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女子学校吧 关注:6,351贴子:268,039

回复:【图楼/人设】新号整旧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死都发不出来到底哪里违规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2楼2023-05-18 17:09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3楼2023-05-18 17:11
    回复
      2025-11-06 06:26: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更新中山立绘


      IP属地:广东35楼2024-04-17 18:08
      回复

        ↑韶的服饰资料

        画过的县级市/区


        IP属地:广东36楼2024-04-17 18:13
        回复
          梗图p1潮p2左封州右端端p3惠惠旧名祯州超喜庆的p4蓬






          IP属地:广东37楼2024-04-17 18:17
          回复


            槎和韶=▼=


            IP属地:广东38楼2024-04-17 18:18
            回复


              客家人( ´ ▽ ` )ノ


              IP属地:广东39楼2024-04-17 18:20
              回复


                很适合阿潮( •̀ ω •́ )


                IP属地:广东40楼2024-04-17 18:21
                回复
                  2025-11-06 06:20: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很老很老的图∠( ᐛ 」∠)_


                  IP属地:广东41楼2024-04-17 18:22
                  回复

                    端端


                    IP属地:广东42楼2024-04-17 18:25
                    回复





                      p1带小孩(?)的惠惠
                      惠惠的凉帽上挂的白色丝带(蓝色则已婚妇女w)河源源的蓝衫(*代指客家服饰)是规规矩矩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惠惠则是翻不到详细资料(可能原因同上规规矩矩无特殊)
                      拉了汕尾酱来w来自陆河的实物资料,全黑的没有镶边,袖子也较小内衬倒是有镶边。
                      p2韶雄姐妹
                      韶资料依旧来自曲江县志x上次画的东水(戳) 这次画西水w“同是大衿衫,但比较短。多喜蓝衫黑裤。扎头帕、系围裙则是西水妇女的特殊标志。围裙多蓝或黑色,亦布质;裙带是用丝线织成,带头织成五彩穗状;裙扣用双银圆或6枚银圆镶成梅花状图案。”“头帕两端多用彩线绣出一道棱角牙子边(俗称“狗牙边”)”因为找不到实物资料实在造不出这个刺绣图案只好画了彩线,而颜色因为也没有直指,于是用的客家刺绣中最常用的几种。
                      小南雄的头帕比较特殊外(系黑头帕时在头帕中间再扎一条白色带子)服饰基本和赣南无差。“凸显地方特色的是女子的围身裙。围身裙常取黑色布制成,裙长约35厘米,上宽27厘米,下宽64厘米,似梯形,四周饰以花边,上方再加银链蓝头装饰,左右两边各一条白色裙带,用棉线织成,末端有缨穗做装饰”可以说和赣南服饰资料里的围裙描述一摸一样了w特别是银链,赣南是挂在围裙上的链子即“梅花链”,但南雄的“银链蓝头”描述很容易让人认为是在蓝(色裙)头上的银链装饰,于是两种都画了上去算是半捏造了w
                      p3兴(右边的)梅姐妹
                      梅梅喜欢鲜蓝色,其实来自于梅县的记录:中青年妇女时兴鲜蓝。梅梅的围裙的特色就是白头蓝身∠( ᐛ 」∠)_
                      兴宁则是女性大襟衫以黑色为主x
                      p4惠惠三连(原版表情诶嘿☆)
                      p5是没戴眼镜的兴宁
                      虽然兴宁戴眼镜的话看起来比较文静实际性格比妹妹勇很多w比较不羁(笑)
                      县级市的人设会写的但可能不是所有都有,以服务剧情为主w


