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近东,自克里米亚战争后暂时稳定的巴尔干局势再度发生了巨变,在俄罗斯的大力支持下,巴尔干诸民族于1874年9-10月相继大规模起义,塞尔维亚、瓦拉几亚与摩尔多瓦三国也宣布独立,在此有利局势下,希腊、俄罗斯连同新独立的三国与各民族起义军组建了巴尔干联军对奥斯曼开战,由于起义准备充分加之俄军牵制,西巴尔干的奥斯曼统治被迅速推翻,塞尔维亚与希腊瓜分占领了这一地区,但在高加索战线,俄军却遭遇了顽强抵抗,一时没有取得进展,而东巴尔干,则是双方主力决战的战场。
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巴尔干联军各方包括俄罗斯在内都承受着重大的财政压力,有鉴于此,联军指挥官亚历山大二世决定毕其功于一役,集中所有主力一举拿下君士坦丁堡,彻底击溃奥斯曼帝国,但在11月的亚得里亚堡会战中,联军势不可当的兵锋却被奥斯曼倾力打造的新式军队所阻遏(这也是奥斯曼坦齐马特改革的成果之一)。虽然新军损失惨重,几乎失去了战斗力,但却为奥斯曼争取到了英国下场干涉的关键时间。
随着英国地中海舰队满载着支援登陆加利西亚,亚历山大二世明白彻底终结奥斯曼的时机已经暂时的失去了。
当然此时的他并未想到,随着《奥斯曼帝国基本法》的不顾战火的最终颁行,也许他们再无从内部击垮奥斯曼的机会了。
最终,参战各方在维也纳签订了《1875维也纳条约》,根据条约,奥斯曼放弃了除东西色雷斯外的全部欧洲领土,同时废除了俄罗斯不得在黑海拥有舰队的规定,而原奥斯曼欧洲领土的瓜分则演变成了俄奥的阴谋场,最终在俄罗斯的支持下,保加利亚攫取了最多的战利品,一跃成为巴尔干第一大国,但代价则是被纳入了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而塞尔维亚则在奥地利的默许下吞并了阿尔巴尼亚和黑山,作为交换,塞尔维亚放弃了对波斯尼亚的宣称,后者随后被并入奥属克罗地亚王国。
但战争的余波却并未完全散去,俄罗斯在战争中的巨大消耗,其对外宣称的民族解放最终在三年后统统对内反噬,1878-1879年,以会议波兰复国运动为导火索,全俄民权运动轰然爆发。在沙皇好友,同时也是隐藏的十二月党人的戈列梅金的劝告下,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将在两年内全面兑现其立宪计划以平息民怨,最终他于1880年3月7日(俄历二月)于会议波兰王国的华沙签署了宪法大纲,接受了一部对议会有利的二元宪法。同时于当天加冕为会议波兰国王,表示愿意遵守波兰宪法。自此,全俄民权运动以沙皇的妥协落下帷幕,俄罗斯开始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