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吧 关注:49,516贴子:337,665

今天给大家发一篇有关修炼三魂七魄的文章从玉虚派的修练探讨神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给大家发一篇有关修炼三魂七魄的文章
从玉虚派的修练探讨神仙之源
----陈道长口述 雪城整理
(陈道长,湖南人氏,道家玉虚派第八代掌门人。16岁时遇玉虚派第七代执教王梅生仙长,遂随其入道。1992年王梅生仙长羽化,享年202岁。1994年在湖南大云山祖师殿,陈道长为前来参访之人说法,本人当时有缘在场,记录下说法内容。今经整理,形成此文。经同意特公之于众,留与有缘人。)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3-29 09:08回复
    翻开道史,我们不妨追溯到殷商时期。那时,民间就有了对日月星辰的崇拜。同时,也出现了术士之说。特别是“元始天尊”在聚仙台上的说法,通过广成子的记载,黄石公的整理,独狐肪的重抄,已流传于世。(见王梅生仙长手本《仙缘录》)
    对于“神仙”的形成,不仅在民间,而且在道教界也有诸多说法。本文仅就玉虚派的修炼方式,来探索一下“神仙”之来源。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3-29 09:09
    回复
      仙长在《仙缘录》中的记载,玉虚门下第二代弟子广成子道成后,上北昆仑拜殷玄翁为师。广成子刚刚跪下,忽觉神翁头上光环闪闪,瑞气四射。广成子大惊曰:“吾师何以‘红日相护’?”,神翁笑曰:“非也!此乃龙虎之弦而成矣。”,广成子惊曰:“日月之精而成,阴阳灵气相护,实乃‘天尊’!天之尊奉吾师也!”忽又大悟曰:“天尊!天尊!天地之尊也!”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3-29 09:09
      回复
        后来修道的人们得知此事,无不感到震惊。因此,众仙遂往北昆仑,敬拜殷玄翁为“元始天尊”。这样一来,也就有了后来的“万仙朝圣”以及“玉虚歌”,这个典故便是“万仙朝圣”和“玉虚歌”的由来。但“玉虚派”却是以“玉虚令”为行使,是不唱玉虚歌的。
        不过在玉虚派的传承上,从第三代至第七代都是“书遇有缘人”而隔世相传的。(见王梅生仙长手本《仙缘录》)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3-29 09:10
        回复
          遗憾的是:得到王梅生仙长真传的“玉虚派”第八代传人,由于某种原因,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将仙长所传之书全部付与了祝融氏。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3-29 09:10
          回复
            玉虚派从广成子起,至第五代,并不叫“玉虚派”,而自称“玉虚门下”。直到第六代韩成老仙长遇缘,道之初成后在甘肃建立“玉虚宫”,收下门徒二十四人而创立“玉虚派”。并修下“玉虚谱”系:“大道通天宇,三幽子习恒......”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3-29 09:11
            回复
                "玉虚派"在当时也是一个内外兼修的门派,但立派不到六年,正值明崇祯罹难,清兵入关,仙长义无反顾,毅然率门下入关外、下江南、卫扬州、护嘉定、闹京城、刺皇宫,几经生死。然而,事与愿违,“玉虚宫”被清兵而焚,门徒几尽,后虽存二三人,但也不知去向。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3-29 09:11
              回复
                老仙长自恨道未大成,无法抗衡天命,后经再三考虑,隐于四明猎居而潜心修真。老仙长在抗清中亲见门徒的惨死,在心灵上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老仙长在自序中也只略谈了一下自己),在“秘录”中也弃去了武功之一道,只将炼“气”之道,传于后世-----“书遇有缘人”。(见王梅生手本《仙缘录》)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3-29 09:12
                回复
                  因此,“玉虚派”在道教中刚露面,又几近绝迹。
                  “玉虚派”是一个修炼“三魂,七魄”的门派,它的追求是以“真我”来代替“假我”。“真我”者,人之灵魂。“假我”者,人之肉体。也就是说,“假我”出于“先天”的限制,人们无法完全改造它,只能以“后天”(即真我)去解除“先天”的限制,来创造第二个自己而达到生命的永恒。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3-29 09:13
                  回复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韩成老仙长在《玉虚秘录》中特别提示门下,在未炼“三魂、七魄”之前,必须先炼好一切应用“器械”来作为防身之用。否则,终将“大道”难成。
                    “玉虚派”有一句口头语:“炼精不炼魂,神仙作不成”,也就是说,从“元始天尊”至第七代都是修练“三魂”,以“真我”而成“神”的。三魂即“神魂”、“形魂”和“气魂”。七魄即“...... 忧魄、思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3-29 09:13
                    回复
                      王梅生仙长在《外婴真经.摘要》中谈到"三魂"对于人来说,是个若离若附的"灵体",而"七魄"又更加散漫无章,如果将"三魂"归成一体,将"七魄"附之人身,从客观上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也许人们会认为这是一种无稽之谈。然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些是不能以“常理”而论的。“玉虚派”不但开辟了一条“成神”、“成仙”之路,而且还是一条“捷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3-29 09:13
                      回复
                        “玉虚派”炼功时左手竖掌,右手虚托于下丹田。身坐“伏羲”卦内,面向东方偏南三分。在未入坐之前,口中念动:“足踏乾卦开天门、坤卦闭地府、巽木参天地、艮卦作长城、坎卦涌波浪、离宫架火焚、震雷生劈雳、兑卦统雄兵;左踏三元分太极,右踏三元天地人北斗,天剑插地,诸神退缩,如律令”(见韩成《玉虚秘录》)。贫道认为:有《外婴真经》而无《玉虚秘录》大道难成,有《玉虚秘录》而无《外婴真经》,同样难成大道。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3-29 09:18
                        回复
                          念完口诀,再以“真语”催动使本来在人身后略呈三角形,远者三丈左右,近者一丈有余的“三魂”,慢慢地互相靠拢;又使无章的“七魄”,一个一个地附到人身上。最后,使“三魂”成为一个无瑕的整体,也就成了“外婴”。
                          “外婴”可大可小。大如人身,小如指甲。(见韩成仙长《外婴真经》重书)
                          “外婴”炼成后,将他纳入“泥丸宫”内,以丹田之气慢慢地贯注,而炼成“真我”。
                          “真我”即人们所说的“元神”,也就是“玉虚派”所说的第二个自己。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3-29 09:19
                          回复
                            “真我”出泥丸,上通天宇,下达幽冥,中撼万物,也就成了一个不生不灭----未来的“神仙”。有诗为证:气随念动,念助气行,灵随气出;上通天宇,下达幽冥,中撼万物;神乎?仙乎?道在其中矣!(王梅生仙长《神仙总论》)
                            谈到这里,千万不要误认为“真我”炼成后,“假我”就会“羽化”。“假我”不但不会“羽化”,而且还会增长寿命。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3-29 09:19
                            回复
                              当然,“神仙”也不是一说就成的事,他是通过艰苦的修炼与测试而得来的。如韩成在《玉虚秘录.论道篇》中所言:“大凡修真之人在‘真我’炼成后,必须去检验他的功力。让‘真我’进‘宫、殿’,受八方香火,占‘神台’,受万众朝拜。如‘真我’不被神赶出,证明道之初成。”
                              韩成老仙长的这段话,说来容易,但要去做到,这就要看自己真正的道行了。
                              “真我”在初出“泥丸宫”之时,形如木偶,须得“假我”的指挥。但通过气贯“天门”,以精元补足后,他不但不形如木偶,而且行动与胆量还胜“假我”百倍,甚至千倍。就是思维与情感,也只略低于“假我”。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3-29 09: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