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昌平十年二月十五
内容:花朝节宴会。
裴却月
彼时春光最盛,燕回新柳,无论亭台脊檐,无不一扫冗冬的枯寂,正是筵乐觥筹的最好时节。入宫赴宴,早已是再相熟不过的寻常,今岁鬓里簪饰的,已非短幼的轻钿彩绳,而是娇赖许久,才从母亲那里讨得的一对小玉簪。因簪上此物,行止举动之间都格外着意珍慎,将先前的稚态藏去七分,却在望见花心叶缘的一只小蝶时,轻易流露出眼底的欢盼,即向母亲告离,穿廊循径地追去了。此间更无人知晓的是:这一缕无意四望的眼风,并非仅仅落在花间蝶翼上,亦隐约牵向喧笑之外,那总是茕静的一隅。缃色裙章不知拂过几道青砖山石,终于因照见闲影而垂驻,以微促的声息唤出一句“殿下”,又在两息缄静后柔致一笑,昵然道:“二哥哥,你在看什么?”
赵宁
在太液池周边,有一座名为瑶光殿的宫室,是昔年陛下与崔后常常游憩的场所。庭中有一棵苦楝树,约二丈来高,每逢四、五月的时节,淡紫色的绮丽便会开满树冠,散发出携有一丝苦味的馨香。在昌和九年时,从晚春到孟夏的最后一日,它都没再开花。那一年,是崔后和安国公主徽死的那一年。现下,光透过枝缝与叶隙,折进了檐花,在青砖上铺开道由斑块制成的毯,像极了湖面上粼粼的波纹。肩后倚着的廊柱被光灼地有些发烫,无暇顾及的,是被风掀翻起的衣角、在春风中摇曳的芜草,崔后死了不到一年,这里便有了衰颓的势头,有意留心的,却是那繁密的碧色中,有一只青雀正在停留、徘徊。正瞧得入迷时,忽而经有一句轻唤,顺势相看,有些怔然的回应:“月妹妹…?”仅仅一眼,便将眼风及神思一并笼回,似乎很是在意那抹翠羽:“在看那只青鸟,她是徽。徽以前说,她会化成一只青鸟,来看我。”
裴却月
与他的目光短牵一瞬,对那只幼蝶的惦想,似乎就在不经意间淡去了。晴煦仍旧融融地施照,倘若再肯多望一刻,即能在这样的好春里,看见自颊边绽起的两朵笑。此际站在这里,早已听不见远处琼殿中的丝竹乐声,静中仅能捉得一点窸窣,亦很快被风律揉碎,唯有“徽”字还长久地眷留在耳音里。于是便将眉上零星的笑意敛起,两手轻巧地提起裙页,连话声亦压得微细,却是澄然一腔恳切:“我也想徽妹妹,能同你一起看看她吗?”越过一帘枯绿草色,去辨望其中振振的小翅,不免在心中判想:这样的身量,确然很像是她……由此再没什么疑窦,始信这只青雀,便是从前珍护如幼妹的人了。如此相对的时候,竟多出几分故旧情怯,几番斟酌,总不敢向它开口,只好先问道:“徽还能听见我跟她说话吗?”
赵宁
听得见吗?在光与尘中迎来的是无限的缄默。接着,那只灵雏仿佛不再迷恋低枒,开始绕着苦楝树的树冠盘旋。终于,在一阵忽起的东风中,它飞向连绵的碧空,没有回头:“徽——”青鸟飞出了重檐,而人却被困在殿中。它逃脱了大明宫、逃脱了金陵州,但人走不出含元殿、走不出建康城。东风借力青鸟,又馈赠满庭的花雨,在一簇簇掀飞的紫星中,苦楝花又盛放在瑶光殿的春日里。风息了,只剩她还在这里:这样的情景,让人不禁感叹所有的枯荣长短,原来早在昌平十年时就已注定。“徽走了,但它听得见。”挑选出落在身旁最完好的一株,奉于手心,对她说道:“她不仅听得见,还将宁和月都记在了心里。这便是她送给月的礼物,宁替她给月带上,好吗?”
