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事考试网吧 关注:168,868贴子:6,631,531

回复:想写点东西,纪念一下公考这两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多人说他考了很久了,行测也练了很多题,结果你一细问,他行测1万个题都没有刷到,3、5000题就说自己很累很辛苦(我一个考前小冲刺,都要刷3000题)。我认识的一些行测大神,行测基本都是2万起步。1万题,行测只能说是入门了。行测刷题,它可以帮你熟悉出题的思路,至少可以让你对这些出题思路有个大概的了解,而在之后的听课中,讲到这类型题的时候,你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它可以帮助你保持手感,保持做题的节奏,比如我到后期,做题就是练习速度,都有一个节奏,每个板块做多少时间;它还可以帮你构建稳健的心态,一方面,在平常的刷题过程中,你看见自己的分数越来越来高,会建立起相当的自信,另一方面,我常年练习130题的国考智能组卷,一直保持高压的练习姿态,这样,在真正的考场中,做100题的四川省考卷就会觉得轻松,游刃有余。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94楼2020-01-19 10:00
收起回复
    那么行测如何刷题呢?我是不建议一开始就抱着粉笔埋头刷的,(虽然我第一次省考确实是在埋头刷,而且考的还可以,77,但是真的不建议这样做,会浪费很多真题),我建议一开始分板块的刷,辅以粉笔课程,就是刷一个板块的题,听一个板块的课,然后循环着来,不要着急,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我第一次公务员考试,国考报完名才开始准备,练了一套华图的分板块的书,我觉得这套书还是给我打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那套书就是带讲带练。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95楼2020-01-19 10:26
    收起回复
      2025-08-01 23:23: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而到了备考后期,一定要成套的练习,掐死2个小时,因为行测它是一套卷子,跟平时分模块练习是不一样的,牵一发则动全身,比如最近两次的省考行测卷,它的资料分析都非常的搞人心态的,而很多人是把资料分析放在第一个做,一旦心态在资料分析被搞炸了,后面心态就会炸穿,进而影响到整体发挥。这也提示我们平常要加大训练难度,多练习120题,130题的套卷,训练抗压能力。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97楼2020-01-19 10:36
      收起回复
        速度与正确率。不想打击你们,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就是我认识的行测大神(实战至少77嘛),几乎都是速度与正确率兼顾,真的是又好又快的那种,所以看你给自己定的目标,如果你跟我之前一样,理工科生,行测基础还可以,申论一直不开窍,行测目标就要定在77,既又好又快。如果你是申论还可以,那么行测目标可以定在72,这个要求就要轻松很多,数量只做几个题,剩下的全蒙,就可以达到,(但是这个目标很危险,因为申论你觉得自己还可以,它可能是你这次运气好而已,碰巧蒙对了分论点,下次说不定你找错分论点,直接就是人没了,定在77,申论拉垮还能进个面,说不定也能上个岸)。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98楼2020-01-19 10:55
        收起回复
          上一些我以前的模考成绩我基本每次都要参加,错过了也要补考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99楼2020-01-19 10:59
          收起回复
            行测常识板块。常识我是不建议专门复习的,因为性价比实在太低了,如果20年4月份省考你们没有上岸的话,才建议复习,而且是连带公基一起复习,去考事业单位,然后再图下次公务员考试。一般来说,15个常识能对7、8个就算不拖后腿。如果不打算专门花时间复习的话,平常在做套卷的时候,错了的常识题,回头去看一下,加深一个影响即可,考前再花点时间,多看一些时政热点,再加上平常生活、工作上的积累,对一半还是没有问题。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06楼2020-01-20 09:49
            回复
              如果头铁(不过有一说一,想要高分,必须头铁),非要复习,那么我建议你把粉\笔的常识\高分专项课,认真听几遍,它一节课就是几个小时,有几十节课,还要听几遍才能比较好的记住,非常耗费时间,所以你要有心理上的准备。这一部分学习的目标就是建立起常识网络,比如,说起“诸子百家”你能想起他们各个派\别的名人、著作、名言、典故等等,它是一个知识网络图。然后常识稍微分数重一点的是法律和时政这一块,但是听说,国考已经不考法律了,省考会不会也这样不好说。最后因为它覆盖面实在是太宽了,可能你复习2、3个月只能比一般人多对2、3个(也就是15个对10个的水平),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吧。


              IP属地:四川110楼2020-01-20 10:00
              收起回复


                IP属地:四川111楼2020-01-20 10:01
                回复
                  2025-08-01 23:17: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语言板块。语言板块第一部分是逻辑填空,要注意它的名字叫“逻辑填空”,我想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它不是初高中的那种选词填空题,读的通就能选,它是让你根据文段的“逻辑”来选,虽然很多时候,逻辑通它读起来也很通,是重合的,但是还是要注意,在重要性上,逻辑>语感。另外就是要搞清楚相近的词到底有啥区别,比如“启事”和“启示”,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在乱用。逻辑填空有人归纳过一些常见成语的词义辨析,这个可以百度搜一下,粉笔好像也归纳过,事实就是,这些出题人他们真的会偏爱一些词语,像什么“有的放矢“,”因地制宜“这些,都是常考的词语。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读一些官方评论文章,半月谈,人民日报app都可以,主要看它的词语怎么使用的,在后期准备面试的时候,这两个app也有用,四川很喜欢考一些社会热点,特别是人民日报,随时都能压中四川的面试题。


