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吧 关注:314贴子:1,065

跖骨、趾骨骨折及脱位术后康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疾病及相应手术概述
跖骨骨折:跖骨颈或跖骨干骨折,多由直接外力引起。一般表现为如下几种情况:
1.跖骨干骨折 因跖骨间相互支持,一般移位不大,亦可因外力作用方向而向跖侧成角,或远段向跖侧移位。闭合复位后可用短腿石膏托或小夹板固定4-6周,或行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
2.跖骨颈骨折 骨折后跖骨头跖屈,复位时牵引足趾并跖屈,向背侧推顶跖骨头。闭合复位失败时可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短腿石膏托固定4周。畸形愈合者,跖骨头向跖侧凸出,易引起疼痛,可行跖骨颈部斜形截骨术,抬高下垂之跖骨头。


IP属地:辽宁1楼2022-10-24 10:10回复
    3. 第5跖骨基底骨折: 此处骨折是因足内翻位扭伤时,腓骨短肌腱强力收缩所引起的撕脱骨折。第5跖骨基底骨折后可将足在外翻位以绷带包扎,休息2-3周即可。应与跖骨基底骨骺及腓骨长肌腱内籽骨骨折相鉴别,因两者边缘均光滑、规则,且多为双侧性。
    4. 跖骨应力性骨折: 好发于第2、3跖骨干部位,长途行走,肌肉过度疲劳后可导致足弓下陷,第2、3跖骨承重增加,超过骨皮质与骨小梁的负荷能力,逐渐发生骨折,故又称为“行军骨折”,此种骨折多数在发现时已愈合,并有大量新生骨产生,不需治疗,少走路即可。


    IP属地:辽宁2楼2022-10-24 12:10
    回复
      2025-08-14 12:32: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5. 跖跗关节脱位 多因辗压伤或前足受到过伸扭转外力所致。由于第2楔骨较短,第2跖骨基底位于第1、3楔骨之间,成为外力作用的支点;又因第1、2跖骨基底间无横韧带相连,故跗跖关节脱位多由第1、2跖骨之间发生骨折脱位。第2跖骨基底骨折合并第2-5跖骨向外、背侧脱位多见,其余尚有第1-5跖骨均向外侧脱位。第1、2跖骨间分离,第1跖骨向内侧脱位,第2跖骨与其他跖骨向外侧脱位。后者能损伤足部动脉,造成足部远端坏死,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必须加以注意。跗跖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以短腿石膏托固定6周。复位后不稳定者可用两枚钢针自第1和第5跖骨基底向楔骨及骰骨分别穿入固定。陈旧者可行跖跗关节融合术。


      IP属地:辽宁3楼2022-10-24 12:11
      回复
        6. 跖趾关节脱位: 比较少见,多发生于(足母)趾,是因近节趾骨受到强力背屈外力所致。(足母)趾向背侧移位并短缩,跖趾关节过伸,趾间关节屈曲畸形。跖趾关节脱位时,于过伸位牵引(足母)趾,向跖侧下压(足母)趾近节基底,并用手指顶住跖骨头即可复位,背侧石膏托或夹板固定3周后,穿鞋底前部加横梁的鞋。
        7. 趾骨骨折: 多因重物压砸或足趾撞触硬物所致。常合并皮肤或趾甲损伤,可为开放性骨折。近、中节趾骨骨折时,可于趾蹼间垫以棉花用胶布做邻趾固定3-4周。末节骨折无需固定,应穿鞋底前部加横梁的鞋。
        8. 趾间关节脱位: 多因足趾撞触硬物或扭伤所致,以背侧脱位多见。趾间关节脱位牵引复位后以小夹板或纸板背侧固定3周。整复固定后,即在固定上行踝背伸、跖屈动作,早期不宜做旋转及内、外翻锻炼;4-6周后,逐渐练习不负重行走;8周后可穿配有纵弓垫的皮靴做行走锻炼。
        说明:(足母)为二级字库汉字,常用“拇”字代替。 本文中我使用(足母)指代大脚趾。


        IP属地:辽宁4楼2022-10-24 12:18
        回复
          二、康复系统原则
          1. 康复目标
          跖骨、趾骨骨折及脱位术后,应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患足肿胀消退,恢复正常肌力,达到完全的关节活动,恢复到损伤前功能性步态。为了安全的开展康复治疗,要掌握患者骨折稳定程度及骨折愈合情况,防止在康复过程中出现骨折移位及骨不连发生。
          2. 康复过程的原则和方法
          手术达到的稳定程度及跖骨、趾骨骨折及脱位的部位,决定着每一个愈合阶段的治疗进展速度,固定好以后,如果软组织恢复良好,趾骨骨折术后3周拔除趾骨钢针进行趾间关节和趾跖关节的功能锻炼,跖骨骨折及跖跗关节在术后6周拔除固定钢针进行功能锻炼。通常每两周复诊一次,检查关节活动范围及伤口愈合情况并鼓励患者康复锻炼。每6周拍摄一次X线片,直至功能完全恢复为止。


