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吧 关注:631,158贴子:3,453,389
  • 7回复贴,共1

【原创】家乡系列《家乡的大酱》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家乡的大酱
天溽热,大汗淋漓,浑身上下就会有股大酱味儿。
我说的酱并非肉酱,非菜酱,非鱼酱,非虾酱,而是大酱,是北方人自家用黄豆制作的大酱。大酱是土语,《辞海》中无从查到,可我们山里人一听都晓得。

小时不识酱,呼作煮黄豆。风欺雪虐的冬天,放学回家看到母亲用清水煮上一大锅黄豆,我问母亲煮这些黄豆做嘎哈?母亲说是做酱豆,我懵懂。
母亲煮的酱豆要用好长时间,夜里去屋外撒尿时,厨房里还飘着豆香气,我和弟弟用饭勺子舀起一些,蹲在锅台旁往嘴里塞,好香。母亲在里屋故意咳嗽一声,再没了动静。我俩不敢再造次,偷偷爬上炕,钻进被窝,嘴里还嚼着未熟烂的酱豆,直香到翌日早晨起床。

第二天母亲将熟透的酱豆捣烂,在面板上堆成四五个大方块,用牛皮纸包好,一溜儿摆在火墙上面的水泥台上。我示意弟弟:这下可毁了,今晚再没有酱豆可偷吃了。
到了来年春天,火墙上面的酱豆开始发酵,整个屋子都弥漫着一股臭气,我喊着告诉母亲:“妈,火墙上面那东西都烂了,快扔掉吧?”母亲笑了笑:“烂了好,烂了好,不烂怎么能做成大酱呢。”我又一次懵懂。

等到农历四月初八、十八或二十八(逢八下酱,意思是能发酵),母亲将烂得漆黑的、瘪瘪的大酱块子用刷子洗净,去找东院的赵婶来帮下酱。
我问母亲:“为啥你不自己下酱,她家多埋汰呀!”
母亲拍下我的肩膀:“别瞎说,你赵婶家虽埋汰些,但她下酱没的说,要请还不好请呢!”
这回我真的被懵住了,这一懵就一直懵懂到现在也未悟出其中玄机,为啥越埋汰的人家下酱越好吃呢?不过赵婶下的酱在我们那一片确实嘎嘎有名儿,后来赵婶家搬走,我家再也未下过那么好吃的酱。

入缸的大酱经太阳曝晒,不肖多日发得冒出泡泡,每天清晨,母亲起炕后第一件事就是“打酱耙”。母亲用力均匀,酱耙在缸里上下翻动,那稠稠的、黏糊糊的,焦黄焦黄的大酱不停地涌动着。每每这时,我和弟弟即使醒了,也咪着眼睛躺在炕上假寐,怕起炕后被母亲“抓劳工”,帮她去“打酱耙”。
待到“满月”后,母亲撇净大酱浮层的沫子,酱碟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走上我家的炕桌了。
正值阳春五月,镇子里家家户户园子的小菜都已长得肥头大耳,葱葱茏茏,这时每家的饭桌上都摆满了如小葱、生菜、小白菜、水萝卜等青菜,这些小菜蘸上刚发好的、上面泛着油珠、飘着香味的大酱,既上口又败火。

在家猫了一冬,浑身皮肤都已干裂的山里人,吃了几天的蘸酱菜儿立马会变得水灵灵的。如果谁家生活条件好一点,炸盘鸡蛋酱,那香味都能顶风飘到街西头。
到了深秋,挨过霜打的白菜又甜又脆,人们在白菜叶上抹些大酱,撕些香菜和大葱打饭包,吃得每人腮帮子上尽是大酱和香菜,红绿相间,成了京剧的大花脸。
年节好过,日子难过,一年四季,山里人粗茶淡饭,布衣菜色,谁家能离得开大酱呢?如果哪一顿饭没有大酱,那顿饭就会变得寡然无味,难怪山里人打趣说:娶媳妇知道下雨盖酱缸就行。
吃了一年的大酱,再苦的日子到春节时总要改善一下伙食,每家总要凭票割块肉,炒几个菜,包顿饺子,可父亲却离不开大酱。母亲说:“孩儿他爸,明天吃行不?年三十晚上吃大酱不吉利,是要犟(谐音)一年的。”
父亲只好作罢,哼了一声:“要饭背桌子,净搁那儿穷摆谱。”

