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吧 关注:85,271贴子:1,186,178

回复:探讨】大爆炸理论为什么要加进暴涨宇宙模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LS,暴涨理论应该是大爆炸模型提出后,因各种推测结果与事实观测存在误差而提出的一种对大爆炸模型进行补充的理论,虽然该理论推测的数据较单纯的大爆炸理论更接近事实,但仍有一些现象无法解释。为此,科学家继续提出了基于缓慢对称破缺思想的新暴涨模型和更进一步的紊乱暴涨模型。而霍金更是提出了在引入虚时间坐标后,我们不必讨论宇宙从何处、何时开始。
以上是个人阅读《时间简史》后获得的概念性知识,如有不对,请大家指出。


IP属地:河北18楼2009-07-03 14:09
回复
    “平滑性疑难”又是怎么回事? 哪位给讲讲。


    19楼2009-07-03 15:43
    回复
      2025-09-04 02:17: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呵呵,师弟出马了。到底是搞专业的,几句话清楚明了,自叹不如啊!谢谢了。
      也谢谢18L,能不能把你知道的贴出来大家探讨探讨。


      21楼2009-07-03 21:05
      回复
        恩,才发现18L的帖子,概念性知识上没有问题。希望多贴点出来,大家多多交流。蛮有价值的。


        IP属地:湖北22楼2009-07-03 21:58
        回复
          现在两大疑难都已经有阐述了
          18楼的学者
          结合你的所看,最后解释下暴涨模型吧
          给这个主题来个漂亮的结尾,^_^


          IP属地:湖北23楼2009-07-03 22:00
          回复
            LS还是别挤兑我了,我都说了就是看了《时间简史》知道了有那么点事儿,至于其中的道理我都说不清楚,更别说详细解释了,还是你这个专业人士来吧。


            IP属地:河北24楼2009-07-03 23:34
            回复
              LS,我没有那个意思。
              时间简史中的叙述应该更是通俗易懂,如果能够用这样的语言组织表达出来,效果肯定会更好。你之前的描述和表达就很不错的啊。
              对你很有信心的^_^,楼上加油^_^。
              改天加你好友,有机会多探讨。


              IP属地:湖北25楼2009-07-04 08:31
              回复
                既然楼上这么说,那我就把《时间简史》第八章——宇宙的起源和命运中相关的文字摘抄在这里吧。
                “宇宙从非常热开始并随膨胀而冷却的景象,和我们今天所有的观测证据相一致。尽
                管如此,还有许多重要问题未被回答:
                    (1)为何早期宇宙如此之热?
                    (2)为何在大尺度上宇宙是如此一致?为何在空间的所有地方和所有方向上它显得
                是一样的?尤其是,当我们朝不同方向看时,为何微波辐射背景的温度是如此之相同?
                这有点像问许多学生一个考试题。如果所有人都刚好给出相同的回答,你就会十分肯定,
                他们互相之间通过话。在上述的模型中,从大爆炸开始光还没有来得及从一个很远的区
                域传到另一个区域,即使这两个区域在宇宙的早期靠得很近。按照相对论,如果连光都
                不能从一个区域走到另一个区域,则没有任何其他的信息能做到。所以,除非因为某种
                不能解释的原因,导致早期宇宙中不同的区域刚好从同样的温度开始,否则,没有一种
                方法能使它们有互相一样的温度。
                    (3)为何宇宙以这样接近于区分坍缩和永远膨胀模型的临界膨胀率的速率开始,以
                至于即使在100亿年以后的现在,它仍然几乎以临界的速率膨胀?如果在大爆炸后的1秒
                钟那一时刻其膨胀率甚至只要小十亿亿分之一,那么在它达到今天这么大的尺度之前宇
                宙就已坍缩。
                    (4)尽管在大尺度上宇宙是如此的一致和均匀,它却包含有局部的无规性,诸如恒
                星和星系。人们认为,这些是从早期宇宙中不同区域间的密度的很小的差别发展而来。
                这些密度起伏的起源是什么?
                    广义相对论本身不能解释这些特征或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它预言,在大爆炸奇点宇
                宙是从无限密度开始的。在奇点处,广义相对论和所有其他物理定律都失效:人们不能
                预言从奇点会出来什么。正如以前解释的,这表明我们可以从这理论中除去大爆炸奇点
                和任何先于它的事件,因为它们对我们没有任何观测效应。空间一时间就会有边界——
                大爆炸处的开端。
                看来科学揭露了一组定律,在不确定性原理极限内,如果我们知道宇宙在任一时刻
                的状态,这些定律就会告诉我们,它如何随时间发展。这些定律也许原先是由上帝颁布
                的,但是看来从那以后他就让宇宙按照这些定律去演化,而不再对它干涉。但是,它是
                如何选择宇宙的初始状态和结构的?在时间的开端处“边界条件”是什么?


