        再回过头来看看“尼古丁”这种剧毒物,假设它同以上举例的传统毒品或精神药物存在共性,假设尼古丁本身真的能使人成瘾,那是否意味着它同其他主流毒品或精神药物毫无区别?假设尼古丁本身存在“使人愉悦”的功效,那是否意味着任何人初始食用都能明显感觉到愉悦?结果为何截然相反?
        说到这里,我真想请问过去的医学界研究人员:“你们到底抽没抽过烟?”
        假设你们抽过烟,你们就应该发现:任何烟民一开始接触吸烟(或说摄入尼古丁),完完全全就只有痛苦,丝毫没有乐趣可言。“咳喘恶心难受想吐”才是他们那时的最真实写照,假设尼古丁本身存在“令人愉悦”功效,为何他们当时丝毫感觉不到?
        当然了,你们一定会说:“那是由于初次使用不适应的缘故,所以才会产生不良反应。”
        这个说法表面上说的过去,深入来说可就站不住脚了:所有烟民初时吸烟,至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他们无论再怎么抽烟,都根本感受不到摄入尼古丁本身的丝毫乐趣,真相是“他们所有人都是强忍着至少一个月的痛苦才学会吸烟的”,也正是在他们学会吸烟以后,才逐渐感觉到“吸烟的味道”的,这怎么解释?难道还有一种毒品即便天天食用,染上毒瘾还需要一个月?
        如果说最开始1-2次,甚至10次8次无法适应尼古丁的“好处”,这种说法还说得过去。但假设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烟民任何时候抽烟,都没有体会到任何好处,相反只有痛苦。那唯独证明尼古丁这种物质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好处的功效!反而仅仅是制造痛苦。既然一种本身不存在好处的物质,人们为何会对它上瘾?真相是:尼古丁本身就不存在任何好处功效。尼古丁本身也没有瘾。烟民遭受蛊惑和自我洗脑之后,当思维发生扭曲,善恶观发生改变,分不清好与坏,开始把“好的当成坏的”“坏的当成好的”的时候,烟民才会开始对“痛苦”上瘾,烟民才会开始对尼古丁上瘾。尼古丁的本质唯有制造痛苦。烟民的本质就是对痛苦上瘾。
        最简单的方式:“医学界不是宣传摄入尼古丁能使人分泌多巴胺从而使人产生愉悦吗?”那这句话直接就意味着:“尼古丁能使人分泌多巴胺并产生愉悦。”假如是这样的话,《指南》欢迎任何医学界的朋友做如下实验:“寻找一个非烟民,直接通过其他方式(如尼古丁贴)使其摄入尼古丁,同时检测其大脑分泌多巴胺情况,再询问此时对方是否快乐。”如此,真相岂不是一目了然了?一切难道很难吗?
        《指南》现在可以告诉你们:任何非烟民如果做了以上实验,无一例外的结果是:除染上烟瘾的烟民外,任何非烟民大脑当时都不会分泌多巴胺,任何非烟民当时都不会感到愉悦,反而只有极度的痛苦。
        综上所述,就直接证明了如下事实:尼古丁本身不能分泌多巴胺,尼古丁本身无法使人带来丝毫“愉悦”,尼古丁的本质是制造痛苦,尼古丁只对烟民产生反应,烟民的本质是对“痛苦上瘾”。
        至于烟民后来是怎么对尼古丁上瘾的?不必心急,读完之后两章你就会如梦初醒!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3楼2023-05-18 14:29
        回复
          尼古丁本身没有瘾②:
          人们最终吸烟是为了摄入尼古丁一点不错。但不代表尼古丁这种物质本身有瘾。
          拿你来说,你现在是染上烟瘾了一点不错。但不代表你生来就需要吸烟。
          人们之所以吸烟,首先是因为好奇,而后在吸烟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的接受了来自烟草和社会的“吸烟好处”洗脑。当烟民对这些“歪曲思想”坚信不疑的时候,就会改变原有对吸烟的正确认知;这时,渴望也就产生了。这种渴望,便是人们所称的“烟瘾”。毕竟人是思想之下的产物(参考前文两个实验案例)。
          现在,《指南》要模仿着制造另外一种瘾,叫作“饮料瘾”:
          如果你每天嚷嚷着要喝某种饮料,甭管这是什么饮料,但凡不给你,你就会不舒服。如果你嚷的越多,越不给你,你就越不舒服!当你越想喝时,仍不给你,你就会感到越渴望。很快,这种渴望就会衍生烦躁沮丧,甚至痛苦不安,直到你得到这种饮料为止。难道这种饮料本身也有瘾?
