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城市吧 关注:1,442,143贴子:104,587,822

回复:国之瑰宝——郑商瓷欣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二天晚上,诗人留宿在嵩阳观,
欣赏了一次音乐晚会,
诗人印象最深的是晚会上演奏的《霓裳羽衣曲》,
《嵩阳观夜奏〈霓裳〉》——
"开元遗曲自凄凉,
况近秋天调是商。
爱者谁人唯白尹,
奏时何处在嵩阳。
迥临山月声弥怨,
散入松风韵更长。
子晋少姨闻定怪,
人间亦便有霓裳。"



399楼2018-09-16 20:42
收起回复
    文宗大和七年(833)四月,白居易以头风病免河南尹,再授太子宾客分司京都。
    大和九年(835)九月,白居易又被改放外任同州刺史,称病不赴,十月改授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六十四岁的诗人白居易,早已厌倦了官场生涯,看淡了宦海沉浮,更加乐天知命起来。
    这一年,他在嵩山写下了一首五律《看嵩洛有叹》,以饱含哲理的笔触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新理念,象晋代隐士陶渊明那样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诗云——
    "今日看嵩洛,
    回头叹世间。
    荣华急如水,
    忧患大如山。
    见苦方知乐,
    经忙始爱闲。
    未闻笼里鸟,
    飞出肯飞还。"



    413楼2018-09-18 19:21
    回复(1)
      文宗开成元年(836)初春,
      六十五岁的诗人再游嵩山,
      在少室山东坡山岩上,
      写下了《早春题少室东岩》一诗——
      "三十六峰晴,
      雪消岚翠生。
      月留三夜宿,
      春引四山行。
      远草初含色,
      寒禽未变声。
      东岩最高石,
      惟有我题名。"



      414楼2018-09-18 19:22
      回复(1)
        文宗开成五年(840),六十九岁的诗人白居易再次登临嵩山。
        此时诗人的世界观更趋复杂,一方面,他更加强调明哲保身;
        一方面又忘怀不了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
        他在嵩山写了五首咏物诗,称为"山中五绝句",在题下自注:
        "游嵩阳见五物,各有所感,感兴不同,随兴而吟,因成五绝",
        这五首绝句分别是《岭上云》——
        "岭上白云朝未散,
        田中青麦旱将枯。
        自生自灭成何事,
        能逐东风作雨无?"



        425楼2018-09-20 12:36
        收起回复
          《洞中蝙蝠》——
          "千年鼠化白蝙蝠,
          黑洞深藏避网罗。
          远害全身诚得计,
          一生幽暗又如何!"



          429楼2018-09-20 12:46
          收起回复
            《林下樗》——
            "香檀文桂苦雕镌,
            生理何曾得自全。
            知我无材老樗否?
            一枝不损尽天年。"



            430楼2018-09-20 13:01
            收起回复
              《涧中鱼》——
              "海水桑田欲变时,
              风涛翻覆佛天池。
              鲸吞蛟斗波成血,
              深涧游鱼乐不知。"



              431楼2018-09-20 13:02
              收起回复
                《石上苔》——
                "漠漠斑斑石上苔,
                幽芳静绿绝尘埃。
                路旁凡草荣遭遇,
                曾得七香车辗来。"




                433楼2018-09-20 13:42
                回复
                  武宗会昌二年(842),
                  白居易七十一岁,以刑部尚书退休致仕。
                  年迈体病的诗人已经不能再上嵩山了,
                  但在梦里他却最后一次矫健地攀上嵩山,
                  游览了千岩万壑,《梦上山》云——
                  "夜梦上嵩山,独携藜杖出。
                  千岩与万壑,游览皆周毕。
                  梦中足不病,健似少年日。
                  既悟神返初,依然旧形质。
                  始知形神内,形病神无疾。
                  形神两是幻,梦寐俱非实。
                  昼行虽蹇涩,夜步颇安逸。
                  昼夜既平分,其间何得失。"



                  437楼2018-09-21 16:57
                  收起回复
                    白居易在嵩山还有一些诗作,如《送嵩客》——
                    "登山临水分无期,
                    泉石烟霞今属谁。
                    君到嵩阳吟此句,
                    与教三十六峰知。"



                    438楼2018-09-21 17:00
                    收起回复
                      又如《王子晋庙》——
                      "子晋庙下山月明,
                      人闻往往夜吹笙。
                      鸾吟凤唱听无拍,
                      多似霓裳散序声。"
                      除此而外,他的《晚秋有怀郑中旧隐》、《送张山人归嵩阳》等诗,
                      也都是关于家乡的



                      439楼2018-09-21 17:03
                      收起回复
                        少林寺今日依然香火繁盛,
                        但同样是诗人不断吟咏的夕阳楼却已不复存在。
                        人已去,楼已坠,但诗歌还在。
                        李商隐《夕阳楼》诗云——
                        "花明柳暗绕天愁,
                        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
                        不知身世自悠悠。"
                        此诗有李商隐的自注:
                        "在荥阳,是所知今遂宁肖侍郎牧荥阳日作矣。"
                        肖侍郎,即肖浣,
                        曾于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出任郑州刺史,
                        夕阳楼乃肖所建。
                        李商隐当时在家闲居,结识肖浣,
                        并由肖荐达华州刺史崔戎,肖对李有此知遇之恩,故题注称肖为"所知"。
                        后肖因党争被一再贬官。
                        此诗写于肖贬官之后,
                        李商隐亦仕途坎坷,迷惘失意,前程未卜,
                        故地重游作以抒怀。
                        夕阳夕照"是古代郑州八景之一,从现存诗歌来看,夕阳楼不但风光动人,而且存在长久。



                        440楼2018-09-21 17:09
                        收起回复
                          从现存诗歌来看,夕阳楼不但风光动人,而且存在长久。
                          明朝诗人冯振亦有《夕阳楼》——
                          "下舂林杪拂红绡,
                          嵩华西看半寂寥。
                          十二阑干吟独倚,
                          三千风月坐相邀。
                          长天秋水悠悠静,
                          孤鹜残霞缕缕飘。
                          古往今来多送别,
                          不堪烟景晚萧条。"




                          464楼2018-09-23 20:34
                          回复(11)
                            从现存诗歌来看,夕阳楼不但风光动人,而且存在长久。
                            清朝诗人王士祯亦有《夕阳楼》一诗——
                            "野塘菡萏正新秋,
                            红藕香中过郑州。
                            仆射陂头疏雨歇,
                            夕阳山映夕阳楼。"



                            465楼2018-09-23 20:36
                            收起回复
                              古郑州有一浮波亭。
                              宋朝诗人陈尧佐《浮波亭》一诗前有一小序,描写了浮波亭的风光,序云:
                              "建宇出于波心,开轩屹尔空际,沦涟荡漾,势若浮焉。"诗云——
                              "碧玉波光四面寒,
                              虚空檐宇出林端。
                              尘埃不到交游绝,
                              绕座扇舟与钓竿。"



                              477楼2018-09-27 1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