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来普及一下轮次站位是怎么回事,本段分三个内容:一,轮次位置;二,队员在场上的任务位置;三;队员的轮次站位规则。
一,轮次位置
长话短说,如图所示,排球比赛时场地上有六块区域,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号位。场上六名队员分别站一个位置(这里为了方便就简单通俗地说了),站在一号位的球员发球。本方球队和对方球队每交换一次发球权,场上的队员就按顺时针方向转一个轮次。一号位转到六号位,六号位转到五号位,五号位转到四号位,以此类推。
排球场中间有一根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米线。排球比赛规则规定,站在后排(也就是五、六、一号位三个位置)的队员不允许到前排打攻势球(垫球救球什么的是可以的),要进攻的话也必须在三米线后面进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后攻)。
(备注:副攻转到后排发完球后一般会被自由人换下,自由人在场上的时候无论在那个位置都不允许进攻,在替补席上也不能进攻)
二,队员在场上的任务位置
有了以上的限制,所以场上的六名队员一般就分为两拨,互为镜像和备份,场上有两个主攻,两个副攻,两个二传。以保证无论什么轮次都有差不多相同的攻防体系。这六名队员互为对角,我们经常说的朱婷的对角,意思就是另一个可以值得信赖的主攻。
(备注:随着排球战术的发展,二传的对角队员慢慢发展成接应二传。反正二传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而不是进攻,无论轮次上在前排还是后排,都可以到前排。所以二传的对角球员被解放出来,在欧美强力型技战术打法里,这个对角球员被改造成为强力进攻球员,我们称之为接应二传,简称接应。主攻在四号位进攻,接应在二号位进攻,这个战术成为了现在的主流)
三;队员的轮次站位规则
有了上面的说明再来了解轮次站位就比较好理解了,说白了轮次站位很简单。
1,有一个基本原则,在发球时,轮次中站在前排的球员可以站到后排,但是轮次中站在后排的球员不能站到前排;
2,轮次站位中的球员必须保持身边相邻球员的位置关系。这个怎么理解呢,比如说上图的轮次,站在三号位的前排二传,必须站在其左侧四号位前排主攻的右侧,不能跑到前排主攻左边去了;然后还必须站在右侧二号位的前排副攻的左侧,不能跑到其右边去了;还应该站在后面六号位后排接应的前面,不能跑到接应后面去了。
同理,站在一号位的后排主攻在站位时,不能站到身前二号位前排副攻的前面,也不能站在左侧接应的左边。
实际上就这么简单,只要满足以上两点,你爱站哪儿就站哪儿,没交警来管你,不扣分。
但说起来简单也很不简单,因为六个轮次每个轮次球员的任务都不一样,所以可以衍生出很多种变化,要想把每个轮次的站位都弄清楚,这就是专业人士的事了。
我们作为业余球迷,不敢冒充砖家,也不敢在专业人士面前班门弄斧,只能试着凭自己的理解来学习一下轮次站位的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