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3吧 关注:112,180贴子:1,666,407

mod发布预告&世界观00:Kaisertum Österreich in Victoria 3!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维多利亚时代的欧陆后起之秀普鲁士王国在决定德意志未来的普奥战争中失败,如果奥地利在机缘巧合之下得以调和德意志的局势,击败法兰西,进而整合德意志邦联为以哈布斯堡为皇帝的德意志帝国,奥地利与德意志,两大体量相当利益不同却因为同一位领袖而结合的帝国将如何共存,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这就是Kaisertum Österreich(简称KO)将要讲述的故事。
如前所述,本mod乃是基于维多利亚3的历史架空mod,将致力于呈现一个由德意志-奥地利主导欧陆秩序的世界,架空世界线的灵感来自于著名知乎奥地利相关答主高林的一篇回答(虽然几经修改,世界线与高林桑的原回答已经相去甚远),2019底就已经基于钢四完成了部分制作,但随后遭遇了瓶颈,尤其是这样一个注重内政外交的mod与钢四实在不太搭调,在不大改游戏机制的前提下很难尽善尽美,所幸如今维多利亚3发售在即,作为modder的我终于不需要在过于老旧的V2和相性不合的HOI4之间纠结了(long live paradox!)
虽然本mod的主角毫无以为是位于中欧的德意志-奥地利,但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同样有着与历史不同的发展轨迹,今天的第一篇世界观就将说明mod的世界是如何从1866年开始与我们熟悉的世界分道扬镳,走向另一个方向的。
(1936年世界地图镇楼)


IP属地:重庆1楼2021-05-31 00:38回复
    1860s:
    普鲁士在柯尼希格雷茨战役中遭遇了决定性的失败,奥军借助巴伐利亚铁路迅速北上,在战场获得时间优势。而兵分多路的普鲁士军队未能在预定时间赶赴战场,遭到奥地利主力军团分别击溃。
    奥地利和萨克森军团收复萨克森王国,兵锋直指柏林。巴伐利亚、巴登、黑森等小邦则趁机出兵普鲁士的莱茵地区,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战役中,惊慌失措的普鲁士军队连连战败,意大利也在遭受重创后退出了战争。奥军铁蹄最终一脚踩在勃兰登堡门前,普鲁士被迫求和。
    尽管此时的奥地利并没有毁灭普鲁士的想法,仅要求她归还西里西亚,但接下来的局势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之前一直中立观望的拿破仑三世先是要求奥地利按约放弃威尼斯,而后又要求奥地利允许其占领莱茵兰左岸,在遭遇拒绝后更是亲率20万大军悍然入侵德意志邦联,刚刚屈膝求和的普鲁士也趁机发难,但这是精明一世的俾斯麦此生最为错误的决定:普鲁士军队在一系列惨败后已经失去斗志,现在面对德意志同胞更是毫无战意。普鲁士东半部分被迅速占领,仅存的军队也被彻底解除武装。
    拿破仑三世在1866年末为他的傲慢付出了代价,他的20万精锐在波恩全军覆灭,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以下近15万人被俘。但此时又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被揭露出来:德军在其随身物品中搜得一份俾斯麦亲拟的电报,内容是请求法国出兵帮助普鲁士,并许以莱茵地区为报酬。
    这份被称为“铁血电报”的纸片立刻点燃了德意志邦联的怒火,在迅速与法国缔结停火协议后,普鲁士被邦联议会成立的临时委员会接管,但如何处置这个德意志毫无疑问的第二大邦国,战时同仇敌忾的各邦现在各执一词,难以达成共识。
    最后打破僵局的却是萨克森代表团堪称疯狂的提案:
    除板上钉钉的西里西亚归还奥地利外,普鲁士还将失去整个莱茵兰和前波美拉尼亚(割予梅克伦堡)和半个勃兰登堡(由萨克森和汉诺威瓜分)。而奥地利将兼并巴伐利亚王国的南部,维特尔斯巴赫王室将以普属莱茵兰大部地区连同普法尔茨建立一个新的莱茵兰王国,而原巴伐利亚王国北部将成立弗兰肯公国,由维特尔斯巴赫支系统治。
    虽然巴伐利亚对这一提议不置可否,但这一提案得到了奥地利和其他南德意志邦国的支持,最终获得了邦联议会的通过。