          烟瘾就属于这种瘾。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一些精神药物,和一些生理毒品[ 如海洛因,瘾发时可使人感到身体疼痛或痒。],所有的瘾都源于思想。
          那么,卷烟中的“尼古丁”,属不属于精神药物或生理毒品?
          首先烟瘾来时烟民身体不痛不痒,只是感到精神折磨和心理空虚。所以显然不属于“能影响人肉体感受”的生理毒品;如海洛因。
          其次,现代医学上也无数次表明了:尼古丁不存在任何医学临床作用。
          这等于是在说:尼古丁一点正面作用也没有!它仅仅只是一种剧毒物质,过去,还被人用作果树杀虫剂的成份。
          但凡尼古丁还有一点正面作用,医学界必定会利用它。如果它是种精神药物,它就跟其它的精神毒品没有区别。如果它与其它的精神毒品没有区别,它必然会被禁售且价格高昂,同时医学界也无法再断言它“毫无临床作用”。而结果显然不是。
          事实上,尼古丁这种物质既不禁售,而且还极其廉价!甚至比一些卷烟还要廉价。
          简单来说:尼古丁本身如果存在什么功效,比如让人“愉悦”、“有某种好处”等;那么,每个人起初一开始吸烟时,就应该感觉到了。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4楼2023-05-18 14:30
          回复
            科学解释:
            前文说了:吸烟本身没瘾,尼古丁本身也没瘾,尼古丁本身更不存在任何好处。一切都只是骗局!但凡哪个医学界的人不相信这件事,就找一个“不抽烟”的人直接用别的方式摄入尼古丁,然后再检测此时的他有没有分泌“多巴胺[ 一种大脑自动分泌的精神传导物质,正因为大脑分泌了它,人之后才会感到“愉悦”。]”。如果结果是没有的话,那就证明了尼古丁本身不会使人产生愉悦、更不存在任何好处。既然不存在任何功效,它就自然不会使人上瘾——难道还有人对“不断用头撞墙上瘾的吗?”——没有。因为不断用头撞墙同样没有好处。
            其次,烟瘾的整个过程,不过是通过信息干扰和烟草的宣传,使一个具有正常思维而从不吸烟的人,最终接受了各种各样的“吸烟洗脑”,也就是“吸烟好处洗脑”。当接受的这些“吸烟好处洗脑”足够多时,而后才会对吸烟这件事产生渴望,而后才产生了烟瘾。
            但是久而久之,由于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被利用,使大脑误认为所有的吸烟渴望来自于“尼古丁”,最终才会将烟瘾转移到尼古丁身上。此时,人们才会对尼古丁上瘾——而并不是尼古丁本身能使人上瘾或存在某种功效(看不太懂也没关系,不必着急,这点你很快就会明白)。
            以上便是烟瘾的整个过程。
            现在的问题是:因吸烟洗脑使人渴望吸烟很好理解,但渴望吸烟是怎么最终被转移成“渴望尼古丁”的?这点相信很多人还难以理解。
            要想彻底理解,还需要下一番功夫。因为《指南》多次说明了:“烟瘾本身不是个简单的东西。”否则它无法蛊惑人类这么久。然而,《指南》仍会尽可能通俗易懂的去解释:
            首先学习“一个原则”、“两个实例”——
            一个原则指的是:
            自然界万物的脑结构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原则特性,叫作“自我保护机制”,或称“习惯性认定机制”。而在心理学的解释中,则被称为“自我设限”或“心理设限[ 指万物对某事所认定的结论。]”。而在通俗解释中,则被称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以人脑为例,它既聪明又简单,处理事情通常十分的“程序化”。因此它常常容易受到表象误导。
