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这个QQ群的初衷以及发展都是好的,作为一个局外人,我对这个QQ群的理解都是由“囧人语录”这个贴子出发的。
这是一个好群。
然而我把眼光离开“囧人语录”这个贴子,放眼整个贴吧,那又是另外一种情况。
贴吧就像经济场上的一盘生意,贴吧的发展就像生意的扩展,结果是越来越大?或者是越来越小?
那就需要看管理者的经营手腕以及贴子本身的含金量。
生意上最重要的不是什么诚信,那是另外一种情况,最重要的是货物的质量、价值,诚信不过是处理生意的手段。
贴吧上最重要的不是什么精品贴,那只是一种展现个人价值的平台,想找一个展现个人的平台,自己去开一个个人贴吧随你唱歌跳舞。贴吧最重要的是人气,而这种人气跟贴吧的发展是直接挂钩的。
我不知道美歪贴吧之前开过多少个官方QQ群,但我知道现在最主要的是“歪星人基地”。
歪星人基地无可厚非,是美歪贴吧发展以来最成功的一个果实,也是吸引大量人气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呢?
我实在点说,不要管理层的官方语气,90%的人心里都有这个想法,不然,你不正常。
“因为我想透过QQ群直接跟美歪对话啊,不然我还来美歪贴吧混个屁啊。”
我相信美歪贴吧一开始的发展绝对不是现在的邀请制度,那是开放加入制度。
这个开放加入制度时代,加入进群的人绝对就形成了现在QQ群的底蕴,也是这班人形成了QQ群的氛围,这就是所谓的班底。
那是一个相对热闹的时代。
他们是贴吧和QQ群在以前这么热闹这么狂欢的根本。
我想让管理层细想一句“饮水思源”,没有开放加入制度改成邀请制度真的能够改善贴吧枯水的现状?
单纯依靠观察新人们在贴吧的回贴数,热情不热情真的能从根本改善现状?
那只是饮鸠止渴。
为什么?
吧主Semoss会抱怨大家加入进群之后就失去动力,不再在贴吧回贴了,不再在贴吧活动了。仔细想想,那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往往一个人,达成目标之后,他还有什么动力?
感情。
把贴吧比喻成为生意,那就是一盘感情生意。
有人进群不说话了贴吧也潜水了,是因为他对待贴吧这个氛围的感情淡薄了,我们不能责怪他。就像五年十年合作的好朋友,一天突然跟你说拆伙吧,你也不能有任何怨言,因为他是股东。
怎么营造感情这份筹码,而同时让这份筹码庞大得让他想离开的时候都要左思右想?
QQ群是一个好东西。
但是新人为什么就不能跟老人形成像群内老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根本原因出于这个邀请制度。
邀请制度最大的缺陷在于什么地方?
它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它把新人和老人明确地划分了一条界限,这条界限清晰得不能跨越。
所以,新人跟老人没有感情,至于没有感情的筹码,那就没有共同的闲聊话题,你有什么权利说他潜水不对?
经济场上,企业面对巨大的消费环境,需要相应的调整。
这时候是该开源还是节流。
那只是一个过程的一个做法,而不能是长期的策略和规定。
这时候有人会说,邀请制度是一种有效过滤居心不良者进群捣乱的手段。
我想反问一句,你肯定有很多人有组织有侵略性并且相当有耐心地潜伏进群,然后渗透进入核心,结果从根本动摇整个贴吧的根基?
贴吧像生意,但是它不是生意,它没有保密的必要。
同时贴吧的构成不是个人,而是集体。
你要相信集体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而你要知道,美歪贴吧最深厚的班底就是最强的护盾,而这个班底,就是在开放时期进来的。
至于担心新人进群私下打搅美歪这个问题,譬如担心我这样的人,那么,你们衡量其中的轻重,以及这个贴子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http://tieba.baidu.com/f?kz=557632449
====================================================================
这是一个好群。
然而我把眼光离开“囧人语录”这个贴子,放眼整个贴吧,那又是另外一种情况。
贴吧就像经济场上的一盘生意,贴吧的发展就像生意的扩展,结果是越来越大?或者是越来越小?
那就需要看管理者的经营手腕以及贴子本身的含金量。
生意上最重要的不是什么诚信,那是另外一种情况,最重要的是货物的质量、价值,诚信不过是处理生意的手段。
贴吧上最重要的不是什么精品贴,那只是一种展现个人价值的平台,想找一个展现个人的平台,自己去开一个个人贴吧随你唱歌跳舞。贴吧最重要的是人气,而这种人气跟贴吧的发展是直接挂钩的。
我不知道美歪贴吧之前开过多少个官方QQ群,但我知道现在最主要的是“歪星人基地”。
歪星人基地无可厚非,是美歪贴吧发展以来最成功的一个果实,也是吸引大量人气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呢?
我实在点说,不要管理层的官方语气,90%的人心里都有这个想法,不然,你不正常。
“因为我想透过QQ群直接跟美歪对话啊,不然我还来美歪贴吧混个屁啊。”
我相信美歪贴吧一开始的发展绝对不是现在的邀请制度,那是开放加入制度。
这个开放加入制度时代,加入进群的人绝对就形成了现在QQ群的底蕴,也是这班人形成了QQ群的氛围,这就是所谓的班底。
那是一个相对热闹的时代。
他们是贴吧和QQ群在以前这么热闹这么狂欢的根本。
我想让管理层细想一句“饮水思源”,没有开放加入制度改成邀请制度真的能够改善贴吧枯水的现状?
单纯依靠观察新人们在贴吧的回贴数,热情不热情真的能从根本改善现状?
那只是饮鸠止渴。
为什么?
吧主Semoss会抱怨大家加入进群之后就失去动力,不再在贴吧回贴了,不再在贴吧活动了。仔细想想,那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往往一个人,达成目标之后,他还有什么动力?
感情。
把贴吧比喻成为生意,那就是一盘感情生意。
有人进群不说话了贴吧也潜水了,是因为他对待贴吧这个氛围的感情淡薄了,我们不能责怪他。就像五年十年合作的好朋友,一天突然跟你说拆伙吧,你也不能有任何怨言,因为他是股东。
怎么营造感情这份筹码,而同时让这份筹码庞大得让他想离开的时候都要左思右想?
QQ群是一个好东西。
但是新人为什么就不能跟老人形成像群内老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根本原因出于这个邀请制度。
邀请制度最大的缺陷在于什么地方?
它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它把新人和老人明确地划分了一条界限,这条界限清晰得不能跨越。
所以,新人跟老人没有感情,至于没有感情的筹码,那就没有共同的闲聊话题,你有什么权利说他潜水不对?
经济场上,企业面对巨大的消费环境,需要相应的调整。
这时候是该开源还是节流。
那只是一个过程的一个做法,而不能是长期的策略和规定。
这时候有人会说,邀请制度是一种有效过滤居心不良者进群捣乱的手段。
我想反问一句,你肯定有很多人有组织有侵略性并且相当有耐心地潜伏进群,然后渗透进入核心,结果从根本动摇整个贴吧的根基?
贴吧像生意,但是它不是生意,它没有保密的必要。
同时贴吧的构成不是个人,而是集体。
你要相信集体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而你要知道,美歪贴吧最深厚的班底就是最强的护盾,而这个班底,就是在开放时期进来的。
至于担心新人进群私下打搅美歪这个问题,譬如担心我这样的人,那么,你们衡量其中的轻重,以及这个贴子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http://tieba.baidu.com/f?kz=5576324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