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吧 关注:499,382贴子:52,789,523

闲话主教练的意志对球队的影响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很长,描述的内容大概从2007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本文力求从当时的新闻和马寅的博客的内容获得相应的背景资料,本文要比较,不喜欢的请勿入。
我试着写,不知道能写成什么样,写到哪算哪。


1楼2010-06-18 16:59回复
    这三个教练有很大的可比性,1)都成为了国家队主教练,2)主力队员有很大的继承性,王一梅、薛明、马蕴纹、魏秋月正是在陈中和手里逐步开始成长为主力,菜斌时期加上了惠若其,虽然菜斌并没有重用,王宝泉时期加上了陈丽怡、张磊。3)三个教练都有过辉煌,从04年以后看,陈中和的条件和机会最好,王宝泉面临的困难最大,三个主教练面临不同的条件和机会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产生的结果也完全不一样,为什么这么说,我将在后面展开。
    主教练的意志对球队的影响表现在:上下同欲者胜。这是有一定要求的,就是你的队员在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才能有这样的结果。
    王一梅、薛明、马韵文、魏秋月、惠若其、陈丽怡、张磊我觉得她们的潜力,尤其是她们的整体潜力是不逊于黄金一代的,能不能发挥她们的潜力,完全取决于主教练。
    对于中国女排,战术风格没有别的选择,就是要快变,在这个基础上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材的问题:是否需要高大队员?是不是高大队员就一定不能适应中国队的快变的需要,防守的需要?
    对于排球这项运动来说,尤其是中国女排来说,高大就是比不太高大有优势,尤其是对于副攻和主攻。我觉得高大队员的劣势,小球串联差、防守差完全是教练的问题,完全是教练的指导思想的问题,包括基层教练的指导思想有问题,如果觉得我的说法没有说服力,那我们拿王宝泉的话来说:“要破除高个队员不能练防守的迷信”,如果不要求,队员们当然做不到,但是如果要求了,一个高个队员做不到,两个高个队员做不到,总会有一个会做到的,有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现在就有了第一个,惠若琪。还不算太好,但是总算是合格的高个的可以防守的队员。
    三代主教练都选择了高大的队员不是偶然的,陈中和的黄金一代,其他的队员身材都不太高尤其是主攻和接应,但是也有1米93的赵蕊蕊,这个优势使得世界杯全胜夺冠,到08年奥运会前陈忠和还无限憧憬赵蕊蕊的即便对手知道这个点也防不住的幻想,04年奥运会,没有了赵蕊蕊,中国队打得激情四射,张平获得25分,也是从悬崖边上走过来的,其中的艰苦陈忠和最能体会,用马寅的话来说是“四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加上相当不错的运气。”。而第二个奥运周期,在主攻和副攻上全面启用了1米9左右的高大队员,菜斌延用了高大队员的路子,王宝泉也用高大队员则最说明问题。王宝泉是最强调防守和串联的,也是在防守和串联上受益最大的教练,他也不会看不到高大队员特别是现在的高大队员在防守串联上的缺陷的,但是对于中国女排而言,在弹跳不如欧美队员的情况下,如果身高再处于劣势,防守串联再好,也势必沦为第二个日本队。这个结论没有解释的必要。
    今年这种情况更让人看得清楚,尤其是古巴和美国队的进步,古巴在保证了强攻实力的同时,副攻的高快日趋成熟,尤其可虑的是从杭州第二场比赛开始,古巴队表现出了和以往相比惊人的稳定性,包括心态和技术上的惊人的稳定性,对美国的比赛没看到,但是不排除遭遇战下的准备不足。古巴队这样发展下去,将是对中国队的最大威胁,比巴西对中国的威胁还要大,中国队历来对强力发球、强力弹跳进攻队伍最忌惮。尤其是对古巴,哪怕是黄金一代,只要古巴的发球和进攻打出来,中国队就很被动。而现在的古巴又在稳定性上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如果发展下去,中国队要打古巴队就必须超水平发挥,尤其是副攻和主攻,必须有顶得住压力,抓得住机会的能力,而要这样,副攻和主攻的高度和速度就非常重要,否则就得寄希望与其他不怕暴力风格的球队的队伍比如美国淘汰古巴,当然古巴对中国也这样,只要中国队正常发挥水平,古巴也必须发扣拦全面发挥才能战胜中国队。
    美国队则更加注重朝全面型的队伍发展,副攻哈默托已经可以看见中国队的技术风格,全面外如果美国想要强力发球,它的人种优势是可以实现这样的,这只是它们想不想要不要的问题。
    一句话,欧美队已经在学习中国队的长处,副攻的快已经逐步呈现,高依然保持,主攻接应的强更不用说。如果中国队不在高上顶住欧美的压力,快也将越来越难,日本队的今天将是中国队的明天。由于高对中国队带来的问题,要教练员通过训练加以解决,既然各省市队没有解决,国家队的主教练就必须想办法解决。人种的问题中国人在力量上弹跳上比不上欧美,但是相差也不会太远,而灵活性中国人绝对不输欧美,看看惠若其就应该树立起信心,薛明、马韵文甚至包括惠若其其实还应该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王一梅的一传防守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处,动作虽然迟缓,但是防守的手感并不差。
    那么在确立了选材后,三位主教练又是如何贯彻自己的意志的呢?
    