                  IP属地:四川113楼2020-01-20 11:21
                  回复
                    段落大意在我看来,就是要粗中有细,忽略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搞清楚他到底想说啥。选完答案的时候,反过来问自己一句,它是不是想说这个。然后,段落大意其实是技巧性非常强的板块,做得好的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并且正确率还高,这是提速度的一个关键点。粉笔上面的精讲课会比较系统的给你介绍各种方法,比如什么“转折之后是重点”,“A说+但是+一大段话,把A说的话反过来就是答案”,“分析文段结构,总分,分总,还是总分总之类的”,“同时表并列啊”,"抓关键词、主旨句"之类的技巧很多,具体你去粉笔的精讲课里面听就是了。


                    IP属地:四川119楼2020-01-21 21:13
                    回复
                      但是,也要给你们说一个问题,就是粉笔的模考题,会跟它讲得技巧高度重合,不仅仅是语言部分,应该说整套莫考卷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它的模考,听过系统班的人分数会虚高,而没有听过的分数会偏低,但是更真实。所以,即使模考考得高,也要提防这一点,因为真实的考题,它不一定按着粉笔总结的这些技巧来出题,出题很随意,是反粉笔技巧的,还是要回到“他到底想说啥”。但是即使这样我还是建议多听一下粉笔的系统精讲课,至少对提升速度和正确率是有一些帮助的。


                      IP属地:四川120楼2020-01-21 21:23
                      回复
                        另外要说一下,段落大意和判断推理有很多正确率低于35%的题,由于出题不严谨啊,有歧义啊之类的很多,不要纠结这些东西,因为完全没有必要,你在考场上还是会做错,你的竞争对手,大概率也会做错,这道题它就等于没有,你要做的是保证绝大部分人能对的题,你也能对,每道80%正确率的题都做对,一直乘下去,你也是行测顶尖王者


                        IP属地:四川121楼2020-01-21 21:30
                        回复
                          最近稍微不那么忙了,甚至还有点无聊,接着更吧。
                          说一下语句排序题,排序题以前是我的老大难问题,经常都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去一遍又一遍的读,然后完美把正确答案排除在外。因为一般它也只有两道题,所以一开始我也没有太注意,认为对一个,对两个,哪怕全错似乎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后面意识到严重性了,上不上岸真的就是那么一两分)。在系统地听过课以后,我发现这里面其实也有大文章。没听课之前,我都是靠语感,当高中那种题去做,后面才发现语句排序题它想考的也是你的逻辑,语言逻辑。最简单的,比如时间,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它是一条线;比如空间,从远到近或者从近到远,从点到面或者从面到点,它其实都是有一个顺序的。再比如难一点的,从表面到本质,问题表现-原因-深层次原因-反思对策,这也是一种逻辑。
                          在基于语言逻辑的基础上,粉笔研究出了一套确实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和”字诀,就是A和B,一旦它有这个结构,那么所有单独包含A的句子,一定在所有单独包含B的句子前面。当然不仅仅是“和”,其他还有很多逻辑关联词、指代词,具体的方法我也忘的差不多了。分享给你们的这类题的做题思路也是:去寻找它的逻辑而不是它的语感。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53楼2020-03-03 13:23
                          收起回复
                            我记得粉笔某个老师说过,他说语句排序题,有的时候不是节选的连续段落,而是从一篇文章各个自然段里面裁剪出来的。这再次给我们以提示,语言逻辑大于语感,因为拼接的文段,它可能读起来就是不顺口,但是不妨碍它语言逻辑是正确的。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54楼2020-03-03 13:28
                            回复
                              2025-08-01 23:11: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一下数量。数量绝对是行测大佬和弱鸡的分水岭。而且数量是高分的压舱石,比如模考,如果我其他板块不崩,基本就是77,崩一个板块基本也不会掉到70以下,这就是数量的威力,(当然两个板块就不行,但是一般我也不可能崩两个板块)。
                              老实说,我没有专门的学过数量,高中我数学就比较厉害,高考数学148。如果要提数量的话,我建议你们去买一本6、7年级的中小学奥数书,养成数学思维,这一个过程是非常花时间的,当然行测特点就是很花时间,我是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奥数的,数学思维一直还可以,具体应用到做题的时候就是很多时候你知道这道题它的大概解题思路和挖坑的点。有的时候,遇见一些特定的题,灵光一闪,甚至秒解。考场上能对8个,就比较优秀了,有高分潜力。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55楼2020-03-03 13: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