                IP属地:河北26楼2009-07-04 10:33
                回复
                  2025-09-04 02:11: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为了试图寻找一个能从许多不同的初始结构演化到象现在这样的宇宙的宇宙模型,
                  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阿伦·固斯提出,早期宇宙可能存在过一个非常快速膨胀的时期。
                  这种膨胀叫做“暴涨”,意指宇宙在一段时间里,不像现在这样以减少的、而是以增加
                  的速率膨胀。按照固斯理论,在远远小于1秒的时间里,宇宙的半径增大了100万亿亿亿
                  (1后面跟30个0)倍。
                      固斯提出,宇宙是以一个非常热而且相当紊乱的状态从大爆炸开始的。这些高温表
                  明宇宙中的粒子运动得非常快并具有高能量。正如早先我们讨论的,人们预料在这么高
                  的温度下,强和弱核力及电磁力都被统一成一个单独的力。当宇宙膨胀时它会变冷,粒
                  子能量下降。最后出现了所谓的相变,并且力之间的对称性被破坏了:强力变得和弱力
                  以及电磁力不同。相变的一个普通的例子是,当水降温时会冻结成冰。液态水是对称的,
                  它在任何一点和任何方向上都是相同的。然而,当冰晶体形成时,它们有确定的位置,
                  并在某一方向上整齐排列,这就破坏了水的对称。
                      处理水的时候,只要你足够小心,就能使之“过冷”,也就是可以将温度降低到冰
                  点(0℃)以下而不结冰。固斯认为,宇宙的行为也很相似:宇宙温度可以低到临界值以
                  下,而没有使不同的力之间的对称受到破坏。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宇宙就处于一个不稳
                  定状态,其能量比对称破缺时更大。这特殊的额外能量呈现出反引力的效应:其作用如
                  同一个宇宙常数。宇宙常数是当爱因斯坦在试图建立一个稳定的宇宙模型时,引进广义
                  相对论之中去的。由于宇宙已经像大爆炸模型那样膨胀,所以这宇宙常数的排斥效应使
                  得宇宙以不断增加的速度膨胀,即使在一些物质粒子比平均数多的区域,这一有效宇宙
                  常数的排斥作用超过了物质的引力吸引作用。这样,这些区域也以加速暴涨的形式而膨
                  胀。当它们膨胀时,物质粒子越分越开,留下了一个几乎不包含任何粒子,并仍然处于
                  过冷状态的膨胀的宇宙。宇宙中的任何不规则性都被这膨胀抹平,正如当你吹胀气球时,
                  它上面的皱纹就被抹平了。所以,宇宙现在光滑一致的状态,可以是从许多不同的非一
                  致的初始状态演化而来。
                      在这样一个其膨胀由宇宙常数加速、而不由物质的引力吸引使之减慢的宇宙中,早
                  期宇宙中的光线就有足够的时间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这就解答了早先提出的,
                  为何在早期宇宙中的不同区域具有同样性质的问题。不但如此,宇宙的膨胀率也自动变
                  得非常接近于由宇宙的能量密度决定的临界值。这样,不必去假设宇宙初始膨胀率曾被
                  非常仔细地选择过,就能解释为何现在的膨胀率仍然是如此地接近于临界值。


