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吧 关注:1,154贴子:12,462

回复:【探讨】刘裕有实力统一天下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刘裕内部来说,有几个明显的障碍:
1, 南方战争劣势并未消除。
陈寅恪总结东晋南朝北伐不能成功的原因,举了四点:一是物力南不及北,二为武力南不及北,三是运输困难,四是南人不热心北伐,北人也不热心南人的恢复。(《讲演录》p236)。对照义熙末年,这四点同样存在,只不过北方分裂的局面使潜力优势未能转换成实力优势。义熙年间仍然处于东晋末年大动乱的恢复期,对照极盛时期元嘉北伐的动员状况及江南经济受到的损害,义熙末年无论人力物力都大大不如,实在不必乐观。


46楼2018-04-04 21:48
回复

    2, 人才力量:
    《刘穆之传》提到,刘裕的北伐计划是“顿兵关中,经略赵魏”,这到底是一种对刘穆之死失去臂助的过度悲伤,还是刘裕已经拟定的腹稿,其实颇可怀疑。这个计划的实施至少有几个问题:
    一,刘穆之死后缺少替代者,徐羡之资望才干不足,王弘不是自己人,刘道怜是个阿斗。所以刘裕平定三秦后急于南归。
    二,缺少经略关中、青徐的人选。刘裕的弟弟刘道规和政敌刘毅孟昶已死,檀道济等人是比较简单的武将,徐羡之傅亮是文案幕僚,王镇恶谢晦朱龄石缺乏资望。东晋内部没有独当一面镇抚强藩的人才,日后刘义真幕府内讧为赫连勃勃所乘就是这个原因。
    三,关中和青徐力量都不是短期内能够消化,内怀反侧。关中民族问题甚多,汉胡之争只是其一,不同胡人之间的矛盾也绝不是短期内有望消除的。青徐豪强的武力直到义嘉之乱和萧道成篡齐才登上中Y舞台。刘裕所能依靠的力量,主要仍然是北府兵。
    泰始年间刘勔上疏说“界上之人,唯视强弱,王师至境,必壶浆候涂,裁见退军,便抄截蜂起。首领回师,何尝不为河畔所弊”。东晋末年状况也不会相去太远。后方不稳,要继续经略河北,难矣哉。


    47楼2018-04-04 21:51
    收起回复
      2025-09-03 17:05: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 刘裕集团继续北伐的意愿不会太高。
      刘裕北伐很大程度上是对内政治的延续,以北伐作为禅代的基础。北伐前王镇恶对留守建康的刘穆之说“三秦若定,而公九锡不至,亦卿之责也”,这才是刘裕北伐的本意。《王弘传》说“前锋已平洛阳,而未遣九锡,弘衔使还京师,讽旨朝廷”,北伐不过是禅代的工具,收复洛阳长安,功业已成。即便刘裕有“经略赵魏”的雄心,一帮富贵到手的文臣武将又有多少继续北伐的意愿呢?


      48楼2018-04-04 21:53
      回复
        还有网友如是说:
        难,刘裕不管是灭南燕,后秦还是谯蜀都是趁其内忧外患或JZ无能,而且除了后秦以外都是小国,不能与东晋抗衡,但北魏不同,北魏君臣一心国势处于上升期且人口众多军事实力强大,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而且刘裕始终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刘裕的军事辉煌是建立在其强大的水军和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但是燕赵河朔之地水军无用武之地,以己之短攻敌之所长,胜负可知,如果刘裕巩固关中和中原积攒实力图谋进取,建立强大的骑兵,后世子孙励精图治统一中国不是没有可能,只可惜两种假设一个也没成立。
        在这我要顺便驳斥一下刘裕北伐是为称D积累资本,纯属无稽之谈!自王莽篡汉以来,除曹操外,上至司马家三代,下到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杨坚,李渊,哪一个称D时有刘裕般赫赫功勋,他们C位都没人不服,刘裕为啥就得在灭一个后秦才够威望?刘裕称D时关中得而复失,晋军大败,要是按照这个逻辑那刚得来的资本又丢了那称D又不成了?刘裕北伐前所有的政敌都已经消灭殆尽,自己的威望如日中天,又有一支绝对效忠自己的强大军队,称D的条件已经具备,何需再立功勋!


        49楼2018-04-04 21:56
        回复
          历史上从南往北统一中国只有一次半成功,一次是朱元璋,另外半次是J介石。朱元璋的敌人是已经没有统治基础的蒙古族。军队战斗力极限下降,人数少,再有,江南的生产力大大超过北方。蒋介石的敌人是军阀,但没完全成功。刘裕的敌人,异族统治,但人数对汉族无劣势,经济上也无劣势。


          50楼2018-04-04 21: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