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吧 关注:847,745贴子:53,173,018

回复:金庸射雕三部曲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转帖】【转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八、杨逍与黄衫女的神秘关系
对于《倚天》中黄衫女的身份,传统上历来被认为是杨龙之后,但随着“过芙恋”的兴起,便有学者提出,小龙女回古墓不久便去世了,从黄衫女与桃花岛千丝万缕的联系来看,黄衫女应该是过芙之后。甚至还有学者提出黄衫女是杨过与郭襄的后人,真是光怪陆离,众说纷纭。
在关于黄衫女真实身份的“杨龙说”、“过芙说”和“过襄说”中,本文采“杨龙说”。鉴于“过芙说”影响较大,本节先从对该说的驳论开始。
这部分的疑点主要有:小龙女何时去世的?耶律齐有没有叛变丐帮?杨过为何要把君子剑和淑女剑送给黄蓉重铸(倚天剑)?郭襄寻访古墓时,古墓为何会有侍女?黄衫女为何会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倚天》中的丐帮为何出了事情不找峨眉,而找古墓?黄衫女出场时的“箫长琴短”是何含意?黄衫女为何在处理倚天剑和屠龙刀时就像处理自己的家务一样?凡此种种,金庸究竟有何深意?
首先,小龙女中的毒解了没?众所周知,小龙女在重阳宫大战后受了重伤,后与杨过在古墓疗伤时又中了李莫愁的五毒神掌和冰魄银针,导致毒入心脉——“实已制了她死命”;后来小龙女在谷底练了十六年“十二少、十二多”的玉女养生功,吃了十六年蜂蜜和白鱼,身体慢慢好了起来,到见到杨过时已经五六年没有发作了,由此看来,小龙女的毒貌似已经解了。但是,当小龙女随杨过离开谷底,回到古墓,没有了白鱼做药引,也无法再“少思少虑少喜少愁少事少语”,体内剧毒是否会复发?这是极有可能的——毕竟之前的疗法都是偏方,治标不治本,小龙女的剧毒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开。
其次,“箫长琴短”是何意?书中说到,黄衫女子出场时,她的八个侍女中,四个白衣侍女所持之琴是正常七弦琴的一半长,四个黑衣侍女所持洞箫又比寻常洞箫长一倍,如此奇怪,有何用意?我们知道,洞箫是黄药师的武器,而《射雕》里唯一出现过的琴,却是小龙女在第四章《全真门下》弹琴答霍都一幕。因此,箫指桃花岛,琴指小龙女,箫长琴短,取长补短,就是用桃花岛之长来补小龙女之短,龙女早逝,杨过续弦,金庸在《倚天》中给了暗示。
还有,笔者曾在前文说过,《神雕》最后一章与《倚天》第一章,作为“射雕三部曲”中后两部的承前启后的章节,埋有很多重要暗线,其中两处也正与龙女早逝有关。
其一,是《神雕》最后一章中杨龙华山论剑后四下游览,来到玉女祠(前文已交代就是王重阳给林朝英建的),原文中写到玉女祠的洗头盆凹处积水清碧,又写郭襄向潭里(岗腰处的深潭)一望,只觉一股寒气从潭中直冒上来,不禁打个寒颤,杨过解释说,“这个深潭据说直通黄河”……真是越说越阴森,金庸平白无故的,为什么要写这两句?像不像白居易《长恨歌》里的“上穷碧落下黄泉”?