                  IP属地:河北27楼2009-07-04 10:34
                  回复
                    “暴涨的思想还能解释为何宇宙存在这么多物质。在我们能观察到的宇宙里大体有1亿
                    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1后面跟80个0)个粒子。它们从何而来?答案是,在量子理论中,
                    粒子可以从粒子/反粒子对的形式由能量中创生出来。但这只不过引起了能量从何而来
                    的问题。答案是,宇宙的总能量刚好是零。宇宙的物质是由正能量构成的;然而,所有
                    物质都由引力互相吸引。两块互相靠近的物质比两块分得很开的物质具有更少的能量,
                    因为你必须消耗能量去克服把它们拉在一起的引力而将其分开。这样,在一定意义上,
                    引力场具有负能量。在空间上大体一致的宇宙的情形中,人们可以证明,这个负的引力
                    能刚好抵消了物质所代表的正能量,所以宇宙的总能量为零。
                        零的两倍仍为零。这样宇宙可以同时将其正的物质能和负的引力能加倍,而不破坏
                    其能量的守恒。在宇宙的正常膨胀时,这并没有发生。这时当宇宙变大时,物质能量密
                    度下降。然而,这种情形确实发生于暴涨时期。因为宇宙膨胀时,过冷态的能量密度保
                    持不变:当宇宙体积加倍时,正物质能和负引力能都加倍,总能量保持为零。在暴涨相,
                    宇宙的尺度增大了一个非常大的倍数。这样,可用以制造粒子的总能量变得非常大。正
                    如固斯所说的:“都说没有免费午餐这件事,但是宇宙是最彻底的免费午餐。”
                        今天宇宙不是以暴涨的方式膨胀。这样,必须有一种机制,它可以消去这一非常大
                    的有效宇宙常数,从而使膨胀率从加速的状态,改变为正如同今天这样由引力减慢下的
                    样子。人们可以预料,在宇宙暴涨时不同力之间的对称最终会被破坏,正如过冷的水最
                    终会凝固一样。这样,未破缺的对称态的额外能量就会释放,并将宇宙重新加热到刚好
                    低于使不同力对称的临界温度。以后,宇宙就以标准的大爆炸模式继续膨胀并变冷。但
                    是,现在找到了何以宇宙刚好以临界速率膨胀,并在不同的区域具有相同温度的解释。
                        在固斯的原先设想中,有点像在非常冷的水中出现冰晶体,相变是突然发生的。其
                    想法是,正如同沸腾的水围绕着蒸汽泡,新的对称破缺相的“泡泡”在原有的对称相中
                    形成。泡泡膨胀并互相碰撞,直到整个宇宙变成新相。麻烦在于,正如同我和其他几个
                    人所指出的,宇宙膨胀得如此之快,甚至即使泡泡以光速涨大,它们也要互相分离,并
                    因此不能合并在一起。结果宇宙变成一种非常不一致的状态,有些区域仍具有不同力之
                    间的对称。这样的模型跟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并不吻合。


