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系吧 关注:5,406贴子:609,462

【转载】为他人作嫁衣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天有一万件婚纱从安徽丁集镇发出,去为中国新娘造梦
界面新闻2019-05-08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5-12 16:49回复
    婚礼这天结束之后,这些婚纱会被送回店里或者收进柜子当中,很少有人再穿第二次。而在几百公里外的丁集镇,女工们仍然日复一日地在纺织机面前制作着婚纱,成就其他人的幸福时刻。
    记者 | 马越
    编辑 | 牙韩翔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5-12 16:49
    回复
      2025-11-22 13:00: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北京东三环建外SOHO装修精致的婚纱馆里,你不难看到准新娘们在巨大的镜子前试装——她们或许忍不住幻想着出数月后婚礼上的场景——觥筹交错、宾主尽欢的宴会,那将是自己人生中最为憧憬的时刻。
      对这些被无数影视剧浪漫桥段和明星婚礼熏陶出来的年轻一代而言,“新娘梦”的具象表达,是那件一生只穿一次的梦幻婚纱。不过当她们挑选婚纱的时候,很难想到,身上的嫁衣来自一个自己或许没有听过的地方。
      安徽六安丁集镇,一个距离北京900多公里、远离沿海的内陆小镇,聚集了600多家婚纱和辅料加工企业。它和巴黎的浪漫主义没有任何关系,那些你叫得出名字的大牌婚纱设计师,也从未到过这里,但它是却是中国最大的婚纱输出地之一。
      “丁集镇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婚纱快递,不低于一万件。”丁集开办忠源婚纱礼服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有忠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5-12 16:49
      回复
        丁集镇路边的广告牌。(图片来源:马越)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5-12 16:50
        回复
          这里的婚纱批发价在1500元至2000元左右,当他们被快递送到北京SOHO的婚纱馆里时,价格会翻倍——出租一天3000元至5000元,直接购买的价格可能上万。
          然而,丁集镇的面貌和普通的中国南方乡镇无异——出了贯穿小镇南北的主干道就是农村,有大片的农田。而数百家婚纱企业,除了在镇南的几栋厂房驻扎,就密密麻麻隐藏在民房小楼之中,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时不时可以听到缝纫机的声音。
          今年47岁的邹萍是本地人,在成为一名婚纱女工之前,她曾经在鞋厂里做运动鞋。和其他婚纱厂的女工们一样,她们每天地进行着相似的工作:打版、裁剪、车缝、车花、钉珠、抓褶、刺绣、熨烫……
          “总体来说,做婚纱会比较有意思一点。”她坐在一台缝纫机前,低着头,双手熟稔地操作机器,给一条婚纱的下裙缝上绣花。以前做运动鞋流水线工人的时候,一天到晚地拼缝,工序费神而枯燥,而现在,她觉得做婚纱起码和“美”相关。
          邹萍还记得第一次缝好一件婚纱后,自己举起了那条有点皱的抹胸裙看了又看——不过她无法想象女孩子穿上它时会是什么样,自己20多年前在村里结婚的时候,并没有穿上这种西式婚纱的机会。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5-12 16:5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5-12 16:51
            回复
              丁集镇的婚纱厂房内,女工正在制作婚纱。(图片来源:马越)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5-12 16:51
              回复
                即使没有关注各种时尚大牌发布会,婚纱女工们也能悄悄感知某种市场流行。
                在前几年,“珠光宝气”的婚纱曾经是大多数中国新娘的首选,因为大多数婚礼的举办地在酒店,强烈的灯光照射下,缀满水晶和亮片的婚纱会成为惹人瞩目的焦点。但现在,户外草坪、教堂同样成为婚礼热门地,于是散发自然光晕的蕾丝、缎面婚纱,比亮片款更受欢迎。
                “我就更喜欢简洁大方一点的款式。”今年24岁的陈天东,在5个月前经过朋友介绍来到丁集的婚纱厂做工。他曾经对缝纫类的活计和时尚概念一窍不通,都说都说直男看不出女生衣服的款式有什么差别,但入了这一行,抹胸、一字领、泡泡袖、拖尾、蕾丝、欧根纱、绣花这些他不曾留意的概念,也开始在他脑子里生根。
                给未来女朋友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婚纱,这个有点浪漫的想法陈天东不是没有过。
                “可是,我怎么听说本地风俗男人是不能给自己老婆做婚纱的?”他有点疑惑,“还是不要太封建呀,我个人觉得。”在他的设想里,从选料、选款式甚至制作他至少都能给点意见,“不过还是要先找到女朋友再说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5-12 16:51
                回复
                  2025-11-22 12:54: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5-12 16:51
                  回复
                    陈天东和他所制作的婚纱。(图片来源:马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5-12 16:52
                    回复
                      其实相对于婚纱厂工人的月工资,丁集生产的婚纱,价格并不昂贵。
