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咱们都经历过好心不得好报的事,比如,即便你出于想替顶着“地中海”,“半月潭”发型的半秃子遮丑的好心递给他一顶帽子,人家也未必领情,说不定人家反而觉得熠熠闪光的“地中海”,“半月潭”是智慧的象征,因此,以后我也就不再费尽心机的寻思怎么去假装赞美“地中海”,“半月潭”的美丽景致,而是真心的赞其“真有智慧”了。
前几天,《人民日报》的子报《环球时报》刊登了一篇“真有智慧”的韩国老学者,老教授谈孔子的文章,虽才过去几日,其姓甚名谁已经记不得了——大概是因为他们一向千人一面吧——说的是,孔子先是鲁国人,后是中国人,再是东亚人,最后成了世界人;还说东亚一体化后的通用文字应是繁体汉字。读罢此文,感佩不已!到底姜是老的辣啊,捋须谈笑间,不但让鲁国和中国成了异国——也就是说孔子实非中国人,不过是中国吞了鲁国后才被戴上了中国人的帽子;还把孔子的根给拔出后又种到了“世界”,让东亚和世界的一份子韩国有了理直气壮把孔夫子迎回家的“底气”;顺带着也告诉了中国人民“你们现在的书写体系是入了歧途”。
值得一提的是刊登这篇文章的《环球时报》的表现,咱的媒体也绝,此公言论照转不误,无有一句评论,让人感觉颇有种把报纸往国人面前一摔对国人说“看看吧!...”的感觉。我看了,也的确有了感觉——高级的老头不发春则以,一旦叫春,得需要十个老鸨给他穿针引线才行。
也罢!也罢!!这么岁数了,雄起一回着实有些不易,我还是“真有智慧”的看着他笑而不语吧。
前几天,《人民日报》的子报《环球时报》刊登了一篇“真有智慧”的韩国老学者,老教授谈孔子的文章,虽才过去几日,其姓甚名谁已经记不得了——大概是因为他们一向千人一面吧——说的是,孔子先是鲁国人,后是中国人,再是东亚人,最后成了世界人;还说东亚一体化后的通用文字应是繁体汉字。读罢此文,感佩不已!到底姜是老的辣啊,捋须谈笑间,不但让鲁国和中国成了异国——也就是说孔子实非中国人,不过是中国吞了鲁国后才被戴上了中国人的帽子;还把孔子的根给拔出后又种到了“世界”,让东亚和世界的一份子韩国有了理直气壮把孔夫子迎回家的“底气”;顺带着也告诉了中国人民“你们现在的书写体系是入了歧途”。
值得一提的是刊登这篇文章的《环球时报》的表现,咱的媒体也绝,此公言论照转不误,无有一句评论,让人感觉颇有种把报纸往国人面前一摔对国人说“看看吧!...”的感觉。我看了,也的确有了感觉——高级的老头不发春则以,一旦叫春,得需要十个老鸨给他穿针引线才行。
也罢!也罢!!这么岁数了,雄起一回着实有些不易,我还是“真有智慧”的看着他笑而不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