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杨逍与黄衫女的神秘关系
对于《倚天》中黄衫女的身份,传统上历来被认为是杨龙之后,但随着“过芙恋”的兴起,便有学者提出,小龙女回古墓不久便去世了,从黄衫女与桃花岛千丝万缕的联系来看,黄衫女应该是过芙之后。甚至还有学者提出黄衫女是杨过与郭襄的后人,真是光怪陆离,众说纷纭。
在关于黄衫女真实身份的“杨龙说”、“过芙说”和“过襄说”中,本文采“杨龙说”。鉴于“过芙说”影响较大,本节先从对该说的驳论开始。
这部分的疑点主要有:小龙女何时去世的?耶律齐有没有叛变丐帮?杨过为何要把君子剑和淑女剑送给黄蓉重铸(倚天剑)?郭襄寻访古墓时,古墓为何会有侍女?黄衫女为何会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倚天》中的丐帮为何出了事情不找峨眉,而找古墓?黄衫女出场时的“箫长琴短”是何含意?黄衫女为何在处理倚天剑和屠龙刀时就像处理自己的家务一样?凡此种种,金庸究竟有何深意?
首先,小龙女中的毒解了没?众所周知,小龙女在重阳宫大战后受了重伤,后与杨过在古墓疗伤时又中了李莫愁的五毒神掌和冰魄银针,导致毒入心脉——“实已制了她死命”;后来小龙女在谷底练了十六年“十二少、十二多”的玉女养生功,吃了十六年蜂蜜和白鱼,身体慢慢好了起来,到见到杨过时已经五六年没有发作了,由此看来,小龙女的毒貌似已经解了。但是,当小龙女随杨过离开谷底,回到古墓,没有了白鱼做药引,也无法再“少思少虑少喜少愁少事少语”,体内剧毒是否会复发?这是极有可能的——毕竟之前的疗法都是偏方,治标不治本,小龙女的剧毒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开。
其次,“箫长琴短”是何意?书中说到,黄衫女子出场时,她的八个侍女中,四个白衣侍女所持之琴是正常七弦琴的一半长,四个黑衣侍女所持洞箫又比寻常洞箫长一倍,如此奇怪,有何用意?我们知道,洞箫是黄药师的武器,而《射雕》里唯一出现过的琴,却是小龙女在第四章《全真门下》弹琴答霍都一幕。因此,箫指桃花岛,琴指小龙女,箫长琴短,取长补短,就是用桃花岛之长来补小龙女之短,龙女早逝,杨过续弦,金庸在《倚天》中给了暗示。
还有,笔者曾在前文说过,《神雕》最后一章与《倚天》第一章,作为“射雕三部曲”中后两部的承前启后的章节,埋有很多重要暗线,其中两处也正与龙女早逝有关。
其一,是《神雕》最后一章中杨龙华山论剑后四下游览,来到玉女祠(前文已交代就是王重阳给林朝英建的),原文中写到玉女祠的洗头盆凹处积水清碧,又写郭襄向潭里(岗腰处的深潭)一望,只觉一股寒气从潭中直冒上来,不禁打个寒颤,杨过解释说,“这个深潭据说直通黄河”……真是越说越阴森,金庸平白无故的,为什么要写这两句?像不像白居易《长恨歌》里的“上穷碧落下黄泉”?
《长恨歌》的故事里,杨玉环先唐玄宗而去;
玉女祠的故事里,林朝英先王重阳而去;
《神雕》的故事里,小龙女……
其二,《倚天》第一章的开篇,便是郭襄吟诵的丘处机为小龙女写的一首《无俗念》,其中“人间天上”、“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等语,已经暗示的十分明显,尤其最后一句,“瑶台”指的是“神仙住的地方”,“洞天”就是“别有洞天”,作为《倚天》开篇第一章的第一段,金庸很明白的告诉了读者——小龙女仙逝了,只有读懂这一点,才能明白真正的故事——“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而且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当年金庸在明报连载《神雕》,聪明的读者看出了金庸要把小龙女写死,因此抗议说,如果把龙女写死,就不买《明报》了。金庸无奈,就想了个用白鱼、蜂蜜解毒的方法,这个方法虽然牵强,但终归让读者满意了。此外,金庸的好友倪匡在《倪匡论金庸》中也写到:“杨过、小龙女重逢,对读者而言,是一个大喜讯,但对整部小说而言,却是败笔,远不如让杨过一直悲剧下去好得多了!……就小说论小说,《神雕》从一开始起,就注定是一个悲剧,是不是为了迁就读者的意愿,硬将之改成喜剧,不得而知……作为读者之一,如今说得口硬,但在看《神雕》时,也希望小龙女、杨过重逢,虽然在掩卷之后,一再认为悲剧可以使《神雕》更完整,也相信金庸在创作开始时,也以悲剧为主旨。”
小龙女在《神雕》中被读者救了一次,但固执的金庸还是偷偷把她写死了——“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小龙女早逝真相,至此告一段落。
诸君会问,小龙女早逝,黄衫女与桃花岛联系千丝万缕,这不是十分有利于“过芙说”吗?为什么你还说她是“杨龙”之后?答案就在黄衫女对张无忌说的话中——张无忌最后问黄衫女是何许人也,黄衫女回答了他十六个字:
“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
对于《倚天》中黄衫女的身份,传统上历来被认为是杨龙之后,但随着“过芙恋”的兴起,便有学者提出,小龙女回古墓不久便去世了,从黄衫女与桃花岛千丝万缕的联系来看,黄衫女应该是过芙之后。甚至还有学者提出黄衫女是杨过与郭襄的后人,真是光怪陆离,众说纷纭。
在关于黄衫女真实身份的“杨龙说”、“过芙说”和“过襄说”中,本文采“杨龙说”。鉴于“过芙说”影响较大,本节先从对该说的驳论开始。
这部分的疑点主要有:小龙女何时去世的?耶律齐有没有叛变丐帮?杨过为何要把君子剑和淑女剑送给黄蓉重铸(倚天剑)?郭襄寻访古墓时,古墓为何会有侍女?黄衫女为何会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倚天》中的丐帮为何出了事情不找峨眉,而找古墓?黄衫女出场时的“箫长琴短”是何含意?黄衫女为何在处理倚天剑和屠龙刀时就像处理自己的家务一样?凡此种种,金庸究竟有何深意?