《长恨歌》的故事里,杨玉环先唐玄宗而去;
玉女祠的故事里,林朝英先王重阳而去;
《神雕》的故事里,小龙女……
其二,《倚天》第一章的开篇,便是郭襄吟诵的丘处机为小龙女写的一首《无俗念》,其中“人间天上”、“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等语,已经暗示的十分明显,尤其最后一句,“瑶台”指的是“神仙住的地方”,“洞天”就是“别有洞天”,作为《倚天》开篇第一章的第一段,金庸很明白的告诉了读者——小龙女仙逝了,只有读懂这一点,才能明白真正的故事——“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而且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当年金庸在明报连载《神雕》,聪明的读者看出了金庸要把小龙女写死,因此抗议说,如果把龙女写死,就不买《明报》了。金庸无奈,就想了个用白鱼、蜂蜜解毒的方法,这个方法虽然牵强,但终归让读者满意了。此外,金庸的好友倪匡在《倪匡论金庸》中也写到:“杨过、小龙女重逢,对读者而言,是一个大喜讯,但对整部小说而言,却是败笔,远不如让杨过一直悲剧下去好得多了!……就小说论小说,《神雕》从一开始起,就注定是一个悲剧,是不是为了迁就读者的意愿,硬将之改成喜剧,不得而知……作为读者之一,如今说得口硬,但在看《神雕》时,也希望小龙女、杨过重逢,虽然在掩卷之后,一再认为悲剧可以使《神雕》更完整,也相信金庸在创作开始时,也以悲剧为主旨。”
小龙女在《神雕》中被读者救了一次,但固执的金庸还是偷偷把她写死了——“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小龙女早逝真相,至此告一段落。
诸君会问,小龙女早逝,黄衫女与桃花岛联系千丝万缕,这不是十分有利于“过芙说”吗?为什么你还说她是“杨龙”之后?答案就在黄衫女对张无忌说的话中——张无忌最后问黄衫女是何许人也,黄衫女回答了他十六个字:
“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4-18 14:09
回复
    没错,纵使黄衫女身上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神雕侠侣”指代杨龙,世人皆知,铁证如山!如果黄衫女是杨过和其他女人的后人,她顶多会说“神雕大侠,绝迹江湖”,绝不会带上小龙女。“神雕侠侣”这一如山铁证,是其他任何说辞都无法推翻的!而且从黄衫女和小龙女的外貌来看,都是“脸色太过苍白,竟无半点血色”,都是“冷眼如电”的高冷美人,活脱脱的,就是小龙女的翻版。
    因此,黄衫女就是杨龙的后人无疑!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4-18 14:14
    收起回复
      2025-08-17 06:24: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但是,“箫长琴短”,杨过续弦一事怎讲?黄衫女为何会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好端端的,杨过为何要把君子淑女剑送给黄蓉?黄衫女为何像处理家务一样处理倚天剑和屠龙刀?
      没错!这就是《倚天》中隐藏的最大真相之一!小龙女生育后不久去世,杨过也确实续弦郭芙,他和郭芙也有后人,一代之后,正是杨逍!从性格上看,杨逍完全继承了曾祖杨康、祖父杨过风流潇洒、叛逆无畏、孤傲自负的秉性,无视武林权贵,来去飘逸潇洒,令无数少女为之倾绝!比起张无忌的优柔寡断、拖泥带水,杨逍不知是多少人的真男神!
      从爱情上看,杨逍心爱的女人是谁?峨眉派的纪晓芙啊!哪个派不好,偏偏是郭襄的峨眉派;叫什么不好,偏偏叫郭芙的“芙”!金庸无法直接写杨过和郭芙走在一起,只能靠暗示,而且他生怕大家看不出来,还特意让纪晓芙在临死前说了一句,“弟子不幸,遇上了这个前生的冤孽……”前生的冤孽,不是很明显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04-18 14:32
      收起回复
        从爱情观上看,从杨铁心对包惜弱,杨康对穆念慈,杨过对小龙女,再到杨逍对纪晓芙,甚至杨不悔对殷梨亭,无论对方是什么情况——包惜弱被完颜洪烈挖墙脚,穆念慈出身低微、跟小王爷杨康的出身大大不符,小龙女遭遇的尹志平事件、公孙止事件、礼教大防事件,纪晓芙之前有婚约,殷梨亭重伤残废——无论对方有多悲剧,杨家人都是用情至深,专一无比,没有一点变心!杨家人的爱情观都很正啊有木有!因此,在爱情观上,杨逍也是继承了祖辈的——晓芙之后,一生未娶!