            如果在做某事时,发生了某种反应,大脑很容易就将两者直接联系“捆绑”在一起。如果重复做某件事,且又重复发生了某种反应,那么大脑就会认定此事为“必然联系”,并对此坚信不疑。这原本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为的是不让主人在同一件事上遭受二次伤害。比如有人将手放到开水里一次,被烫了伸出,以后他就不会再这么做了……因为大脑知道把手放进滚烫的开水会受到伤害,于是判定为必然联系。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6楼2023-05-19 15:10
            回复
              两个实例是指:
              ①跳蚤实验:
              曾有人捉住一批跳蚤,将它们放入一个透明容器[ 跟盒子差不多。]中,并观察它们。
              一开始,跳蚤们都能很轻易的跳出这个透明容器。后来,实验人员用一块透明挡板将容器盖上,于是盒内的跳蚤们开始不断“撞头”碰壁。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实验人员把挡板移开,发现盒子里的跳蚤再也跳不到从前的高度了——即便没有挡板它们也逃不出去。
              ②马戏团人是这样训练大象的:
              他们在大象很小的时候捉来,在小象腿上绑上一根粗绳,并固定在桩上训练它。一开始小象当然也挣扎,但挣扎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腿上的绳。直到它们长大,人们只需要在它腿上绑上一根细绳,它也不会再四处挣扎乱跑。因为它相信自己无法摆脱腿上的绳,即便它们此时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力气。
              当你明白了自然界生物大脑存在着以上这样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你就不难理解对“吸烟的渴望,为何会被最终转移到尼古丁身上”的问题了:
              每当你渴望吸烟并吸烟时,你要清楚,你的大脑真正接收到的,是“尼古丁”这种物质。因为在你吸烟的整个过程中,唯有尼古丁这种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传输到了大脑,而吸烟只是个外在形式——你的每一次吸烟,你的大脑真正接收到的,只是尼古丁。
              能够明白吗?卷烟或烟雾都不可能直接塞入你的大脑中,但是尼古丁通过血液循环可以做到。你每次渴望吸烟时,一旦吸烟,大脑就会立刻收到“尼古丁”这种物质,而紧接着你因渴望吸烟的烟瘾痛苦也随之消失了……久而久之,你希望大脑怎么想?
              举个例子:
              如果“123456”是串电话号码,而你每次拨打过去都是同一个小朋友接听,久而久之,你会怎么想?你难道不会认为这是这个小朋友家的私人号码吗?
              你怎么知道这不是幼儿园的电话号码,而每次都是这个小孩跑去接听?
              再举个例子:
              假设有谁说“他喜欢被弹弓射击”;实际上他喜欢的只是被石子快速击中身体的感觉,因为弹弓本身不可能直接触碰到他的身体。真正触碰到他身体的,只是石子。
              久而久之,如果谁投射小石子的速度足够快,或说改用别的什么东西发射,但凡速度足够快,即便不用弹弓击打在他身上,他也同样喜欢。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7楼2023-05-19 15:11
              回复
                烟瘾的转移就是这么回事。
                你因“吸烟好处洗脑”而渴望吸烟,因渴望而产生痛苦。渴望若不消除,痛苦必然持续存在。而此时但凡你吸烟,渴望便会立即消除。相比于痛苦的前一秒,这一秒的缓解确实称得上“快乐”。但在整个过程中,你的大脑接受到的却是“尼古丁”。那么久而久之,每当大脑一收到尼古丁的刺激时,你因“渴望吸烟”的痛苦又同时消失,你希望大脑会怎么想?
