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想过,这个政策一经推出,他势必会成为朝堂风口浪尖上的众矢之的,他也做好了舌战群儒,以一战十的准备,只是他没想过,他上的折子,在李弘秉这一关便被扣下了。
说不难过是假的,曾经他与李弘秉促膝长谈,大展天下宏图的画面还历历在目,而如今,这条建设天下的漫漫长路,却只剩他一个人孤军奋战。
不光如此,皇帝陛下近来看起来还有想削减军队开支的意向。他极力游说,才堪堪压下了他这一念头。
不说别的,不管是北大营的弟兄,还是驻扎在各封地的地方军,都曾是跟着李弘秉切切实实打过天下的,如今大晏朝建国不过三年,脚跟还没有站稳,四境外族皆对着这块肥硕的土地虎视眈眈,朝廷便急着缩减将士们的军晌,倘若战事再起,还能去何方召集忠义之士?
一桩桩一件件,直教杜南一声叹息连着另一声,哀愁不已。
杜南就这样边想边走踩着一路白雪溜达回了丞相府,他刚抬脚欲迈上丞相府的台阶,余光却瞥见大门旁的石狮子背风面里藏了一个人,杜南转身对着石狮子,厉声道:“谁!鬼鬼祟祟的在丞相府做什么!”
由于丞相府实在是人烟稀少,没有女眷幼子,更没有金银财宝,只有两个一穷二白武功高强上过战场的单身汉,没有什么需要保护的人,更没有什么需要保护的物。守门小司这样的人在丞相府除了当个花瓶装点门面也实在是没有什么更有用的价值。索性这项职位在丞相府也空了出来。
严伯带着孙女总算是在冰天雪地里找到了个背风的地方歇脚。杜南一声质问,又惊起了他内心一阵惶恐。
可他饥寒交迫,实在是再也没有力气带着孙女奔波了。
杜南见人没有反应,索性走了过去,准备直接将人“缉拿归案”。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瘦的几欲皮包骨的严伯爷孙俩,在冬天里,爷孙俩的棉衣更是破烂的露出块块棉花,别说御寒,衣能蔽体已经算是件好衣服了。怀里那个小的更是看起来半死不活。
严伯抱着严小妹,一瘸一拐的走过来,点头哈腰的对着杜南请罪:“对不住了,大人,小的不知这里是丞相府,只是见这石狮子气派,又能挡风,还没人来赶走小的,小的本想在此处歇歇脚,没想到,一时昏睡过去,对不住大人,对不住,我这就走,这就走。”边说着,边一瘸一拐的抱着昏迷的严小妹要离开丞相府。
杜南见此,心中狠狠地痛了一下。冰天雪地,一老一小,老的看起来没少吃过苦,不然见到他第一眼也不会慌忙道歉。
杜南叹了口气,心里再也装不下所谓儿女情长。家国大义,百姓们在冬天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鳏寡孤独,大雪底下又埋了多少饿殍幼子。三年,三年还不够一个饱经战乱的新生国家休养生息。
他连忙拦住正欲离去的严伯,直接将人请进了丞相府。杜南为爷孙俩请了大夫治病,从严伯口中得知两人是因家乡战祸,逃难至此以后,更是直接让两人住了下来。
这件事后,杜南重新振作起来,粮食问题还不到火候,陛下隐而不发,他不能着急,可百姓的苦难并不只有吃一件事,生老病死,样样都是等待解决的难题。
杜南重新写折子,请求开放民间的学堂制度,不只是让孩子们识读圣贤书,而是要广泛涉猎各行各业,医学堂,农学堂,工学堂,将学堂。让百姓学习更多的技术,不只一样糊口谋生,日子总能好过起来。这样既可以保证民间向朝廷源源不断的输送各行人才,也能让民间的医疗,生产等等等皆得到保障。
虽然这一政策也有打破世家垄断人才的作用,但是好歹,皇帝再三思索,终是同意了医学堂的设定。
朱民生,便是得益于这医学堂的第一批学生。
自此,医学堂遍地开花。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民间越来越多的医馆,让百姓都开始能看得起病。
杜南趁热打铁,继续上折子,颁布政策调控药材价格,鼓励百姓种植药材,开放药材买卖制度,朝廷只掌握几种烈性毒,药的买卖。
他还上书请求,太医院的太医们,每月调一批人,出差各地,指导医学堂教学,在民间设立免费医摊,指导当地百姓,大夫治病养生。
不知是不是皇帝觉得一直扣着堂堂丞相的折子有损颜面,毕竟这也是他亲封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所以,杜南此后上的折子,很快便被提上日程。
两道法令连发,直接将世家打了个措手不及,曾经,医生在大晏朝还是一项很风光的从商道路,如今,民间开设医学堂,学医的在也不是家底丰厚的达官贵人,看病的也不再是身份显贵的少数人。
这就够了,杜南想,他哪怕只是为百姓谋得了一星半点的好处,对他来说,就足够了。
杜南就这样自我安慰,费尽心思的,周旋在朝廷之上,他以一战百,筋疲力尽,却乐在其中。
他自己也好,两人一起也罢,只要这天下还是能变成他们曾经设想过的天下,他便也算不负父亲,不负自己,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