        从武功上看,杨逍是《倚天》中唯一一个会弹指神通的人(出自第二十三章《灵芙醉客绿柳庄》)。弹指神通,在《神雕》中弹指神通最后一次出现是东邪黄药师把这项绝技教给了杨过,试问如果不是杨过传给了杨逍,杨逍是怎么会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0-04-18 14:33
        回复
          从兵法上看,《倚天》第三十七回《天下英雄莫能当》中,杨逍曾举青旗、落黑旗的指挥五行旗各显神通,其威力之强,群雄无不耸动。与此相似的是,《神雕》最后襄阳大战中,黄药师摆出二十八星宿大阵,也是举黄旗、落青旗的,运用五行生克之理对抗蒙古大军,而且杨过正在阵中。杨逍又没学过兵法,他出神入化的五行旗,当然是从杨过那继承改良来的。
          再从经历上看,杨逍少年时代曾和峨嵋派的孤鸿子比武,孤鸿子胸口中了杨逍一掌,手中的倚天剑还没出鞘,就被杨逍夺了过去,杨逍拿着剑连声冷笑道,“倚天剑好大的名气!在我眼中,却如废铜废铁一般!”随手将倚天剑抛在地下,扬长而去。简直和黄衫女处理倚天剑和屠龙刀时是一个德行,说明什么?——倚天剑本来就是用我爷爷(杨过)的君子淑女剑铸的,而且是我曾外祖母(黄蓉)铸的,后来传给了姨祖母(郭襄),本来就是我家的东西,有什么可稀罕的。再从杨逍与黄衫女的关系来看,《倚天》中有两个十分离奇,又一直被忽略的细节,那就是为什么黄衫女每次都能及时为明教解围?第一次是及时出现在卢龙丐帮,解决了“陈友谅伪造帮主诈骗案”,第二次又及时出现在少林寺的屠师大会,解决了“周芷若倚天屠龙盗窃案”,她为什么每次都能及时出现?显然是有人作为内应通风报信,而这个人,也正是杨逍。在“陈友谅伪造帮主诈骗案”中,金庸有一处着墨甚多但用意模糊的安排,那就是明教的火焰标记。张无忌从客栈出来后,发现明教的火焰标记,一度以为这个标记是谢逊为了指引他前去相救所为,因此被这个标记一路从卢龙骗至郊外,直到发觉不对,才调转马头回到卢龙的丐帮据点。我之前看的时候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金庸花了两页篇幅来写张无忌被火焰标记骗的东奔西跑是什么意思,直到想通杨逍、黄衫女的身世才豁然开朗——这完全就是杨逍留给黄衫女的记号啊!君不见,张无忌到了丐帮没多久,黄衫女就出现了,如果不是靠这记号指引,黄衫女的突然出现,不是很离奇吗?
          在“周芷若倚天屠龙盗窃案”中也一样,就在张无忌等众人发愁如何对付周芷若、解救谢逊的时候,唯独杨逍表现冷静,见张无忌脸色不定,还在他耳边悄声安慰说“教主宽心”云云。果然,没过一会儿,黄衫女又自带出场音乐(琴箫和鸣)出现了,三下五除二制服周芷若,告知了张无忌倚天屠龙一案的真相,直到看到谢逊与成昆恶斗后平安无恙,方才离开。明教一旦有难,黄衫女就会及时出现,背后互通有无的正是杨逍无疑!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0-04-18 14:34
          收起回复
            看到这,你会说,好吧,杨逍好像确实和杨过、郭芙、桃花岛有关,但怎么解释郭芙和耶律齐之间的事?郭芙明明已经嫁给耶律齐了啊!没错,郭芙和耶律齐后来分开了。
            很多“过芙恋”的朋友们提出,耶律齐后来因父亲耶律楚材平反一事叛变了大宋,回蒙古做起了高官。对此,本文持否定态度:第一,历史上的耶律楚材平反是1330年的事情,此时的耶律齐正因蒙古皇帝害死父亲、陷害兄长而对蒙古恨之入骨;第二,历史上在蒙古做高官的是他哥哥耶律铸,耶律齐是金庸虚构的人物,而耶律铸在小说中也是提到了的,所以就不能将耶律铸的事迹硬说是耶律齐的事迹;第三,《倚天》中对耶律齐赞叹有加,说他是丐帮杰出领袖,金庸也是按照英雄的形象来塑造耶律齐的,因此,说耶律齐叛变的实属妄议。
            那耶律齐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说郭芙和耶律齐确实分开了?从1261年历史上发生的一件事中,我们可以推出答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0-04-18 14:34
            回复
              那耶律齐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说郭芙和耶律齐确实分开了?从1261年历史上发生的一件事中,我们可以推出答案!
