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奇谭三-选择#缙云曾经说过“只有在他死了之后才能成为英雄”。
当初魔降临人间,嫘祖单方面决定封城,她让姬轩辕救下花食节的人,自己封城与魔同归于尽,就可以保存轩辕丘。于是后世记住了这对悲壮的夫妻,记住了嫘祖的果敢,二人青史留名。但被牺牲掉的死不瞑目的没有留下姓名的西陵子民呢?世上再无西陵,残存的子民永远都是亡国奴。
假如有一日中国遇到了巨大灾难,要全体公民殉国,去保存美国这支地球上的血脉,保存人类的智慧,中国人都会欣然应允吗?你们延续了4000年都是美国人的子孙,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啊。所谓的科学、文化传承,对活着的人才有意义,对那些被牺牲掉的人来说,你们过得越好,越是意难平。
何况,嫘祖姬轩辕要保存的工匠最后都被巫炤杀了,人间的魔也没有因为西陵的封城就灭绝掉,人魔之争还是持续着,但这并没有影响炎黄子孙的繁盛。能战则战,不能则退,这是统帅该做的决定。当初俄国果断放弃首都,诱敌深入,最终歼灭拿破仑大军。有勇有谋、能屈能伸,不在乎一时得失,不在乎死后名声,这才是统帅的气度。壮烈殉国谁不会,抱着一线生机委曲求全才可贵。
作为西陵人,巫炤并不认可嫘祖的决定,但嫘祖已逝,他只能把气撒在轩辕丘身上,就因为姬轩辕娶了嫘祖,搞什么轩辕丘,才淡化了西陵的存在感。而缙云,作为自己最看重的朋友也在轩辕丘与西陵的衡量中,放弃了西陵,不是说不救,是没有首先选择去救,这证明自己和西陵不如姬轩辕那千秋大业。但即使如此,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也不过是想绝交,没想着报复。直到缙云用计砍下他的头。要是立场不同光明正大打一场也没什么,但缙云偏偏用计诱骗了他,在他心中姬轩辕缙云就变为杀友卖妻忘恩负义的坏人,跟铁印山没什么两样。当他不知道缙云转世和姬轩辕还在时,只能靠杀杀人族出气,知道那两个正主还活着,自然就是去找正主报仇,人魔通道也就没有彻底打开的必要了。
而缙云呢,他是完全明白巫炤的感受的,但他还是为了无辜的百姓终结了巫炤。这于他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他为此要承受良心的责备,要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光明正大战一场可以吗?当然可以,但正如云无月所说,结果五五开,缙云为了一个稳妥的结果,选择了他不屑的诱骗,这也会让他的一世英名添上不光彩的一笔。但正是内心强大的人才不计较这些。乱羽山的魔真有那么强大,强大到他要战死在那里吗?只怕又是不死不休,只不过死的是他自己而已。他情感上觉得自己是个罪人,不死对不起被他砍首的好兄弟。巫炤很极端,杀了很多人,他该死,但原不该由他去杀。要是巫炤对缙云有一点防备,缙云可能也不会得手,这份歉疚让他提前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立场不同,看法不同,作为姬轩辕的后人,自然歌颂黄帝嫘祖,然而易地而处,巫炤的怨憎也是合乎人情。缙云夹在中间,必须做一个决断,正是情义两难全。北洛最后对云无月说“你说缙云从不后悔,不后悔就不会痛苦”。你猜他最后后悔了吗?从结果看,肯定是后悔了,但做决定时,谁又能知道以后之事,从心而已。
比起缙云,北洛是幸运的。缙云是战俘,被嫘祖打救出来传授剑法,姬轩辕对他又有知遇之恩,巫炤救过他性命,他父母不和、孑然一身,总是在保护他人,偿还恩情,一生可能也没多少快乐日子,在救不救西陵的问题上,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决定,违背姬轩辕是为不忠。北洛是天之骄子,出生高贵,即使经历过波折,也被师父师娘、玄戈、云无月、姬轩辕保护着,他的性格多了几分随性、乐观和坦率。在救鄢陵和救天鹿城的选择上,他没有收到误导的战报,也不需要听命他人。缙云也许需要衡量人类的延续与个人情感谁轻谁重的问题,北洛不需要,他两边都要救,根本没考虑过放弃任何一边。退一步讲,鄢陵城内有他的好朋友小缨子,如果他把云无月一个留下,他还要担心云无月,肯定是速战速决,救完一边再一边了。在天鹿城的霓裳、岚相、羽林眼中,他都是妖力微弱的,他觉得自己去了也不一定能帮上大忙,上次面对巫炤,还不是要靠云无月救,北洛可不认为自己一个人就能回去搞定巫炤,救下鄢陵,起码还有云无月帮忙打架,有小缨子修复大阵。王辟邪的觉醒就像段誉的六脉神剑一样时灵时不灵,羽林要是觉得他靠谱点,躲他后面等他变身岂不完事,就是看起来不太靠谱,才需要以命相博。于情于理,先救哪边他没什么好纠结。巫炤这个选择题真的出得很不好,答案太明显了,他是把北洛当成缙云了,以为他来去自如,随心所欲,想救谁就救谁。北洛也不需要承受缙云的伤痛,天鹿城死伤过半固然惨烈,他成功救下的大部分人并没有
怪罪于他,他的妖力笼罩了天鹿城和光明野,火焰颜色的也变了。北洛最后杀巫炤,也没有那么艰难,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打一场,而今日的北洛也非昔日的缙云。缙云对巫炤充满歉疚,但北洛却要为天鹿城民众让巫炤偿命。至于为什么没有用刑具,我只能猜测王辟邪有能力让巫炤放下执念转世为人,不希望他烟消云散吧。
