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简易模型:
RMB➡️红币 ➡️➡️黄币⬅️(EVE) ➡️ ISK ⬅️(CBG)➡️ RMB
RMB到黄币还有两个汇率可做干预调整,网易可以根据CBG的ISK汇率进行策略调整。
黄币和ISK完全是游戏内部循环,如果健康的市场,黄币从左到右,从右到左都会得到补充,动态流水不会出现熔断。
如果黄币出现熔断,被买空,只能右面的ISK出现过剩。
左面是现实货币,完全可以排除。
同时CBG的ISK从1.9掉到1.5也反证。
ISK短期过剩,有人说是洗*。可能性不大,如果洗*,现实货币是要流入,流出,从左到右走一遍,不会造成单个环节的短期变化。现实是只有ISK出现挤兑问题。黄币和现实货币都相对稳定。
ISK短期剧变,游戏内道具价格竟然没有随着大幅变化。只能来自游戏外(CBG)的大幅交易。
所以,更大的可能性是:
手里拥有大量游戏资源的大户(工作室等)短期大量清理EVE财产。
之前深渊限制10次次数前后,工作室的库存瓶子被大量售卖,工作室积攒了大量ISK。
但是CBG的ISK只从2掉到了1.9。大部分都被存起来了。
这次植入体变化消息公告,直接释放了这部分ISK库存,对于目前的EVE限制深渊次数后的经济体量堪比巨大。
人们总先说黄币被买空,实际诱因在之前:
部分工作室受到植入体政策公告影响,在CBG倾销ISK,导致ISK贬值。
但是由于CBG属于游戏外交易,所以对游戏内部的道具价格影响不大。
普通玩家感觉手里ISK贬值,但又不习惯CBG,大部分就去挤兑成黄币。
黄币无法兑换成现实货币,就被熔断到了这一环。
官方为了保护游戏内部经济,下场锁死了黄币的汇率。这进一步导致了ISK在CBG的崩盘。
然后工作室和玩家更加大力挤兑ISK和黄币。
直到玩家氪金下场,收购CBG的ISK。。。
这一波,ISK在游戏内的通货膨胀被强行锁死,黄币汇率被官方保护性锁死。
游戏内部的经济没受一丢丢影响,保住了游戏道具的价格。
毕竟道具产出量调整很麻烦,如果道具价格变化的话,就会出大问题。
保游戏内经济的代价是,CBG一泻千里,顺便便宜收割了一大波工作室手里的ISK。
等玩家买ISK,CBG重新稳定后……
工作室还是工作室,努力增产卖金;
玩家还是玩家,爆船氪金。
RMB➡️红币 ➡️➡️黄币⬅️(EVE) ➡️ ISK ⬅️(CBG)➡️ RMB
RMB到黄币还有两个汇率可做干预调整,网易可以根据CBG的ISK汇率进行策略调整。
黄币和ISK完全是游戏内部循环,如果健康的市场,黄币从左到右,从右到左都会得到补充,动态流水不会出现熔断。
如果黄币出现熔断,被买空,只能右面的ISK出现过剩。
左面是现实货币,完全可以排除。
同时CBG的ISK从1.9掉到1.5也反证。
ISK短期过剩,有人说是洗*。可能性不大,如果洗*,现实货币是要流入,流出,从左到右走一遍,不会造成单个环节的短期变化。现实是只有ISK出现挤兑问题。黄币和现实货币都相对稳定。
ISK短期剧变,游戏内道具价格竟然没有随着大幅变化。只能来自游戏外(CBG)的大幅交易。
所以,更大的可能性是:
手里拥有大量游戏资源的大户(工作室等)短期大量清理EVE财产。
之前深渊限制10次次数前后,工作室的库存瓶子被大量售卖,工作室积攒了大量ISK。
但是CBG的ISK只从2掉到了1.9。大部分都被存起来了。
这次植入体变化消息公告,直接释放了这部分ISK库存,对于目前的EVE限制深渊次数后的经济体量堪比巨大。
人们总先说黄币被买空,实际诱因在之前:
部分工作室受到植入体政策公告影响,在CBG倾销ISK,导致ISK贬值。
但是由于CBG属于游戏外交易,所以对游戏内部的道具价格影响不大。
普通玩家感觉手里ISK贬值,但又不习惯CBG,大部分就去挤兑成黄币。
黄币无法兑换成现实货币,就被熔断到了这一环。
官方为了保护游戏内部经济,下场锁死了黄币的汇率。这进一步导致了ISK在CBG的崩盘。
然后工作室和玩家更加大力挤兑ISK和黄币。
直到玩家氪金下场,收购CBG的ISK。。。
这一波,ISK在游戏内的通货膨胀被强行锁死,黄币汇率被官方保护性锁死。
游戏内部的经济没受一丢丢影响,保住了游戏道具的价格。
毕竟道具产出量调整很麻烦,如果道具价格变化的话,就会出大问题。
保游戏内经济的代价是,CBG一泻千里,顺便便宜收割了一大波工作室手里的ISK。
等玩家买ISK,CBG重新稳定后……
工作室还是工作室,努力增产卖金;
玩家还是玩家,爆船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