          IP属地:辽宁5楼2022-10-24 12:19
          回复
            三、术后早期住院康复
            康复第一阶段(术后0-2周)
            术后最初阶段,也是最大限度的保护期。康复的目标是为患者的足踝部创造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控制水肿和疼痛,维持大腿肌肉力量,促进刀口正常愈合。患者一定要严格保护患侧足踝部,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频繁使用患肢,并避免突然运动,必要时要求患者佩戴石膏或支具,应采取仰卧位,并在患肢下垫枕,可以减轻疼痛,减轻患肢肿胀。因此,本阶段的主要康复目的是保护手术修复部位,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要求患者术区常规使用冰袋外敷(15-20分钟/小时),有解痉、镇痛、降低炎症反应作用。


            IP属地:辽宁6楼2022-10-24 13:56
            回复
              麻醉作用一般在术后四小时消失,难以忍受的疼痛即将到来。术后刀口疼痛属于急性疼痛的一种,是手术本身造成的急性创伤(切口)和引流物的刺激引起的,术后24~48小时后逐步减轻(保守治疗的患者不需要经历这种痛苦)。如果疼痛难耐,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可使用镇痛泵、肌注或者口服止痛药缓解疼痛。
              术后第2天,若无医嘱禁忌,则应鼓励患者拄拐下床活动。要正确使用拐杖,防止杖头打滑,室内最好使用助行器,切忌不要进入湿滑区域。早期下地活动,可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有利于肠道、膀胱功能的恢复,增强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切忌长时间卧床,以免影响正常的心肺功能。术后留院观察1-2天即可出院回家休养。术后第二天应换药检查伤口,出院后建议2-3天换药一次,并检查刀口愈合情况。如果刀口没有渗出液,愈合良好,则不必频繁换药。


              IP属地:辽宁7楼2022-10-24 13:57
              回复
                术后2周(14天)可以拆除刀口缝合线。若使用可吸收缝合线则无须拆线,一般三周后可自行脱落;若采用皮钉缝合,可用起钉器逐个取下;若使用外科拉链或者免缝合胶布可以遵医嘱处理。拆线后,保持伤口透气干燥即可,不必使用敷贴或者纱布包裹伤口。
                术后饮食是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术后饮食尽量清淡,吃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适当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另外鱼虾、蛋类、豆制品、骨头汤等食物也可以适当吃一些,忌油腻、辛辣食物两周。
                术后第二天,如疼痛不明显,可开始四方向抬腿练习(参考视频),每日3次(上午、下午及晚上),每次2组,每组每个方向各20个(累计完成480个)。绷紧大腿肌肉,抬起8-10秒,离开床面15-20厘米,放下休息2-3秒,连续做完20个,休息1分钟,换方向再做20个,四个方向轮流做。
                并练习空中蹬自行车(参考视频)。缓慢用力将双脚在空中画圈,模拟骑行自行车的动作。每日3次(上午、下午及晚上),每次2组,每组做3-5分钟(视个人体力情况),组间休息2分钟。



                IP属地:辽宁8楼2022-10-24 13:59
                回复
                  2025-08-14 12:26: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四、术后居家康复
                  居家康复应当重视家庭环境的改造,以有利于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跖骨、趾骨骨折及脱位手术后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告知患者术后康复需要的时间,术后活动的限制,制订训练计划,包括各个康复阶段、康复内容和注意事项。


                  IP属地:辽宁9楼2022-10-24 14:00
                  回复
                    1.康复第二阶段(2-6周)
                    (1)趾骨骨折:趾骨骨折术后不需要特别的外固定,术后确保骨折稳定,而且术后急性炎症反应已经消退,可以进行第二阶段康复。骨折由近及由远关节开始进行主动和被动活动。
                    1) 控制水肿,治疗及针道和伤口护理同前,术后3周复查X线片后拔出固定钢针。
                    2) 一旦伤口完全闭合即可开始进行瘢痕处理,建议每天行瘢痕按摩,避免骨折处过分用力,避免瘢痕挛缩及粘连。术后第1周指导患者进行家庭康复计划,包括水肿控制、针道和伤口护理,以及未受累关节的活动练习。
                    3) 骨折由近及由远开始进行主动和被动活动:一般每天锻炼4次,进行伸屈肌腱滑动和阻断练习,使各肌腱沿骨折位滑动,以防止肌腱与骨折骨痂相粘连。术后3周拔出固定钢针后,可以进行受累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禁止被动功能锻炼,防止新生骨痂再次断裂。
                    (2) 跖骨骨折:跖骨骨折第二阶段康复也包括水肿控制,针道和伤口护理同前,术后6周复查X线片,有骨痂形成时拔出固定钢针,并给予未受累关节的活动度练习,避免未受累关节粘连及僵直。
                    (3) 跖跗关节脱位:跖跗关节脱位功能锻炼同第一阶段,并加强未固定关节的 力量及活动范围锻炼。
                    继续第一阶段的大腿力量维持训练(四方向抬腿和空蹬)。
                    开始踝关节的活动度练习:包括主动背伸、跖屈、內翻、外翻、绕踝等。具体方法请结合视频练习。
                    ①背伸/跖屈: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用力勾起足背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 6-8 秒(背伸),放松2秒,然后用力往前伸足背使足尖背离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6-8 秒(跖屈)。连续做,5分钟一组,每次做2-3组,组间休息1分钟,一天做2-3次。