              公元1261年,忽必烈完成耶律楚材遗愿,将他的遗骸移葬到耶律故乡玉泉以东的瓮山。
              没错,就是这件事,既勾起了耶律齐的思父思乡之情,又让他认为忽必烈真要为父亲平反,从而放松了警惕。于是,重情重义的耶律齐孤身犯险回到故乡祭父,没想到却中了蒙古的圈套,最终力战而死。而死于蒙古之手,也正是耶律齐的必然结局。
              为什么这么说?从忽必烈的角度一想便知——你耶律齐作为蒙古人,却投靠宋国,在襄阳大战中伤我蒙古将士无数,还成为中原第一大帮的帮主,这样一个叛国的典型,若不杀你,我忽必烈如何服众,如何攥住数千万蒙古子民的心?
              蒙古要杀耶律齐,金庸早就埋了一个暗线,那就是霍都在丐帮大会上伪装何师我来暗算耶律齐——即使杀不死你,也不能让你当上丐帮帮主!可因为杨过突然出现,导致霍都最终失手,刺齐失败。而襄阳大战后,蒙古对耶律齐的仇视显然变得更深,新上位的忽必烈,其智计也显然比蒙哥更胜一筹,于是安排了这一出“骨肉相连”的戏份,终于至耶律齐于死地。
              小龙女早逝,耶律齐也早逝,杨过和郭芙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从年龄上看,黄衫女应该是杨龙两代之后,重孙女一辈,杨逍则正是他的远房叔叔。
              随着杨逍与黄衫女这层关系的揭开,上面所有疑团便迎刃而解,下面就让我以顺叙的写法为大家理顺一下《神雕》结束后发生的一些事情:
              公元1259年,第三次华山论剑后,杨过与小龙女归隐古墓,不久诞下一子(1260年)。因为缺少断肠崖谷底的白鱼做药引,与杨过的性生活又与玉女养生功“少情少欲少思少虑”的要旨大相违背,小龙女旧毒复发,身体越来越差,不久就去世了。
              杨过悲痛之余,本欲一同赴死,但无法抛弃二人刚出生的孩子。作为单亲父亲,而且是单手的单亲父亲,养育孩子的压力使他不得不找了两个侍女。然而,古墓里没有了小龙女,按照杨过的性格,必然呆不长久,他为小龙女守墓一年后(已是1261年),便带着孩子出了古墓,说不清是想看看郭襄,还是想看看郭芙,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襄阳。
              杨过到达襄阳之时,正是1261年,耶律齐刚刚被忽必烈用计杀害。看看幼小的孩子,再看看与自己同遭丧偶之痛的郭芙,过往的一切都成了云烟,在郭靖黄蓉的安排下,杨过与郭芙最终携手。(一生的冤家,一个复娶,一个再嫁,说不清还有多少内心的悸动,一切都是世事的蹉跎和命运的捉弄。)
              在襄阳其间,郭靖黄蓉将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等教给了杨过,请他出任丐帮帮主。但习惯了自由自在的杨过,一不安于在襄阳久居,二不愿做丐帮帮主,三不愿被郭襄知道他娶了郭芙的真相,便与郭芙带着孩子一同离开了襄阳,临走前,杨过将君子淑女剑和玄铁重剑都交给了郭靖黄蓉,以便在必要时做对抗蒙古之用。过芙二人浪迹天涯,最终定居西域。
              在襄阳其间,郭靖黄蓉将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等教给了杨过,请他出任丐帮帮主。但习惯了自由自在的杨过,一不安于在襄阳久居,二不愿做丐帮帮主,三不愿被郭襄知道他娶了郭芙的真相,便与郭芙带着孩子一同离开了襄阳,临走前,杨过将君子淑女剑和玄铁重剑都交给了郭靖黄蓉,以便在必要时做对抗蒙古之用。过芙二人浪迹天涯,最终定居西域。
              不久郭芙也诞下一子,随着杨过两个孩子的长大,性格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老大继承了小龙女的内向和杨过的自负,喜静;老二继承了郭芙的顽皮和杨过的孤傲,好动。二人龃龉不断,最终老大负气离开西域,回到古墓隐居,连绵两代,直至黄衫女出现;老二则逞能好斗,游侠西域,后来生了杨逍。到了杨逍和黄衫女这辈时,这两支已经没什么嫌隙矛盾了,同为杨家之后,当然一切都互相照应。
              公元1272年,郭靖黄蓉分别铸成屠龙刀和倚天剑,分别传给了郭破虏和郭襄。(因此时郭芙已不在身边,故没有传她)
