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水族馆世界吧 关注:70贴子:733
  • 8回复贴,共1

游戏中鱼类介绍-金枪鱼 tuna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金枪鱼是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eiformes)、鲭科(Scombridae),鱼类中某几个属金枪鱼属(Thunnus)、舵鲣属(Auxis)、鲔属(Euthynnus)、狐鲣属(Sarda)、鲣属(Katsuwonus)、裸狐鲣属(Gymnosarda)的统称,从渔业利用的角度可以将金枪鱼分为: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蓝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鲣鱼和马苏金枪鱼6种。
2.金枪鱼肉质柔嫩、鲜美,蛋白质含量很高;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等具有生物活性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同时,甲硫氨酸、牛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丰富,是国际营养协会推荐的绿色无污染健康美食。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0-03 10:38回复
    1.鲣鱼 skipjack tuna
    它是吃鱿鱼或虾的肉食性动物哦。
    气泡消耗:12气泡
    AO生产量:
    Lv1:无 Lv2:9 Lv3:10
    生产周期:29分钟~34分钟
    登场配方: 独角兽游泳圈配方(5区域配方)
    可以定居的探险地点:湍急的海洋溪谷,环礁带
    lv3时定居获得鳞片:130个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0-03 10:46
    回复
      1.鲣(学名:Katsuwonus pelamis)是鲭科、鲣属下的一种鱼类。体纺锤形,横断面近圆形;吻短,前端尖;背鳍2个,第二背鳍与臀鳍均较小而低,后方各有7-8个小离鳍;尾鳍新月形;体背侧蓝黑色,腹部银白色,腹侧有4-6条明显黑色纵带;最大体长100厘米,一般常见50-60厘米。
      2.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中国的南海和台湾海域;大洋性下层鱼类,游泳速度快,常集群于下层;以鱼类、甲壳类及软体动物为食。
      3.鲣有一个专门的热交换系统,可以使它们的体温保持在周围水温以上。
      4.鲣为大洋性中上层洄游性鱼类。游泳速度敏捷,游泳力很强,可达20千米/小时,常在海上追逐鱼群。不趋光。春季随暖流势力的增强,水温升高,鱼群由南向北洄游,在良好天气时,经常起浮。喜食鳀、沙丁、头足类、甲壳类等,主要在黎明和黄昏进食。是大型中上层鱼类和鲨鱼的重要猎物。在西大西洋通常发现与黑鳍金枪鱼(Thunnus atlanticus)种群混合在一起。
      5.鲣为相当重要性的经济鱼类,可制成柴鱼、罐头及生鱼片。全世界商业金枪鱼捕获量中有60%是鲣。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10-03 10:55
      回复
        2.蓝鳍金枪鱼 bluefin tuna
        金枪鱼中骄傲的大块头。
        气泡消耗:15气泡
        AO生产量:
        Lv1:无 Lv2:11 Lv3:13
        生产周期:39分钟~47分钟
        登场配方: 芭比娃娃音乐盒配方(6区域配方)
        可以定居的探险地点:湍急的海洋溪谷,环礁带
        lv3时定居获得鳞片:181个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10-03 10:59
        回复
          1.蓝鳍金枪鱼(学名:Thunnus thynnus)是鲭科、金枪鱼属鱼类。最大体长430厘米,重达800多千克,一般常见100-300厘米。体纺锤形,粗壮,横切面近于椭圆形。吻部圆锥形,口大,上颌骨向后伸达眼睛下缘中下部。尾柄细,两侧各有1大2小隆起脊。体被细小圆鳞,胸部鳞片特大,形成胸甲。背鳍2个,相距很近。胸鳍短,末端到第一背鳍中部。腹鳍尖突分离。第二背鳍和臀鳍后方各有8-10个小离鳍。尾鳍新月形。背部青黑色,腹部银白色,尾柄隆起嵴黑色。第一背鳍黄色或蓝色,第二背鳍红褐色,臀鳍和离鳍暗黄色并带有黑色边缘。
          2.蓝鳍金枪鱼为大洋性中上层洄游鱼类。它能承受相当大的温度范围,生活在温跃层的上方和下方,深度超过9850米。喜结群,游速快。蓝鳍金枪鱼幼年时表现出强烈的群游习性。群游主要以视力为导向的,且多在晚上游动。主要以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温带及热带海域,包括中国东海。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10-03 11:09
          回复
            3.黄鳍金枪鱼 yellowfin tuna
            身子中间有黄色条纹,身体很小。
            气泡消耗:12气泡
            AO生产量:
            Lv1:无 Lv2:9 Lv3:11
            生产周期:23分钟~28分钟
            登场配方: 闪亮音乐盒配方(5区域配方)
            可以定居的探险地点:湍急的海洋溪谷,环礁带
            lv3时定居获得鳞片:130个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10-03 11:17
            回复
              1.黄鳍金枪鱼(学名:Thunnus albacores)是鲭科、金枪鱼属下的一种鱼类。该鱼的最大体长可达3米,体重可达225千克。体纺锤形,粗壮,稍侧扁;尾柄细,两侧各有1个发达的隆起嵴;背鳍2个,稍分离;第二背鳍长,与臀鳍方有8-9个分离小鳍;胸鳍长,伸达第二背鳍中部;尾鳍新月形;体背侧蓝黑色,体侧及腹部灰白色,尾鳍黒褐色,其他各鳍与小离鳍黄色。
              2.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热带和亚热海域,以赤道附近最多,常年都有分布。中国的南海和台湾附近海域也有分布。属大洋性上层洄游鱼类。喜结群活动于外海上层,以头足类、鱼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
              3.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4.黄鳍金枪鱼背部肌肉粗蛋白含量为26.2%。脂肪含量仅0.2%,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根据1973年FAO/WHO推荐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成人模式)对黄鳍金枪鱼背部肌肉蛋白进行评价,背部肌肉中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1.31%且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如钾、磷、钠、镁、钙、锌、硒等。黄鳍金枪鱼背部肌肉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优质原料。
              5.由于具有生长速度快和大洋性分布等特点,加之经济价值高、资源量相对丰富,其在世界金枪鱼类的产量中仅次于鲣鱼。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资料显示,2004年黄鳍金枪鱼渔获量为1384358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世界产量一直维持在100万吨左右,是世界3大洋区金枪鱼属中主要的渔获品种之一。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10-03 11:31
              回复
                以上信息图片来自百度wiki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10-03 11:32
                回复
                  有人吃过这鱼吗,不喜欢吃鱼的我都没吃过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10-03 1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