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使用体验

250W、75Nm的电机符合欧盟要求,原厂即未设定25 km/h的断电限速,也没有国标的15 km/h提示音,无需再作破解。天腾电机的最大优点在于静音,除了正常的嗡嗡声,目前我没有发现连续运转中的异响。电机的智能模式不错,能够根据踩踏力矩调整输出功率,笔者日常都调到T档,功率的变换还比较平顺,助力介入速度比笔者另一台喜德盛领先600电助力车快不少。
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这款电机存在离合间隙,曲柄向前转动一定角度后才能驱动牙盘,类似于攀爬车的前飞轮。与攀爬车通常108响的密度相比,这个电机的咬合角度要大不少,再加上后花鼓的咬合角度,重踩起步和踩跳时脚下有一种碰撞感。使用一段时间后能够忽视这种感觉,但确实不宜存在于运动自行车上,已建议厂家研究解决。对于200%的Anti-Squad,或许是因为电助力车簧上质量较重,笔者还没有感觉到这会造成踩踏弹跳。

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电助力的续航难以准确量化。笔者的体能很普通,使用了2.8的宽胎,T档骑行3.61公里长、海拔爬升242米、平均坡度6.7%的纯公路上坡路线,电量消耗约20%。按此计算,576Wh的续航可以支持同样坡度约1210米海拔爬升,半天来回的路线应该没问题。
上图的11分28秒是笔者骑喜德盛硬架电助力(18公斤,2.1胎)的用时,换成这款Smartmotion约13分钟。中控显示,在陡坡仍能保持13km/h以上的速度。电助力车使原本“非常”疲劳爬坡过程变得“有点”疲劳,让人储备体力专注于下坡或骑行更长路程,而且能够较轻松地骑上天桥等技术性陡坡,体验非常愉快。

车架整体刚性不错,没有明显软的感觉。后悬架的杠杆比变化使得120mm左右的行程不易打底,但也存在后段行程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需要再调整后减振器,使其同160mm前叉更为协调。
由于轴距很长,402mm的Reach对下坡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前三角的感觉与笔者的Kona Process 134差不太多。490mm后叉对骑行感受的影响非常大,优点是上坡时重心不需要大幅度前移也能够保持前轮稳定;缺点是拉起车头需要相当大的身体移动幅度,尤其是小个子。低重心和长轴距使得转向很稳,转弯半径没感觉到太大,但侧摆尾部很吃力。2.8的宽胎提高了对失误的容错率,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悬架和个人技术的不足。
有趣的是,如果将这台车用于练习后轮滑和兔跳,有一种“负重训练”的效果,突然转用普通山地车,会发现可以轻松拉起车头,更容易找到平衡点。
五、总体评价

综合各方面来看,这款车架及配套电机偏向于休闲骑行和旅行,适合笔者这样的普通水平用户以及技术要求不高的林道路线。对于高水平用户和激进用途来说,后部不灵活且行程较短,难以发挥技术水平。但若以其9千多元的售价来衡量,一些大问题似乎又变成了小问题,其他国产车架尚难以做到这个价格,更遑论进口车型。厂家的售后令人满意,对问题的响应很快,对意见建议也很重视,虽然现款车架有局限性,但又使人对其改进产品有所期待。
笔者认为,目前同等价位还没有其他更先进和成熟设计的产品,所以这款车架可以作为普通车友入门全避震电助力山地车的首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