              公元1273年,襄阳城破,郭靖黄蓉殉难,武修文、耶律燕、朱子柳等人侥幸逃脱,但茫茫中原已尽是蒙古天下,众人只能来到西域投奔杨过、郭芙夫妇,《倚天》中西域的朱武连环庄就是朱、武两家所建,书中也直说了,朱九真、武青婴便是朱子柳和武修文两家后人。
              至此,便解释了上文提出的所有疑问。
              然而,我们也可以惊奇的发现,《神雕》中的人物,最后都跑到西域去了!这与《倚天》中西域与中原、波斯与中土理不清的关系究竟有何渊源?杨逍、黛绮丝来到明教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中土明教的圣火令是怎么流回波斯,又从波斯流回中土的?《乾坤大挪移》的作者是谁?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同走进下一部分——“西域崛起与明教复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0-04-18 14:36
              收起回复
                九、西域崛起与明教复兴
                不得不说,《倚天》中围绕明教的疑团实在太多了,仅书中提到的信息就有:
                “中土明教圣火令在第三十一代石教主手中丢失”;(三十二代是衣教主、三十三代是阳顶天,三十四代是张无忌)
                “原来明教圣火令共十二枚,这六枚上刻的是武功,另外六枚刻的是明教教规三大令、五小令。这十二枚圣火令乃当年波斯“山中老人”霍山所铸,他在其中六枚上刻着他毕生武功精要。十二枚圣火令和明教同时传入中土,向为中土明教教主的令符,年深日久之后,中土明教已无人识得六枚圣火令上的波斯文字。中土明教则在空白无字的另六枚圣火令上刻了三大令、五小令的中土教规。数十年前,圣火令为丐帮中人夺去,辗转为波斯商贾所得,复又流入波斯明教。波斯总教钻研其上文字,数十年间,教中职份较高之辈人人武功陡进。只是其上所记武功博大精深,便是修为最高的大圣宝树王,也只学得三四成而已”;——圣火令为丐帮所得,后经波斯商贾又流入波斯。
                “以倚天剑、屠龙刀无坚不摧之利,却不能损害圣火令”——材质相同。
                “倚天剑是以君子、淑女剑熔铸而成;屠龙刀是以玄铁重剑,加以西方精金熔铸而成”——圣火令就是西方精金。
                “她(黛绮丝)偷入密道,为的是找寻‘乾坤大挪移’的武功心法,此心法总教失落已久,中土明教却尚有留存。她知总教总有一日会遣人前来追查,只盼为总教立一大功,以赎罪愆。”——结合小昭之前“鬼鬼祟祟”潜入明教密道可知,紫衫龙王黛绮丝和小昭均是为了找寻“乾坤大挪移”心法。
                “(光明顶碧水寒潭一战后,)韩千叶虽然败了,不知如何,竟赢得了黛绮丝的芳心。想来她每日前去探伤,病榻之畔,因怜生爱,自歉种情”——风华绝代、美艳无双的黛绮丝,就这样嫁给了其貌不扬,徒具胆气的韩千叶。
                “波斯总教有一位净善使者,原是中华人士,到波斯后久居其地,入了明教,颇建功勋,娶了波斯女子为妻,生有一女。这位净善使者临死前心怀故土,遗命要女儿回归中华。”——黛绮丝的父亲是中原人士。
                ……
                将上面的信息抽丝剥茧,再结合襄阳城破之日朱、武等人逃往西域的事实以及书中透露的时间信息,我们不难推出这样一个结论:
                数十年前,明教石教主丢失圣火令,被丐帮所得,郭靖黄蓉拿到十二块圣火令时,正值蒙古兵南下,郭靖黄蓉见十二块圣火令上六块有文字(波斯文字,无人能懂,当时一灯等人懂的也只是梵文,不是波斯文),六块无文字,推敲不出什么意思,但见质地惊奇,乃西方精金,便与玄铁重剑一起铸成了屠龙刀。(所以屠龙刀奈何不了圣火令)
                后来襄阳城破,以朱子柳等人的耿耿忠心,一定不会舍弃郭靖黄蓉独自求生,其最终跑到西域一定是重任在肩,身不由己,什么重任?试想,襄阳城破,郭靖必定以死殉难,黄蓉也必定赴死相随,但以黄蓉聪明之智、爱子之心,一定会护儿子郭破虏的周全——朱子柳等人正是受黄蓉之托,护送郭破虏一同逃走,逃到哪去?上文说过,中原已无处安身,众人去西域投奔郭芙了。慌乱之间,屠龙刀过于沉重携之不便,就只带了圣火令等小型物事走。
