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吧 关注:168,272贴子:3,305,892

回复:从英雄神曲到人性传奇——《倚天屠龙记》 原著 陈墨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他与赵敏之间的爱情波折,极少是因为蒙汉之“仇”。即使他时不时地说要杀掉赵敏,那也并不是因为“民族恨”,而是因为赵敏的手下将无忌的殷六叔打伤致残而赵敏则又欺上门来以假药骗之,或是因为他误以为赵敏杀了表妹殷离,盗走了屠龙刀与倚天剑。即便是这样,他也始终并没有舍得真的杀了赵敏,并不是他没有机会,而是因为实在“下不了手”。究其原因则是内心深处的无法否认无法排遣的爱情。幸而赵敏对无忌也是爱到极点,非但丝毫也无加害之意,相反抛弃了一切而随之。这在赵敏或许是其“民族性格”使然,蒙古女子总是敢爱敢恨、痛快决绝。而在张无忌则是同样需要超越“礼教大防”以及“胡汉之别”等等界线!尽管周芷若几次对张无忌欺骗有加,但中原豪杰从名门正派到明教众徒,都依然希望张无忌与周芷若成婚,而不要娶“异族妖女”---正如以前大家骂殷素素为“异教妖女”一样---在中原人眼中,“异”便是“妖”,而‘同”便是“正人”。
    可见什么正邪之别、蒙汉之仇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只不过是一种“同”与 “异”的“念”在作怪,而不是出于什么真正的民族仇恨或“大义”。而张无忌则不然,他甚至很少考虑到赵敏的“民族”及其“出身”,而只是爱上了赵敏这个人。所以说,他是一个爱情至上的“至情至性者”,是一位“人文主义”的古代英雄。



23楼2009-12-22 14:48
回复
    当然,如若换一副眼光,则会看到这四位少女确实各有各的可爱之处。但无论如何张无忌同时爱上她们并想同娶“四美”,总不是可以“赞成”之事。或有以“道德”斥之也有其人。甚而连作者本人也是这样,虽不以什么“道德”斥之,却以“性格”名之,说张无忌始终“拖泥带水”。并说“他内心深处,到底爱哪一个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
        其实,这一问题要分成两个层次,其一是“到底爱哪个姑娘多些”其实他自己最终是知道了的,而且毅然地作出了决断与选择,他对周芷若如是说,“芷若,我对你一向敬重;对殷家表妹心生感激,对小昭是意存怜惜,但对赵姑娘却是…… 却是铭心刻骨地相爱”。并且表示“我今日寻她不见,恨不得自己死了才好。要是从此不能见她,我性命也活不久长。小昭离我而去,我自是十分伤心。我表妹逝世,我更是难过。你……你后来这样,我既痛心,又深感惋惜。然而,芷若,我不能瞒你,要是我这一生再不能见到赵姑娘,我是宁可死了的好。这样的心意,我以前对旁人从未有过。”---这种表态已经十分清楚明白而且毅然决然了。
        其次,关于“四女同舟何所望”之“梦想”确实固然有其性格的“拖泥带水”的原因,然而更主要的却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中的正常的心理状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既无涉于道德(因为是梦),又无法以其性格来控制(还是因为是梦)。这是一种青年男子在人生情境中的普遍而又正常的心理现象,只不过张无忌“表现”了出来,而其他人则未必会如此而已,其中道理,读过《爱情心理学》的读者,尤其是经历过青春人生的读者自会明白,故不必多言,何况最终他自己及其“天命”均已作出了“唯一不二”的选择!
    


    25楼2009-12-22 14:49
    回复
      2025-08-19 12:01: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五,张无忌的性格的核心因素是他的仁慈与诚实。这在书中的极明显的表现便是他之“不会骗人”而又极易“上当受骗”。---仅是张无忌的“上当受骗记”就是可以专门地写一篇文章---他回到大陆(实际上只不过在大陆边缘的海上船舱内)的第一件事便是因不懂江湖险恶人心机巧,而说出了“义父没有死”以至于送了父母的命,亦使义父遭受磨难。按说自此以后便应懂得该骗人时“不妨一骗”,然而当他用寻常的药丸骗得昆仑派掌门人何太冲送他出山时,终于忍不住将实情告诉了他,以至于若不是杨逍及时出现,他和杨不悔就要双双送命。
          大约不会骗人、不愿骗人的人总不免要上当受骗,张无忌回大陆不久就因受一乞丐之骗而被人掳去,而且因之身受重伤,险些丢命。而他的母亲殷素素临死之前千万叮嘱他“长大之后,要提防女人骗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然而他母亲生命的教训并没有真正地教会他“提防受骗”。相反,张无忌的“江湖阅历”及其短暂的人生旅途,差不多可以说是一段不断上当受骗的历史:先是受朱九真、朱长龄之骗而将义父的消息泄漏于世,几乎危及了义父与自己的生命;后来又分别受赵敏、周芷若乃至殷离与小昭之骗而或不自知或不在意甚而甘愿受骗,幸而这四位少女都对他情深意重,总不至于使他有性命之忧,否则他肯定不会是这四位少女任何一位的对手。在灵蛇岛上,陈友谅欺骗谢逊目盲却没有能骗过金花婆婆及赵敏的“慧眼”,然而竟将张无忌骗得颠倒是非;不明真相。直至小说的最后,他还受了朱元璋的一场欺骗,乃至于将明教教主之位让与杨逍,带着赵敏悄然远隐!---他哪里知道,这一切全是朱元璋一手策划与安排,要激得张无忌心灰意做,自行引退,而张无忌果然如其所料。
              张无忌可以说是一位大英雄,因为他宅心仁厚,侠义忠勇,豪气干云,且具慈悲心肠。然而他却又是一位平凡的‘好人”,他不会骗人,却总是容易受骗上当。经验与教训实在太多太多,然而直到最后他仍是无法“汲取经验与教训”从而‘变”上一变。
          最后,总而言之,张无忌是一位真正的性情中人,是一位真正的轻功业而重情义的人文主义者。
      


      28楼2009-12-22 14:52
      回复
        他没有政治抱负,也没有政治才能,没有政治野心,更没有政治家所必备的“诈”与“忍”。或许正是因为他没有那种抱负与野心他才不去象练习九阴真经那样去练习江湖与江山中的“机变术”。或许,他在北极冰火岛上生长至十岁,在至亲至爱而毫无艰险更无欺骗的“世外仙境”中生长成人,就已经决定了他只能是一位心地仁慈宽厚,性格温和随意,重视情义心性而轻视功业宏图的人。
        《倚天屠龙记》一书中,倚天剑与屠龙刀使得张无忌父母义父都遭受种种无以言表的磨难乃至身死,而他自己则亦是历险重重。终于得到了宝刀宝剑,解开了个中之谜,然而他却又将之拱手让人:半是心甘情愿,半是上当受骗。最后只落得悄然归隐,欲与有情人成其眷属。
        幸与不幸,真叫人一片茫然,不知从何说起。
        


        29楼2009-12-22 14:52
        回复
          全篇完~~
          这个作者还写有金庸别的作品评论,个人觉得他写的评论不错,喜欢金庸的筒子自己去找来看吧。


          30楼2009-12-22 14:54
          回复
            回复:31楼
            有关倚天的完了……


            32楼2009-12-22 15:21
            回复
              多谢墨大吧鼓励,受宠若惊ing,这就去搜!!!!


              37楼2009-12-22 23: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