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之子吧 关注:31,816贴子:445,509
  • 5回复贴,共1

发一篇长评,加入了了某些吧友的话,希望大家喜欢,我觉得写的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发一篇长评,加入了了某些吧友的话,希望大家喜欢,我觉得写的算比较清楚了,对剧情有疑问的也可以向我提问。
emm第一次遇到让我写两篇影评的电影,因包含的东西太多了。这次让我从和君名一样饱受诟病的感情线开始吧。男主是一名遭受家暴离家出走的16岁少年,渴望在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和一直追逐的光,结果呢?都市更加冷漠,就像电影一开始就烘托的气氛一样,如淅淅沥沥的雨般冰冷。被警察驱赶,小混混欺负,由于未成年谁都不要的男主最后终于将盘缠用尽,在麦当劳只点了一杯牛奶忍受着饥饿。这时候女主违反规定给了他一份汉堡,“这是我十几年来觉得最好吃的一餐”,同样,这可能是男主十几年来第一次明白什么叫陌生人的关心。女主就像一道光住进了他的心里,这也是为什么之后他不惜用枪去拯救女主的原因。女主呢,母亲刚病逝,为了养活弟弟虚报自己的年龄打工,经常被儿童收留所烦扰,最终被发现解雇之后,差点被骗去风俗店当小姐,男主用枪阻止了这一切的发生,女主虽然因为男主用枪指着人臭骂了他一顿后愤然离去,但其实她非常开心,在自己被解雇被生活逼上绝境时,愿意关心她的人出现了,所以她又回到男主身边为他带来了在东京见到的第一次晴天。男主则帮助女主,用她的晴天能力养家,这让女主终于找到了被无数人需要的感觉,接受他人的笑脸为他人带来晴天让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她非常感谢男主,男主是她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而男主呢,因为女主的善良(女主对很多人并没有收钱,收了偶像的是卡片,学生社团的是手制贺卡,孩子的是铜币,她是真的希望他人能因为自己带来的晴天而感到幸福的人)正如阳光之于这灰暗的东京,深深地触动了男主的心,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找寻的光。而在女主为了男主的口误和城市的需要牺牲自己后,当得知女主虚报了自己的年龄,一直装作姐姐一样照顾和安慰自己,男主感到无比心痛和自责,所以才拼了命的要找回女主。女主是男主的阳光,没有她的世界就算晴空万里又怎样?这部的感情线比君名其实要来的好,不过全是细节描写,需要观众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对抱着娱乐心态来看的人十分不友好。旅馆那一段更是全剧感情的高潮,bgm的名字是家族时间,此时被社会逼得无路可走的三个孩子确确实实已经将彼此当作了家人,外面的满天风雨警察的搜捕又如何,他们只要守住这旅馆里的小小的幸福就可以了,不是吗?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1-05 14:50回复
    第二张写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东西吧,本片入手点是两位未成年的社会边缘人,比起你名自然基调不同,枪支,风俗店,东京永不停歇的雨都昭示着新海诚这次并不想做出你名那样纯纯的爱情故事。男女主都是被社会和制度所伤的人,为什么要选未成年?因为未成年缺少保护自己的能力,不管是法律上还是生活上(某些未成年人渣另算),男女主都是失去自己归所的可怜人,女主的善良让他们相遇,相同的境遇让他们成为互舔伤口的家人。而这时,新海诚给予了男主文学作品里能打破僵局的道具—手枪。这也是很多人的争议点,但是,试想一下,作为少年对抗命运和社会制度的唯一手段,这东西自然是越有威慑力越好,手枪虽然暴力确实很好的选择。而这部影片也并没有做出什么三观不正的引导,女主对男主拿枪指人的怒斥以及男主因悔恨将手枪丢弃,最后与警察对峙也仅仅是用手枪吸引他们的注意,没有伤人的打算。与社会死板的制度与成人的麻木不仁对抗,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反思一下,这种社会真的适合所有人吗?像日本的未成年收养法会强制拆散女主和她弟弟,男主也会被遣送回家继续接受家庭暴力,有时候是不是过于残忍了?还有本片最大的一个争议点,道德和奉献,无私与人性。女主是否应该为城市的天气付出生命,男主救回女主是否三观不正?看有的影评说这部片子在误导社会,让每个人都不想为他人付出,医生缉毒者等高危职业都没人想去做了。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不希望社会道德水平过高,这样要求每个人都要为社会奉献自我,反而会有更多人不遵守道德,郭德纲也说过“强制要求别人付出的人,希望你离他远点,打雷的时候劈到他他会拉上你”。奉献只是对自我的要求和约束,不是对他人的苛求,这样的评论与道德绑架有何区别?加上女主这种牺牲是一种献祭,献祭自己的生命为城市换来一年的风调雨顺,之后也不断需要牺牲才能维持天气,极端天气更不是因为她而起,为何一定要求她献出自己的幸福成全他人?献祭本身就是原始社会的遗祸,原始社会的残忍被当今某些人展现的淋漓尽致。人类的文明不是靠着这种血淋淋的牺牲进步发展的,需要人类自己来克服,就如本片歌词中所写,讲拯救的重担压在一个人身上,是何等的残忍。最后,即使没有女主的牺牲,东京的人们依然适应了这种生活,靠自己持续迈进,也不会再有晴女为此牺牲,这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1-05 14:51
    回复
      2025-07-29 11:39: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最后来讲一下这部电影为什么失败,评论两极分化。新海诚从这部电影成功的让我对他的印象从“能做出成功的商业片的编导”转变为了“能表达自己东西的编导”,哪怕这与现代主流的“牺牲小我拯救大我”的王道大片价值观叫板,实属难能可贵,我看了这么多年关于奉献的文学作品,有时候都觉得这是一种虚伪。但这也给这部影片带来了一堆差评,虽然影片中男女主并没有做错什么。至于这部片的失败之处,则是用过于光鲜的人物和表达方式来说一个不这么轻松的话题,致使很多观众第一遍看都不明白作者在光鲜下隐藏的黑暗,自然觉得一脸懵逼。但细细想一下,就会发现男女主角的感情其实并不那么突兀,作品内核也并不轻松。新海诚想把太多东西塞进去又缺乏主观的暗示,导致需要对文学作品有很强的理解力或者是多刷才能看懂,这是一种失败,注定了这部电影的小众。前期阴郁的气氛与分散的剧情也让我感到了困意,高潮则把我吓了一跳。但我就是喜欢这种挑战普世价值观的东西,我觉得很有意思,也是我写了这么长影评的原因,前面我也说过,每个人都有追逐自己幸福的权利,可能这点大部分人也能认同吧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1-05 14:51
      回复
        dd,我觉得自己写的同全面的,没看懂作者意图和内容的都来看看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1-05 14:58
        回复
          码了这多字没人看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1-05 15:07
          回复
            dd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11-05 16: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