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605,450贴子:17,008,524

回复:(原创)物质、能量与时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gyj129友,多才善辩。他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需要一一阐释。
    一、关于哲学(思想)的漏洞
    哲学是物质世界的意识化,是人的思想。“道可道非恒道”。物质世界具有流变性,而人的认识一定滞后于世界的变化,很难与时俱进。所以,人的思想一般存在着“漏洞”。
     另一方面,人的思想同于世界的法则或规律,是世界的法则或规律的反映,由于物质世界的迷蔽性,人们很难认识到世界的真谛。这,又是一种“漏洞”。


79楼2010-12-05 09:50
回复
        这是说,即使是真理,也具有时效与适用范围。牛顿的三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世界,相对论也只适用于宇宙的物质。宇宙之前呢?


    80楼2010-12-05 09:54
    回复
      2025-11-28 17:07: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二、意识是物质
           意识产生于物质,也独特于物质。我们不能因为它具有“主观性”这样的特质,就否认它的物质性。不能因为,意识超越于一般的物质,是“物质的”,就否认它的物质性,就像我们不能因为白马是“白”的,就否认它是马一样。
           我的钱,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属于我,一是属于一般的钱。作为“我的钱”,是我的劳动的表征,也是我的价值的体现。人们一般认为,“我的钱”仅仅是“钱”而已,它不是“我”。但是,以形而上论,“我的钱”虽然已经超越于“我”,是“我”的蜕变,无论如何,却属于“我”。或者干脆的说,“我的钱”就是“我”。如果不在钱上贴上我的标签,那钱就成为一般意义上的钱,与我无涉。而如果在钱上贴上我的标签,被“我”所规定,即非我莫属,“我”,即成为“我的钱”的内容。
           同样,我们说差别就是能量,是因为,有能量的地方,必有差别。差别与能量同在。我们可以说是差别造成了能量,也可以说是能量产生了差别。因为“二者同出”,也就“同名异谓”,是此也是彼,而“不可至计”(老子言)。
      能量的流变及其过程,必然体现于时间,能量及其过程成为时间的属性:能量及其过程规定着时间,而时间因此决定着能量及其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是时间的拨动,产生了能量的流动,有了流动的过程。
      


      81楼2010-12-05 10:33
      回复
        回复:87楼
            他乡遇故友,久违久违!


        88楼2010-12-05 18:36
        回复
              “我”与“我的钱”存在差异,“我”与“我的钱”也是一体的。如果没有差异,二者就成为同一个东西,而没有了分别。如果不是一体的,二者就不会同在。
              相比之下,“我”是本体,“我的钱”是本体内的存在者。本体规定着存在者,而存在者决定着、也体现着本体。存在者因此成为本体——当然,成为本体的存在者,仍然立基于自己所在的本体。
              这是说,“我的钱”虽然不同于“我”,却与“我”一样,已经成为独立存在者。他体现着“我”的劳动、“我”的价值、甚至“我”的存在。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我的钱”属于(是)“我”。
              


          89楼2010-12-05 19:00
          回复
                时间,悄无声息流动着,人的感官看不到它,听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以至于,有的人认为,时间只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他们不知道,任一概念,都是现实事物的抽象,都有现实事物与之对应。
                时间与过程同在,因此也与能量同在。或者说,时间是过程的体现,也是能量的体现。在这里,时间是存在者,他存在于过程中,因此也存在于能量中。作为存在者,时间体现着能量,也决定着能量。因此我们可以说,是时间拨动着能量的流动。
            


            90楼2010-12-05 19:10
            回复
                  差别(或差异)是一般存在,而矛盾是特殊存在。并不是所有的差别都相互矛盾,矛盾与斗争,只是差别的极端的表现。前些年的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就是将特殊现象普遍化了,是人为的、悖道的现象。
                  恒,是自然倾向性,是事物所以能够运动的因。既然存在差异,就会引发一端向另一端的流动(或流变),就像流水求平一样。是能量造成了差异,还是差异造成了能量?谁能说的清?唯有老子。老子说,二者同在,同名异谓。“同名异谓”是什么意思?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所以是,差异就是能量。就像几十年前,我们大家吃的是“大锅饭”,人人不思进取,是故,社会发展缓慢。为什么?没有能量,也就没有动力。
                 
                  


              92楼2010-12-05 19:30
              回复
                回复:91楼
                    “白马属于马”与“白马是马”不存在本质的不同。
                    我没有将“我的钱”换成“我”,更不会将“我”换成“我的钱”。怎么是“偷换概念”?——“我的钱”体现着“我”,在这样的意义上可以说,“我的钱”是“我”——这好像不是偷换概念?
                    你说我仅仅是为了圆我的说法?啊啊,或许有这样的倾向?这倒要反思。如果真的是这样,应该检讨。


                94楼2010-12-05 19:50
                回复
                  2025-11-28 17:01: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93楼
                      分辨 是人的认识,差别 是自然存在。
                      相对 与对立 不是一回事,差别 与矛盾 也不是一回事。相对与差别具有普遍性,而对立与矛盾是相对与差异中的特殊现象。
                      当然,在现在的我国,矛盾这一概念 已经约定俗成,成为差异的代名词,而差异反而成为矛盾的其中之一。在一般的应用中,这不存在理解上的障碍。然而,当我们说“矛盾是物质运动的动力”之时,就不好理解了。但是,如果说“差别就是能量”,物质所以能够运动的因,就昭然若揭了。
                      


                  96楼2010-12-05 20:01
                  回复
                        “命题中:A是B。并不具有‘A属于B’的”。按你这么一说,是 与 属于存在着差异。
                        不过,“我的钱”属于“我”,与 “我的钱”因此体现着“我”,是递进关系吧。这两句 与“在这样的意义上可以说,‘我的钱’是‘我’”,是条件关系。这样的推理,你觉得不恰当?


                    98楼2010-12-05 20:13
                    回复
                          一部《周易》,人们见仁见智,几千年来,争议不断。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她超越于现实,超越于世界,超越于人们的感性,超越于人们的一般性理解。以至于,人们“日用而不知”——人们虽然在生活运用着它的道理,却不知道哲学道理的缘由。
                          所谓意识,是建立在感性之上的理性体悟。如果仅仅感性,人无异于动物。如果仅仅理性,意识成为了无线的风筝。所以,老子说“恒有欲也以观其徼,恒无欲也,以观其妙”。而感性理性二者的“玄之又玄”,才是发现“众妙之门”。我们如果仅凭感性去理解“同在”,或者离开感性去理解“同在”,都不会得到正解。
                         
                          


                      100楼2010-12-06 06:58
                      回复
                            思维是两种形式的互动。这两种方式,一是逻辑,一是辩证。
                            逻辑有如射线,他指向于目标,所向披靡。辩证有如能量场,他将射线与目标物全部涵容于中。所以辩证是对事物(包括逻辑)的孕育、包容、把握,而逻辑是对事物(包括辩证)的穿透、解析。可知,逻辑具有主导性,辩证具有基础性。二者的同在,才是完整的思维。
                            由于具有穿透性,逻辑容易为人所认识与运用,而辩证,人们则“日用而不知”,甚至,不善于运用,或者不习惯运用。如果用辩证的形式对夲主题予以辩证,你就会发现,他的阐发是合理的。


                        101楼2010-12-06 07: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