大年初二早上,酱碟子才又被摆在了桌子上。即便如此,父亲还是年复一年的犟,未见啥起色。犟是父亲的本性,不是说改就能改得了的,一直到离开人世。
火尽薪传,如今我也像父亲一样犟了半辈子,母亲气恼地说:“真是随根儿呀,咱家又出了个犟种。”
母亲没有说错,我和父亲一样也是个犟种,唯一不同的是父亲出口就伤人(吐脏字),而我在骂人的时候多多少少有些阳春白雪而已,这也许是自夸吧。
时下人们生活讲究返璞归真,讲究食品要绿色的,要天然的。于是大酱也火了起来,在饭桌上真真正正地直起了腰。超市里的牛肉酱、蒜辣酱、香琪酱、农家酱充斥着人们的眼目,最近又冒出一种叫“刘老根”的大酱,看来商家很讲究名人效应,大酱都用名人来打招牌。
刚开春时,我和妻子回辽宁老家探亲,临出发时,妻子在为车上的吃食犯愁:“这老远的路途,咱在车上咋说也得准备点吃的呀。”
我心不在焉地:“那还不好办?也不是在外面过日子,随便准备啥不就结了?
妻子一脸愁容:你说的倒是容易?要不咱买些烧鸡和猪手之类的熟食带上?
“你可拉倒吧,在车上吃那东西干巴拉瞎的还腻人。”
妻子不愿意了:“这不行,那不行,你说啥行?”
我未加思索地:“那么着吧,你去市场买点黄瓜,小葱、香菜和干豆腐,回来用大酱卷上,这东西又顶饿又省钱。”
妻子疑惑地:“一看你就是土老帽,那能行吗?”
我嘿嘿一笑:“你就来干吧。”
列车刚过长春,正好是中午时间,车上的旅客都开始吃午餐,我扒拉一下妻子:“去,把咱的好嚼嗑拿出来。”
妻子哼了一声:“我不管,还是你自己拿吧。”
我笑呵呵地打开挎包,把东西拿出来,一口老白干一口卷干豆腐地造了起来。
旁边的旅客都投来羡慕的目光:“你们看看人家才是有备而来,那可真是一种享受。”
听到大家的称赞,妻子用余光又扫了一下大家,这才美滋滋地拿起一卷用大酱卷的干豆腐,狠狠地吃了一口,顿时噎得她直打饱嗝。
前些日子,镇子东边一个不显眼的地方开了家饭店,叫“酱菜馆”,人满为患。我去过几次,他家做菜根本就取缔了酱油,整个浪儿就是用大酱炸锅炒菜,唯一的主食也是大酱打饭包。别有风味。

写到这儿,肚子已是叽里咕噜,我灵机一动,一会儿麻溜去市场买棵白菜,再焖半锅二米饭,中午用大酱打菜包吃,一准儿能撑出个响屁来。
(图片均来自网络,特此鸣谢)
v:13845851733


IP属地:黑龙江1楼2019-11-28 09:54回复
    发几篇家乡系列的小文,希望大家能喜欢。


    IP属地:黑龙江2楼2019-11-28 09:59
    收起回复
      2025-08-08 09:24: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如有喜欢东北风情文字的,可加我(和手机同号:13845851733),或直接关注(北方岁月)号,那里有我更自己创作的多文章。谢谢大家。


      IP属地:黑龙江11楼2019-11-29 14:48
      回复
        顶一下


        IP属地:黑龙江12楼2019-12-01 07:20
        回复


          IP属地:黑龙江13楼2019-12-01 15:16
          回复
            刚才继续发家乡系列原创文章,可发表两次,都被自动删除了。百度的系统是在是太霸道了。咋办呢?


            IP属地:黑龙江14楼2019-12-01 15:25
            回复
              还望大家支持。


              IP属地:黑龙江16楼2019-12-03 08:32
              回复


                IP属地:黑龙江18楼2019-12-04 08: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