    2楼2010-06-18 16:59
    回复
      2025-11-18 21:00: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对于陈中和来说,应该说他的条件和机遇是最好的:第一,这批新人尤其是魏秋月出来新的体系初步形成后,她们基本上没有伤病,可以充分的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实施;第二,老的队员尤其是黄金一代的大部分都还在可以充分的进行新老交替。第三,奥运冠军教练的巨大威望,使得舆论包括专家和媒体以及队员的高度信任。这三点都是菜斌和王宝泉所不具备的。
      就我来看,其实陈中和的能力很强,到07年的思路都很对,效果其实也很好,可惜的是没能坚持下去,等到他失败后再想回来已经没了机会。
      陈忠和的思路简单说来就是,在保证快变的基础上加强四号位的攻击力,加强副攻的攻击力和拦防。攻击力的加强上选择了王一梅和薛明马韵文还有徐云丽。保证快变上选择了魏秋月,加上周苏红、张娜。
      为什么要这样变,因为奥运会以后中国队的劣势全面暴露。背景资料见马寅博客“中国女排凭什么再拿奥运冠军”http://amymayin.blog.sohu.com/35741973.htmlhttp://amymayin.blog.sohu.com/35892910.html
      “2005年世界女排大冠军杯上,中国女排先后负于巴西队和美国队,只得第三名。那时候“重炮手”王一梅还没有真正横空出世,中国女排身为奥运冠军,表现确实乏善可陈。领奖那天我不无担忧地问陈导:“对手越来越强了,把咱们研究得越来越透了,以后咱们怎么办?”他的回答很干脆:“回去一定要好好解决我们的伤病问题。伤病问题解决了,我们会把自己练得更加纯熟。”也就是说,在陈忠和的执教思路中,不是对手把你研究透了,你就会被对手打败,每一支球队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都是自身的完善和提高。此话很在理,但是一年以后看这句话,总会感到有些讽刺的意味。”
      2005年陈忠和还是很有底气的,认为只要解决了伤病问题,把自己练得更加成熟就可以,可是到2006年再看这句话,连无限迷恋黄金一代的马寅都感觉到是一种讽刺,为什么?“去年世锦赛,在现场看着中国女排一败再败,我的心里很不好受,很多在场的中国记者都感觉难过,但是只要是在去年的郴州或是漳州看过中国女排训练的记者,心中都只有遗憾,没有埋怨,因为大家知道,无论是陈导还是队员们都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即便是尽了最大的努力,
      “2006年,从大奖赛到世锦赛,中国女排几次被对手打得落花流水,陈忠和数度面对球队的溃败束手无策,让人看了颇为心痛。”“例如说刘亚男的快球总能被对手拦住或是防起来,过去她能打得对手猝不及防,是因为对手不了解她的路线吗?不是,是因为她太快了,状态出色时冯坤和她的配合能打得对手眼花缭乱,对方正准备起跳,亚男的快球已经应声落地。当然还因为周苏红和她的配合太完美了,冯坤隐于无形的手上功夫,周苏红大范围的跑动进步,搞得对手失去判断,她们甚至不知道中国队的下一个进攻点到底在哪里。
           这种很爽的感觉已经好久没有了。冯坤的膝盖不行了,传球动作受限,周苏红的腿也伤了,在场上根本跑不起来,亚男打的还是当年的那种快球,但是失去了队友的支持和掩护,她的球屡屡被拦防,越打越没有信心。”
      马寅很困惑“走下奥运冠军领奖台之后,在新的跋涉之路上,中国女排的技战术真的因为被对手摸透而过时了吗?我是外行,但是我请教过内行,比如郎导,肯定算是超级内行了吧?她说:大家都是在排球圈里拼了这么多年的人,主要强队的进攻线路都能背得滚瓜烂熟,一年打好几十场比赛下来,哪儿有秘密可言?你感觉中国女排的技战术看起来不像以前那么奏效了,那不是技战术本身的问题,也不是因为被对手了解透了,而是你自己打得没有原来好了,不够快了,变化少了,问题的根本还是队员的状态问题,伤病和疲劳让她快不起来,变不起来。”这段话是什么意思?我的理解是其实世界上几个排球强队,其实都是知根知底的,中国队的快变是每个人都清楚的,副攻接应的战术,主攻的作用都很明白,只要能够发挥好,其它强队是奈何不了你的,可以互有胜负,毕竟都是强队,不存在什么对手熟悉了以后就能完全限制你想像2005年大冠军杯和2006年大奖赛和世锦赛那样打得中国队落花流水,陈忠和束手无策这样的惨状,这样的情况在两年里重复出现,实际上证明队员们已经不能组成一个强大的女排队伍,可以和世界诸强相抗衡的女排队伍。当然这是在你是强队的基础上,如果不是,像日本那样,其实再快变也是没有用的,可能能两次战胜中国队,德国队什么的,可是终究是成不了大气候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否定了冯坤说她是被对手研究透了的所以赢不了比赛的说法,更重要的是冯坤到奥运会前状态与巅峰前相距甚远,这也应证了郎平希望冯坤不要太早退役的内心想法,她并不认为冯坤被对手太熟悉而看破,如果是这样,冯坤就没有继续服役的必要,只有是冯坤的状态太差,才有调整状态的可能,调整好状态后才有高水平二传的可能,郎平才能有所指望,陈忠和其实也是这样的认识,解决伤病练好状态,陈忠和2006年继续低迷,只是因为他解决不了伤病,调整不了黄金一代的状态。
      一句话,原来中国队的黄金一代以没有了争雄的资本,包括二传,包括刘亚男,包括周苏红,都不是可以依靠的力量了,必须得变,不变不能拿冠军。
      