                      IP属地:广东43楼2024-04-17 18:28
                      回复

                        惠州
                        罗浮山下四时春
                        温柔似水,却是个白切黑,常常抱着一只大白鹅,戴着双月形状的发饰。长相清丽,有亲和力的姐姐角色,传说是木鹅变成的孩子。擅长电子科目。莞槎汕的姐姐,无尽关怀着妹妹们。妹控,但其实对东莞不黏自己这件事并没有很大感情波动,只是感叹以前的样子真的很可爱。和潮州是青梅,古校时经常贴在一起。
                        做的东江菜属于客家菜中的水系,注重调料特别是盐。喜欢吃豆腐花。道系,主旨是关你屁事关我屁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要犯我我掀你门,经常会因为旁人一些难以理解的言行而摆出挺好颜。姊妹是她的底线,如果让她的姊妹受到伤害则会用能想到的各种方式创死对方。当然,在这之外的人似乎并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
                        乳名叫欣乐,寓意着欢乐、快乐,自此她的名字似乎都带着好寓意。晋校时广州始兴在北边闹出了不少事端,到了南校,罗浮山以西的同学多多少少卷入过有关岭南或女校的事件当中,而辽阔的粤东却显得格外平静,远离喧嚣的她也因此自由生长着。短暂的平静后,隋校建立起来,因粤东辽阔而将她和潮州安排一起管理,她也有了个新名字—循州。后期隋校的统治摇摇欲坠,偏远的岭南也开始暗潮汹涌。为了自保、循州的二人自然联合一起守着粤东,但周围势力都不好惹,不得不依附于豫章。
                        名为循州的她并不怎么循规蹈矩,还是个会胡闹的,带着孩子气的少女。安史之乱后,她为了能割据一方而发动叛乱,几乎打了大半个广东,最后在重重包围下以失败告终。唐校后期各地割据,她自然又与潮州联合到一起,卷入广州与虔州的斗争中,后受虔州管控。回岭南后的循州更改了名字为祯州,龙川为循州,兴宁为齐昌。南汉的班长兴王不兴王事、大兴土木,同学们的压力愈来愈大,感受不到丝毫“祯”的祯州认为这个班级过于荒唐,穿上赤衣发动了起义,闯到南唐班后兴王放弃了管制她而任由江宁处置。
                        到了宋校,为避开校长的名讳而更名惠州,自始不再改名。她的宿舍江河纵横水路交通便利,作为交通枢纽、逐渐成为岭南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中原文化的不断渗入促进岭南耕作技术的发展,并且随着土地的开发使她收获了大量粮食。因为产盐,常有人来和她做私盐生意。为筹备战事,一些同学受命在宿舍内开采、炼制矿石,有的因此学会铸钱,她也是因此学到工业知识并学会铸钱。稳定发展下,她和姐妹们的生活也逐渐富饶起来,安生的生活就这么过了一阵子。直到宋校更替,兵祸之后粤东、粤北山区受损严重,她和潮州离五岭稍远并没有太大的损失,但她的姐妹却日渐式微,不见往日的繁华。宋末,她目睹姐妹和好友倒在元军的刀下,她没有能力抵抗更没有能力保护他人,为了保全和自己住一起的妹妹们而选择归降。
                        难以支撑起和小妹妹们一起生活的循州,明校建立后便又住进了她的宿舍。此时的她已退去稚气、不再意气用事,因为有人需要她的照顾,不知觉中她已经完全代入了“姐姐”的角色,也逐渐成为了东江地区的中心。
                        她和潮州为广东组的东南门户,是组里离大和女校最近的,因此不少被骚扰。又因明校实行海禁、商舶不通,难以生存的人选择“入海为寇”,而最常骚扰的也是粤东一带。其中也有和惠潮住一起的自家姐妹,这里面最让她头疼的就是海丰。
                        和隔壁的广州相处还算可以,不算讨厌,经常会去照顾小妹妹。直到鸦片战争,她看着她们战死,被带走,可她却没有能力去介入。不久,为了反抗清校的压迫剥削,她加入太平军起义转战各地,直到太平女校覆灭。
                        旧校初期,为白日团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同时也有条不紊地管理着广东组大大小小的事务。并不反感兔子团而是善意接待,相反的,她极其厌恶白日团内部的斗争,也期望着能改变,但也因此遭到报复。她并不在意阵营划分,目的纯粹仅是为了守护大家,抗战中,她联合兔子团建立了东江纵队,保卫着东江、粤东。
                        新校建立后,仍照顾了姐妹们一段时间,后来河源从她的宿舍里搬了出去,又从她身上扯出了两个小妹妹——东莞和汕尾。目睹消亡之后的新生,或许她会回想起当初的一些事。
                        ——————————分割线——————————
                        东莞在原作的设定就是从惠州身上扯出来的,同时也是白露的设定bug之一,毕竟东莞的年龄从市级建制来设定的话以前的事就不太好解释了(比如中山人设篇)为了补设定,上古贴吧时期东莞有个二创设定是战死于鸦片战争,于是沿用了,设定为东安(以前的宝安)消失后带来的小妹妹。女校和普设相比起来,难写而且转化设定难,要补全的话部分剧情得进行艺术处理。


