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香菱学诗”被删了,难过之情溢于言表,说“痛心疾首”亦不为过。
新红,在我看来,原本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精品”,因为它是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最有可能(不论是技术条件还是社会环境)实现对《红楼梦》的人物、情节、思想与内涵进行相对完整、全面,同时又不泥于某种偏狭理论陈规的解读与诠释。
然而,在不见了“铁槛寺”,不见了“画蔷”,不见了“金麒麟”之后,又一次不见了“香菱学诗”时,我却不得不说,新红错失了这种可能——它终于没能成为我希望它成为的那种“丰富”“完整”“立体”的存在,充其量只能成为87版电视剧的一种或许可观的“补足”,它所一度所标榜的那种“完整”根本未能实现。
据说,“香菱学诗”之所以不见,或许与选角问题有关——待证。
姑且就这么信着吧——其实是我宁愿这么信着,因为这至少说明情节的不完整,是出于某种客观上限制,而不是由于导演和编剧在文本理解上的偏差,而后者,是我们多数人更不愿意看到,也更不能轻易释然的。
于是忽然想起了我个人非常喜欢的《魔戒》系列:《魔戒再现》《双塔奇兵》以及《王者归来》——这三部改编自J.R.R.托尔金同名小说的电影,实际上是一起拍摄完成的(只是后期被剪辑成三部并先后上映)。不过,在电影陆续上映的三年中,剧作其实先后数次进行过“补拍”,我们日后在影院看到的不少(经典)桥段,都是这些“补拍”的结果。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也希望“香菱学诗”能够得到补拍。
但是这太不现实了!场景、经费,以及其他种种客观因素,都使得“补拍”成为了某种一厢情愿的幻想,只能出自我们这些对市场规则一窍不通、徒有一腔热情与空想的《红楼梦》读者的天真头脑。
由此,我忽然意识到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很难(如果还有可能的话)出现一开始所说的那种,所谓的“精品”。说到底,新红也罢,别的也罢,电视剧首先是一种商品。对于它来说,最高的法则,永远是商品的法则、市场的法则、经济的法则,其次,才是所谓的艺术的法则,再其次,或许才轮到那部叫做《红楼梦》的书——而只有那些,把还原、忠实《红楼梦》看作最高准则的人,才会不计经济后果的,为了某个情节、某个场景、某个形象的完整,去耗费本就不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都希望可以在现实的法则与理想的热诚之间找到平衡;然而,当现实与理想碰撞的时候,妥协的永远是后者。
所以我无权责备导演,更无力责怪演员……显然,我不知道该去怨谁。
然而我要说,假如两种原则的对抗,终究要以对《红楼梦》内容与精神的肢解和损伤为结果,假如妥协的果真是“《红楼梦》的理想”,那么也请允许这“理想”本身,以及那些或许傻帽的,坚持“理想”的声音,对妥协说“不”。
相比起“香菱学诗”的被删,这,或许才是新红的悲剧。
新红,在我看来,原本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精品”,因为它是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最有可能(不论是技术条件还是社会环境)实现对《红楼梦》的人物、情节、思想与内涵进行相对完整、全面,同时又不泥于某种偏狭理论陈规的解读与诠释。
然而,在不见了“铁槛寺”,不见了“画蔷”,不见了“金麒麟”之后,又一次不见了“香菱学诗”时,我却不得不说,新红错失了这种可能——它终于没能成为我希望它成为的那种“丰富”“完整”“立体”的存在,充其量只能成为87版电视剧的一种或许可观的“补足”,它所一度所标榜的那种“完整”根本未能实现。
据说,“香菱学诗”之所以不见,或许与选角问题有关——待证。
姑且就这么信着吧——其实是我宁愿这么信着,因为这至少说明情节的不完整,是出于某种客观上限制,而不是由于导演和编剧在文本理解上的偏差,而后者,是我们多数人更不愿意看到,也更不能轻易释然的。
于是忽然想起了我个人非常喜欢的《魔戒》系列:《魔戒再现》《双塔奇兵》以及《王者归来》——这三部改编自J.R.R.托尔金同名小说的电影,实际上是一起拍摄完成的(只是后期被剪辑成三部并先后上映)。不过,在电影陆续上映的三年中,剧作其实先后数次进行过“补拍”,我们日后在影院看到的不少(经典)桥段,都是这些“补拍”的结果。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也希望“香菱学诗”能够得到补拍。
但是这太不现实了!场景、经费,以及其他种种客观因素,都使得“补拍”成为了某种一厢情愿的幻想,只能出自我们这些对市场规则一窍不通、徒有一腔热情与空想的《红楼梦》读者的天真头脑。
由此,我忽然意识到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很难(如果还有可能的话)出现一开始所说的那种,所谓的“精品”。说到底,新红也罢,别的也罢,电视剧首先是一种商品。对于它来说,最高的法则,永远是商品的法则、市场的法则、经济的法则,其次,才是所谓的艺术的法则,再其次,或许才轮到那部叫做《红楼梦》的书——而只有那些,把还原、忠实《红楼梦》看作最高准则的人,才会不计经济后果的,为了某个情节、某个场景、某个形象的完整,去耗费本就不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都希望可以在现实的法则与理想的热诚之间找到平衡;然而,当现实与理想碰撞的时候,妥协的永远是后者。
所以我无权责备导演,更无力责怪演员……显然,我不知道该去怨谁。
然而我要说,假如两种原则的对抗,终究要以对《红楼梦》内容与精神的肢解和损伤为结果,假如妥协的果真是“《红楼梦》的理想”,那么也请允许这“理想”本身,以及那些或许傻帽的,坚持“理想”的声音,对妥协说“不”。
相比起“香菱学诗”的被删,这,或许才是新红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