      3楼2010-06-18 17:00
      回复
        确定了要变,那么陈忠和是怎么变的呢?在2007年2月28日公布了女排集训队员名单后,马寅写了《中国女排凭什么再拿奥运冠军(上)》这篇博客,对这批新队员,马寅是觉得失望的,博客的第一句话“ 终于看到了中国女排的新年新名单,但是看到这张新名单,说心里话,我心中的失望比希望更多。”为什么她会失望?首先她对黄金一代无比爱戴和迷信,对陈忠和无比信任,另外一个是几天前她跟陈忠和的通话,“几天前我给陈导打过电话,两个月来第一次问他到各地选秀的成果和感受,他叹了口气说:“没有惊喜。”(注意陈忠和的这个表态。tjztz注)一句让人不爱听的大实话,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排球现状的无奈,也暗示了即将出炉的新名单是平淡无奇的。只是对于我们大家,尽管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但是乍一看到这样一份名单,出于对中国女排的热爱,我们还是会禁不住地叹气,为这支球队的前景深深担忧。”为什么陈忠和和马寅会失望,可以看见的新人只有一个王一梅得到了大家的承认,包括陈忠和、马寅还有其他网友,薛明和马韵文都是备受质疑,还是马寅的博客为证“名单一公布,我就去“排球论坛”看了球迷的反应,对这张名单,反对比支持的多,争论也很激烈,一部分是为这份名单没有惊喜而遗憾,另一部分则是球员的“粉丝”们在为人员的进进出出而争论。其实细想想,何必为谁进谁出争得面红耳赤呢?你力挺的球员无论是楚金玲还是张萍、李姗,她们入选也改变不了中国女排的面貌,世锦赛上陈忠和曾经期望她们中的任何一个可以成为奇兵,但是她们无论哪一个上场,也没有止住球队的下滑。其实也没必要为白云仍然得不到重用而叫屈,陈忠和是把带领中国女排再拿奥运会冠军当成最终目标的,如果重用白云真的能带给中国女排可喜的改变,他有什么理由拒绝或是轻视白云呢?当然更不必为马蕴雯、薛明们的入选而不满,世界女排的潮流就是高大化,这些有身高优势的姑娘会相对更有培养前途,或许你不看好她们,其实我也不看好,可是我记得2004年陈忠和把白白胖胖像个小伙子一样的王一梅召入中国队时,我们也都不看好,谁又能想到仅仅是一年多的时间,陈忠和真把王一梅练成中国女排的第一重炮呢!”
        王一梅一直到08年奥运会都是很不错的,状态神勇,防守也有,这就体现了陈中和对高大队员的使用思路,副攻可以用自由人替换后排,但是主攻就是要能最大限度的加强防守串联,控制体重和强化训练是王一梅状态保持的基础。跟现在很多所谓的“球迷专家”认为的魏秋月传不好四号位导致废了王一梅不同,魏秋月给王一梅的球非常好,比冯坤还好,这是陈中和自己说的,有当时的报道为证。在巴西2007年唯一一次失利的北仑大奖赛上,陈忠和如是说““从大奖赛开始用冯坤打得比较多些,但并不能否认魏秋月作为年轻选手也有自身的优势。首先在配合上她同王一梅、薛明的配合更娴熟一些,传球的高度和速度也比较适应,另外自身在发球的把握上也相对稳定一些。她在这一两年的进步是显著的,自身的杀伤力也提升不少。””看过今年的瑞士精英赛后惠若琪和陈丽怡的精彩表现,还有人认为魏秋月传不好四号位吗?正如我在“卞雨茜比魏秋月传四号位更快,更有利于主攻下球?”一贴http://tieba.baidu.com/f?kz=790091744中的数据说明,卞雨茜在漯河为人称道的更好的四号位传球惠若琪得分最高的是对土耳其五局进攻21分,成功率为47.72%,次战对多米尼加四局12分,41%;对古巴三局15分,45.45%;而在魏秋月的调动下,惠若琪在对美国的决赛四局进攻得25分,对俄罗斯发挥不好四局也得了11分,对古巴四局得20分,对荷兰三局得12分,对波兰三局得14分,因为没有瑞士赛的每局扣球数,不知扣球成功率,但是她的总扣球成功率达到47.67%即便不考虑魏秋月为副攻和接应创造的机会,这个成功率也比卞雨茜毫不逊色,甚至尤有过之,陈丽怡在卞雨茜下,对土耳其18分,成功率38.29%,对多米尼加和对古巴都排不上个,可是在瑞士精英赛,陈丽怡的扣球成功率达到39.44%,比在卞雨茜下最高得分率还高,凭什么说魏秋月传四号位不如卞雨茜?就算是陈丽怡非平拉开不下球i,卞雨茜如果擅长四号位球,怎么也该让陈丽怡达到魏秋月调度下的39%才对?为什么陈丽怡在卞雨茜下难下球?这是题外话。
        


