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
光武建武十一年,郭伋为州牧,建武二十二年迁。(郭伋传)
光武建武十三年后,郭丹为州牧,盖继郭伋者。(郭丹传)
明帝章帝时,有刺史上官象,在任十八年。(群书治要引崔骃政论)
顺帝永建中,有刺史周举。(周举传)
顺帝永和二年前,有刺史祝良。(南蛮传)
顺帝永和四年,来机为刺史,永和五年夏免。(西羌传)
顺帝时,有刺史苏章。(苏章传)
桓帝永兴二年前,有刺史但望。(华阳国志)
桓帝时,有刺史裴晔。(宰相世系表)
桓帝延熹五年,段颎为刺史,延熹六年冬迁。(段颎传)
桓帝延熹九年,赵岐为刺史,寻免。(赵岐传)
灵帝建宁元年,有刺史胡芳。(皇甫规传)
灵帝建宁二年,有刺史邓盛。(王允传)
灵帝时,有刺史伯柳。(隶释凉州刺史魏元丕碑)
灵帝时,有刺史宋果。(郭泰传)
灵帝光和时,有刺史董卓。(董卓传)
灵帝光和四年十二月,蔡湛为刺史。(隶释稾长蔡湛颂)
灵帝中平五年三月,刺史张懿见杀。(灵帝纪)
灵帝中平五年三月后,有刺史丁原,中平六年四月前迁。(吕布传)
灵帝中平六年四月前,董卓为州牧,八月迁。(董卓传、灵帝纪)
献帝初平四年,高干为州牧,建安九年为刺史,建安十一年见杀。(袁绍传)
献帝兴平二年,胡才为州牧,建安元年免。(后汉纪献帝纪)
上党
更始时,有太守田邑,光武建武元年降世祖,留任。(冯衍传)
光武建武初,有太守戴涉。(鲍永传)
明帝时,有太守公孙伯达。(群辅录引三辅决录,伯达其字也)
明帝时,有太守赵松。(华阳国志)
章帝建初五年,魏应为太守。(儒林传)
顺帝桓帝时,有太守虞恭。(虞诩传)
桓帝永寿二年前,有太守州郡。(隶释州辅碑阴)
桓帝时,有太守侯氏。(隶释金乡长侯成碑)
灵帝时,有太守濮阳潜。(太平御览引高士传)
不知何时,有太守宿仓舒。(太平御览引孝子传)
不知何时,有太守旧强。(万姓统谱)
太原
光武建武二年,有太守孙福。(独行传)
安帝延光三年,太守法度迁。(南匈奴传)
桓帝延熹九年九月,太守刘瓆弃市。(桓帝纪、襄楷传、谢承后汉书、王允传、冯绲碑、天文志,又作刘质)
灵帝建宁二年,有太守王球。(王允传)
灵帝光和时,有太守臧旻。(谢承后汉书臧旻传)
献帝前,有太守委进。(氏族略引风俗通义)
云中
献帝建安二十年省。
光武建武七年冬,卢芳太守桥扈降世祖,留任。(卢芳传、光武纪)
明帝永平十六年,有太守廉范。(廉范传、明帝纪)
安帝永初五年,太守耿夔迁。(耿弇传、南匈奴传)
安帝建光元年九月,太守成严战死。(安帝纪、耿弇传)
灵帝光和四年迁,有太守曹胄。(隶释凉州刺史魏元丕碑)
灵帝时,有太守栾贺。(栾巴传)
定襄
献帝建安二十年省。
光武建武十五年,有太守随。(天文志)
和帝永元二年,太守皇甫棱迁。(南匈奴传)
顺帝时,有太守窦奉。(窦武传)
桓帝时,有太守陈翔。(党锢传)
雁门
光武建武九年,有太守郭凉。(杜茂传)
和帝永元七年,太守庞奋迁。(南匈奴传)
和帝时,有太守衡氏。(隶释卫尉衡方碑)
安帝永初元年,鲜于璜为太守,元初元年免。(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
桓帝时,有太守皇甫节。(皇甫嵩传)
桓帝时,有太守窦统,灵帝建宁元年叛逃。(宰相世系表)
灵帝时,有太守王柔。(华芳墓志)
灵帝献帝时,有太守郭缊。(三国志郭淮传注)
献帝时,有太守王泽。(晋书王湛传、宰相世系表)