                大脑本身的自我保护机制,难道从此要因吸烟这件事而改变吗?难道它懂得区分吸烟和摄入尼古丁的区别吗?显然不会。大脑处理事情很多时候都是十分“程序化[ 死板的意思。]”的。
                因此,大脑很快就会误认为:“喔!原来主人每次渴望的只是尼古丁这种东西,现在我清楚了。”于是整个烟瘾转移的过程也就完成了。
                此时大脑会将以往所有的吸烟渴望、吸烟遐想,全都转移到尼古丁身上;或者说将两者强行捆绑在一起了(这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即人们染上烟瘾的过程。)
                不过,一旦这个转移过程完成(初学吸烟阶段),人们就会对尼古丁上瘾,此时便会真正染上烟瘾。
                之后又由于尼古丁这种物质在人体内衰减的速度十分之快,大概只需要1-2个小时,就能衰减至极限水平,于是提醒主人补充尼古丁,所以人们才会常常渴望吸烟——那时,一个“真正的烟民”便诞生了。
                这同时解释了:为何烟民初时吸烟,完全不必按时吸烟,也许一天几支,也许几天一支都有可能。总之真能做到“想抽就抽”。可是烟瘾一旦转移到尼古丁身上后,就由不得你了。因为尼古丁衰减的速度是固定,既1-2小时衰减至极限。所以当你真正染上烟瘾后,烟瘾的时隔也是固定在1-2个小时左右,那时就由不得你“想抽就抽”了。
                同时还解释了:一个没有烟瘾的人,直接摄入尼古丁对他就没有丝毫益处可言,或分泌“多巴胺”,相反只有痛苦。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8楼2023-05-19 15:11
                回复
                  2025-08-10 11:36: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小结:
                  为什么要花费三章篇幅来解释清楚尼古丁本身只会制造痛苦、尼古丁不具备任何愉悦功效的事实?假设烟民始终错认为吸烟(或说尼古丁)本身能给他们带来“愉悦感”,那么烟民有什么理由还要放弃吸烟? “能使人愉悦”难道不是所有药品中莫大的功效吗?医学界为何多次断言:“尼古丁毫无医学临床价值?”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
                  传统毒品瘾君子为什么能不惜一切代价购买吸食毒品?不正是他们确认传统毒品确实能使他们带来某种体征变化吗?如果尼古丁也如同传统毒品一样,本身具备某种功效(比如让人愉悦等),那么尼古丁同其他主流毒品有何区别?
                  同时尼古丁价格如此低廉,烟民有什么理由要放弃吸烟?
                  数百上千一克的主流毒品,传统吸毒人员仍旧不放弃食用,原因仅仅是他们认为吸食的过程能使他们带来极大的快感。假如医学界仍旧错误的断言:“尼古丁本身能使人产生愉悦”——那么对烟民戒烟而言会造成怎么样的误导影响?
                  毒品瘾君子尚且不能因为价格或健康因素放弃吸毒,烟民难道可能因为卷烟的危害而放弃你们口中的“愉悦”?!况且相比之下卷烟是一种多么廉价的商品?
                  问题在于,一切都是假象!具体论证说明《指南》在前面三章已经举例:“如果尼古丁本身存在丝毫好处,那么任何人一开始接触时就应该感觉到了。”而事实显然不是。
                  所以,尼古丁本身不具备任何好处功效。尼古丁本身只会制造痛苦。之后整本《指南》将用无以反驳的事实为你解开整件事情的谜团。
                  截止目前为止,烟民最大的疑问仍旧还是:“那为什么我在吸烟的过程中确实感受到了某种好处?”“为什么烟瘾来时抽支烟会立刻缓解?”当然,我相信此刻烟民的这些疑问都是真实的。烟民的感觉也是存在的,这恰恰也是医学界错误的认为“吸烟本身存在某种好处”的关键所在。但假如一切只是误导和假象呢?假如《指南》能用无以反驳的事实在之后的章节证明这件事呢?
                  * 整件事情其实只是由于烟民被烟草、社会及自我的催眠误导所致的“思维混乱”(参考“酒精油漆实验”)。不必着急,读完往后三章,将彻底解开你的一切迷惑!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9楼2023-05-19 15:12
                  回复
                    烟瘾痛苦由来:
                    痛苦分为三种:
                    ①精神痛苦
                    ②身体痛苦
                    ③心理痛苦
                    烟瘾属于什么痛苦?没错——精神痛苦。
                    简单来说烟瘾来时身体不痛不痒,只是感到复杂的“精神折磨”。
                    精神折磨从何而来?直接来源于思想。
                    前文假设的“饮料瘾”,能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烟瘾就是属于这种瘾——由烟草洗脑导致的思维混乱——再由思维混乱而产生的精神依赖——渴望吸烟。
                    这里还有一个原则:所有的内在痛苦都来源于渴望。但凡渴望得不到满足,人必然会产生精神或心理痛苦,只是程度不一。
                    什么叫“内在痛苦”?