                    ②內翻/外翻: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用力向前伸出足背,然后用力向内侧翻转,到极限位置保持6-8秒(內翻),放松2秒,然后用力向外侧翻转,到极限位置保持6-8秒(外翻)。要尽量保持动作幅度最大,连续做,5分钟一组,每次做2-3组,组间休息1分钟,一天做2-3次。

                    ③绕踝: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足踝作 360 度绕环,缓慢用力,尽量保持动作幅度最大,可以交替顺时针、逆时针绕环。5分钟一组,每次做3-4组,组间休息1分钟,一天做2-3次。



                    IP属地:辽宁10楼2022-10-24 14:06
                    回复
                      2.术后第三阶段(7-10周)
                      第三阶段趾骨骨折、跖骨骨折、跖跗关节脱位术后内外固定均已去除,骨折已经充分愈合,能承受阻力和被动应力,可以卧床或下床锻炼。治疗目标要达到完全关节活动度,肌腱滑动自如,具有功能需求的肌力和耐力,行走自如。
                      (1) 继续进行瘢痕按摩和水肿控制练习,一直持续到瘢痕平复、变淡、无粘连,肌腱能自由滑动且水肿消退为止。
                      (2) 同前两阶段,卧床进行趾间关节、趾跖关节、跖跗关节、踝关节的主、被动功能锻炼。
                      (3) 下床慢速行走,提高各关节灵活性及协调性。
                      (4) 当骨折完全愈合后,可以承受阻力和被动应力,可以做直膝推墙和屈膝推墙。推墙是一项重要的静力性训练,用于锻炼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力量。直膝推墙:双脚并立,身体距离墙面约一臂长度(随着角度增加,可将伤脚逐步后撤),伸出双手,与肩等高,掌心与墙体对抗,双肘略屈,身体前倾,膝关节绷直,伤脚全脚掌着地,好腿向前迈出,以保持身体稳定(亦可抬起好腿悬在空中),小腿腓肠肌绷紧并保持1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做5个,一天两次。屈膝推墙:与直膝推墙的姿势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将伤脚适当前移大约半只脚,掌心与墙体对抗,膝关节要向前缓慢弯曲,以锻炼比目鱼肌并解除足踝周边粘连,足踝内外侧有较明显的牵拉感(参考下图与视频)。


                      IP属地:辽宁11楼2022-10-24 14:07
                      回复


                        IP属地:辽宁12楼2022-10-24 14:08
                        回复
                          靠墙静蹲:靠墙静蹲是大腿股四头肌训练的经典方法,可以提高机体静态反馈的能力,提高膝关节周围肌群等长收缩的耐力。背靠墙壁,双足分立,与肩等宽,身体贴墙下移,屈膝并将双腿逐渐前移,使小腿垂直于地面,大腿平行于地面(刚开始做的时候允许大腿与小腿夹角大于90度),蹲到无法坚持(力竭)为止,休息1-2分钟,重复进行,每次做3-5个,每天两次。练习时一定不要蹲得过深,避免因膝关节压力过大导致疼痛,也会影响大腿肌肉力量锻炼效果。练习结束后可以做大腿肌肉放松。


                          IP属地:辽宁13楼2022-10-24 14:09
                          回复
                            (5) 抓毛巾(玻璃球):将毛巾平铺在地面上,坐在高度合适的椅子或床边,用伤脚脚趾抓抓紧毛巾后保持数秒,或者将毛巾勾向自己的方向。也可以练习足趾抓玻璃球,提高足趾灵活性及足底肌的力量。5分钟一组,每次做4-6组,组间休息1分钟,一天做2-3次。


                            IP属地:辽宁14楼2022-10-24 14:10
                            回复
                              2025-08-14 12:20: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7) 进行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平衡能力训练):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三大关节之一,其稳定性和灵活性是人体完成站立、行走、下蹲、跑跳等动作的基本保障,也是本体感觉与平衡功能的综合反映。通过本体感觉训练可增加踝关节稳定性,本体感觉的缺失会导致患者容易摔倒并影响姿势控制。家庭训练可使用平衡软踏、平衡板或平衡球。此训练有助于增强人体对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和提高踝关节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巩固和提高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强健肌肉和韧带。


                              IP属地:辽宁15楼2022-10-24 14: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