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之下,绚丽衣饰,妖冶妆容,修长身姿,华丽而热情的舞动。这样的美丽,停留在舞台和屏幕之上,而舞者笑容的背后,于我们而言却是未知。
楚思南和常莉莉是一对恋人。但这恋人的关系,似乎远没有他们之间的另一种关系夺目和重要。金牌搭档,在几年中横扫所有奖项的世界冠军,这两个名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种标识,是星光璀璨,是万众瞩目,是无数殷切期待着的眼睛。所以,没有了关切暖语,只有一条条要求训诫;没有了舒心陪伴,只有一刻刻钻研训练。甚至于,只有从偶尔展露出的一些小细节中,才能感受到他们之间属于恋人的那种甜蜜。距离造成不安,嫌隙产生矛盾。小曼的出现,是一道光,明亮鲜活,但也焦灼了两人的心;而莉莉的酗酒,是一个导火索,导致了长期积郁的爆发。
你要的是一个机器人,不是我!
声嘶力竭——
黎莉莉
我是有些同情黎莉莉的。爱上这样一个男人,可以胡闹,可以酗酒,但也不可以告诉他自己已经不能跳舞了,不能告诉他自己承受的痛苦。因为如果这样,她就会永远退出他的生活,甚至不会被记得。
一个场景记得深刻。
比赛失利后,黎莉莉拿着酒,似笑非笑的,在楚思南面前从高高的看台栏杆上跌了下去。
他靠在墙上,眼神冷而痛。她坐在床上,眼神冷而悲。
他说,你把我们毁了,你把我们的梦想摔得粉碎。
她说,我不快乐, 我不健康,我骨头断了,我谢幕了。楚思南,我没有你那么热爱舞蹈,我一直,只为你跳。
这样的疲惫,这样的心碎。
火红的舞衣,旋转的时候有灼烧感的明亮和热烈。而那之下,掩有一颗伤得千疮百孔,脆弱而寂寞的心。
小曼
小曼很年轻。因为年轻,所以是如此简单纯粹的干净。只是一心一意地想要跳舞,跳得更好一些,再好一些,一直跳下去。还未脱去稚气,一点点眉目表情都生动得肆意。但是,只要站在舞台之上,她就不再是个那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舞者的光华,是由一个笑容,一个姿态中显露出来的震慑人心的力量。
或许楚思南和黎莉莉,也曾经有这样的年华,也曾经有这样的神情。只是时光将他们打磨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者,也洗去了所有青涩的美好。可是即便如此,即便所有的轨迹都会不越过预想的铺展开来,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热爱本真的姿态。因为,那些年轻飞扬的身影,是新生,亦是希望。
楚思南
楚思南是个很硬的人。他不会说安抚的话让不安中的恋人舒心,他劝导别人把人气得哭着离开,他对人严厉地接近严苛。剧中五哥有句评价,他在舞台上的时候,每个人爱他都爱得要死,等他下了舞台,就成了一个混蛋。虽然是句半玩笑的话,但实在是贴合的紧。
可以无奈地指责我们的楚老师低得气人的情商,但是呢,楚思南绝不是无情。在教导小曼伦巴的时候,楚思南暴起地指责小曼说,你难道感受不到么,你是冷血动物么。他的情感之充盈已然可见一斑,不过可惜的是只于舞蹈上得见。而当他将几乎所有的感情投入于舞蹈的时候,对于身边的人和事,就显得冷漠而迟钝。
舞者热爱舞蹈,痴爱舞蹈,深爱舞蹈。但是除了舞蹈以外呢,爱情呢?
楚思南对莉莉的爱,虽然在影片结尾到来之前几近完全没有得到体现,但当结尾楚思南毅然放弃了为之奋斗已久又只在咫尺的黑池比赛,选择了结束职业舞蹈生涯陪伴在黎莉莉身边时,却丝毫不让观众觉得突兀,这显然要归功于钟汉良饱满的演绎。
他隔着手机对小曼说出那句“我退役了”的时候,整部影片厚重的油彩也在瞬间轻快了起来。楚老师的心,终于为了舞蹈以外的事物如此鲜明地跳动起来。
《斗爱》并不是一部十分成熟的作品,但是《斗爱》是一次尝试,它把镜头对准了那些片刻绚烂而长久默默的舞者们。虽然这部影片在各方面都难以堪称完美,但是却不难看出导演编剧在其中投入的心力,试图通过一个故事将拉丁舞华美表象背后舞者的灵魂真实而完整地呈现出来。
有人问过导演为什么讲片名改成《斗爱》,导演回答是投资方的要求。或许的确是出于利益方面的考虑,用爱情来增加噱头。但是抛开这些考虑,这个片名某种意义上也确实是和贴的。这是一个关于拉丁舞,关于舞者的故事,但“爱”的主线贯穿其中。影片对于爱的叙述,并不像当下大量廉价爱情片一样流于表面,而是更深沉更复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失去了动人的情感,那么还不如拍摄一部记录片来得更加细致全面。影片最动人的地方,正是用舞蹈包装下的情感引发了人们心中的共鸣。
当希望变成绝望,
当热爱的事遇到热爱的人,
当新生劈开一方天地出现在眼前——
斗的是舞,舞的是心灵,心灵中流动的,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