                    除身体皮肉上的痛苦,其它的都叫内在痛苦。也就是前面说的精神痛苦和心理痛苦。
                    精神痛苦具体包括哪方面?——
                    “烦躁不安、紧张焦虑、易怒、无精打采、思维闭塞”等……对吗?是的,这些统称为精神痛苦。
                    心理痛苦无非就是:“委屈、失落、忧伤、缺失、难过想哭……”诸如此类的情绪。
                    身体痛苦不用解释吧?其实就是皮肉痛苦、外在痛苦:谁割了你一刀,这个叫身体痛苦。
                    所谓“烟瘾”,不过就是“精神痛苦”。没有什么“瘾不瘾”的。自然界中除了精神药物和生理毒品之外,没有什么是真正有瘾的——因为精神药物、生理毒品能够直接改变人的生理机能,影响人的身体感受。所以人们初时使用,就能明显感觉变化。
                    而尼古丁既非精神药物,也非生理毒品,仅仅是作为有毒物质的存在:一个单单有毒什么都没有的傻瓜。直到它被利用,才成为了“精神毒品”。但这种“利用”靠的是蛊惑和欺骗,绝非尼古丁本身的药用特性——尼古丁不存在药用特性——尼古丁本身只会制造痛苦[ 初时吸烟的感觉是身体摄入尼古丁的真实反应,既“难受、痛苦、恶心、想吐”,既中毒反应。]。
                    因此,所谓的“烟瘾”就是——因渴望吸烟而产生的精神痛苦——而所有的精神痛苦都来源于渴望。
                    那么人们为何会渴望吸烟?
                    这是问题关键所在,《指南》也已经讲述无数遍:是因为接受了来自社会、烟草及自身的长期洗脑,才会渴望吸烟。而当渴望得不到满足时,痛苦也就产生了。这种因渴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精神痛苦,便是烟瘾。
                    因此,您应该明白,从哪里开始,便从哪里结束,既然找到了根源,端正思想,烟瘾将即刻消散,你将重获自由。事实上正是如此。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51楼2023-05-20 19:09
                    回复
                      使烟民对“吸烟好处”坚信不疑的关键①:
                      首先要问一个问题:痛苦缓解之后,相对于痛苦之时而言,算不算得上是舒适或享受?
                      答案:当然算。
                      2块钱相对于一块钱确实是多了。痛苦暂缓之后相对于痛苦之时而言,也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但那不是真的享受。2块钱本身也不是真的多。
                      还不明白?这就是说:
                      口渴之时喝水是不是可以称得上“爽”?难道是喝水这个行为本身爽?
                      懂了吧?
                      正因如此,由于渴望吸烟时是痛苦的,通过吸烟满足渴望之后,痛苦会消除。当时相对于渴望之时而言,确实可以称得上“享受”或“舒服”,可那不是吸烟这个行为本身舒服。
                      试问自己:烟瘾痛苦从何而来?因吸烟带来。烟瘾没来时吸烟为何感受不到“舒服”?因它本身就不存在舒服的功效。
                      所以,渴望吸烟时满足吸烟欲望会给人造成“享受”的错觉,但那不是真的享受。
                      同样是被感觉欺骗了你的大脑。若是每次痛苦时做某件事,痛苦立刻消除缓解。久而久之,大脑不认为这件事具备:“很好的缓解痛苦功效”还能怎么认为?大脑怎么知道痛苦从何而来?——是吸烟带来啊!
                      若是你的手臂很痒,擦上某种药水就会立刻止痒。你不认为“这种药水具备很好的消除痒痒能力”吗?大脑也是这样处理问题的。正是行为欺骗了我们的大脑,吸烟本身没有好处,可是消除吸烟渴望之后的片刻缓解,长久下来却会被大脑误认为“吸烟是种享受 ”。
                      不过,换种方式去思考:如果你手臂的奇痒,正是首先由这种“药水”造成的呢?这时你会怎么看待这种“药水”?
                      吸烟行为难道不是这样吗?
                      “烟瘾痛苦首先由谁造成?然后再靠吸烟缓解?”
                      “不吸烟的人哪来的烟瘾痛苦?”
                      详细总结一遍:
                      大脑若不接收烟草的洗脑信息,一开始怎么会渴望依赖吸烟?
                      若不渴望吸烟,怎么会产生“精神折磨”?