        4楼2010-06-18 17:02
        回复
          先写到这里,以后的写好了再发


          5楼2010-06-18 17:06
          回复
            马寅这个人其实对排球并不关心,她关心的其实是中国女排或者更确切的说是陈忠和黄金一代的中国女排,她绝对不是排球迷,她迷得是陈忠和和她的黄金一代,以后的关心只是连带下来的。在2007年女排新名单出来后,其实她只关心老队员是否能回来,没有回来说明老队员还不能回复状态,这是她失望的根本,新的女排队员中她只认可了王一梅,其他的人只是因为陈忠和选的所以她有一些信心,她会为了这些人为陈忠和说话。在她的下一篇博客里《王一梅千万不能掉链子!》http://amymayin.blog.sohu.com/36183199.html她毫不掩饰这个观点,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个伪球迷,她也写下了似乎有先见之明的博客。
            从这篇博客里我们看到了“在2006年最让我们“情牵女排”的人欣喜的收获——王一梅也不能力挽狂澜,改变战局时,心里还是掠过一丝阴云。”(这似乎是一种预言)喊出了千万不能掉链子,““老卡”(张越红的昵称)又回到中国女排了,相信她肯定不会是陈导奥运棋盘上最核心的球员,毕竟年龄大了,身高也只有1米82,”(这似乎又是一个预言)对这两个人马寅应该有相当的熟悉,可是下面一个预言,我却不得不感到惊讶,“   必须承认,天津小将魏秋月现在承载了我对北京奥运会最深的期盼之一。不知为什么,新名单公布后这几天,我越想越感觉陈导在未来的五百天里能不能把魏秋月练出来,几乎就关系到我们2008年奥运会的成败。我这样说当然不是说魏秋月一定要代替冯坤,而是说中国女排无论从人员的更新、技战术体系的微调还是进攻中节奏的变化,新二传魏秋月都是重要的棋子,毕竟每个二传手传球的节奏和特别都不同,如果在伤愈的冯坤之外还有魏秋月的强力支援,那中国女排还是会在困境中看到光明和希望的。”我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伪球迷,能对这个问题有这样深的见解,我很佩服,我觉得她确确实实知道陈忠和在想什么,而不是像一般的跑排球口的记者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似故作卖弄又似故作深沉的说些不着边际的哗众取宠的文章的人


