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吧 关注:100,015贴子:1,875,438
  • 11回复贴,共1

游锡崖沟挂壁公路有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王莽岭之旅已结束两天,心总也静不下来,一直想写点什么。一般的游记,是按游览顺序,逐渐铺开的,但我想先说说锡崖沟和挂壁公路,因为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愉悦,还有l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虽说有点本末倒置(先前是奔王莽岭风景去的),但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早上8时吃完早饭后,由于千车穿越挂壁公路活动尚未开始,我们一行人准备先行参观锡崖沟,于是驱车出发。路上导游告诉我们,挂壁公路由于下雨已经全线封闭,只能远处看一下,心中暗想,不就一条公路吗?不看也罢。车子欢快平稳的行驶在一条长7.5公里,于2004年由兰花集团出资6900万元,历时仅一年便通车的公路上(其中包括一条长2.7公里的贯山隧道)。当海拔高度从800米降至200米,我们到达目的地。
        置身这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渊的地方,真怀疑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否就是这里?许多年以前为躲避战乱逃到这里的人们,以这天然的屏障隔绝了战乱的同时,也隔绝了发展和现代文明。尽管生活在这里如同生活在画中一般,可能基于贫穷和落后,还有对大山外的世界的向往。于是有了锡崖沟200户人家,800多口人耗时30年,历经4次,用最原始的工具,凿出长7.2公里的挂壁公路;有了村口的两座为修路而牺牲功臣的墓碑;有了现代愚公移山的故事。有了锡崖沟人今日的富足。
         同样的7.2公里,一个经4次修筑,历时30年(1962 -1991),耗资不详;一个一次通车,时一年,耗资6900万。这差距背后的原因,相信大家都清楚。我不想就时间,大环境还有政治层面来解析,单从科学的角度来讨论,勘探,测绘,施工,技术,人员素质,工程机械,无不说明科技的重要。单从精神方面,锡崖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若从科学发展方面,又是不可取的。
        当返回景区,所幸穿越活动刚刚开始,一行人又驱车上山,在接主办方通知,通往挂壁公路的故障排除后,终于出发了。只是被告知不能下车拍照。活动车辆鱼贯而下,陡峭的山崖,蜿蜒的公路,还有汽车散发出焦臭的刹车皮味道,令人既紧张又兴奋。近了,更近了,洞口就在眼前,清脆的水滴答声中,耳边仿佛响起,锡崖沟人寒风中打钎的号子;仅容一辆车可以通过的道路边立着一根根粗大的石柱,支撑着山体,就像锡崖沟人用弯曲的背,支撑着坚韧,勇敢;掏空的类似窗口用来采光,当年的动员大会就是在如豆的灯光下开的,满脸皱纹的老支书,手里拿着一管旱烟袋,做出了修路的决定,也成就了人类的一次壮举;雨后的空气中弥漫着土腥味,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悲壮的场面:老人拍卖了棺材板,少女拿出了嫁妆,小伙子掏出娶媳妇的钱;乡亲们喝鸡血酒后的庄严宣誓;十个热血青年腰绑大绳悬于半空作业,脚下就是万丈深渊。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思索着,试图探寻支撑着他们,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信念是什么?
        直到看过那片碑林;守候在村口的在最后的开山炮中牺牲的老支书和村民的两座墓碑;还有锡崖沟村民对先人的尊重和自豪后,我才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信念。



1楼2010-07-26 19:32回复
        王莽岭之游虽有缺憾(未能看到日出),但收获更大。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为陵川人对于自然保护的折服。人工森林,简直不敢相信。森林面积覆盖率90%以上,这一组数字背后,得归功于60年代的县领导的大造林战略眼光,和后继者的政策连贯性。
        相对于现在注重面子工程,好大喜功的领导,是莫大的讽刺。这种荫及子孙,泽被后代的举措,应该被推广和借鉴。
        朴实,勤劳,善良,青山,绿水。上天赋予了陵川和陵川人民太多的美好,令我这个过客羡慕不已。祝福你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2楼2010-07-26 19:53
    回复
      2025-08-30 04:31: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楼2010-07-26 20:19
      回复
        垂直悬于峭壁上的公路


        4楼2010-07-26 20:20
        回复
          360度弯道


          5楼2010-07-26 20:21
          回复
            此处绝非坦途


            6楼2010-07-26 20:22
            回复
              看得胆战心惊


              7楼2010-07-26 20:23
              回复
                但愿我们的到来,没有惊扰你的宁静


                8楼2010-07-26 20:24
                回复
                  2025-08-30 04:25: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6楼2010-07-27 20:48
                  回复


                    17楼2010-07-27 20:50
                    回复
                           一条玉带生动了整个沟崖


                      18楼2010-07-27 21:07
                      回复
                            当汽车从挂壁公路下到锡崖沟的地面后,我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知何时,竟惊出了一身冷汗。与早上从贯山隧道过来的感觉(纯粹抱着玩玩的态度)真的不一样。这次我是怀着敬畏来的,有对大自然的敬畏,更多的是对锡崖沟精神的敬畏。
                                 没有去过锡崖沟的人,是无法理解那条路对于他们的重要性的。是的,我能理解当时做出修路决定的果敢与悲壮;也能理解路修通那一天,全村男女老少喜极而泣的心情。大自然是令人敬畏的,但锡崖沟人用他们的行动,征服了大自然。
                                 这里我要感谢我们此行的导游王小姐,是她改变了我们对挂壁公路的看法。在碑林里,当她解说到老支书董怀跃牺牲的情景时,她哽咽了,尽管她的普通话不是那么的标准,但任谁都能看出她是怀着多么崇敬的心情讲解的。我承认,那一刻,我们随行的每一位的眼睛都湿润了。惋惜的是由于时间仓促,没能到守候在村口的老支书墓碑前献上一束花,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一鞠躬。
                                 随着贯山隧道的开通,挂壁公路必将结束它的使命。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重新修葺后的旅游景观。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将它逐渐淡忘,但锡崖沟精神永存于人心,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取得更大的辉煌。
                        


                        20楼2010-07-28 08: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