当初魔降临人间,嫘祖单方面决定封城,她让姬轩辕救下花食节的人,自己封城与魔同归于尽,就可以保存轩辕丘。于是后世记住了这对悲壮的夫妻,记住了嫘祖的果敢,二人青史留名。但被牺牲掉的死不瞑目的没有留下姓名的西陵子民呢?世上再无西陵,残存的子民永远都是亡国奴。
假如有一日中国遇到了巨大灾难,要全体公民殉国,去保存美国这支地球上的血脉,保存人类的智慧,中国人都会欣然应允吗?你们延续了4000年都是美国人的子孙,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啊。所谓的科学、文化传承,对活着的人才有意义,对那些被牺牲掉的人来说,你们过得越好,越是意难平。
何况,嫘祖姬轩辕要保存的工匠最后都被巫炤杀了,人间的魔也没有因为西陵的封城就灭绝掉,人魔之争还是持续着,但这并没有影响炎黄子孙的繁盛。能战则战,不能则退,这是统帅该做的决定。当初俄国果断放弃首都,诱敌深入,最终歼灭拿破仑大军。有勇有谋、能屈能伸,不在乎一时得失,不在乎死后名声,这才是统帅的气度。壮烈殉国谁不会,抱着一线生机委曲求全才可贵。
作为西陵人,巫炤并不认可嫘祖的决定,但嫘祖已逝,他只能把气撒在轩辕丘身上,就因为姬轩辕娶了嫘祖,搞什么轩辕丘,才淡化了西陵的存在感。而缙云,作为自己最看重的朋友也在轩辕丘与西陵的衡量中,放弃了西陵,不是说不救,是没有首先选择去救,这证明自己和西陵不如姬轩辕那千秋大业。但即使如此,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也不过是想绝交,没想着报复。直到缙云用计砍下他的头。要是立场不同光明正大打一场也没什么,但缙云偏偏用计诱骗了他,在他心中姬轩辕缙云就变为杀友卖妻忘恩负义的坏人,跟铁印山没什么两样。当他不知道缙云转世和姬轩辕还在时,只能靠杀杀人族出气,知道那两个正主还活着,自然就是去找正主报仇,人魔通道也就没有彻底打开的必要了。
而缙云呢,他是完全明白巫炤的感受的,但他还是为了无辜的百姓终结了巫炤。这于他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他为此要承受良心的责备,要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光明正大战一场可以吗?当然可以,但正如云无月所说,结果五五开,缙云为了一个稳妥的结果,选择了他不屑的诱骗,这也会让他的一世英名添上不光彩的一笔。但正是内心强大的人才不计较这些。乱羽山的魔真有那么强大,强大到他要战死在那里吗?只怕又是不死不休,只不过死的是他自己而已。他情感上觉得自己是个罪人,不死对不起被他砍首的好兄弟。巫炤很极端,杀了很多人,他该死,但原不该由他去杀。要是巫炤对缙云有一点防备,缙云可能也不会得手,这份歉疚让他提前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立场不同,看法不同,作为姬轩辕的后人,自然歌颂黄帝嫘祖,然而易地而处,巫炤的怨憎也是合乎人情。缙云夹在中间,必须做一个决断,正是情义两难全。北洛最后对云无月说“你说缙云从不后悔,不后悔就不会痛苦”。你猜他最后后悔了吗?从结果看,肯定是后悔了,但做决定时,谁又能知道以后之事,从心而已。
比起缙云,北洛是幸运的。缙云是战俘,被嫘祖打救出来传授剑法,姬轩辕对他又有知遇之恩,巫炤救过他性命,他父母不和、孑然一身,总是在保护他人,偿还恩情,一生可能也没多少快乐日子,在救不救西陵的问题上,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决定,违背姬轩辕是为不忠。北洛是天之骄子,出生高贵,即使经历过波折,也被师父师娘、玄戈、云无月、姬轩辕保护着,他的性格多了几分随性、乐观和坦率。在救鄢陵和救天鹿城的选择上,他没有收到误导的战报,也不需要听命他人。缙云也许需要衡量人类的延续与个人情感谁轻谁重的问题,北洛不需要,他两边都要救,根本没考虑过放弃任何一边。退一步讲,鄢陵城内有他的好朋友小缨子,如果他把云无月一个留下,他还要担心云无月,肯定是速战速决,救完一边再一边了。在天鹿城的霓裳、岚相、羽林眼中,他都是妖力微弱的,他觉得自己去了也不一定能帮上大忙,上次面对巫炤,还不是要靠云无月救,北洛可不认为自己一个人就能回去搞定巫炤,救下鄢陵,起码还有云无月帮忙打架,有小缨子修复大阵。王辟邪的觉醒就像段誉的六脉神剑一样时灵时不灵,羽林要是觉得他靠谱点,躲他后面等他变身岂不完事,就是看起来不太靠谱,才需要以命相博。于情于理,先救哪边他没什么好纠结。巫炤这个选择题真的出得很不好,答案太明显了,他是把北洛当成缙云了,以为他来去自如,随心所欲,想救谁就救谁。北洛也不需要承受缙云的伤痛,天鹿城死伤过半固然惨烈,他成功救下的大部分人并没有
怪罪于他,他的妖力笼罩了天鹿城和光明野,火焰颜色的也变了。北洛最后杀巫炤,也没有那么艰难,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打一场,而今日的北洛也非昔日的缙云。缙云对巫炤充满歉疚,但北洛却要为天鹿城民众让巫炤偿命。至于为什么没有用刑具,我只能猜测王辟邪有能力让巫炤放下执念转世为人,不希望他烟消云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