            10楼2010-06-18 17:54
            回复
              不管她是否真正意识到了,还是下意识的感觉,她通过跟陈忠和的交流跟郎平的交流(见《中国女排凭什么再拿奥运冠军》),并且亲眼见证黄金一代在2005年2006年的惨败,不得不做好面对即便是冯坤伤愈复出,也状态不再的现实,果真如此,谁来顶替冯坤?正如今天所说,谁来顶替魏秋月?
              请记住,2007年新的一届国家队名单公布的时候,陈忠和心态是平和的,并没有过高的希望的要求,就像我在上面提醒大家注意陈忠和对选秀结果的表态一样,他觉得没有惊喜,在马寅的下一篇博客里http://amymayin.blog.sohu.com/36900659.html写到“几天前,自以为了解陈导的我在博客中说自己甚至可以想象出他面对这张新名单时的心情,现在看来,他还是比我想象得更加坚强,更难以打败。因为问陈导对这张新名单有没有同样的失望时,他居然说没有,原因是——这是目前对于中国女排来说最合适的一份名单了,所以必须面对现实,准备战斗!”我们可以看到陈忠和心态确实很好,这是一个准备战斗的主教练必须具有的素质,可是他最终没能保持这种心态。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了奥运会而准备的,既然在2007年确定重新开始,是否做好了遇到困难的准备?大奖赛亚锦赛的成绩能不能应该不应该动摇自己的决心?或者是2007年开始得太过成功,导致自己的预期发生了变化?谁能真正知道陈忠和最后半年玩命的贬低魏秋月是什么原因?这已经超越了对一个队员的失望的程度,不信任魏秋月,不用他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在媒体面前拼命地贬低魏秋月?黄金一代从来没有任何人受到过这样的待遇,即便是跟黄金一代一波但是被退回的队员都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为什么魏秋月会受到这样的待遇?重新回顾当时的报道真有些陈忠和在为不用魏秋月像大家解释的意味?他需要这样做吗?这些谈话是他主动谈的,还是记者们主动问的,从大奖赛以后,尤其是大奖赛分站赛,陈忠和非常密集的谈论魏秋月和冯坤,我只能根据当时的背景来猜测:媒体已经开始质疑冯坤了。等我慢慢的说。


              16楼2010-06-18 18:20
              回复
                在"没有惊喜"也“没有失望”平淡中突然发现了惊喜。2007年4月16号的博客《中国女排在路上》http://amymayin.blog.sohu.com/42197897.html,陈忠和突然觉得看到了亮光“细一问,希望首先来源于新二传魏秋月的进步,自从今年年初决定由这姑娘担当新中国女排的主二传,她的身上就承载起了中国女排新复兴的梦想,毕竟二传是场上灵魂,中国女排想要做出令人惊喜的改变,魏秋月的崛起是必要条件。
                     可是“崛起”二字怎么可能如说说这样容易,没有条件或是缺少机遇的人,崛起无从谈起,而有条件也有机会的人,如果没有历经艰苦磨练,也不可能崛起。魏秋月今年还没到中国女排报到的时候,就做好了吃得苦中苦的心理准备,不过即使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现实的残酷也远超她的想象。其实陈指导心里也肯定清楚,在北京奥运会到来之前将魏秋月练出来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但是在冯坤伤停的绝境中,他们要通过努力让不可能尽量接近可能。就像雅典奥运会的绝地反击一样,中国女排在新奥运周期走了两年的弯路之后,正在进行一场更艰难的绝地反击,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尽到百分之百的努力!”原来不抱希望的谁来代替魏秋月,突然找到了答案。即便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时看来也似乎有了可能,王宝泉什么时候能看到这种“亮光”?
                另外马寅用词很准确,她说“中国女排想要做出令人惊喜的改变,魏秋月的崛起是必要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魏秋月崛起是必要条件,为什么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只有魏秋月是不够的。正因为魏秋月这个必要条件的出现,陈忠和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其他成功的条件他已经准备了王一梅,准备了薛明马韵文等,甚至包括李娟。但是只有魏秋月才是必要条件,没别的如果王一梅等人是武器,魏秋月就是使用武器的人。没有这样合适的人,再好的武器也难发挥作用,冯坤的一切还是未知,但是魏秋月让陈忠和看到了希望。为什么写这么多魏秋月,这是因为魏秋月的成败实际上决定了陈忠和变阵的成败,这在我们后面看得很清楚。不把魏秋月的情况说清楚,就没办法说清楚陈忠和的意志对队伍的改造的影响,实际上陈忠和最后否定了自己的变阵,
                在另一个博客2007年4月28号《陈忠和对年轻球员成长的感悟》http://amymayin.blog.sohu.com/43950525.html中,王一梅张娜都在养伤,可是陈忠和并不急,他的关注点全在魏秋月身上:““一个年轻运动员,她成长的过程,除了在技术上不断提高,还要在思想上完成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说起魏秋月的成长,陈导这样有感而发,当然这个过程其实并不仅仅属于魏秋月,也是今年注入更多新鲜血液的中国女排整体必须经历的阶段。
                     应该说魏秋月正在用她的坚强和刻苦赢得陈忠和的信任和喜爱。说起魏秋月在过去一个月的表现,陈导特别强调了“坚强”二字:“任务这么紧迫,我把她逼得很苦,她从不说苦,就是咬牙坚持。这一个多月,她是在进步当中,但是现在还看得不很明显,但是我相信她会越来越好的。想想她的年龄、球龄还有她所承受的压力,真的感觉她很不容易,所以我说,她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思想也在完成一个走向成熟的过程。”很多时候,陈忠和忍不住会把今天的魏秋月和六年前初出茅庐的冯坤相比,“其实冯坤在第一年时基本上都不能打满一场完整的比赛,发挥得不稳定,经常让我半路就把她换下来。所以说现在也不可以要求魏秋月一步登天。她的手上功夫不错,就是脚下比较慢,她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现在看来总要给她一年甚至一年多的时间。””
                我不禁感叹,这个时候的陈忠和是多么的完美,对人对事物的看法是多么的平和客观,也明确说了要给魏秋月一年甚至一年多的时间,也说了冯坤第一年时候也不稳定,基本上不能打满一场完整的比赛,如果这样,对魏秋月的使用,对魏秋月的发挥,陈忠和能给她喝冯坤一样的耐心和鼓励吗?对球队可能出现的成绩波动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从他的表态来讲是这样,但是从实际面对上,陈忠和完全没有做到,我觉得很大的可能是2007年的开局太完美了,导致陈忠和在队伍出现波动后完全不能接受,完全忘记了最初的目标-奥运会,完全忘记了新人更需要鼓励,完全忘了教练在队伍出现问题时更需要耐心这些都是一个新队伍形成战斗力的最大障碍。对任何一个团队来说都是这样。没有一个成功的团队采用陈忠和最后的措施能成功。
                谈到这里谈一个题外话,陈忠和与王宝泉都是特别重视队员的战斗精神的,很多球迷对王宝泉退回杨捷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其实王宝泉说得很明白,“王宝泉称杨婕是一名发展中的队员,他说:“通过一个多月的训练,杨婕在各方面都有有很大提高。现在她年龄小,心理方面需要锻炼,争强好胜的霸气需要增强。”王宝泉称,离开中国女排后杨婕还可以参加女排国青队的训练和比赛。王宝泉相信,杨婕今后会有发展。”技术上没有问题,但是“心理方面需要锻炼,争强好胜的霸气需要增强。”这就是她被淘汰的原因,魏秋月的不服输的性格得到了王宝泉和陈忠和的认可,这就是不同之处。
                