    IP属地:重庆2楼2021-05-31 01:51
    收起回复
      2025-11-28 19:34: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哦哦哦!想玩玩看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5-31 13:53
      回复
        wow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5-31 14:19
        回复
          会议还批准了对法和约:法国需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并支付2亿法郎的赔款,该地区将会建立一个以哈布斯堡为王室的自治公国。
          自此,1866战争完全落下的帷幕,但德意志邦联却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邦联议会作为议事机构拥有了处置德意志邦国领土的权威,进而凌驾于各邦国主权之上,同时由于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此消彼长,德意志内部再无国家能够挑战奥地利的领袖地位,同时阿尔萨斯的取得也将奥地利摆在了防御法国复仇的第一线。使得奥地利对德意志西部地区的控制力也有了质的飞跃,借此机会,奥地利于1868年再度召开邦联会议,开始寻求正式、广泛的邦联改革。


          IP属地:重庆9楼2021-05-31 14:32
          收起回复
            好!不过你这欧陆平衡可太emmmm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5-31 14:39
            回复
              好家伙,期待一波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5-31 14:44
              回复
                吊!期待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5-31 14:48
                回复
                  2025-11-28 19:28: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870s:德意志改革与欧洲宪政革命。
                  在整个1870年代,宪政无疑是最能代表代表欧陆变化的词汇,而与1848自由主义革命类似,所谓宪政革命的起点亦在我们熟悉的革命老区:法国。
                  1866年拿破仑三世兵败被俘后,建立在其个人威望之上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即告垮台,但由于法军主力尚存,因此国内并未彻底失去秩序,一个由各派组成的临时政府接管了政权,并着手召开了制宪会议,为后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寻找出路。
                  但没有人想到,由于新宪法需三分之二多数才可获得通过,而居于优势的君主派又始终无法获得足够的票数,法国的临时政府的持续时间竟长达六年,期间甚至举行了一次制宪会议的改选,制宪会议几乎承担了国会的职责。
                  但在1873年,法国勉强维持的亚稳定状态被西班牙革命带来的浪潮所波及,巴黎保皇派与共和派市民间的矛盾迅速激化,并有演变为暴乱的风险,有鉴于此,原本计划于1874年中举行改选的制宪会议决定立刻开始宪法投票,而在君主派作出诸多重大让步后,有十余位温和共和派宣布倒戈,这使得君主派宪法以两票的优势获得了通过。
                  然而冲突并未因此落下帷幕,反而因为宪法的通过而进一步激化,正当制宪会议派遣代表去英国迎接奥尔良的斐迪南回国时,剩余的共和派议员全部集体退席并拒绝承认《1874年宪法》。
                  当斐迪南抵达巴黎时,共和派已经准备好武装起义,但他仍然决定在巴黎城内的杜伊勒里宫加冕为王并立刻签署了宪法草案,此举彻底激怒了共和派,法国内战于1874年2月28日正式爆发,期间西班牙共和军与德意志邦联相继干涉,王军一度失守巴黎,但最终由于西班牙再度政变和德意志联军的干涉,法兰西王国得以建立,大部分温和共和派转而接受了《74宪法》,但剩余的激进共和派和社会主义者则纷纷流亡,大部分前往美洲。