献帝前,有太守宿详。(风俗通义)
不知何时,有太守石氏。(谢承后汉书)
不知何时,有太守肃何。(氏族略)
朔方
西汉属朔方,光武建武十一年改属并州,献帝建安二十年省。
光武建武七年冬,卢芳太守田飒降世祖,留任。(卢芳传、光武纪)
章帝建初中,贾宗为太守。(贾复传)
和帝永元十二年,太守王彪迁。(南匈奴传)
桓帝永寿二年,有太守仇氏。(隶释仓颉庙碑)
桓帝延熹末,有太守董援。(第五伦传)
上郡
西汉属朔方,建武十一年改属并州。
光武建武初,太守马员降世祖,留任。(水经注河水注)
和帝时,有太守王氏。(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
桓帝延熹中,太守王旻卒。(皇甫规传)
献帝前,有太守邸杜。(氏族略引风俗通义)
不知何时,有太守扈育。(万姓统谱)
不知何时,有太守免乙。(万姓统谱)
西河
西汉属朔方,建武十一年改属并州。
更始时,有太守宗育,光武建武元年降世祖。(邓禹传)
东汉初,有太守杜敦。(宰相世系表)
安帝时,有太守宋汉,顺帝永建元年迁。(宋弘传)
灵帝中平五年正月,太守邢纪见杀。(灵帝纪)
献帝初平初,有太守崔钧。(崔骃传)
献帝前,有太守管虢。(风俗通义)
不知何时,有太守垣恭。(万姓统谱)
五原
西汉属朔方,光武建武十一年改属并州,献帝建安二十年省。
光武建武六年,卢芳太守李兴见杀。(卢芳传)
光武建武十二年,随昱为太守。(卢芳传)
和帝中,有太守耿夔。(耿弇传)
顺帝永和五年,太守陈龟迁。(陈龟传、南匈奴传)
桓帝中,有太守崔寔。(崔骃传)
灵帝时,有太守郭鸿,光和二年前迁。(隶释丹阳太守郭旻碑、太尉郭禧碑)
灵帝光和二年,有太守王智。(蔡邕传)
献帝前,有太守督瓒。(风俗通义)
光武建武十一年,郭伋为州牧,建武二十二年迁。(郭伋传)
光武建武十三年后,郭丹为州牧,盖继郭伋者。(郭丹传)
明帝章帝时,有刺史上官象,在任十八年。(群书治要引崔骃政论)
顺帝永建中,有刺史周举。(周举传)
顺帝永和二年前,有刺史祝良。(南蛮传)
顺帝永和四年,来机为刺史,永和五年夏免。(西羌传)
顺帝时,有刺史苏章。(苏章传)
桓帝永兴二年前,有刺史但望。(华阳国志)
桓帝时,有刺史裴晔。(宰相世系表)
桓帝延熹五年,段颎为刺史,延熹六年冬迁。(段颎传)
桓帝延熹九年,赵岐为刺史,寻免。(赵岐传)
灵帝建宁元年,有刺史胡芳。(皇甫规传)
灵帝建宁二年,有刺史邓盛。(王允传)
灵帝时,有刺史伯柳。(隶释凉州刺史魏元丕碑)
灵帝时,有刺史宋果。(郭泰传)
灵帝光和时,有刺史董卓。(董卓传)
灵帝光和四年十二月,蔡湛为刺史。(隶释稾长蔡湛颂)
灵帝中平五年三月,刺史张懿见杀。(灵帝纪)
灵帝中平五年三月后,有刺史丁原,中平六年四月前迁。(吕布传)
灵帝中平六年四月前,董卓为州牧,八月迁。(董卓传、灵帝纪)
献帝初平四年,高干为州牧,建安九年为刺史,建安十一年见杀。(袁绍传)
献帝兴平二年,胡才为州牧,建安元年免。(后汉纪献帝纪)
上党
更始时,有太守田邑,光武建武元年降世祖,留任。(冯衍传)
光武建武初,有太守戴涉。(鲍永传)
明帝时,有太守公孙伯达。(群辅录引三辅决录,伯达其字也)
明帝时,有太守赵松。(华阳国志)
章帝建初五年,魏应为太守。(儒林传)
顺帝桓帝时,有太守虞恭。(虞诩传)
桓帝永寿二年前,有太守州郡。(隶释州辅碑阴)
桓帝时,有太守侯氏。(隶释金乡长侯成碑)
灵帝时,有太守濮阳潜。(太平御览引高士传)
不知何时,有太守宿仓舒。(太平御览引孝子传)
