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唐吧 关注:245贴子:10,718
  • 9回复贴,共1

一个御史台官署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22-03-12 20:48回复
    “——滚出去!”
    桌案被拍得震天响,连着一道怒斥一齐飞出了门。眼角被扔来的奏折擦出一道血痕,我只俯身将那罪魁祸首重新捡起,对上边连篇指责孟雪前的行行句句视若无睹,我将它重归案上,折腰对桌后的人拜下,温声告辞。
    门下特意有人按下了这份弹劾,送到了我面前。我便借机往兰台走了一遭——没办法,除了大朝,老师压根不愿见我,远远见了也是重重哼了一声,避而远之——而这几日正巧听了几位同僚提及他告了几日病假,便没忍住,特意来瞧一瞧,看这中气十足地,我抬指按过眼尾,心里轻轻啧了一声。
    不亏。
    我踏入官署大堂,好一些偷偷盯着这边的人没来得及反应,猛地别开眼,我甚至听见几声用力过猛的骨骼咔擦声,真疼。
    我是这兰台的熟客,早年在这公干,近年来名字常常出现在众位同僚的弹劾里,哪怕是新进的御史,大概对我也都不算生疏——没什么能写?好办,孟雪前可不就是个明晃晃的靶子么。
    不过好在写归写,像里头那位明晃晃摆在脸上的还是没有几个。一干人等纷纷找了托辞窜出了出去,还有几个捂着脖子的,一时间偌大官署,竟只剩下角落里的一人。
    我心情甚好,于是随口问了一句。
    “状元郎,不与你同僚一道去公干么?”


    2楼2022-03-12 21:3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3楼2022-03-12 21:38
      收起回复
        年轻的状元郎一句话揭了御史们的脸皮踩在了脚下,当真好生合适此处。我笑了笑,不予置评。
        官署里空空荡荡,便干脆与他一道做了回拦路虎,将不宽的过道堵了严实。我随他视线回落,重归那重紧闭的木门上。
        “不好说。”
        “御史台弹劾我的奏疏门下省都快堆不下了,我瞧不过眼,来为门下的同僚们分忧解难了。”
        我说着话,漫不经心将目光收回眼前人身上,眼睑一弯。
        “状元郎,你觉得是公还是私?”


        7楼2022-03-15 21:59
        回复


          8楼2022-03-15 22:00
          回复
            我挑眉看他,于那一句冒冒失失付之一笑,随之一道往门外行去。
            大抵御史台的谏臣们都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可与他们的笔杆子媲美,不过眼前的这位状元郎大抵还长了一颗大理寺的心,也不知当初授官时是自己挑的御史台,还是吏部的诸位没能窥得他的心向往之。
            “什么人这样大的面子,能让这么多御史们做人情。”
            我与他行过长廊,天光正盛,破云时倾泻人间,照在我与他的前路。
            “三省六部九寺,哪个地方做人情都是正常,唯独御史台——”
            谏臣该有谏臣的铁骨,一朝折了,徒剩个行尸走肉的躯壳,不要也罢。
            我无所谓是谁在针对我,这朝野之中多了去了,明里暗里,明枪暗箭,悉数而来我也不惧,
            “状元郎是这新秀,想必不日便能窥得其间一二,”我扫过身侧人一眼,“意欲何为?”


            10楼2022-03-21 00:09
            回复


              11楼2022-03-21 00:09
              回复
                不换号感觉很不对……所以换回来了(


                13楼2022-03-21 21:4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他这话圆得很快,让我不禁侧目瞧了一眼,到这会儿才对这个金科榜首有了一些更深刻的印象。
                  淮西的战事在宣政荒唐的大朝里定音,连着几道任命的文书从中书发下,招抚使,不稀奇。稀奇的是他后边提到的几句。
                  “还没到中书收到消息的时候,哪有这样简单。”我笑着打碎了他口中许多人的翘首以盼,“据说内廷为这事争执的动静不比当日宣政小,到底还是看陛下如何裁断。”
                  后宫裁衣补军需,说得不好听是李钧没用,说得好听是后宫众妃略尽绵薄,端看史官如何写。我猜李钧很是乐意。毕竟这事出头的是皇后,后宫里如何争执,也不至于像前朝一样,左右制衡身不由己,只肖得皇后力排众议,李钧自然能受得理所当然,感慨一番,赞赏几句,就能换来,何乐而不为。
                  可这些话,也不会与他细说。于是只能宽慰,
                  “乔郎且安心,无论到底结局如何,这场仗既然要打,自然不会短了军需。”


                  14楼2022-03-21 22:11
                  回复
                    “我也不过信口一猜,做不得准。”
                    事实么,未曾尘埃落定之前,谁能知道究竟如何。我再怎么是他们眼中的近臣,可李钧也不至于把后宫的事拎出来与我闲话,问我不如问起居舍人。
                    他忧心得有些急了,我便干脆指了条明路。
                    “乔郎与其听我闲话,不如探探几位殿下的口风。若是还不安心,不如托人给宫中的姊妹递个消息。”
                    再添一句。
                    “如你所言,说到底,不过几寸衣布。”


                    16楼2022-03-22 16: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