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吧 关注:28,204贴子:127,572
  • 2回复贴,共1

90后,说说我的听书经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生于1996年,最早听书是小学,听刘兰芳先生的《岳飞传》,然后是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田连元先生的《水浒传》单田芳先生的《大明演义》(明英烈)
初中时年轻熬的起夜凌晨一点到四点,八集连播听了不少评书,小说。其实大长篇,听全的不多,后来有了电脑倒是把这些评书都下完却没可一点点听了,没有在收音机里听得感觉。
三碗酱,刘兰芳先生的呼家将听得全一点。杨家将感觉太惨,虽然呼家将套路差不多但是杨家将比较有名。除了这四个大家,听得评书就是后来大了听得王玥波的聊斋,大隋唐,雍正剑侠图。吴狄先生的三国,西游记。
这版三国其实我很喜欢因为嘉靖版三国的底子,尊刘的思想稍淡听得非常有意思。个人认为刘备不是好人。
说完这些再说说我自己,想想写的和大家分享。
建国以后由于众所周知得原因,传统书曾经有个断层,许多的彩子(口传心授的稿子)失传,成为绝响。说新书称为一股风气,袁老先生称为代表《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等等。
还有许多大鼓艺人改使短家伙说书,
刘,单,田,三位先生皆出于此。只能说时势而起,何必在意门户。刘先生的《岳飞传》《杨家将》可以说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举例,我爸是70后,给他下了这两部书二百多回来回循环百听不厌,啥时候坐车都要被迫听杨家将,其实我听悲剧很不忍。
还有一些很有时代色彩的书,比如单老的太平天国,李自成,这种歌颂农民起义的书,也是时势所迫。还有比较新奇的《太平洋大海战》听过三回中途岛,至今难忘,因为确实很新奇

我曾经听过马岐先生介绍评书艺术发展史的节目,对自己没缘分,听一下前代大师的风采而感到遗憾。比如醒木惊天连阔如,静街王王杰魁,评书大王双厚坪等等。
我天上一脚地下一脚,就是为了和大家分享我的听书经历,大家也可以跟帖分享,大家交流一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3-20 22:58回复
    王玥波的评书,确实有传承,用他的话说我知道我什么书能卖钱。大家说他节奏慢这个确实存在的的。尤其雍正剑侠图。各种道底听得难受。但是道底又是评书的很大的一部分。各种人物出世,听得想拉进度条。玥波的短篇说得好,聊斋最是喜欢,聂小倩,听得最多。画皮,宫梦弼都不错。把聊斋撑开说显得不错。云萝公主也不错。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3-20 23:13
    收起回复
      2025-07-31 10:47: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王玥波的雍正剑侠图,听了四部。感觉马上就要玄幻了。感觉九罪证凶僧就差不多了。
      就像老先生说三国,两个月一转,桃园三结义到赤壁之战说两个月,然后就换地方。就像袁老的三国当年,就是从墨壳子里抠出来的,一部三国,说一年,365回。听书听扣,其实就是听节奏,现在雍正剑侠图我感觉已经尾大不掉了。用玥波得说:下部像是神怪书了,我说说道张三爷的师叔出来就到头了,金腮罗汉袁大化就不能出来。
      这两楼是我从别的帖子里搬过来我自己的观点,关于王玥波的评书,我的看法。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3-20 2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