                18楼2010-06-18 19:28
                回复
                  2025-11-18 20:54: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先吃饭。


                  19楼2010-06-18 19:33
                  回复
                    〕碌几蚁晗傅胤治隽吮热诱笕莸陌才诺蕉釉钡姆⒒樱档揭话胨盘隼矗诓⒚挥兄辈フ獬【鋈 “啊?没有直播啊?不是要直播的嘛!可惜了,这场球打得不错!”陈导很有意思,总是实话实说,这场中国女排自雅典奥运会以来打出的少有的漂亮球,国内没有直播,如果我是主教练,肯定也觉得遗憾。
                         “这是我第七次带队来瑞士参加精英赛了,这次是第二次拿到冠军!”陈导回顾起参加瑞士精英赛的历史时,我发现一个巧合:上次陈导带队拿到瑞士精英赛冠军是在2003年,那一年的下半年,中国女排时隔十七年重新站到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第二年又一举拼下雅典奥运会冠军!
                         听得出来,陈导也想到了这样的巧合,难怪会在赢球的喜悦中多多少少增加了一分喜悦。我对陈导说,这是好兆头啊!他也很开心:“对!好兆头!好兆头!”
                       
                    听听,不说一般般,说是从雅典奥运以来打得少有的漂亮球,七次参赛第二次拿到冠军(不好意思这也是陈忠和最后一次得冠)这是陈忠和调教魏秋月时说的进步不大,配合不如以前,还要一年的成长需要的小二传吗?陈忠和没有道理不喜悦,在这喜悦下,陈忠和的心态和期望值是否发生了变化?他的平常心还在吗?祸兮福所致。接下来就要考验陈忠和的耐心了。


                    28楼2010-06-18 22:01
                    回复
                      薛明在魏秋月出来后到奥运前两个月都是铁定的主力,她攻击上的快速在魏秋月的调度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人称“明月组合”,这还是薛明到天津队之前。反而是冯坤的传球总跟薛明配不上,薛明的快是没有问题的,王宝泉总结三个副攻,薛明的快也得到了认可,很多所谓的“球迷专家”总认为魏秋月没有冯坤的传球快,其实不然,魏秋月的二号位三号位的球非常快,甚至没有人比她快,与巅峰时期的冯坤比不知怎样,但是奥运前冯坤肯定比不上魏秋月,证明就是用了冯坤,连带着废了薛明,还没比赛,就自废一员大将,而且是费了无数心血培养的一员大将,为了保证薛明的进攻甚至把薛明送到天津打一个赛季,这是在04那批队员中都没有过的,可是就在奥运前两个月,薛明也被拿下了,赵蕊蕊有过无比的辉煌,跟冯坤一样,可是在奥运会攻击软,拦网无,实在是难以与巅峰状况时相比。另外马韵文的二号位即便比不上刘亚男也相差不远,即便是鼎盛时期的刘亚男。
                      魏秋月魏秋月,两个人的评论中我都谈到了魏秋月,因为我首先认为魏秋月确实是是陈中和和菜斌时期最被冤枉和低估的人,尤其是球迷和媒体对她的低估和冤屈,陈中和有过大概不到一年的冤屈,可是后来他终于明白过来了,却最终没了机会,陈中和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坚持使用魏秋月,尤其是在冯坤精彩亮相后整个球队状态一路下滑的情况下仍然迷恋冯坤,导致了他自己的最终失败和排球界对他的不信任,从而也彻底失去了再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29楼2010-06-18 22:17
                      回复
                        试着再写一段,不想停下来,难得有兴致写。看的各位请先休息吧,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发上来。反正还有很多。


