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食鱼吧 关注:4,156贴子:139,145
  • 14回复贴,共1

【思想总结】实践是理论之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空。本文仅是针对吞食鱼修改技术发展的一些重要思想的总结,并简要归纳一些新概念。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7-07 00:54回复
    谈到吞食鱼的修改,就无可避免地要提到理论与实践两大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相信大家在平日的学习与生活中也都深有体会。叔本华曾说过:“只是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的智慧,犹如重瓣玫瑰,其色赏心悦目,凋谢了却没有种子。”吞食鱼作为一款依靠修改发展的单机游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是必不可少。没有理论,一切实践都只是空中楼阁;没有实践,一切理论都只是纸上谈兵。什么样的理论才值得实践,什么样的实践才谈得上尊重理论呢?今天,本帖将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出答案。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7-07 00:57
    回复
      2025-05-10 13:48:10
      广告
      理论技术,简称理论。理论技术,即限于代码层面对吞食鱼进行修改的能力水平。这一点很好理解,各位吧友所学习的“修改”,便指的是修改的理论技术。但是,由于吞食鱼修改技术的范围广阔,上限未知,我们至今也不敢说掌握了理论技术的全部奥秘。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所有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新的理论一定是通过发现加之以持久不断的实践,而最终奠定的。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所有新的理论都需要实践,即便是由已实践的理论推出的结论,也需要通过实践加之以证明。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7-07 00:58
      回复
        当初在吧友探索rank定律时,从理论上推导,rank写1.5的A鱼与rank写1的B鱼,A鱼一定是能吃掉B鱼的。在提出这样一个猜想以后,尽管这个猜想看起来十分正确,吧友们还是本着理论实践结合的精神进行了实验。然而,这一实践倒实践出了一个大问题——这种看似完美的猜想实际上是错误的。A鱼和B鱼很显然在游戏中达成了和平共处,互不吞食的关系。吧友们在这里对“看似可以直接推出的理论”的质疑态度,坚持“所有的理论都需要实践证明”的观点,最终才避免了技术错误。这个道理是非常浅显易懂的,但真正在修改时能时刻做到也并不容易。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7-07 01:00
        回复
          由此,既然已经谈到了所有的理论都需要实践这一点,不妨让我们换一个思路,从实践的角度,想一想怎样的实践才能更好地配合理论的证明。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7-07 01:00
          回复
            游戏实践,简称实践。游戏实践,即在吞食鱼游戏中,通过具体关卡的测试,来探索一些新的理论或证明理论的正确性。而实践的方式其实也有大讲究。除了一些基本的实践方法(控制变量,转换法等等)以外,吞食鱼的实践更注重“实践的分类”。吞食鱼的实践,可以分为系统化实践与碎片化实践两类,并且正确选用两种实践方法是研究吞食鱼理论技术的重中之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7-07 01:01
            回复
              所谓系统化实践,即从一个大环境出发,探究一类理论的整体正确性。例如,笔者和T1在今年上半年关于行为模式freq的探究实践,就属于系统化实践。这种实践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常常需要新的专有名词来归纳总结。行为模式freq的探究便引出了新的专有名词“大切换”“小切换”,其针对的是一个系统性的行为理论。此前,“定义指向”的探究也属于系统化实践。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7-07 01:01
              回复
                碎片化实践则更加容易理解。这是针对一些小型发现常采用的一种探究方法。例如探究随机泡泡的制作方法、加字方法、加音乐方法等等。但是也要注意一点,碎片化的实践是有可能在之后归类总结为系统化实践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7-07 01:01
                回复
                  2025-05-10 13:42:10
                  广告
                  碎片化实践是系统化实践的前提。上述例子的“随机泡泡制作方法”这一项,在之后就归入了“沉船法”这一系统化理论中。而显然,这样的小型理论需要被实践两次。第一次,即是“碎片化实践”,用以直接探索“随机泡泡制作方法”。第二次,即是“系统化实践”,通过之前对同类碎片化理论的探索,寻找其共同点或联系,进行二次实践验证共同点与联系的存在性,这样便可以将“碎片化理论”组合在一起,变为“系统化理论”。笔者把这种“碎片化理论组合成为系统化实践”的现象,命名为“碎片归一”。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7-07 01:02
                  回复
                    这里的碎片归一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得出的结论了:“碎片归一”是实践探索的最佳方式。首先要敢于进行碎片化实践的探索,从小发现入手;其次,要善于归纳总结,从种种小发现中找到它们的共同点,试着提出一个系统化的理论猜想;最后,就要进行系统化实践,通过二次验证,证明系统化理论的正确性。这样,才能够以实践的方式,推动吞食鱼的理论技术更高质量地发展。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7-07 01:02
                    回复
                      实践是理论之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积极发现,善于总结,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共同开创吞食鱼修改领域更加光明的未来。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7-07 01:03
                      回复
                        我怀疑落叶删我贴


                        12楼2020-07-08 16: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