首先,小龙女中的毒解了没?众所周知,小龙女在重阳宫大战后受了重伤,后与杨过在古墓疗伤时又中了李莫愁的五毒神掌和冰魄银针,导致毒入心脉——“实已制了她死命”;后来小龙女在谷底练了十六年“十二少、十二多”的玉女养生功,吃了十六年蜂蜜和白鱼,身体慢慢好了起来,到见到杨过时已经五六年没有发作了,由此看来,小龙女的毒貌似已经解了。但是,当小龙女随杨过离开谷底,回到古墓,没有了白鱼做药引,也无法再“少思少虑少喜少愁少事少语”,体内剧毒是否会复发?这是极有可能的——毕竟之前的疗法都是偏方,治标不治本,小龙女的剧毒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开。
其次,“箫长琴短”是何意?书中说到,黄衫女子出场时,她的八个侍女中,四个白衣侍女所持之琴是正常七弦琴的一半长,四个黑衣侍女所持洞箫又比寻常洞箫长一倍,如此奇怪,有何用意?我们知道,洞箫是黄药师的武器,而《射雕》里唯一出现过的琴,却是小龙女在第四章《全真门下》弹琴答霍都一幕。因此,箫指桃花岛,琴指小龙女,箫长琴短,取长补短,就是用桃花岛之长来补小龙女之短,龙女早逝,杨过续弦,金庸在《倚天》中给了暗示。
还有,笔者曾在前文说过,《神雕》最后一章与《倚天》第一章,作为“射雕三部曲”中后两部的承前启后的章节,埋有很多重要暗线,其中两处也正与龙女早逝有关。
其一,是《神雕》最后一章中杨龙华山论剑后四下游览,来到玉女祠(前文已交代就是王重阳给林朝英建的),原文中写到玉女祠的洗头盆凹处积水清碧,又写郭襄向潭里(岗腰处的深潭)一望,只觉一股寒气从潭中直冒上来,不禁打个寒颤,杨过解释说,“这个深潭据说直通黄河”……真是越说越阴森,金庸平白无故的,为什么要写这两句?像不像白居易《长恨歌》里的“上穷碧落下黄泉”?
《长恨歌》的故事里,杨玉环先唐玄宗而去;
玉女祠的故事里,林朝英先王重阳而去;
《神雕》的故事里,小龙女……
其二,《倚天》第一章的开篇,便是郭襄吟诵的丘处机为小龙女写的一首《无俗念》,其中“人间天上”、“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等语,已经暗示的十分明显,尤其最后一句,“瑶台”指的是“神仙住的地方”,“洞天”就是“别有洞天”,作为《倚天》开篇第一章的第一段,金庸很明白的告诉了读者——小龙女仙逝了,只有读懂这一点,才能明白真正的故事——“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而且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当年金庸在明报连载《神雕》,聪明的读者看出了金庸要把小龙女写死,因此抗议说,如果把龙女写死,就不买《明报》了。金庸无奈,就想了个用白鱼、蜂蜜解毒的方法,这个方法虽然牵强,但终归让读者满意了。此外,金庸的好友倪匡在《倪匡论金庸》中也写到:“杨过、小龙女重逢,对读者而言,是一个大喜讯,但对整部小说而言,却是败笔,远不如让杨过一直悲剧下去好得多了!……就小说论小说,《神雕》从一开始起,就注定是一个悲剧,是不是为了迁就读者的意愿,硬将之改成喜剧,不得而知……作为读者之一,如今说得口硬,但在看《神雕》时,也希望小龙女、杨过重逢,虽然在掩卷之后,一再认为悲剧可以使《神雕》更完整,也相信金庸在创作开始时,也以悲剧为主旨。”
小龙女在《神雕》中被读者救了一次,但固执的金庸还是偷偷把她写死了——“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小龙女早逝真相,至此告一段落。
诸君会问,小龙女早逝,黄衫女与桃花岛联系千丝万缕,这不是十分有利于“过芙说”吗?为什么你还说她是“杨龙”之后?答案就在黄衫女对张无忌说的话中——张无忌最后问黄衫女是何许人也,黄衫女回答了他十六个字:
“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