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惊喜"也“没有失望”平淡中突然发现了惊喜。2007年4月16号的博客《中国女排在路上》
http://amymayin.blog.sohu.com/42197897.html,陈忠和突然觉得看到了亮光“细一问,希望首先来源于新二传魏秋月的进步,自从今年年初决定由这姑娘担当新中国女排的主二传,她的身上就承载起了中国女排新复兴的梦想,毕竟二传是场上灵魂,中国女排想要做出令人惊喜的改变,魏秋月的崛起是必要条件。
可是“崛起”二字怎么可能如说说这样容易,没有条件或是缺少机遇的人,崛起无从谈起,而有条件也有机会的人,如果没有历经艰苦磨练,也不可能崛起。魏秋月今年还没到中国女排报到的时候,就做好了吃得苦中苦的心理准备,不过即使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现实的残酷也远超她的想象。其实陈指导心里也肯定清楚,在北京奥运会到来之前将魏秋月练出来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但是在冯坤伤停的绝境中,他们要通过努力让不可能尽量接近可能。就像雅典奥运会的绝地反击一样,中国女排在新奥运周期走了两年的弯路之后,正在进行一场更艰难的绝地反击,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尽到百分之百的努力!”原来不抱希望的谁来代替魏秋月,突然找到了答案。即便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时看来也似乎有了可能,王宝泉什么时候能看到这种“亮光”?
另外马寅用词很准确,她说“中国女排想要做出令人惊喜的改变,魏秋月的崛起是必要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魏秋月崛起是必要条件,为什么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只有魏秋月是不够的。正因为魏秋月这个必要条件的出现,陈忠和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其他成功的条件他已经准备了王一梅,准备了薛明马韵文等,甚至包括李娟。但是只有魏秋月才是必要条件,没别的如果王一梅等人是武器,魏秋月就是使用武器的人。没有这样合适的人,再好的武器也难发挥作用,冯坤的一切还是未知,但是魏秋月让陈忠和看到了希望。为什么写这么多魏秋月,这是因为魏秋月的成败实际上决定了陈忠和变阵的成败,这在我们后面看得很清楚。不把魏秋月的情况说清楚,就没办法说清楚陈忠和的意志对队伍的改造的影响,实际上陈忠和最后否定了自己的变阵,
在另一个博客2007年4月28号《陈忠和对年轻球员成长的感悟》
http://amymayin.blog.sohu.com/43950525.html中,王一梅张娜都在养伤,可是陈忠和并不急,他的关注点全在魏秋月身上:““一个年轻运动员,她成长的过程,除了在技术上不断提高,还要在思想上完成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说起魏秋月的成长,陈导这样有感而发,当然这个过程其实并不仅仅属于魏秋月,也是今年注入更多新鲜血液的中国女排整体必须经历的阶段。
应该说魏秋月正在用她的坚强和刻苦赢得陈忠和的信任和喜爱。说起魏秋月在过去一个月的表现,陈导特别强调了“坚强”二字:“任务这么紧迫,我把她逼得很苦,她从不说苦,就是咬牙坚持。这一个多月,她是在进步当中,但是现在还看得不很明显,但是我相信她会越来越好的。想想她的年龄、球龄还有她所承受的压力,真的感觉她很不容易,所以我说,她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思想也在完成一个走向成熟的过程。”很多时候,陈忠和忍不住会把今天的魏秋月和六年前初出茅庐的冯坤相比,“其实冯坤在第一年时基本上都不能打满一场完整的比赛,发挥得不稳定,经常让我半路就把她换下来。所以说现在也不可以要求魏秋月一步登天。她的手上功夫不错,就是脚下比较慢,她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现在看来总要给她一年甚至一年多的时间。””
我不禁感叹,这个时候的陈忠和是多么的完美,对人对事物的看法是多么的平和客观,也明确说了要给魏秋月一年甚至一年多的时间,也说了冯坤第一年时候也不稳定,基本上不能打满一场完整的比赛,如果这样,对魏秋月的使用,对魏秋月的发挥,陈忠和能给她喝冯坤一样的耐心和鼓励吗?对球队可能出现的成绩波动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从他的表态来讲是这样,但是从实际面对上,陈忠和完全没有做到,我觉得很大的可能是2007年的开局太完美了,导致陈忠和在队伍出现波动后完全不能接受,完全忘记了最初的目标-奥运会,完全忘记了新人更需要鼓励,完全忘了教练在队伍出现问题时更需要耐心这些都是一个新队伍形成战斗力的最大障碍。对任何一个团队来说都是这样。没有一个成功的团队采用陈忠和最后的措施能成功。
谈到这里谈一个题外话,陈忠和与王宝泉都是特别重视队员的战斗精神的,很多球迷对王宝泉退回杨捷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其实王宝泉说得很明白,“王宝泉称杨婕是一名发展中的队员,他说:“通过一个多月的训练,杨婕在各方面都有有很大提高。现在她年龄小,心理方面需要锻炼,争强好胜的霸气需要增强。”王宝泉称,离开中国女排后杨婕还可以参加女排国青队的训练和比赛。王宝泉相信,杨婕今后会有发展。”技术上没有问题,但是“心理方面需要锻炼,争强好胜的霸气需要增强。”这就是她被淘汰的原因,魏秋月的不服输的性格得到了王宝泉和陈忠和的认可,这就是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