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与砍杀吧 关注:755,894贴子:15,151,892

巴旦尼亚背叛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注:这是一篇以我自己的一个游戏存档有感而发写下的他人视角传记。
注2:情节多有脑补。
伊德温·芬·图伊尔,后世的历史学家们更喜欢称他为“背叛者”伊德温(Eadwyn the Betrayer),他的一生毁誉参半:一方面,无论巴旦尼亚人还是瓦兰迪亚人都把他视作国家的叛徒;而另一方面,他的功绩也是无与伦比的——一个名副其实的联合王国缔造者。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4-16 22:58回复
    无论如何,抛开那些主观上正面或者恶意的评价,伊德温无疑是一个传奇人物。然而后来的历史学家们却对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的童年知之甚少。他们只知道伊德温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巴旦尼亚家庭,父亲似乎当过酋长的炉卫,但除此之外连伊德温父母的名字都未能被史书记载下来。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04-16 23:09
    回复
      2025-08-14 11:29: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跟据伊德温的骑兵队长,“金血”沙拉尔的说法,伊德温少年时期在铁匠铺当过学徒,后来跟着父亲做了一段时间的炉卫,这可能能够解释为什么他还是一名出色的锻造大师。不过仅凭这些只言片语,历史学家们仍然不能确定为什么伊德温会形成一种近乎偏执的思想观念,但无论如何能够确定的是:他在成名之前肯定遭遇过什么重大的挫折,这深深地影响了他后来的性格。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04-16 23:17
      回复
        在1084年以前,还没有任何贵族认识这个其貌不扬的巴旦尼亚人。但很快,在短短的一年间他便名震卡拉迪亚大陆,从肖农到古亚兹,所有人都知道了他是卡拉迪亚大陆最好的铁匠,连领主们有时候也不得不屈尊降贵,来到他的铁匠铺定制武器。这也成为了伊德温接触到贵族阶层的重大契机。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3-04-16 23:25
        回复
          在他积攒了了足够的声望和金钱后,在1085年,伊德温短暂地在巴旦尼亚当过一段时间雇佣兵,还因为参加过几次卡拉多格的军团战役,导致颇受后者赏识。不过,当卡拉多格志在必得地邀请伊德温成为正式封臣时,却遭到了意料之外的拒绝。伊德温给出的回复是:“天命不在巴旦尼亚这边。”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3-04-16 23:32
          收起回复
            起初没有人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等到后来的巴旦尼亚人明白的时候,伊德温已经成为了所有巴旦尼亚爱国者深恶痛绝之人。他们痛斥伊德温为背叛者,这是一个伊德温一生中无法摆脱的名号:即使在后来他取代德泰尔成为了王国的皇帝,也依旧要忌讳在他面前提及背叛这个词,不然也许就会因为触及逆鳞而被斩首。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04-16 23:36
            回复
              快更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4-16 23:42
              回复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足以令人大吃一惊的决定,1086年伊德温决定不效忠他的祖国,而是投入了巴旦尼亚的对手——瓦兰迪亚的怀抱。伊德温成为了瓦兰迪亚的封臣,并很快就将做出他一生中骂名最重的选择。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3-04-16 23:43
                回复
                  2025-08-14 11:23: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086年对巴旦尼亚人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就在这一年,伊德温加入瓦兰迪亚后不久,瓦兰迪亚的皇帝德泰尔决定向巴旦尼亚宣战。战争正如伊德温所预见的那样,根本就是一面倒,瓦兰迪亚的集团军轻易粉碎了巴旦尼亚的抵抗,并攻占了西部的好几座城堡。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3-04-16 23:48
                  回复
                    战争之初,也许是考虑到他巴旦尼亚出身的敏感之处,德泰尔、因加泰尔和卡拉蒂尔德都默契地避开了芬·图伊尔家族,转而征召瓦兰迪亚的本地贵族组建军团。的确,在一大堆“戴”的姓氏中,来自巴旦尼亚的“芬”本来就具有一种格格不入的味道。但伊德温却执意要加入军团对巴旦尼亚的作战:他声称,为国家效命是一种义不容辞的义务,哪怕这要求他向巴旦尼亚人举起战刀。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3-04-16 23:54
                    回复
                      快马加编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3-04-17 00:00
                      回复
                        1086年的夏天,因加泰尔在奥曼法德堡检阅了前来报道的伊德温的部队,并向卡·班塞斯进发。一开始军团的气氛相当融洽。当这支庞大的军队穿过密集的丛林,直到卡·班塞斯的城墙下的时候,巴旦尼亚人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机会抵御这一支部队。瓦兰迪亚人的军团不仅规模庞大,而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根本不是城内三百拿着草叉镰刀的民兵可以抗衡的,而埃尔贡的部队此刻还在千里之外庆祝对北帝国作战的胜利,丝毫不知道他的家门已经告急。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3-04-17 00:02
                        收起回复
                          后来的事情已经臭名昭著到一定地步,因此必须专门称呼这一历史事件为“卡·班塞斯大屠杀”。因加泰尔轻易攻破了城门,下令他的士兵尽情劫掠这座城市,丝毫没有顾忌到身边的伊德温的想法。也许因加泰尔误解了伊德温是个“精神瓦兰迪亚人”,不会在乎他昔日的同族被屠杀时是什么感受;也许因加泰尔性格中的残忍作祟,故意想要挑衅和刺激这位新加入瓦兰迪亚的贵族。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3-04-17 00:09
                          回复
                            喜欢看这种 不过贴吧越来越单机了 加油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4-17 00:09
                            收起回复
                              2025-08-14 11:17: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蹲一波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4-17 00: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