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上课。
语文课,老师让我们写作文,年级里的范文很绝对,题目叫做“珍藏”,六篇范文有四篇都是“我妈妈或奶奶珍藏了一个小盒子,总是神神秘秘的不给我看,后来有一天终于给我看了,啊!原来是……!”我就在想,以后我们再写这种作文可就High大发了。‘奶奶,这小盒子里装的什么呀?’‘这是你爷爷第一次送给我的红头绳!’或‘这是你爷爷送给我的金戒指!’再不就‘这是你爷爷对我表白时写的小纸条!’实在不行就直接说‘这盒里装的是你爷爷!’然后加上一句惊呼‘啊!爷爷奶奶好恩爱呀!’再发表一个感慨‘我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云云。
(其实写上面这段时我是很心虚的,因为我的作文写的是珍藏初中老师的笑容,老师对这种文章的评价就一个字:俗!而且那四篇作文写得都蛮好,只是撞车撞得太绝对,请允许我小小地感慨一番……)
数学课。我们的数学老师,很有古时教书先生的feel,严格,幽默。他上课似乎总是怕我们听不懂(当然是针对像我这样的),所以经常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先生:@~#¥¥%&*……
大家:……
先生:(讲着讲着,突然顿了顿,皱着眉头,一敲黑板)啊?
大家:(迷糊地)嗯……
先生:(皱着眉头,拖长声)啊?
大家:嗯!
先生:@~#¥¥%&*……(背对我们在黑板上写字)
大家:……
先生:(顿了顿,一扭头)啊?
大家:(颓丧地)嗯……
先生:(皱着眉头)啊?
大家:嗯!
先生教书教得好,有时用几个形象的比喻就把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多了。比如他说f(x)相当于一个加工车间,把小麦x加工成面包y;再比如他说对映,说两个定义域就像一排扣子和一排扣眼。讲到这儿时他指着自己的扣子:“要一一对应的哦!”
有以前的毕业生写过《hg生存法则》。我虽然没看过,但我想,凭我在这里摸爬滚打50多天(……),我自己总结的生存法则已经够我用的了。其实就跟小动物在大自然里的生存法则差不多。强手如林、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你必须学会接收很多事,比如有人可以把让你徘徊在及格边缘的数学测验两次得满分(如某某某)。再比如上课时你和某人的笔都在手上,只不过你是记的,他是转的,可他英语比你高的那三分哪来的?总不会是转出来的吧!类似的例子多得让人心寒,但是人嘛,还是得生存下去的,你不能因为考试的排名比总分都多儿挥舞着胳膊腿儿哭嚎我不干了不干了,所为返璞归真,回归成绩和排名以最原始的状态——数字而已。这样你才能在第二天见到那个非人哉的全班第一时开开心心地说“Hi!~”而不是直接把书包甩到他脑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