                      以往占到全国市场份额70%的苏州虎丘婚纱,主打的是中低端市场,出厂价格在几百元到一两千之间。丁集婚纱也是如此。影楼的采购占一大部分,剩下的是各大城市的礼服馆、经销商,以及零售。
                      丁集和苏州大部分的婚纱礼服,之所以价格便宜,走量,很大程度在于缺少足够有竞争力的原创品牌和设计。在这个行业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是,对其他品牌的款式可以仿造个八九不离十。常见的做法是看别人家做什么款式,哪款卖得好,或者说在别人的基础上做点改进——抹胸改成一字肩,裙摆改短一点,绣花调整个位置。
                      明星同款的生意最好做。因为明星婚礼上的龙凤褂,“秀禾服”这类新兴的中式礼服开始流行起来,而最近这里的婚纱礼服淘宝店里最显眼的明星款式,是刘诗诗和Angelababy。
                      不过,一年多前的丁集镇,还听不到那么密集的缝纫机声响。
                      变化始于一年前500公里外苏州虎丘的一场“婚纱造梦”的拆迁。
                      事实上,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中国最集中的婚纱制造和流通中心,正是苏州虎丘。当地知名的“婚纱一条街”是虎丘路的一段,近3000家大大小小的婚纱、礼服和配饰店铺,填满了主路和周边的小巷,琳琅满目陈列的婚纱,售价从几百、几千到上万不等。根据苏州市商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这里的婚纱年产值近人民币20亿元,占据全国70%的市场份额,而全球70%的婚纱产自中国。
                      用当时媒体报道里的话来形容,这里是“一个隐藏在青瓦白墙的苏式宅巷里的女性梦想制造王国”。
                      在苏州虎丘从事婚纱生意、制造女性梦想的主力军,恰恰是丁集人——苏州的婚纱生意人,有七成来自安徽,而其中又七成来自丁集。
                      “我们这个婚纱产业做到现在,实际上最早是从打工开始。”年过六旬的许昌应,算是当地到苏州从事婚纱生意的元老之一。1992年,妻子、母亲和妹妹先一步到苏州虎丘的婚纱店做工,老板是浙江人,而家里的稻田一个人没法种,他便随后来到苏州。
                      1990年代,苏州虎丘的婚纱生意刚刚兴起,一条街上只有两三家店铺。以农业为主的丁集,大部分劳动力选择外出到江浙沪打工。
                      “亲戚帮亲戚,乡亲之间会说‘你出去打工能不能把他带着’,”许昌应回忆,慢慢大家发现,在虎丘从事婚纱生意的人几乎都是老乡。当地流传一句顺口溜:“丁集5万人,1万在虎丘。”
                      婚纱生意的门槛并不高。待到工人积累出缝纫技术、销售经验和一点生意本钱,往往会自己买下几台缝纫机,租下门面,再找来几个亲戚一起开店——这是当地小型婚纱作坊最常见的模式。
                      “那个时候婚纱并不太讲究一定的款式,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许昌应告诉界面新闻,“一楼是店面,二楼是工厂。店里一共就三四个人,我老婆自己裁,不分白天黑夜,雇人雇不起的话,我们就自己辛苦一点。”
                      “一年投资3万,赚个2万回来,再到第二年投资5万,再赚6万——农村人做生意,资本都是像滚雪球一样慢慢做大做强。”
                      2000年左右,婚纱从业者开始大规模进入这条街区,婚纱作坊、辅料店扎堆开在一起。在2012年左右电商兴起后,作坊不必再开在临街的商铺,更多隐藏在巷子里的居民楼中。路边停着货车,工人们忙着装卸成堆的婚纱成品和布料,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伴随着缝纫机的轰鸣,和婚纱有关的生意在这里野蛮生长。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5-12 16:5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5-12 16:52
                        回复
                          在居民楼中的婚纱车间。(图片来源:马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5-12 16:53
                          回复
                            直到变化来临。
                            2017年年底开始,苏州便因为群租房屡次发生火灾而进行大规模安全治理。2018年5月,虎丘的婚纱一条街迎来了“最严消防整治”——密集的婚纱作坊,一楼零售经营,二楼生产加工,三楼是生活区,加之服装布料的集中堆放,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政府层面的整顿迅速而严厉。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的街巷内婚纱作坊需要马上搬迁,属于婚纱一条街的黄金时代结束了,而小商户面临的命运还未知。
                            商户们的选择之一是婚纱一条街西侧的“虎丘婚纱城”。这座耗资27亿建设完成的大型园区,2015年开始对外营业,被视作苏州引导婚纱产业升级的配套措施。
                            但高昂的租金让不少婚纱老板们望而却步,只有另一条路——回老家。
                            “搬厂,搬家,回六安。”墙壁上斑驳的小广告显示出曾经情势的急迫和慌乱。如今,婚纱街区内的大部分广告牌拆除,部分实体店面仍在,但大多已无工人做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5-12 16:53
                            回复
                              2025-11-22 12:48: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5-12 16: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