                  IP属地:重庆13楼2021-05-31 15:00
                  回复
                    附:法国内战完整过程
                    1873年:
                    10.5法国制宪会议第三轮谈判开始,五名共和派代表倒向君主派。
                    11.8 西班牙通过共和宪法,西班牙共和国成立。
                    11.10受西班牙鼓舞,大批巴黎市民走上街头声援共和,君主派与共和派游行者爆发冲突
                    11.15 原定于1874年表决的宪法草案被迫提前举行,结果共和宪法遭到否决,巴黎共和派市民质疑制宪会议操纵选举,此时双方的摩擦已经演变为暴力冲突。
                    1874年
                    1.3根据表决结果,制宪会议宣布复辟奥尔良王朝,并派遣特使前往英国迎接路易.菲利普之子斐迪南。
                    1.8 斐迪南在敦刻尔克登陆,受到当地居民的欢迎,巴黎《共和报》称“奥尔良的恶魔自敦刻尔克袭来。”
                    2.1斐迪南来到巴黎城外,鉴于城内的冲突还在持续,临时政府建议斐迪南在凡尔赛或枫丹白露宫加冕,但斐迪南拒绝了该提议并表示“国王理当昂首面对每一位臣民”随后率卫队进入巴黎,前往杜伊勒里宫。16:00,在突破数道共和派市民构筑的街垒和封锁线后,斐迪南在卫队和市民的协助下成功抵达杜伊勒里宫,在宫门前他发表了一次即兴演说,承诺尽快通过新宪法,举行选举并积极应对经济危机。
                    2.3斐迪南在杜伊勒里宫加冕,称斐迪南一世。
                    2.4国王亲临制宪会议与代表们交谈,巴黎城内的冲突已经到了不可调解的地步,部分地区开始出现炮响,有报道称士兵已经开始倒戈。
                    2.6 10名激进共和派代表退出制宪会议,此时巴黎城南已经基本被共和派控制。
                    2.7 巴黎城防司令向斐迪南效忠,此时忠于国王和制宪会议的武装控制了城北。
                    2.15共和派控制的国民大会在巴黎城南召开,通过了之前被否决的共和宪法并选举弗朗索瓦·保罗·儒勒·格雷维为总统。
                    2.16斐迪南一世签署《法兰西王国宪法》,在保留君主制的基础上基本继承了共和宪法,斐迪南一世呼吁激进共和派停止武装斗争的同时,还任命麦克马洪为临时首相,随时准备发动对城南的进攻。
                    2.20共和派向国王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在三月一日之前退位并永远离开法国。此时除勃艮第地区的军队明确表示效忠国王外,其余部队均未表态。
                    2.25布列塔尼驻防司令宣布支持共和派。
                    2.28共和派认为国王不可能接受条件,遂于当天夜晚突袭北城。
                    3.1 4:00,共和军一度迫近王宫,有数发流弹击碎了王宫的玻璃,但最终被击退。随着夺取王宫的努力失败,共和军已失去先机,被迫撤退。9:00,政府军发起反击,共和军在昨晚的战斗中损失惨重,难以抵挡装备精良的政府军,被迫放弃巴黎撤往凡尔赛,政府军于次日15点左右控制巴黎全城。
                    3.1-3.5法国北部各省除勃艮第和皮卡第外均倒向共和派,南部各省均支持国王,此时巴黎发现自己正处在共和派势力的包围之中。
                    3.7德意志邦联议会紧急开会商讨对策。
                    3.8趁援军未至,政府军追击共和派,将其逐出凡尔赛。此时共和派内部发生分歧,以总统为首的一派主张前往南特建立临时政府。而社会主义派则主张就近驻扎等待援军。
                    3.10香槟和孔泰地区的共和军开始向勃艮第机动。
                    3.11 面对王军的追击,共和派达成妥协,总统率一部和共和派官员撤往南特。社会主义派率一部在法兰西岛展开游击战,为撤军争取时间并等待支援。
                    3.12-3.20勃艮第王军数次试图向巴黎输送支援,均被共和军击退,孔泰共和军一度逼近第戎。
                    3.15-3.25巴黎王军与社会主义游击队激烈交火,游击队损失惨重但王军补给即将告罄。
                    3.27 王军攻陷普瓦捷。
                    3.28 麦克马洪提议放弃巴黎,但遭国王反对。
                    3.30共和派以惨痛的代价夺回普瓦捷,此时巴黎王军弹药已经不足一个基数。
                    4.2麦克马洪警告国王一旦共和军援军抵达,王军不可能有力量保卫巴黎。此时距离巴黎最近的王党援军还在勃艮第北部与共和军苦战。
                    4.4法国海军司令向国王宣誓效忠,但加莱地区已经基本被共和军掌握。
                    4.5 国王最终决定放弃巴黎,因为情报显示香槟和洛林地区的法军已经开始向南机动。
                    4.6巴黎王军开始有序撤出,贝桑松由于防守空虚被王军奇袭,孔泰地区基本落入王军控制。
                    4.8 王党在第戎附近的关键战役中取胜,共和军损失超过两万人,被迫撤往香槟。