内容:花朝节宴会。
裴却月
彼时春光最盛,燕回新柳,无论亭台脊檐,无不一扫冗冬的枯寂,正是筵乐觥筹的最好时节。入宫赴宴,早已是再相熟不过的寻常,今岁鬓里簪饰的,已非短幼的轻钿彩绳,而是娇赖许久,才从母亲那里讨得的一对小玉簪。因簪上此物,行止举动之间都格外着意珍慎,将先前的稚态藏去七分,却在望见花心叶缘的一只小蝶时,轻易流露出眼底的欢盼,即向母亲告离,穿廊循径地追去了。此间更无人知晓的是:这一缕无意四望的眼风,并非仅仅落在花间蝶翼上,亦隐约牵向喧笑之外,那总是茕静的一隅。缃色裙章不知拂过几道青砖山石,终于因照见闲影而垂驻,以微促的声息唤出一句“殿下”,又在两息缄静后柔致一笑,昵然道:“二哥哥,你在看什么?”
赵宁
在太液池周边,有一座名为瑶光殿的宫室,是昔年陛下与崔后常常游憩的场所。庭中有一棵苦楝树,约二丈来高,每逢四、五月的时节,淡紫色的绮丽便会开满树冠,散发出携有一丝苦味的馨香。在昌和九年时,从晚春到孟夏的最后一日,它都没再开花。那一年,是崔后和安国公主徽死的那一年。现下,光透过枝缝与叶隙,折进了檐花,在青砖上铺开道由斑块制成的毯,像极了湖面上粼粼的波纹。肩后倚着的廊柱被光灼地有些发烫,无暇顾及的,是被风掀翻起的衣角、在春风中摇曳的芜草,崔后死了不到一年,这里便有了衰颓的势头,有意留心的,却是那繁密的碧色中,有一只青雀正在停留、徘徊。正瞧得入迷时,忽而经有一句轻唤,顺势相看,有些怔然的回应:“月妹妹…?”仅仅一眼,便将眼风及神思一并笼回,似乎很是在意那抹翠羽:“在看那只青鸟,她是徽。徽以前说,她会化成一只青鸟,来看我。”
裴却月
与他的目光短牵一瞬,对那只幼蝶的惦想,似乎就在不经意间淡去了。晴煦仍旧融融地施照,倘若再肯多望一刻,即能在这样的好春里,看见自颊边绽起的两朵笑。此际站在这里,早已听不见远处琼殿中的丝竹乐声,静中仅能捉得一点窸窣,亦很快被风律揉碎,唯有“徽”字还长久地眷留在耳音里。于是便将眉上零星的笑意敛起,两手轻巧地提起裙页,连话声亦压得微细,却是澄然一腔恳切:“我也想徽妹妹,能同你一起看看她吗?”越过一帘枯绿草色,去辨望其中振振的小翅,不免在心中判想:这样的身量,确然很像是她……由此再没什么疑窦,始信这只青雀,便是从前珍护如幼妹的人了。如此相对的时候,竟多出几分故旧情怯,几番斟酌,总不敢向它开口,只好先问道:“徽还能听见我跟她说话吗?”
赵宁
听得见吗?在光与尘中迎来的是无限的缄默。接着,那只灵雏仿佛不再迷恋低枒,开始绕着苦楝树的树冠盘旋。终于,在一阵忽起的东风中,它飞向连绵的碧空,没有回头:“徽——”青鸟飞出了重檐,而人却被困在殿中。它逃脱了大明宫、逃脱了金陵州,但人走不出含元殿、走不出建康城。东风借力青鸟,又馈赠满庭的花雨,在一簇簇掀飞的紫星中,苦楝花又盛放在瑶光殿的春日里。风息了,只剩她还在这里:这样的情景,让人不禁感叹所有的枯荣长短,原来早在昌平十年时就已注定。“徽走了,但它听得见。”挑选出落在身旁最完好的一株,奉于手心,对她说道:“她不仅听得见,还将宁和月都记在了心里。这便是她送给月的礼物,宁替她给月带上,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