                      如果没有精神折磨,烟瘾这时又是个什么东西?——根本不存在烟瘾。
                      若没烟瘾,人们哪来的痛苦?——没有痛苦。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52楼2023-05-20 19:09
                      回复
                        所以,烟瘾正是由吸烟带来的,痛苦正是首先由吸烟带来的,然后再假装通过吸烟缓解痛苦,给人造成“吸烟有好处”的假象。
                        而无烟的最佳办法,便是端正思想,从源头抓起,从源头改变,然后烟瘾大楼自然崩塌,你将回归从未吸烟时的自己。
                        从头到尾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若不吸烟,烟民便没有痛苦,也就不需要靠吸烟缓解。
                        厉害了!——先制造痛苦,再迫使烟民通过吸烟暂缓痛苦,从而直接给人脑造成“吸烟能缓解痛苦”的假象。
                        又因为缓解痛苦之后的状态,相比于前一秒的痛苦状态而言,确实可以称的上“享受”,于是再次误导大脑产生“吸烟是种享受”的错觉,久而久之,使大脑对此坚信不疑时,这时真正的烟瘾也就产生了。
                        前面提到过,大脑存在着一个“习惯性认定”原则,既“自我保护机制”。所以大脑处理问题通常十分的程序化,大脑可不会管那么多,对它而言:每当主人痛苦时,吸了支烟(摄入尼古丁),痛苦立刻缓解。久而久之,你希望它怎么想?
                        所以说烟瘾只是我们大脑受到了误导:把吸烟行为及烟本身错判为“有益的东西”了。所以才会促使烟民去吸烟。
                        换种最简单的思维:如果吸烟本身存在好处,为何初学吸烟时人们感觉不到?
                        原因仅是人们最初根本没有遭受它们(烟草)的洗脑,大脑从未遭受它们的蒙骗。因此最初你的大脑是清醒的,你的认知是正确的,才会感受到烟草本身的恶心面目。而一旦你大脑遭受蒙骗,才会喜欢上吸烟。
                        你此刻如果是理智的,请静下心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先打你一巴掌,再给你一颗糖。你会不会认为对方是极好的人?
                        ②先把你烫伤,再给你上止痛药。你会不会认为对方是极好的人?
                        -------------------------------------
                        哈哈,不吸烟哪来的烟瘾痛苦折磨? 烟瘾痛苦又是谁带来的? 现在反靠吸烟来缓解? 你们反而认为吸烟有好处?难道不和以上两个愚蠢的问题答案一样吗?
                        * 如果你不吸烟,你就不存在烟瘾痛苦,没有烟瘾痛苦,自然就不需要靠吸烟消除痛苦。此时对你而言,吸烟就不会存在任何好处。你所有的“好处”,只不过是因消除吸烟渴望之后的“片刻缓解”而已。如果没有渴望,没有痛苦。哪来的片刻缓解?此时吸烟本身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只会让你咳喘恶心难受想吐……
                        详细明白的说:吸烟本身没有好处。所有的痛苦都是假象!如果你不渴望吸烟,就不会存在任何精神折磨,更不需要靠吸烟来暂缓这种痛苦(既因渴望得不到满足产生的痛苦)所以对不吸烟的人而言,就不会每隔一段时间产生一次因渴望而产生的痛苦(烟瘾)。
                        但你忘了。
                        你原本就不需要吸烟,染上烟瘾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遭受一次烟瘾折磨,最后反倒认为“吸烟还有好处”?
                        要是吸烟但凡存在一丝好处,为何初学吸烟时人们感觉不到?难道你认为吸烟的自己,比那时不吸烟的自己头脑更加清醒?
                        真相只有一句:痛苦才是吸烟的本来面目,吸烟本身不存在任何好处。
                        而染上烟瘾后,烟民所产生的所有“吸烟好处”幻觉,都只是相对而言的。请仔细阅读下一章,将彻底解开你的疑惑。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53楼2023-05-20 19:10
                        回复
                          使烟民误认为“吸烟存在好处”的关键②:
                          *在阅读此章以前,首先要搞懂前一章。如果上一章还没搞懂, 请退回去认真阅读理解后,才继续阅读本章。你有的是时间。
                          烟瘾痛苦到底是谁带来的?那不吸烟的人始终存不存在烟瘾? 痛苦的暂缓,相对于痛苦本身而言,是不是可以称得上“享受”?
                          那是“吸烟本身享受”吗?还是由于“暂缓烟瘾痛苦之后的感觉” 相对享受?