                来到西域后,却没找到飘忽不定的杨过、郭芙。众人见已逃离险境,便在西域定居,无奈朱武两家都是有家有口,郭破虏却孑然一身,真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最终拜别朱武两家,继续在西域寻找郭芙。
                郭破虏来到波斯后,以波斯商贾身份行事,无意间看到当地文字与身上令牌如出一辙,经询问当地人,最终找到波斯总教,波斯总教见他立此大功,便封他为“净善使者”。郭破虏后与一波斯女子成婚,生下一女,便是黛绮丝。在郭破虏一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志向下,作为郭家后人的黛绮丝也担负起“恢复山河”的重任,得知家传“倚天剑、屠龙刀秘密”的她,一方面回到中土极力寻找回屠龙刀和倚天剑,企图光复大事,另一方面也积极寻找“乾坤大挪移”心法,企图立功回来当总教教主。
                在此能予佐证的是,小昭的奇门八卦五行易数无一不精,书中多次表现她指点张无忌、用八卦方位破敌等事,赵敏还问她道,“小昭姑娘,你那些奇门八卦、阴阳五行之术,是谁教的?你小小年纪,怎地会得这一身出奇的本事?”小昭回答说:“这是我家传功夫,不值郡主娘娘一笑。”——家传的功夫?请问,五行八卦哪家强?桃花岛主王中王啊!所谓家传,正是黄药师-黄蓉-郭破虏-黛绮丝-小昭这么一代代传下来的。小昭最后当上了波斯总教的教主,对郭靖的故事来说,也算是善终吧。
                至此,我们又可以看到,小昭做了明教波斯总教的教主,杨逍后来继承张无忌成为了中土明教的教主——“射雕三部曲”从《射雕》开篇时写郭啸天与杨铁心的深厚友谊,到《倚天》中最后写两家后人成为中外明教的两大教主,埋了几百年的暗线,终于到头了。不得不说,金庸对“郭杨”两家是真爱啊!
                在此,我们回顾一下郭杨两家的主要家谱:
                郭家:郭啸天-郭靖-郭破虏-黛绮丝-小昭
                杨家:杨铁心-杨康-杨过-杨芙之后-杨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0-04-18 14:37
                收起回复
                  2025-08-17 06:18: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看到这,各位看官终于松了一口气吧——“射雕三部曲”终于连起来了!但是,这也仅仅是“射雕三部曲”中“郭、杨”两家这条家族暗线的真相,金庸对“明教造反派”这条政治暗线的埋伏还远远没有结束。最后,就让我们屏住呼吸,一同揭秘“明教造反派”的终极真相!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0-04-18 14:38
                  回复
                    感觉至少百分之七十是挺靠谱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0-04-18 15:35
                    回复
                      额。。。。。独孤求败那一段仿佛在看耽美小说葵花宝典是要掉胡子的,这绝对是符合太监的形象,而且描述葵花宝典是越练越女人,而童贯的历史描述全然是个彪形大汉,还有浓密的胡子你要说他阉了都没人信。
                      其次我自己找的资料主要是为什么要起名为《葵花宝典》如果想让它与gay之间产生联系的方法太多了就像他分析“重阳”一样。葵花很多人都以为是菊花,实际上在古时候却有葵,但它不是花是一种菜,此菜名冬葵,看过《军事联盟》的话应该更加有印象,而起名字一般是要表达一种意义或寄托在里面,葵乃冬葵,表颂冬葵的诗歌个时代主要集中于汉代,其中那是十五从军征,和长歌行都在汉乐里乃宫廷用,而汉末就很可能是有人为了表达同样的意思为自己这部武学著名《葵花》。就算不是汉代也是唐朝,其中著名诗人李白(也传是用剑高手)也做过一手长歌行可其中没有提及葵,但确实是根据汉乐长歌行而作的,唐朝最著名的太监而且是因主子死了自己呕血而亡,这个情怀于长歌行,十五从军征(从小入宫当了太监)不谋而合,运用古代典籍喂自己的武学著名表达意就可以理解了,所以葵花宝典的初始不是汉末就是唐,童贯虽然符合300余年这个信息但不符合人物和练秘籍之后的特征,并且其实三百余年可能依然流传于宫内有人练了但不代表真的就是他所作,虽然提及了前朝太监所著,但不一定是300余年那个太监可能是更早的,而那些典籍一直未曾离开宫中,如果是汉末那随着三国争雄都没有遗失,别忘了三国开始时的董卓最恨太监,三国时期是一个最压制太监的时候,而唐朝的太监权力大到可以废帝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0-04-18 21:01