                    4.11 巴黎王军突破游击队的阻拦,与勃艮第王军会师。同日已不设防的巴黎被共和军占领。
                    4.13 土伦水兵哗变,尽管被迅速镇压,但仍有两艘新锐铁甲舰和五艘铁壳护卫舰被共和派水兵凿沉。
                    4.15-4.22 西班牙共和国在法西边境集结军队。
                    4.24-5.1 西班牙不宣而战,以“保卫法国革命”为名义大举进攻。
                    5.2-5.10 共和军在西班牙的策应下收复大批失地,但西班牙军队在比利牛斯损失惨重而几无进展。
                    5.12 弗朗茨表示愿意居中调停,但前提是法国必须保留君主制。
                    5.14 共和派无视弗朗茨的声明,进逼第戎,南部西班牙军队艰难跨过被一再抽调兵力的法军防线,进入鲁西永。
                    5.18-5.22 共和军围攻第戎,斐迪南率部突围时腿部被击伤。
                    5.23 共和军占领第戎。
                    5.24 邦联议会最终同意支持王党,次日弗朗茨以邦联的名义发布通牒,要求法国共和派和西班牙限期接受调停并无条件停止进攻。
                    5.30 以奥地利为首的邦联军队进驻阿尔萨斯-洛林。
                    6.1 孔泰和洛林地区的共和军将领要求共和军停止进攻,同时呼吁德意志邦联延后通牒期限。
                    6.5 马德里发生军事政变,保王派将领阿塞尼奥·马丁内斯·德·坎波斯软禁共和国总统弗朗西斯科.赛诺拉,宣布制宪会议通过的共和宪法无效,将重开会议商讨宪法。
                    6.6 德意志联军越过边境向孔泰缓慢推进。
                    6.7 法西前线的西班牙军队爆发内斗,保王派军官逮捕了指挥官并向法军停火。
                    6.9 南特统帅部严令边境部队抵抗德军,但命令没能被执行。此时德军已经占领了贝桑松。
                    6.11 王军夺回第戎,南特共和政府爆发分歧。
                    6.12 主战派发动政变,清洗了政府中的主和派并号召全体国民抵抗德军入侵,总统格雷维由于同情主和派被国民大会停职。
                    6.14 孔泰和洛林地区的法军倒向王党,普瓦捷前线部分共和军士兵哗变。
                    6.18 王军在第戎附近包围了近10万共和军,后者于五天后投降。
                    6.19-6.21 普瓦捷战役,共和军艰难击退王军进攻,但利穆赞和奥弗涅地区的王军已经开始向中央地区迂回,普瓦捷守军有被包围的风险,被迫弃于25日弃城北撤。
                    6.28 撤至南特的共和军爆发大规模哗变,要求释放主和派并与王党停火。
                    6.30 共和政府被迫撤出南特前往布列塔尼,哗变的共和军士兵救出了主和派并向王党投诚。
                    7.5 德军推进至法兰西岛,弗朗茨认为目的已经达到,下令停止进军。
                    7.8 共和政府可供调遣的军队总数已不到30万,机动部队几乎没有。
                    7.10-7.18 共和派再度分裂,以国民大会议长甘比大为首的十余名官员坚持流亡海外继续斗争,总统格雷维则主张谈判,最终甘比大派被格雷维解职,大部分成员流亡英国。
                    7.19 9:00格雷维宣布同意调停,次日王军停止进攻。
                    7.23 共和派与保王派在南特草签停火协议,同意暂不解除共和军的武装,但共和军须退出鲁昂和巴黎。
                    7.25 德军从香槟撤往洛林。
                    7.28 和谈在巴黎杜伊勒里宫举行,德意志邦联派观察员参会。
                    7.30 由于国内局势不稳,仍占据鲁西永的西班牙军队撤回国内,该地随后被法军收复。
                    8.5 德军全部撤回邦联境内。
                    8.15 巴黎谈判结束,共和派接受了《1874宪法》,以三色旗为正式国旗,政府旗则添加蓝底鸢尾花,格雷维被任命为司法大臣。
                    8.17 格雷维最后一次以共和政府总统的身份命令所有共和军放下武器。
                    9.1 除部分拒绝投降的共和军逃亡至英美等国外,共和军已全部解散。
                    9.3 由于不满对共和派的温和政策,麦克马洪内阁向国王提出辞职。
                    9.5 国王接受了麦克马洪的辞职,同日宣布授权格雷维组建看守内阁并开始大选。
                    9.6 德意志联军解散。


                    IP属地:重庆14楼2021-05-31 15:06
                    收起回复
                      1860年意大利已经独立了啊,而且意大利独立是法国支持的,哈堡同时打败普鲁士、法兰西、撒丁是不是要解释一下, 而且哈堡内部民族独立运动这么激烈,为什么还有能力组建德国邦联。。。


                      IP属地:福建15楼2021-05-31 15: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