                          整个烟瘾骗局不过是理清以上几个问题,但凡真正理清的,早已不再吸烟。但是,无论如何,请读完指南。读完整本《指南》,才能确保你终身无烟。
                          不错,正是由于烟民在起初吸烟的过程中,缓慢的接受了来自烟草显性的洗脑(如社会洗脑、他人洗脑等),同时还接受了来自烟魔(邪恶力量的统称)的“隐性洗脑”(如自我领悟等),当人们对所有的这些吸烟洗脑坚信不疑时,才会渴望吸烟,真正的烟瘾才会产生。紧接着,才会一步步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吸烟好处”(再次参考酒精、油漆催眠实验例子):
                          ①酒精实验:
                          有实验人员对一正常人蒙上双眼,在他面前摆上两杯清水,对他进行一定的催眠暗示后,叫他凭借嗅觉分辨面前两杯“清水”, 哪一杯是“酒精”?被催眠者仔细闻了闻,猛然断定指认其中有一杯为酒精,并对此深信不疑。他声称闻到了“酒精的气味”,实际上两杯都是清水。——欧洲实验
                          催眠是最直接的洗脑,这就是洗脑的力量。
                          ②油漆过敏者实验:
                          日本心理学家找到了一位油漆过敏者。
                          在蒙上眼睛并经过催眠暗示后,在他手臂涂上了一些“清水”,很快,手臂却发生了过敏现象。因为被催眠者此刻相信人们正往他手上涂油漆。——日本实验
                          简单的说:你被烟草洗脑了!
                          但是在这整个过程中,最终使你对这些“吸烟好处洗脑”信息坚信不疑的,最重要的还源于自己,既我们说过的“隐性洗脑”,其中还包括了大脑产生的错觉——也就是上一节所讲的。
                          但是,本节还要更加精细:
                          先说说烟民长期所接受并认定的吸烟好处有哪些吧:
                          1.吸烟能让你放松?
                          2.吸烟能缓解压力?
                          3.吸烟能提神醒脑?
                          4.吸烟能激发灵感?
                          5.吸烟能集中注意力?
                          6.吸烟能缓解焦虑?
                          7.吸烟能提高勇气?
                          差不多就这些了吧?即便还有些别的,也都是同一回事,因为你很快就会明白:一切都是错觉!
                          我们再反过来瞧瞧烟瘾来时的精神痛苦包括哪些,记住是反过来:
                          1.紧张
                          2.烦躁易怒
                          3.无精打采
                          4.思维闭塞
                          5.注意力不集中
                          6.焦虑不安
                          7.精神恐慌
                          烟瘾来时,是不是以上这些不良状态?再仔细比对一下前面“七种好处”,聪明的你发现了什么?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54楼2023-05-20 19:11
                          回复
                            而所有的这些不良状态,全都来源于因渴望产生的痛苦。只不过,我们现在要将这种痛苦“分解”一下:
                            好像无数页纸张,合成一本书,而我们重新将这本书拆分为无数页纸;合起来,是一本书;拆分来,就是无数页纸,而内容都是一样的。
                            还不明白?这就是说:比如 20张小纸,合起来是一本小书,那么以上七种小痛苦,合起来就构成了整个烟瘾痛苦。
                            不过,我们现在要把“这本书”拆开阅读——也就是将整个烟瘾痛苦“拆分”讲解,以便你能更容易理解:
                            那么整个因渴望吸烟产生的精神痛苦,我们统称为“烟瘾”。但凡烟瘾来时吸了支烟暂缓了吸烟渴望,整个烟瘾痛苦也就随之暂缓了。相比上一秒的痛苦,这一秒是舒适的,毕竟痛苦暂缓了。
                            可长期以往,大脑会误认为:“吸烟能带来享受”。
                            关于大脑运行的机理前面已经讲过:如果每一次烟瘾来临时,吸了支烟便暂缓,而消除后的片刻缓解,对比之下又可以称之为 “舒适”,久而久之,大脑就会误判为“吸烟是种享受”。
                            毕竟你每次吸完烟,痛苦立刻暂缓了(也可以说是舒服了)。久而久之,大脑要不误认为“吸烟本身是种享受”,还能怎样呢?可那难道真的是“吸烟本身享受”吗?如果是的话,烟瘾没来时,你抽烟怎么不享受呢?如果是“吸烟本身享受”,那人们初时吸烟为何感受不到?反而只有痛苦?所以所谓的“吸烟享受”只是相对于消除烟瘾痛苦的片刻而言的,绝不是真的享受!一切,不过是烟民大脑在整一系列的过程中遭受了蒙骗。
                            以上是大的方面。
                            再来谈谈小的方面,也就是拆解整个“大烟瘾痛苦”之后的细节,相信读完你会清醒(如图所示):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55楼2023-05-20 19:12
                            回复
                              2025-08-10 11:30: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大烟瘾痛苦包括什么?紧张对吧?
