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张子贤几番犹豫斟酌之后,还是准了杨九郎的请示。杨九郎整装出发,以战事在即为由拒了皇帝张子贤的送行礼,仅率领五千大军便出了城,踏上了去往漠北的路途。杨九郎入漠北已有五月,都城毫无军报传来,张子贤虽是着急却也无能为力,只得派了御史院送信的前去漠北打探军情战况。杨九郎治理饥荒有为,偶感风寒却没有传召军医治疗,就这么拖了六月有余,咳喘越发严重了。副将和先锋多次劝解,都被杨九郎呵斥出了军帐。匈沅叛军清剿镇压之后人心涣散,溃不成军,杨九郎轻松拿下了匈沅城。送信之人还未到漠北就在路上遇难而死。杨九郎的军报在接近冬末送进了都城,张子贤这才放下心来,部分大臣却对杨九郎这不羁的做法有了异议,弹劾之人也有了少数,说他功高盖主恐生大乱的臣子也有不少。周九良朝堂上舌战群臣,以性命替杨九郎做保,孟鹤堂也同样率领御史院的大臣替杨九郎辨明。张子贤性子飘摇不定,一时间也不做任何定论,只待杨九郎回来再做决断。杨九郎大胜回都,一路百姓欢声笑语恭贺迎接。距离回都还有两日的路程,杨九郎病倒在了马车上,军医再次把脉已是回天乏术,众将士悲悯不已,杨九郎命令继续赶路,不予医治。躺在马车上一日有余,第二日亦如杨九郎算准了的那般,大军入了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