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吧 关注:92,992贴子:1,128,868

深度解读“游丝毛雕”工艺 中国古代玉器和中国传统文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深度解读“游丝毛雕”工艺
中国古代玉器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的厚重底蕴中隐含着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常常会带给我们意料之外的惊喜和难以置信的震撼。
古代治玉工艺中的“游丝毛雕”就是这样一种充满神奇和神秘色彩的传统治玉技法。
这种神乎其技的治玉工艺,不仅能大大提升玉器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细细观察品味之下,往往会令观者动容大呼不可思议。
游丝毛雕是指在玉器琢制过程中,用细若游丝的密集细阴线进行局部刻画的一种传统治玉技法。多用于表现须毛纹、几何纹或网纹等毛发、服饰的细微细节。
目前已知对“游丝毛雕”的描述,最早见于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对汉代玉器雕琢工艺的论述:“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婉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均,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
游丝毛雕工艺最早可以追朔至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中,就可以明确看到游丝毛雕的身影。
到了商周时期,玉器更为注重线条装饰的艺术表达,因此游丝毛雕工艺得到继承和发展。
商代的游丝毛雕无论直线或是弧线始终保持平行状态,而且呈现一丝不苟、流畅连贯的工艺特点,完全符合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对游丝毛雕“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的描述。
到了西周,游丝毛雕工艺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阴线更为纤细也更为密集,其艺术特点已具备了战汉时期游丝毛雕的工艺特征。
春秋时期的游丝毛雕同样非常普及,由于玉器此时具备了“王玉”属性,作为统治阶级的诸侯贵族更为重视玉器,玉器在当时既是社会财富的体现,更是身分地位的象征,这也间接地推动了古代玉器的蓬勃发展。
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铁制铊具的出现,治玉工艺产生了质的飞跃,之前难度较大的各种治玉技巧,此时得到了更为完美的展现,中国玉器的发展进入了加速阶段。此时的游丝毛雕工艺,已经成为治玉工艺中较为普及的技法,各种精美绝伦的游丝毛雕玉器层出不穷,中国玉器得到了空前繁荣的发展,为之后的汉代玉器走向巅峰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游丝毛雕工艺最为盛行的时期。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被确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思想,而对玉文化深度认同的儒家文化,也大大推动了玉器的蓬勃发展。
但是汉代以后,无论是魏晋隋唐还是宋元明清,游丝毛雕渐渐不再是传统治玉的主流工艺。
随着玉器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化的不断演变,传统治玉理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新的治玉工艺推陈出新,使游丝毛雕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历代依然有游丝毛雕,但艺术水准和精细程度却无法再和战汉时期相提并论。


IP属地:甘肃来自手机贴吧1楼2021-01-28 06:49回复


    2楼2021-01-28 12:23
    回复
      2025-09-03 18:30: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好文!对游丝毛雕在历史各个贯穿始末进行了概括总结论述,论证 论据充分,可以说是图文并茂;自己以前从观看大量的馆藏品中也偶尔模糊的发觉,只是没有深入概括了解,读完这篇文章深有感触,谢谢玉友分享精彩图文!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1-28 13:24
      收起回复
        游丝雕有人认为战汉后不见。有人认为细阴线就是游丝雕,如此文就是这样认为。所用工具有人认为是手持工具有人认为是砣。真正的游丝毛雕只有一种技法。战汉后不见此技法。以讹传讹出现了一大堆。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1-28 16:34
        收起回复
          图四、图六,是假货仿品图片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1-01-28 16:38
          收起回复
            图4、图6隔着屏幕一眼便知是现代仿品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1-01-28 16:41
            回复
              此文中已经引用前人之作。说的非常清,汉人琢磨。下文竟然拉到良渚商周。非要把古玉论坛搅混。这种高见越学越废。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1-28 16:46
              回复
                游丝雕只能说是一种古代玉雕工艺,和汉八刀、拉丝工一样,也是一种工艺。


                IP属地:甘肃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21-01-28 18:02
                回复
                  2025-09-03 18:24: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游丝毛雕有两种,一种是细砣:,一种是手工刻画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1-01-28 18:19
                  收起回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手持原始工具治玉从玉文化开始。打孔开料做工艺。一是软磨硬介质是解玉砂。二是硬碰硬,工具硬度超过加工物。为什么文化期加工件一样是手持工具就没有人叫游丝雕。良渚的线不细吗?汉代琢玉砣具有部分是不用解玉砂的。工艺上两极分化。精美的细工如礼器帝王玉。粗的如葬玉,工艺犀利不复修。曾和一鉴定师交流其说汉工有修砣痕就不老。只能说这种说法太偏了。同一件玉器砣具会有磨损,细看非常容易发现这一点。世界很大我们很小,高手中的高手一辈子也上手不了多少件到代的。不论谁都是在学习的路上。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1-28 20:33
                    收起回复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1-01-28 21:30
                      回复
                        汉代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朝代频繁更迭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制约了玉器的发展,也使游丝毛雕工艺受到了影响。最主要原因是汉代以前玉器具有典型的“王玉”特征,此时的玉器制作没有“成本”概念,唯一追求的是纯粹意义上的美学表达,因此需要治玉工匠投入巨大精力和时间的游丝毛雕得以流行。 而随着唐宋


                        IP属地:甘肃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21-01-28 21:31
                        回复
                          玉器逐渐成为“民玉”,商品化之后的玉器生产势必存在成本和利润的概念,因此耗费巨大人工和时间成本的游丝毛雕工艺被逐渐摈弃。这就是汉以后此项玉器绝技衰退的直接原因。


                          IP属地:甘肃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21-01-28 21:33
                          回复
                            我曾经让玉雕师用古工帮我复刻一块春秋龙纹壁,结果无人肯干,有一个肯干的居然开出5位数的工价及半年的工期。还不能保证能和原品一样。


                            20楼2021-01-29 18:13
                            收起回复
                              2025-09-03 18:18: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游丝工”的标准、“游丝工”渊源流变及其治玉工具等,相关问题至今尚在隐约模糊之中而缺精准表述。但是,在古代雕刻工具等相对匮乏的时代,这种微雕治玉工艺无疑是同时代治玉最高工艺成就的代表作,也处处体现着匠人们无可超越的智慧。


                              IP属地:甘肃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21-01-30 07: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