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说说乾隆,即位的时候可供选择的不多,大皇子和二皇子(老三太小),这时候考虑生母和生母家族,立下老二。
。
二皇子死后,相继考虑过皇七子,皇长子。到十三年申斥皇长子和皇三子,剥夺二人皇位继承权,我觉得不是随口说说,而是由于皇后的死亡,想到了自己的死亡,自然而然考虑过将来的继承人问题。
。
后来又考虑过作为皇长子(应该是十三年以前的某个阶段),各方面较为优秀的五皇子(倒霉的十二是否作为人选考虑过已不可考,因为这些都是乾隆自己后来回忆时所说)。总之两个长子和两个嫡子的死亡,被乾隆概括为“前星四陨”。
。
随后太子立一个死一个,还考虑过立皇长孙。
。
最终与天斗的结果,终于屈服了。还自己发了一通不应拘泥于立长立嫡的议论。可见他从来没把十五皇子视作嫡子。而贤明之义,主要没有明显的缺点,似乎都可以算的上。
。
从齿序上讲,八皇子十一皇子为长,但都明确受过去的申斥。各种性格缺陷。特别十一娶傅恒之女,可见皇帝也许对他也寄予了较大期望。十二皇子为嫡,但乾隆明显的不愿予以承认,装傻无视,但却没有批评过十二本人,不知道是不想再加重十二的心理负担,还是完全的疏远了。
从十五皇子的悼诗来看,永璂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对语言的研究上。手抄清语一千八百句并且日日把玩,这句诗非常有生活气息。我能体味十二的心境,或许他无比向往关外远离政治中心的生活。
。
乾隆四十三年谕旨:
。。。我朝家法。实为美善。我太宗世祖。圣圣相承。皆未豫定储位。盖天命人心所属。自符万年垂裕之谋。。。。至于立嫡立长之说。尤非确论。汉之文帝最贤。并非嫡子。使汉高令其嗣位。何至有吕氏之祸。。。。。乾隆元年。朕效法前徽。以皇次子为孝贤皇后所出。人亦贵重端良。曾书其名。立为皇太子。亦藏其名于正大光明扁内。未几薨逝。遂将前旨彻出。明示众人。谥为端慧皇太子。不复再立。且皇七子亦皇后所出。又复逾年悼殇。而以长以贤。则莫若皇长子、皇五子。亦相继病逝。设如古制之亟亟有册立之事。则朕在位而前星四陨。复成何事体。故不得不慎也。然此等大事。朕未尝不计及也。曾于乾隆三十八年冬。手书应立皇子之名。密缄而识藏之。并以其事谕知军机大臣。特未明示以所定何人。而是年冬至南郊大祀。命诸皇子侍仪观礼。因以书立皇子之名。默祷上帝。如其人贤。能承国家洪业。则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贤。亦愿潜夺其算。毋使他日贻误。予亦得以另择元良。朕非不爱已子也。然以宗社大计。不得不如此。。。。。未尝无窃议朕为贪恋宝位。不肯立储。不知朕践阼之初。曾焚香告天云。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第此意向未宣示。众亦不能深悉也。迨朕六旬大庆后。即敕豫葺宁寿宫。为将来优游颐养之所。臣工应莫不共闻共见。岂有所伪饰乎。今朕春秋六十有八。康强尚如昔时。自当代上天爱养亿兆。董治百官。以期无负祖宗付托之重。必不敢遽释仔肩。但今距乙卯、尚十七年。为日甚长。若朕精力始终不懈。惟当日慎一日。兢业守成。克全朕之初志。岂不甚善。设或七旬八旬以后。神志稍衰。不能似今之精勤求治。亦不肯贪天位以旷天工。且历代帝王。享位四五十余年而归政者。实所罕觏。朕非不知足者。又何必定以六十年为期乎。。。。。。每有因爱其母而欲立其子者。远代姑弗具论。如明神宗宠郑贵妃。诸臣遂有立爱之疑。共为建储之请。盈廷争执。致首相王锡爵、为朝士所逼。几欲自戕。尚复成何政体。本朝家法。则无是也。至于朕现在之诸皇子。皆已无所生妃母。宁复有爱憎之见参其中乎。
================================
这一大段辩白,起因是金从善上书要求立后立储,戳了乾隆的心窝。
乾隆这段话说了这么几个意思:
1.我朝秘密立储,规避了所有公开立太子的弊端,历数了一遍历史上不好的嫡子和好的皇帝不是嫡子的情况。我的列祖列宗,都不是提前预定了储位。而是让上天定天命,人心所属。
2.老子就不立后,谁说必须立长立嫡的?继后自己犯错误,我都没废她,而且我之后没再立后了,足对得起天地良心。
而且朕不是没考虑过立长立嫡。皇二子,皇七子,皇长子,皇五子。都死了。朕要是立一个公开一个就得死一个,岂不都成了笑话了?
3.老子不公开储君,并不是贪恋宝座。实话告诉你老子三十八年就立储了。而且还祷告上苍,老天你看着办,行就行,不行就让他快点死,我还在选别人。不是我不爱儿子,而是国家大事,有德才者担之。(怎么算有德才呢?看老天让不让他活

,老子不背锅了。)
4.圣祖当了六十一年皇帝,我不敢比,我只要当六十年皇帝就好了(是不是被逼的立下了flag,还是早就说过的呢?)。我特别看不起唐太子,宋英宗,立了太子要么失落要么哭泣,没出息。我从来不怕被继承者取代。但是我现在离六十年还有十七年呢,而且我工作效率一点也不差。要是等我七老八十干不动了,我自然退位,都不用等到六十年。(总之就是我不留恋皇位,早就立储了就不告诉你)
5.不立后就要被人说成立爱?因为喜爱其生母选择储君?我这几个皇子的生母早都死了,朕是这样的人么?这也就是本朝家法的另一个好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