                      回复
                        郭粉这么喜欢找后代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0-04-18 21:10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0-04-18 21:11
                          回复
                            明朝建立后,张无忌与赵敏归隐,杨逍继承了明教教主,但杨逍没有像方腊、张无忌那样生在一个可以造反的“好年代”——由于朱元璋出身明教,深知明教的阴谋,所以登基后疯狂压制明教,明教从此由盛转衰,杨逍改组明教,一部分融入白莲教,另一部分演变成日月神教。由于日月神教和后来的神龙教分别属于《笑傲江湖》和《鹿鼎记》,本文就先不展开说了,只聊聊“射雕三部曲”中的明教。
                            在《倚天》中,其实有一处关于明教历史的矛盾之处:
                            《倚天》第二十五章中,张无忌和杨过在翻看《明教流传中土记》时曾看到,“明教,源于波斯,本名摩尼教,于唐武后延载元年传入中土”,唐武后延载元年是公元694年。而后来在写到十二枚圣火令时,书中说“十二枚圣火令是‘山中老人’霍山所铸,和明教同时传入中土”。这么说来,那么十二枚圣火令也是694年传入中土的了。
                            但是“山中老人”霍山是什么时代的人呢?金庸在书中一共有两次提到,一次是在《倚天》第三十章中,提到“不料霍山雄心勃勃,不甘久居人下,阴谋叛变。事败后结党据山,成为威震天下的一个宗派首领,该派专以杀人为务,十字军东征时,西域提起‘山中老人’霍山之名,无不心惊色变,其时西域各国君王丧生于‘山中老人’手下者不计其数……”十字军东征是什么时候?——1096年至1291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0-04-18 21:18
                            回复
                              2025-08-17 06:12: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金庸第二次提到‘山中老人’,是在《射雕英雄传·附录一·成吉思汗家族》里,写拖雷之子、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部分及其注释中。里面写回教有一个狂热教派叫做木剌夷派(音译),起源于波斯,被正统回教认为是异端邪教,领袖被称为“山中老人”,以“鹫峰”为据点,以暗杀作为主要手段。在旭烈兀率领蒙古大军第三次西征时,听说这个教派行凶作乱、派遣刺客到处杀人,就登上“鹫峰”,一举把这个教灭了,不分老小,全部杀光。但这个教派分布甚广,总部被摧毁后仍在别的地方继续恐怖活动。蒙古人一共有三次大西征,第一次由成吉思汗亲自率领,第二次由术赤次子拔都率领,第三次就是由旭烈兀率领的1251年至1253年的西征。
                              什么?霍山是十一、十二世纪的人?圣火令不是694年就传入中国了吗?是金庸记错了,写错了吗?不是,据笔者分析,这个“矛盾”是明教后人对明教历史的误读,并不是金庸记错了。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0-04-18 2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