                        32楼2010-06-18 23:12
                        回复
                          正如马寅分析的,中国女排分站赛打得异常艰难,但是不可否认的却是越打越好,而且王一梅还不在,那样在意干吗?
                          《大奖赛首战,让人深思的开局》http://amymayin.blog.sohu.com/58343555.html,对俄罗斯输了,没什么可说的,一传出了问题,可是这个黄金一代的迷恋者,却把黄金一代当做宠辱不惊的大将风范,而年轻一代则全体缴枪,比如“输了第三局,第四局开局不利,陈忠和还笑得出来,周苏红、刘亚男也还能笑得出来,还能积极鼓励年轻队友,还能相信下一个球,但是那个时候我已经认为中国队没戏了,因为电视转播镜头给到魏秋月时,分明可以看到她的慌张,她的这种心态体现在比赛中,肯定是失去了思考和判断,球传得越来越混乱。那个时候,我还看到了张娴的眼神从前两局的锐利变得紧张,马蕴雯的眼里空空的,徐云丽一脸委屈,都好像是在等待失败的来临。”
                          失败主义者都是年轻队员?太搞笑了吧?我觉得完全是心理作用,但是马寅还是漏了底:“中国女排彻底陷入了困境当中,那困境让我感觉很熟悉,因为去年世锦赛被俄罗斯队打败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们保证不了一传,被对手打乱,只好放弃自己的长项和对手拼我们的短处,越是这样,对方越可以轻轻松松得分,我们得分就越发艰难,更何怕的是,去年世锦赛我们的阵容里有重炮手王一梅,虽然那时她还很不成熟,但是在一传不好的情况下,二传至少可以把球给她,她有一锤定音的希望。王一梅不在场上,由杨昊、李娟两个主攻突破俄罗斯的高大拦网,难度实在太大了。”去年的大奖赛也是同样的困境啊,二传是谁?去年还有王一梅,下球,那么去年不下球的是谁?谁是副攻?有刘亚男没有?二传和李亚男是什么表情?今年的二传是魏秋月,她有王一梅吗?主攻是杨昊和李娟,刘亚男是接应,起作用了吗?魏秋月到底能依靠谁?今年陈忠和笑了,真的吗?为什么马寅又要说“俄罗斯队轻松拿下赛点时,我想起了陈导去年世锦赛时说过的一句话:面对球队输到崩溃却无计可施是最痛苦的。八个月后,陈导再次经受了这种痛苦的考验。”他到底是笑还是苦笑?他忘了他在赛前跟马寅说的“他心里也感觉没底,但是一定会带领球队去争取比去年大奖赛好一些的结果,具体说来就是力争前三名。”能以平常心看待吗?
                          本站比赛“ 三场比赛,对于全新阵容的中国女排来说场场是硬仗,打谁都有机会,但是打谁都没有把握。面对三个对手,三场比赛打了三个样子:第一场面对俄罗斯,开始两局还能较较劲,后两局因为一传处理不好,就崩溃了;第二场对波兰,按说以前是有把握赢的,现在打得也很艰难,最后只是险胜;第三场对郎导领军的美国队,原以为形势不容乐观,毕竟美国队刚刚赢了俄罗斯呀,结果直落三局就拿下了。”真不能接受吗?魏秋月和新队员们不是在调整状态吗?打得越来越好不是吗?
                          但是陈忠和的心态是否又有变化呢?香港站输波兰,陈忠和脸色十分难看,真的那么不能接受吗?就因为没有输过?难道看不到波兰的进步?就在本站比赛“倒是波兰队让我吃了一惊,居然三比一把意大利队赢了。现在欧洲这些二流队就是挺厉害,打谁都有赢的可能,估计到明年奥运会,对付这些球队就够中国女排忙活一阵子的,哎!
                               明天中国女排对波兰,后天对意大利,将是这次大奖赛香港站的重头戏。波兰队赢了意大利,未必没有一鼓作气拿下中国队的野心,再说在波兰站,她们输给中国女排也是二比三惜败,”输给波兰有什么不能理解?尤其作为教练根本不应该用什么从来没输过作为评价对手和自己的依据,否则就先已输了一筹,要考虑的是对手的状态和弱点,“陈导在分析中国女排输给波兰队的原因时总结说:一传崩溃,二传混乱,一攻不力。”这是陈忠和开始批评魏秋月的开始,他看见的亮光已经黑暗,仅仅是输了波兰队?对于一个新组建的队,刚刚遭遇汤淼瘫痪的一传中坚、没有可靠主攻的球队来说,失败那么不可以接受吗即便难看了点?
                          《中国女排低调转战澳门 》http://amymayin.blog.sohu.com/60222115.html,只有一个感觉,教练没有了平常心,骂完了魏秋月,骂整个球队,教练的情绪已经影响了球队。
                          