                              这时吸了支烟,紧张暂缓了;之后是什么感觉?紧张的“反状态”难道不正是“放松”吗?
                              长久以往,大脑误认为“吸烟能让它放松”有什么问题吗?因为每当你吸完烟,它确实就是这么感受到的。它怎么知道放松前的紧张是怎么来的?紧张的反状态难道不正是“放松”吗?可是紧张是由吸烟带来的啊!既:吸烟带来烟瘾,烟瘾带来紧张,再靠吸烟消除紧张,给大脑造成“放松”的错觉。
                              可是,要搞清楚是“吸烟本身能让人放松”吗?没有紧张哪来的放松?紧张的缓解可以称之为“放松”,但那并不是吸烟本身能让人放松,因为紧张正是由吸烟带来的。
                              大烟瘾的痛苦还包括哪些个小方面?烦躁易怒对吧?
                              那么怎么解决?肯定是吸支烟消除渴望,于是你就吸了支烟,整个烟瘾痛苦同时暂缓,烦躁易怒状态同时解除,可是,在整个过程中对你而言,对你的大脑而言,它会怎么理解?大脑一定会产生“吸烟能缓解压力”的幻觉,因为现在它确实是这么感受到的,它怎么知道这种压力也是吸烟带来的?
                              数次以后,大脑会自然误认为“吸烟能缓解压力”了。一旦大脑认定了某个程序,便难再更改,所以之后你才会对此坚信不疑。毕竟大脑是那么感受到的,大脑可不知道自己受到了误导。
                              同时:人们烟瘾来时,在所有烟瘾痛苦的叠加下,整个人压力是很大的。一旦吸支烟暂缓这种痛苦,人们会感到如负释重,所以才会产生“吸烟能缓解压力”的错觉。可是任何时候不要忘了,压力正是首先由吸烟(烟瘾)带来的,不吸烟的人则不会存在这种压力。
                              * 所有的“吸烟好处”都是相对于吸烟带来的痛苦暂缓而言的,如果吸烟本身存在一丝好处,人们一开始吸烟便能感觉到了,医学界也不能断言:毫无临床作用。
                              烟瘾的拆分还包括哪些?无精打采对吗?
                              这时你吸了支烟,无精打采状态同时解除了,相比于前一秒的“无精打采”,此时难道不是“提神醒脑”吗?——难道是吸烟本身能提神醒脑?想想无精打采状态又是谁带来的?是吸烟啊!
                              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这种“无精打采”状态首先由谁造成时,每当你吸了支烟,这种负面状态同时解除,你自然会认为烟具备很好的消除“无精打采”状态功效。想想前文提到的那种“止痒”药水,道理难道不是相通的吗?如果你的“痒”正是首先因使用药水造成的呢?你会怎么看待那种“药水”?
                              总结一下:无精打采症状正是由吸烟带来的,现在让你渴望吸烟,没有烟抽就无精打采,然后再给你支烟消除渴望,无精打采症状自然同时解除,从而给你造成“吸烟好处”的假象!一切不过是自导自演!整个过程中你除了多承受一次痛苦什么也没得到,因为你本来状态便是好的,如果不吸烟,如果不染上烟瘾,你就不会莫名其妙每隔一段时间无精打采,也就不需要靠吸烟“提神醒脑”。
                              这就是说:“一杯水,先倒掉一半,再添加一半。结果这杯水是变多了吗?”
                              吸烟就是这么一回事:2 元钱相对与 1 元钱确实是多了,可是并非 2 元钱本身多。所有的“吸烟好处”也是相对由吸烟带来的害处而言的,并不是吸烟本身存在好处。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56楼2023-05-20 19: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