                        IP属地:广东45楼2024-06-02 18:00
                        回复

                          韶关
                          唇齿江湘,咽喉交广,五岭之口,百粤之冲
                          原名韶州,韶关是曾经的外号,身上带着些湘楚、中原气息。有一把古琴,追求精神上的尽善尽美。弥漫着大姐头气场,意外是文学系,细腻中带着硬核,擅长重工业科目,处于转型期。在组内安排下由东莞辅导她学习,虽然两人擅长领域不同,但东莞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了最大帮助。
                          伪面瘫,其实人不冷,而且脾气很好。平常和打仗对比像是两个不同人格。总有一种在状况之外的感觉,仿佛在神游。很佛,各种意义上的,心烦时会盘手串。和赣州、郴州的关系很好,经常凑在一起玩。三人之间有很多相似的习惯。
                          因为气候较冷,以及“地高气清”不易上火,比较能吃辣,也是组里最能吃辣的,而且对辣椒酱有种奇妙的执着。文化上与广府、潮汕有别,却也和相通的客家有差异,为关卡,及长期接纳各式文化、受其影响,与各地直接或间接的渊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生于江水围绕之处,于是取名曲江,彼时她的姐妹的乳名也几乎是由水而命名。因南越班的先例,自出生起就被带去给荆州的郴管理,受楚文化影响颇深,也借此吸收了中原文化。晋校时被划回岭南,借外力支持的广州再次划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圈,她也顺水推舟暗里谋划讨伐建康的事。结果因意见不一出现错漏而被打回岭南,死守宿舍直至被攻破。
                          作为扼制广州而分出的她也同时监视着湘州、江州,处于叛逆期偶尔做出一些出格的事而被建康提防着,心思难以揣测。
                          在梁班的侯景之乱中为救建康出了不少力,顺便处理了南边不太安分的广州。在这之后她与三吴地区的各位联合成的“南人”集团将荆楚的“北人”排挤出局,依旧拥立建康为班长建立出新的——陈班。
                          唐校时与中原的交流愈加频繁,考虑到往来通行的需要,也为了经济发展,她向班长长安申请开凿梅关,此后梅关也成为了南北往来的重要通道。好诗书、推崇德治,同时对佛教研究颇深。有段时间里很讨长安喜欢,但由于直来直往的性子不少得罪人。曾提醒过长安防备幽州,但却是毫不在意的反应,至于后来发生的事,她也只有悲痛。唐末动荡的局势各地纷纷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她在与广州的斗争中被虔州救出,在处境艰难的情况下投靠了后梁。在虔州内乱时,广州趁其无法支援攻打粤北,孤立无援她无奈只能归顺南汉。
