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道诏令的诫饬语,俄译者将前一道的“必定惧怕”译作“непременно побоятся”,后一道的“他们当知惧怕”译作“И они непременно побоятся”。其实,诏书中两处都使用了同一突厥语词根qurqa-(怕)。[44]贝列津的注释说:“承蒙波波罗尼科夫(Г.Бобровников)证实,在一种方体字(即八思巴文)书写的蒙古文诏令的末尾,也有如下蒙古文句式:‘不怕那甚么’(разве не побоятся?岂不惧怕?)”。[45]看来,俄国东方学家最先注意到了术赤兀鲁思诏令和元代圣旨在诫饬语上的相似性。
术赤兀鲁思诏令的诫饬语还有一个关键点。元代蒙古文直译体公文的“不怕那甚么”,威慑的对象其实是两类当事人:首先是直接针对违反诏令规定事项的官吏,比如(严禁科扰医户的圣旨)作:“这般宣谕了呵,系籍的医户每根底隐占呵,重并差发要的管民官不怕那?”[46]这种形式可称为“顺势型”。许多护持圣旨的诫饬语则有所不同:既申诫官民人等不许违反圣旨,侵犯僧、俗等特权,反过来又警告这些特权者不许倚仗圣旨肆意妄为:“这先生每休倚[令旨]做没体例勾当者。没体例行呵,他每不怕那甚么!”或者:“这圆明普照大禅师‘有圣旨’么道,无体例勾当休做者,做呵,他不怕那?”[47]这种形式,可相应称为“逆势型”。前节讨论的波斯文诏令都是“顺势型”,只有这两道答剌罕封诰,才是与元代护持圣旨几乎完全一致的“逆势型”,如“仍征派万户人头税者,必定惧怕遭受不安和屈辱!但是,如果汝,别·火者,倚着‘吾受封如此’而敢欺压穷苦细民,亦不得善报”,云云。考虑到术赤兀鲁思其实是蒙古家产制国家中最先显露出离心倾向的一支,[48]这种相似性不能不引人注目。
术赤兀鲁思诏令的诫饬语还有一个关键点。元代蒙古文直译体公文的“不怕那甚么”,威慑的对象其实是两类当事人:首先是直接针对违反诏令规定事项的官吏,比如(严禁科扰医户的圣旨)作:“这般宣谕了呵,系籍的医户每根底隐占呵,重并差发要的管民官不怕那?”[46]这种形式可称为“顺势型”。许多护持圣旨的诫饬语则有所不同:既申诫官民人等不许违反圣旨,侵犯僧、俗等特权,反过来又警告这些特权者不许倚仗圣旨肆意妄为:“这先生每休倚[令旨]做没体例勾当者。没体例行呵,他每不怕那甚么!”或者:“这圆明普照大禅师‘有圣旨’么道,无体例勾当休做者,做呵,他不怕那?”[47]这种形式,可相应称为“逆势型”。前节讨论的波斯文诏令都是“顺势型”,只有这两道答剌罕封诰,才是与元代护持圣旨几乎完全一致的“逆势型”,如“仍征派万户人头税者,必定惧怕遭受不安和屈辱!但是,如果汝,别·火者,倚着‘吾受封如此’而敢欺压穷苦细民,亦不得善报”,云云。考虑到术赤兀鲁思其实是蒙古家产制国家中最先显露出离心倾向的一支,[48]这种相似性不能不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