不知何时,有太守旧强。(万姓统谱)
太原
光武建武二年,有太守孙福。(独行传)
安帝延光三年,太守法度迁。(南匈奴传)
桓帝延熹九年九月,太守刘瓆弃市。(桓帝纪、襄楷传、谢承后汉书、王允传、冯绲碑、天文志,又作刘质)
灵帝建宁二年,有太守王球。(王允传)
灵帝光和时,有太守臧旻。(谢承后汉书臧旻传)
献帝前,有太守委进。(氏族略引风俗通义)
云中
献帝建安二十年省。
光武建武七年冬,卢芳太守桥扈降世祖,留任。(卢芳传、光武纪)
明帝永平十六年,有太守廉范。(廉范传、明帝纪)
安帝永初五年,太守耿夔迁。(耿弇传、南匈奴传)
安帝建光元年九月,太守成严战死。(安帝纪、耿弇传)
灵帝光和四年迁,有太守曹胄。(隶释凉州刺史魏元丕碑)
灵帝时,有太守栾贺。(栾巴传)
定襄
献帝建安二十年省。
光武建武十五年,有太守随。(天文志)
和帝永元二年,太守皇甫棱迁。(南匈奴传)
顺帝时,有太守窦奉。(窦武传)
桓帝时,有太守陈翔。(党锢传)
雁门
光武建武九年,有太守郭凉。(杜茂传)
和帝永元七年,太守庞奋迁。(南匈奴传)
和帝时,有太守衡氏。(隶释卫尉衡方碑)
安帝永初元年,鲜于璜为太守,元初元年免。(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
桓帝时,有太守皇甫节。(皇甫嵩传)
桓帝时,有太守窦统,灵帝建宁元年叛逃。(宰相世系表)
灵帝时,有太守王柔。(华芳墓志)
灵帝献帝时,有太守郭缊。(三国志郭淮传注)
献帝时,有太守王泽。(晋书王湛传、宰相世系表)
献帝前,有太守宿详。(风俗通义)
不知何时,有太守石氏。(谢承后汉书)
不知何时,有太守肃何。(氏族略)
朔方
西汉属朔方,光武建武十一年改属并州,献帝建安二十年省。
光武建武七年冬,卢芳太守田飒降世祖,留任。(卢芳传、光武纪)
章帝建初中,贾宗为太守。(贾复传)
和帝永元十二年,太守王彪迁。(南匈奴传)
桓帝永寿二年,有太守仇氏。(隶释仓颉庙碑)
桓帝延熹末,有太守董援。(第五伦传)
上郡
西汉属朔方,建武十一年改属并州。
光武建武初,太守马员降世祖,留任。(水经注河水注)
和帝时,有太守王氏。(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
桓帝延熹中,太守王旻卒。(皇甫规传)
献帝前,有太守邸杜。(氏族略引风俗通义)
不知何时,有太守扈育。(万姓统谱)
不知何时,有太守免乙。(万姓统谱)
西河
西汉属朔方,建武十一年改属并州。
更始时,有太守宗育,光武建武元年降世祖。(邓禹传)
东汉初,有太守杜敦。(宰相世系表)
安帝时,有太守宋汉,顺帝永建元年迁。(宋弘传)
灵帝中平五年正月,太守邢纪见杀。(灵帝纪)
献帝初平初,有太守崔钧。(崔骃传)
献帝前,有太守管虢。(风俗通义)
不知何时,有太守垣恭。(万姓统谱)
五原
西汉属朔方,光武建武十一年改属并州,献帝建安二十年省。
光武建武六年,卢芳太守李兴见杀。(卢芳传)
光武建武十二年,随昱为太守。(卢芳传)
和帝中,有太守耿夔。(耿弇传)
顺帝永和五年,太守陈龟迁。(陈龟传、南匈奴传)
桓帝中,有太守崔寔。(崔骃传)
灵帝时,有太守郭鸿,光和二年前迁。(隶释丹阳太守郭旻碑、太尉郭禧碑)
灵帝光和二年,有太守王智。(蔡邕传)
献帝前,有太守督瓒。(风俗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