                          宋校时为筹备战事,她开始大量开采铜、铅为提供铸钱,产量最大时占全校的80%以上。慢慢的她也开始学习铸钱,学习了不少工业知识。但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她管辖的地区因此容易发生动乱,不得不抽出一些时间来处理大大小小的案件,很是疲惫。除此之外,大量开采矿产,随之污染问题影响着她的身体,战乱之后很难恢复生产,也埋下了祸端。南宋初年频繁的动乱给她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女校稳定后为了扩增岁入,试着重新振兴坑冶建设,对此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她维持秩序的同时也着手于恢复正常的学习状态。
                          由于动乱频繁,而岭南为偏远地区并没有作战强的兵力,她受命训练出了一支作战勇猛的队伍,到处帮受骚扰的同学打架。南宋末元校的铁骑踏到了岭南,她与妹妹南雄州在大庾岭抵御失败退回自己的宿舍,她拼命作战,最终还是敌不过受了重伤,但这次她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跌倒便爬起,从此一蹶不振。
                          从元校开始,她似乎停滞在原地没有变化,慢慢落后于其他同学。对商贾没有兴趣,见过南北往来形形色色的货物,然而内心毫无波动。不好奢华,买卖仅供吃穿用度而已。即使到了清校她也不曾参与进去,商业基本都交给广州代理。
                          明清两校时期的岭南常有动乱,地处山区容易被骚扰,但如今的她只能勉强守宿舍,甚至有时候连自保都做不到,只能等周围人来帮忙。被夹在南明与清校的斗争中,伤得不轻还生了一场大病。在重压之下,她认为儒学的仁爱不足以解决问题,为了定心、维持心中的秩序,选择通过佛教来解脱、济度苦厄,以致于“丧溺浮屠”。即使稍有浮躁,但她的心性也没有因动乱而发生变化。
                          明校时期的粤北有三个税关,原本她仅管理一个,其余两个分别由英德与南雄管理。清校设立后,因为她的宿舍是南北商品往来的必经之路,于是其他两个税关都转交给她,也因此开始有人给她起外号叫“韶关”。清校中前期,女校局势逐渐稳定,她的状态也逐渐好转。
                          旧校时带着梅州一起打架,队伍里有不少兔子团成员,所以在宁汉反兔子团时无反应并又接纳了一些兔子团成员。为夺权以驱逐桂系为理由与广州发生冲突,逐渐处于上风之时因内外各种因素导致失败,队伍中的兔子团成员起义失败受损严重也就此离开。不满南京而转向与桂系合作,而粤系以人数和装备的压制、强大的支援两次击败联军,在此之后她也逐渐退至幕后。
                          37年前广州早有预感,陆陆续续地将大大小小的职务及物件转交给她,广州宿舍彻底沦陷后任代理组长。在第一次粤北会战后将宿舍交给肇庆,转移到广西帮忙到抗战胜利。回到广东组后,成为实际管理者。最初并不承认抗战期间兔子团在广东组内组成的队伍,到后来也许是觉得没有意义,放弃了在白日团的职位,不再介入。
                          新校成立后,被定为华南重工业基地,精力基本投入在学习工业知识中,为女校建设添砖加瓦。重工业科目学得不错,创造过多个组内及校内第一。学习小组成立后,因规划调整,学习被搁置过一段时间。后来因资源枯竭,不得不通过转型恢复学习状态。因“东数西算”在宿舍新建了机房,正在研究运算数据。