                    IP属地:河北28楼2009-07-04 10:35
                    回复
                      “1981年10月,我去莫斯科参加量子引力的会议。会后,我在斯特堡天文研究所做了
                      一个有关暴涨模型和它的问题的讲演。听众席中有一年轻的苏联人——莫斯科列别提夫
                      研究所的安德雷·林德——他讲,如果泡泡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宇宙的区域被整个
                      地包含在一个单独的泡泡之中,则可以避免泡泡不能合并在一起的困难。为了使这个行
                      得通,从对称相向对称破缺相的改变必须在泡泡中进行得非常慢,而按照大统一理论这
                      是相当可能的。林德的缓慢对称破缺思想是非常好的,但过后我意识到,他的泡泡在那
                      一时刻必须比宇宙的尺度还要大!我指出,那时对称不仅仅在泡泡里,而且在所有的地
                      方同时被破坏。这会导致一个正如我们所观察到的一致的宇宙。我被这个思想弄得非常
                      激动,并和我的一个学生因·莫斯讨论。然而,当我后来收到一个科学杂志社寄来的林
                      德的论文,征求是否可以发表时,作为他的朋友,我感到相当难为情。我回答说,这里
                      有一个关于泡泡比宇宙还大的瑕疵,但是里面关于缓慢对称破缺的基本思想是非常好的。
                      我建议将此论文照原样发表。因为林德要花几个月时间去改正它,并且他寄到西方的任
                      何东西都要通过苏联的审查,这种对于科学论文的审查既无技巧可言又很缓慢。我和因
                      ·莫斯便越俎代庖,为同一杂志写了一篇短文。我们在该文中指出这泡泡的问题,并提
                      出如何将其解决。
                          我从莫斯科返回的第二天,即去费城接受富兰克林研究所的奖章。我的秘书朱迪·
                      费拉以其不差的魅力说服了英国航空公司向她和我免费提供协和式飞机的宣传旅行座席。
                      然而,在去机场的路上被大雨耽搁,我没赶上航班。尽管如此,我最终还是到了费城并
                      得到奖章。之后,应邀作了关于暴涨宇宙的讲演。正如在莫斯科那样,我用大部分时间
                      讲授关于暴涨模型的问题。但在结尾时,我提到林德关于缓慢对称破缺的思想,以及我
                      的修正意见。听众中有一位年轻的宾夕凡尼亚大学的助理教授保罗·斯特恩哈特,讲演
                      后他和我讨论暴涨的问题。次年2月份,他寄给我一篇由他和一个学生安德鲁斯·阿尔伯
                      勒希特合写的论文。在该文中,他们提出了某种非常类似林德缓慢对称破缺的思想。后
                      来他告诉我,他不记得我描述过林德的思想,并且只是在他们几乎完成论文之时,才看
                      到林德的文章。在西方,现在他们和林德分享以缓慢对称破缺的思想为基础,并发现所
                      谓新暴涨模型的荣誉。(旧的暴涨模型是指固斯关于形成泡泡后快速对称破缺的原始设
                      想。)
                          新暴涨模型是一个好的尝试,它能解释宇宙为何是这种样子。然而我和其他几个人
                      指出,至少在它原先的形式,它预言的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起伏比所观察到的情形要大
                      得多。后来的工作还对极早期宇宙中是否存在这类所需要的相变提出怀疑。我个人的意
                      见是,现在新暴涨模型作为一个科学理论是气数已尽。虽然有很多人似乎没有听进它的
                      死讯,还继续写文章,好像那理论还有生命力。林德在1983年提出了一个更好的所谓紊
                      乱暴涨模型。这里没有相变和过冷,而代之以存在一个自旋为0的场,由于它的量子涨落,
                      在早期宇宙的某些区域有大的场量。在那些区域中,场的能量起到宇宙常数的作用,它
                      具有排斥的引力效应,因此使得这些区域以暴涨的形式膨胀。当它们膨胀时,它们中的
                      场的能量慢慢地减小,直到暴涨改变到犹如热大爆炸模型中的膨胀时为止。这些区域之
                      一就成为我们看到的宇宙。这个模型具有早先暴涨模型的所有优点,但它不是取决于使
                      人生疑的相变,并且还能给出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起伏,其幅度与观测相符合。”


                      IP属地:河北29楼2009-07-04 10:37
                      回复
                        谢谢LS各位参与,我再把以上说明通俗地归纳一下,就是:
                        1、“平坦性疑难”就是大爆炸初期,宇宙的密度应该更大,但实际观测结果却和现在差别不大,即是平坦的。
                        2、“平滑性疑难”就是大爆炸初期,宇宙的空间应该更小,但实际观测结果却和现在差别不大(背景辐射是平滑的)。
                        如果按图1的一般大爆炸模型,上面这两个疑难问题是难以自圆其说的。
                        图1 一般大爆炸模型: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爆     现
                        炸     在

                        其实到了这一步,有理由认为大爆炸理论不成立。这些疑难问题似乎更支持,宇宙是无始、无终和无限的牛顿宇宙观了。但如果继续采用牛顿宇宙理论,星系红移和3K背景辐射这一观测事实又无法解释。于是就有了有暴涨机制的大爆炸模型,见图2:
                        图2 有暴涨机制的大爆炸模型: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爆     现
                        炸     在

                        对照图1看,在爆炸发生不久有一次暴涨,正是这一暴涨使得那2个疑难问题得以解决。各位看了我的图,能理解吗?


                        32楼2009-07-04 14:23
                        收起回复
                          • 124.235.135.*
                          解释的挺明白


                          33楼2009-07-04 14:30
                          回复
                            31楼的不用谢我,我只是转过来了霍金的文章,还是感谢他吧。


                            IP属地:河北34楼2009-07-04 14: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