                          35楼2010-06-19 00:23
                          回复

                            《中国女排又输了》http://amymayin.blog.sohu.com/60337515.html,虽然马寅在大奖赛前那样冷静的分析,可是她毕竟不是教练,作为记者情绪化点并不让人意外,让人意外的是陈忠和的心态这样的让人感觉浮躁,又不是没有输过,今年开头并不差,大奖赛没有王一梅,周苏红受汤淼的影响,新二传需要时间成长这些难道他不能有平常心对待吗?波兰荷兰等二流欧洲国家强势并不是今天开始,去年黄金一代能输,为什么今年不能接受失败的结果呢?看马寅的这篇博客就是个失败主义的论调。到了总决赛,一场接一场让她跌破眼镜的比赛她又该怎样呢?
                            而这篇博客《在中国女排这最令人伤心的时候》崩溃的是主教练,我在前面不断说陈忠和被魏秋月太高的起点改变了心态,主要的证据就在这里“之所以说最艰难,是因为三年多来第一次,当我赛后想采访陈导,给他发短信他没有回,打他手机没人接,再打就听到“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显然他正心烦意乱,不想再被打扰,这个时候,我知道我不能再去打他酒店房间的电话了。而这种情况,即使是在去年世锦赛中国女排连败,陈导说他面对球队输球无计可施感到特别痛苦时也没有出现过。三天前,在澳门中国女排也是连输两场,但是赛后我仍然在球场边他经常出现的地方找到了他,他还苦笑着谈了很多,说输球不会输掉信心,只要今年年轻队员里能拉起两三个人,他就对明年充满信心。
                                 虽然只是多输了一场比赛,但是对于陈导来说,这场比赛的失利显然不再是一次普通的打击。赛后新闻发布会他说自己已经弹尽粮绝,这真不像陈导说的话,由此可以看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助。陈导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他一直在那么执着地为奥运会的目标努力,然而眼下,他不得不面对无人可用的现实,而这对于新奥运周期以来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他来说确实是有些残酷,毕竟北京奥运会还有不到一年了,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他指着一传,他指责二传,他指责一攻,事实上全队都让他失望,可是不管他怎么做都不能有所改变,于是他只能绝望崩溃,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自己“弹尽粮绝”事实上是代表了对队伍深深地绝望,这除了伤害自己的队伍外没有任何好处,这种表态对任何一个团队和团队里的队员都是极大地伤害。从这里开始,陈忠和走上了失败的道路,一去不回头。
                            可是正是主教练的崩溃和绝望反而成就了女排在总决赛上的表现,无疑,大奖赛前瑞士精英赛和总统杯上的表现极大地鼓舞了主教练的心气,虽然只是说前三就可以,可是他的真实感觉是要漂亮翻身战的,对马寅得意的炫耀瑞士精英赛的打法等等,提前为刘亚男的出路考虑都表示陈忠和的平常心完全失去了,尤其是对世锦赛上输过的对手,否则陈忠和不会这样的绝望的,正是由于希望太大反而给队员照成极大地压力,很多比赛的被逆转都是这种心态的集中表现。陈忠和这种心态还要反映一次,就是亚锦赛,他还将更重的摔一跤,导致他彻底否定魏秋月。
                            反而是马寅提前走出绝望“不过在这个时候,我的心情反而和三天前中国女排在澳门站连败时不同。如果说那时我几乎被连续输球弄得没有信心,没有热情的话,那么现在,我倒是认为在这最令人伤心、最黑暗的时候来临时,已经没有什么再担心失去的了,只要努力,总能得到比现在好的结果。所谓否极泰来,指的也就是这个时候的命运转折吧。”
                            从总决赛年轻队员们的表现,我觉得是队员们自己调整好了心态,这个调整应该与陈忠和无关的,事实上陈忠和已经崩溃。
                            


                            36楼2010-06-19 00:23
                            回复
                              2025-11-18 20:48: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谢谢,我今天休息了。


                              37楼2010-06-19 00: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