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修道吧 关注:26贴子:154
  • 3回复贴,共1
以下章节是丹阳子试着解读,欢迎同修们交流。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骨弱筋柔而握固,精之至,和之至的真正意思

丹阳子
原创
2021-07-15 18:35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zui作,精之至也。
21 / 30
婴儿筋骨虽然柔弱,但两个小手握成拳头却很牢固。这是一般的解释,没有错,婴儿的小手的确攥得紧紧的。但我认为握固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牢牢地把握住精气不使外泄,道家里有专门的握固之法,要掐诀,并五龙盘体入睡,怕睡梦中走失。
俗话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意思是筋长寿命就长。人衰老时就会变得矮小,僵硬,佝偻驼背。所以,僵硬,枯槁是死亡的象征。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面色红润,身体柔软灵活,行动自如。人死了以后,就变得坚固僵硬了。万物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脆弱的,死了就变得干枯惨败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有生命的一类。
所以,我们养生就要像婴儿那样做到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zui作,精之至也
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但他的生殖器却常常勃起,是因为他的精气充足到了极致。精之至,是生命力旺盛的源泉,是生命之本,是生命之根。复归于婴儿,要像婴儿那样精之至,骨弱筋柔而握固。
实际上,善于养生的人,到了七八十岁甚至百岁以上也是可以像婴儿那样骨弱筋柔而握固的。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婴儿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阴阳平衡和合到了极致。这里我们来研究“”和之至”。什么是不和的情况?我们知道“心急上火”,当心里有事放不下时,这个时候嗓子就会沙哑,还可能会口舌生疮。当你身体里面的阴阳平衡和合的时候,嘴里就会自然流出口水,道家叫金精玉液,咽入腹中,嗓子始终是湿润的,就不会沙哑。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我以前上课都要喝好多水,还得用喇叭,今年不再用喇叭了,也很少喝水,但嗓音始终洪亮。所以,修炼的人,讲“放下”,放下一切,心里没有一丝牵挂,为而不争,随缘处事。这样就能达到和之至。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知道了“和”就是真常之道,知道了真常之道就是明白。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把握住了“精之至”和“和之至”这些对养生有益的因素,就是吉祥。(注:这里的祥,好多人都解释成了不详。)以意用气,叫做逞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有的以意用气到很强的程度,显示出功夫很高,这就叫物壮则老,是不符合道的,不符合道就会早早消亡。这也是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物极必反的道理。
那么,我们功夫很高的时候怎么办呢,就要降下来。
今天给大家分享了精之至、和之至、物壮则老的道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1-26 10:09回复
    以为是要辟谷,但是气力是越来越少,走路喘气,一节课上到中间就要休息下,看中医吃补气的药没有作用,一直坚持到学期结束,监考完期末考试,住院检查结果是贫血,缺少维生素b12和叶酸。b12只存在于肉蛋奶中,缺少b12就会造成恶性贫血。从此后,我肉蛋奶都吃上了。所以老子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在道德经里指的就是精气血。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这里就是百姓,百姓指的是精气,利器是锋利的武器,指气强过头了。结果就上火,口舌生疮,流鼻血,牙疼等,要么下火,便秘,痔疮等。这样,身体是不是就混乱了?原因是气血不协调,阴阳不平衡所致。我发的有视频,做提肛缩肾可以平衡,同修们可以关注下。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用智巧的方法来练气养气,邪事就会出现。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练的功法越多,则欲望越多,越得到不安静。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所以,有道的人说,我无为,则气血自然运行;我好静,则气血自然正常;我无事,该吃什么就吃什么,气血就旺盛;我无欲,则精气就不躁动。
    您对本章有什么看法呢?对我悟到的东西认同吗?
    您的身边有没有“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的现象?据医生说,我前面也有一个人和我一样原因而贫血被抬着进医院的。
    刚关注的同修们,推荐看看我前面的道德经注解,从第一章开始看,不要看太快,慢慢边看边领悟,边体会,前五十四章和第六十七章都有金童子师父的注解和我的感悟。金童子师父是道家天仙丹法正宗传人,源于紫阳真人张伯端一脉。从师父的注解中可以看出老子的道德经的真正含义。建议一天只看一章或几天看一章,希望您有收获!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1-28 09:45
    回复
      2025-08-03 05:13: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欢迎留言交流!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3-07 10:21
      回复
        道德经60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丹阳子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通俗的解读: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鱼肉鲜嫩,不能频频翻动,否则,鱼就烂了。治理国家也一样,不能朝令夕改,朝三暮四,让人无所适从。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就是无为而治,为无为,自然而治,不去人为地干预,人们就不会起机心,不会去做那些鬼鬼祟祟的事情,大家都按照规矩来,没有必要去走后门,托人求情。不仅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不但鬼的作用伤害不了人,圣人有道也不会伤害人。这样,鬼神和有道的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就可以让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泽。
        从修炼方面来解读的话,大国指的是炼大丹,指的是练功到了上丹田。就要特别注意,要像烹饪小鲜一样小火慢炖,火不能大,火实际上就是意念,即意不能重,似有意似无意,知而不守是正功。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鬼神应该指的是功态中的幻象,用守道无为的方法来观照,惟道是从,不添加任何自己的想法,则其鬼不神,就不会有幻象产生,即使有幻象也不会伤害人。不惊不扰,无忧无虑,则神气相交,互不相伤,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3-24 22: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