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jay迷吧 关注:561,647贴子:23,892,715
  • 2回复贴,共1

关于音乐听的越多,会不会审美更狭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一个帖子说,我因为听的很多,丧失了对音乐的共情能力,我觉得这个观点挺有意思的,我在这儿多说两句。
昨天晚上有一个前同事带着女朋友去我那玩儿,我这个同事跟他女友说,包大师天天和许嵩歌迷吵架。那个姑娘说,许嵩是我们的青春啊。我说:对,我知道是你们的青春。然后她问,那许嵩的音乐怎么样。我说:你的青春怎么样在你看来他的音乐就怎么样。
而对我而言,我去评价音乐,我必须要有一个从音乐出发的角度。比如说音乐的工业标准,创作本身,等等。
比如说这个吧叫老Jay迷吧,我就用周杰伦的音乐举例。周杰伦的音乐,前两张。《Jay》和《范特西》,尤其是Jay,音乐听起来制作是很穷的,从音乐生产标准上看是很差的。这种状况到了《叶惠美》后有了很大的改观,你可以听任意一首歌的,吉他,鼓,弦乐的饱满程度你就可以发现质量上的进步周杰伦音乐制作的工业标准很好的被提高了。这种高工业制作标准,维持到了现在。
那我们能反过来说周杰伦更新的专辑,比如《床边故事》要比《Jay》好么?显然不能。因为从创作层面上,周杰伦停滞了,创作的闪光点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挺客观的事儿。客观看音乐还可以看到一些现象后的本质。举个例子,周杰伦的《Mojito》很多人说这歌儿不好,说不如以前的好,甚至有人说周杰伦油腻,或者都20年了没长大,还在说这些事儿。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周杰伦音乐做了20年,听众也听了20年。20年前,听众是小朋友。在成长的时代,内心满怀梦想,周杰伦也是一个年轻人,他唱的和想的,都是年轻人的那些事儿。20年后,小朋友长大了,仍然希望周杰伦能唱和他们成长有关系的音乐,但是周杰伦呢?
周杰伦40多岁,赚了非常多的钱,娶了很好看的老婆,过着顶级富豪的生活。你觉得这样的人在音乐里唱个爱情,有什么不对么?你不喜欢,只不过是因为你不能共情周杰伦罢了。因为比起周杰伦,你是个过于普通的人。
所谓“共情”那么一定是从这个音乐人的音乐中体会到了某种和自己相通的感情。那么对于许嵩这样的音乐人来说,他不在我的青春里,那自然和我是没有共情是很自然的。不止许嵩,周杰伦的音乐也不在我的青春里,我也没有共情,但是这完全不妨碍我说周杰伦的音乐好。像2001年那会儿我听到《印第安老斑鸠》的时候,那会儿就是直接感觉到,这就是以前没听过的华语流行音乐的样子。我今天听这首歌,Groove都特别好,但凡许嵩好好琢磨琢磨这首歌儿,也不会去说那什么《穷小子》有Funk元素了。但是你问我喜欢周杰伦么?流行音乐我都那么回事儿。
我经过了很多和我有共情的音乐,我听音乐也是被一次次感动过来的。我也有那种因为小时候没钱错过然后遗憾终身的现场,但是我不在音乐评论上谈这些事儿,因为音乐评论是一个相对严肃的事情。你应该给观众说清楚音乐本身而不是你与音乐的关系。我反复说“站在音乐后面”就是这个道理,音乐到底怎么感动了你从根源上根本不重要。你必须把自己的情感从音乐里抽出来,你才能真的把评论做好,这是非常非常起码的素质。


IP属地:北京1楼2021-09-20 10:35回复
    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听的越多,审美会不会越狭隘。
    音乐有超过500种风格,大部分人了解的只是广义上的流行音乐。无论是摇滚,R&B,Hip-Hop,这些其实都是流行文化的产品。欣赏这些音乐相对来说是门槛较低的。所以大众才会喜欢这些。你会产生共情,那是因为这些歌儿说的就是你这个时代,和你相关的事情。
    但是这世界上更多的音乐不是流行音乐。比如,有很多爵士乐,有很多古典乐,有很多实验音乐。你去欣赏这些,或者是对他们进行一个审美上的评判,这个时候你必须懂音乐,很根源的懂音乐。你需要知道每一种音乐风格的音乐语言到底是什么。
    当一个音乐家做音乐是为了拓展音乐本身边界去做音乐的时候,这个东西你去欣赏他的时候就不是一个“共情”的标准了,这也根本不是所谓“猎奇”。流行音乐被推到大家眼前不是因为流行音乐历史长,而是因为客观上他既阻碍大家眼前。
    两个音乐家去演奏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你评价哪个是什么特点,甚至哪个好,哪个不好,你不能说这件事儿是猎奇。因为巴赫是康熙年间的音乐家,这曲子也流行了好几百年了,你也不能从共情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演奏,这个时候,无论你是在做学术的分析,还是去做面向大众的普及,你自己的感情都没有意义。你必须有一个更宽的审美才能理解更多风格的音乐。
    音乐发展到当代,种类已经非常多。当你还抱着“共情”的态度去欣赏音乐的时候,你要思考,你能和全世界的人产生共情么?中国很多民族的原生态音乐,这些音乐做出来是因为想打动你么?或者说,我们可以把这些原生态音乐理解为非洲某部落的音乐。对于这些音乐,慢说评价,你就算要理解他,第一步,你先要学习他的音乐语言,以及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音乐。这是一个起码的科学态度,不是“猎奇”。
    研究它,不能觉得它很“奇怪”,你是有多傲慢才能觉得你所听到的所有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你如果在那个原始部落里长大,你从小就听的是部落里的音乐。你自己看外面的人才是“奇”。
    本来还想多说两句的,想想知识量挺大的了,再多说以我对狗吧各位理解能力的理解,可能也就理解不了了。随缘吧。


    IP属地:北京4楼2021-09-20 10:4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总之,能说出“梁源的失败之处在于完全丧失了对音乐的共情”的人。
      不理解音乐,不理解音乐评论,甚至还挺高傲。
      作为一个个体,我认为没问题。但是当你对我下价值判断的时候,你自己想想。以你对音乐苍白的理解,你配么?以你的阅历而言,说这样的话,你自己站得住脚么?
      多听,多思考,方能进步,给我下一个失败的定义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说这些话的原因是,我不想让你在这里影响到更多的人,我是否失败不重要。但是这里面没准就有一两个想在音乐上进一步的孩子,你看似有道理的一些话,也许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判断。
      毕竟,音乐是我从事了多年的事业。对你来说,音乐就是你一日常消遣。你不需要为这东西负任何责任。
      我说我来狗吧就是文化扶贫,我不是说着玩儿的。


      IP属地:北京8楼2021-09-20 10:5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