                          IP属地:广东46楼2024-06-02 18:02
                          回复

                            梅州
                            粤东梅花粄 温柔体贴原不良
                            典型的客家女孩,坚强而倔强。待人热情,温柔地向他人传达善意,或者也可以说,人妻属性(゚∀゚)擅长做腌面,爱重油盐的食物。习惯用自己一套的逻辑思维和道德观念,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被潮州养大,与曾经的性格对比差别极大,大概是一种养成成功。看起来软软的,但咬人很痛,(非常痛)以前随身带匕首防身。
                            因为不想让蓝染技术消失而常常穿着靛蓝染的衣服,同时也很爱穿客家蓝衫,裙子下面穿了条裤子。因为名字而喜欢梅花,戴着梅花发夹。虽说将梅花视为代表物,但也仅限于装饰,不怎么穿带有大面积艳色的衣服,除了心怀蓝色情结,也是因为在客家人眼里,红色是血的颜色、代表着生命力,所以基本出现在小孩子的身上。
                            自出生起就以妹妹的身份跟着潮州,内向、不爱说话的小透明。即使到了宋校有了自己的宿舍,但也只做自己的事,要么就是躲在潮州、循州的身后。又因为不会打架、容易被欺负,没有什么自保的能力需要姐姐们的照顾。身处粤赣闽边界连接着三地,吃潮州的盐和汀州运来的赣州的米,通过周边的人来学习外部的事物。宿舍很方便借道而过似乎变成了走廊,但是梅梅能有什么办法呢梅梅只是一个糯米粄而已,活动已经很累了管不了太多啦(:3」z)
                            宋末,元军围攻她的宿舍,她死死抵抗但敌不过铁骑受了重伤,不久后获救。后来江西组的同学一路招募义军,带着伤的她加入义军直至兵败,这次过后她受的伤让她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明校时她又住进了潮州的宿舍里,喜欢读书和种田,写下了很多诗。常和潮州惠州一起学习,联合建立会馆。她并没有刻板印象所说的那么保守,因受潮州影响而接触海外的东西,自己也会主动去学习外部的知识。与周围人打交道形成的习惯,并不适用于其他人交往,性格很倔,为维护姐妹不顾一切,这也导致后来与粤中、粤西的同学起冲突,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不同的语言和习俗使她被排斥,从而成为劣势,为了团结内部维护名声而开始审视自己,观察了解血脉相连的姐妹。
                            旧校跟着韶关一起打架,北伐期间立下了多项功劳。做好白日团的工作的同时对兔子团施以援手,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
                            爱唱山歌,她唱的广东汉剧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被称为“南国牡丹”。习惯喝绿茶,和爱喝浓茶的潮州不同,在喝茶方面口味较淡,但做的点心都一样,齁甜。
                            ———————分割线————————
                            梅梅找不到可以用的开头了()毕竟大部分时间都被阿潮吞了(:3」z)


                            IP属地:广东47楼2024-06-02 18:03
                            回复
                              2025-11-06 06:14: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阳江
                              十八子袭来Y(^_^)Y
                              外表温和内心彪悍的女汉子,有着一身怪力,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掏出一把十八子。擅长做风筝,有“南有阳江,北有潍坊”这么一个说法。会给做的菜起奇奇怪怪的名字,但是很直接很明了。行事简单粗暴,有点拖延症,无聊时会和旁人吹水。擅长做豆豉
                              为了加强吴班在岭南的管理而生的孩子,名为高凉,天天盯着广州的一举一动,在这个背景下长大的她深知岭南稳定的重要性。梁班为高州,此时北边陷入战乱,她加入高要和始兴的队伍中前去平叛。她为班级和岭南忙上忙下,使俚族的同学们信服,稳定一方安定,在岭南有一定的威望。陈末,掌管着二十四州军事的东衡州仍与隋军进行最后的抵抗,她为了岭南早日安定带领着一众同学归顺于隋,推动了女校的统一。
                              打架很强,隋校初立之时有不服的同学去广州宿舍闹事,便是由她去解决的。隋末女校动荡,岭南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她靠着武力和威望成为了最强大的那个,并尝试着收服其他人。
                              唐校后新的小妹妹出生、继承了高州的名字,而她在此之后更换过许多名字,明校开始就一直住在别人的宿舍里,慢慢变得放飞自我。
                              在高凉文化和广府文化的相交映下成长,倚山濒海,养成了她特殊的性格,好勇轻生,带点反骨。位置特殊,常有人走私货物,甚至到了横行的程度。
                              她制作的刀剪品质优良,远销各地,十八子的名号打得响亮。宿舍的核电站发电量全校最高,为其他同学提供能源。本着海岸线充分利用的原则从江门的宿舍搬出来,平平淡淡学习所以没什么存在感,不过幸福就好了不是吗∠( ᐛ 」∠)_
                              ————————分界线———————
                              ps:将冼夫人(512/513—602)写进阳江是因为冼夫人时期高凉郡/高州治所一直在现在的阳江(阳江为高州治所时间为南梁大同中—贞观二十三年)史料也称其为高凉人,唐朝贞观二十三年(649)高州州治才移至茂名境内。电白郡存在时间很短(528—589),甚至没有冼夫人活动时间长,而茂名为隋县(598)。冼夫人现在属茂名,请勿把现在的政区套进历史。


                              IP属地:广东48楼2024-06-02 18: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