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吧 关注:13,044贴子:108,505

这是红山文化的玉猪龙

如果把两个玉猪龙重叠一下,有什么变化?是不是跟玉双鸮形器类型(下图)


蒙去一半是不是跟玉猪龙有的类似,玉猪龙不是猪?而是鸮?


IP属地:四川21楼2021-11-20 13:09
回复


    IP属地:四川23楼2021-11-21 14:07
    回复
      2025-08-07 09:26: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个青铜人是坐着的吗?


      IP属地:四川24楼2021-11-21 14:22
      回复

        有学者研究发现山羊是多源训化并不是单一训化。


        IP属地:四川25楼2021-11-21 14:40
        回复

          需要重新解读了。


          IP属地:四川26楼2021-11-21 15:00
          回复

            这是齐家文化的双耳陶

            这是仁胜村墓双耳陶明显与齐家文化不一样,也跟马家窑的也不一样。


            IP属地:四川39楼2021-11-21 21:48
            回复

              游牧和采集打猎人群容易发生迁移,农耕人群容易长期居住一个地方,利于人口增长。
              宝墩遗址发现4500年前的碳化水稻等植物遗存后,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揭露了面积约600平方米的水稻田遗迹,共发现1条与该区域相连通的水沟遗迹,1条疑似田埂遗迹,1处疑似水稻根窝遗迹,这些表明4500年前的成都平原人群就开始了稻作农业,不再迁移,人口将要爆发。
              高山古城遗址发现古人小时候吃的是粟,长大了吃的稻米,说明当时成都平原的稻作农业已经吸引了外地人群迁移到成都平原来从事稻作农业,这并不是什么人群替换而是人群融合。


              IP属地:四川47楼2021-11-22 19:28
              收起回复
                有学者三星堆的铜牌饰的源头是天山北路出土的铜牌饰。
                天山北路出土的铜牌饰量比较多(圆的,方的都有),有学者推断是挂在衣服的饰品不是单独挂的可能是多个铜牌饰挂到同一个人身上,但三星堆量很少用途也不可能象天山北路那样多件铜牌饰挂在同一个人身上。
                因此三星堆的铜牌饰的源头不一定是天山北路出土的铜牌饰。


                IP属地:四川50楼2021-11-23 15:57
                回复
                  2025-08-07 09:20: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是“奇奇怪怪”青铜器的飞人

                  这是西周时期邢国的象首龙虎纹钺

                  居然还有联系(见红框外)


                  IP属地:四川52楼2021-11-24 20:11
                  收起回复

                    这是弓鱼国的青铜人

                    在弓鱼青铜器上的铭文:白乍丼(伯作井)姬用鼎
                    以前学者解读三星堆是两群人分裂,一群人去了金沙,一群人去了宝鸡(弓鱼国)。弓鱼势弱娶了邢国(井通邢)的公主,才勉强在宝鸡生活下来,最后还是消亡下去了。
                    不过最近发掘发现这种解读有些不对。弓鱼与邢国关系估计不是娶了邢国公主这么简单,他们两者到底什么关系需要我们小心求证。邢国、弓鱼与三星堆又是怎样的联系的呢?


                    IP属地:四川54楼2021-11-25 17:22
                    回复


                      邢台葛家庄遗址(邢国)也出土了花边口沿罐,宝墩文化也是花边口沿罐,看来多少有点联系了。


                      IP属地:四川55楼2021-11-25 19:33
                      回复

                        二里头早期就出现花边口罐
                        不少学者研究认为二里头的花边罐从齐家、客省庄传过来的。
                        也有学者研究发现花边陶器早期比较繁荣,到了龙山文化时期花边陶器出现很少而花边口沿罐崛起,最后学者认为二里头的花边口沿罐是本地发展起来(裴李岗发现过花边陶器),受到过齐家文化影响。
                        众多学者主要研究北方遗址的花边陶器而成都平原宝墩文化的花边口沿罐没有人研究。

                        宝墩花边口沿罐比二里头早也比齐家文化早,有没有可能宝墩的花边罐通过汉江、伊洛河流或南阳通道传播到二里头
                        宝墩的花边口沿罐源头又在哪?没有学者研究。


                        IP属地:四川57楼2021-11-26 11:05
                        收起回复
                          有学者研究发现,至今4000年左右,二里头地区发现洪水沉积层,黄河下游古遗址不同成度的发现了洪水沉积层

                          石家河的城墙始终没有全部围成圈,说明城墙起防洪作用。
                          长江流域古遗址的城墙,基座都很宽,高度不高,主要起防洪作用。
                          发生大洪水时,二里头地区原先居住的人群迁移到安全地方,等大洪水过后农耕人群又来到二里头开始生活,估计成都平原的人群也去了伊洛地区。

                          那为什么成都平原在大洪水没有发生人群大转移呢?因为采用了“鲧”的方法---围。八座古城。


                          IP属地:四川58楼2021-11-27 2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