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篇闲扯的帖子。
作为山地车爱好者群体中的成员,整个业界的发展和改革,您问我支不支持,我说支持。
但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不会如口头故事里描述的那样,沿着一条单一淳朴的路线清晰明了地发生越来越好的进化。如果您满足主观上喜欢钻研山地车历史以及具有智商这两个条件,其实很容易能看出来山地车历史剧情的路线是如何错综复杂。
注:我没有认为不喜欢钻研山地车历史的山地车爱好者是没智商的,别捣乱。
山地车是一个有意思的产业,因为山地车的用户(其实几乎全都是爱好者)群体之中,既缺乏一种“我确实是不懂,但我就是想质疑国际大厂商”的精神,又缺乏一种“这个东西到底好不好?让我做更多的研究来整明白它”的精神。相对地,主流爱好者更常抱有的是一种“大厂商推出的新东西总是没毛病的,买就是了”的消费心态。这样的景象造成了很多很神奇的故事,给产业带来了很奇妙的推动作用,这么些年来所有人都以各自的视角看在了眼里。
所以山地车怎么骑还重要吗?当然是不重要了……
您就这么想吧,您今天买一辆enduro车推进山地车公园,把它挂在缆车上开始为期一天说走就走的旅行,您觉得您的玩法特别正当,因为这是现如今整个产业最为推崇的进行山地车运动的模式。您这么做当然没毛病,因为眼下这是最容易买到合适且优秀的新产品也最容易不断体验到更优秀的新场地的玩法,主流意味着很多事。但……千万别把这事跟“山地车精神”这之类的词汇挂钩,否则您就真的中计了。
整个山地车产业发展到接近现在的规模,不过是最近不到十年的事,但在这区区几年里,套路也已经显露无疑了。
2008年前后整个山地车界开始讲究精致,五光十色的SRAM X-0和XTR Yumeya为典型的一类产品涌现,当时的大厂商希望建立我们对于公益的追求;2010年前后所有大厂商发觉了赛事对于产品和品牌推广的功效,开始引导我们追求竞技化的、价格高昂却简单务实的产品;2012年前后这些大厂商又准备试图引进全新的轮径规格,使原本仅仅更换新款配件的爱好者不得不更换所有主要部件甚至整辆整车。
上述进程中最后一招最为致命,使赶上了这波热潮的厂商一直滋润到了今天。置身于这段进程之中,其实主流爱好者群体并不是绝对地愚蠢,之中有很多富有智慧的人,算是被另一部分主流爱好者抹黑了。
有兴趣在这段进程中做一个聪明人的话,信我的,别太在意自己和身边的爱好者都在以什么方式进行爱好。首先,现在这个产业更新的模式主要依靠的是来来回回地转型,次要才是工程上的进步,任何玩法都有可能时隔一日就突然成为主流,无论是将一个玩法门类过度低看还是将其高看,都极有可能被打脸。其次,爱好的本质就是爱好,这话对于一些特别乐于强调自己所谓的山地车骑士精神,特别钟爱“初衷”、“意义”等词汇的爱好者,尤为重要。
最后,您若是想翻出我多年前发表的言论对上述内容进行打脸,请您先理清逻辑关系,我没有任何意思改变此前对于给廉价XC车安装大行程前叉之后认为只有自己才真正领悟了山地车的真谛的这一部分爱好者的看法和偏见,这件事的重点全然不在于您的车如何装配,而是在于您过于膨胀的德行。我发表这样的观点,正是出于对山地车本身运动形式的宽容。换句话说,只要您愿意接受和您不一样的爱好者及其运动形式,那您总是对的。
其实我费劲扯这么大篇幅,不过是为了更多地补充说明,尽可能绕过所有重点,以达到尽量少惹恼一部分人的目的。
至于所谓高大上的西方爱好者怎么玩车,您先得想想西方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人家怎么可能团结一心走同一条路子给您看呢?真乐意向所有西方爱好者学习的话,您就更应该尝试更多不常见的运动形式了。
作为山地车爱好者群体中的成员,整个业界的发展和改革,您问我支不支持,我说支持。
但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不会如口头故事里描述的那样,沿着一条单一淳朴的路线清晰明了地发生越来越好的进化。如果您满足主观上喜欢钻研山地车历史以及具有智商这两个条件,其实很容易能看出来山地车历史剧情的路线是如何错综复杂。
注:我没有认为不喜欢钻研山地车历史的山地车爱好者是没智商的,别捣乱。
山地车是一个有意思的产业,因为山地车的用户(其实几乎全都是爱好者)群体之中,既缺乏一种“我确实是不懂,但我就是想质疑国际大厂商”的精神,又缺乏一种“这个东西到底好不好?让我做更多的研究来整明白它”的精神。相对地,主流爱好者更常抱有的是一种“大厂商推出的新东西总是没毛病的,买就是了”的消费心态。这样的景象造成了很多很神奇的故事,给产业带来了很奇妙的推动作用,这么些年来所有人都以各自的视角看在了眼里。
所以山地车怎么骑还重要吗?当然是不重要了……
您就这么想吧,您今天买一辆enduro车推进山地车公园,把它挂在缆车上开始为期一天说走就走的旅行,您觉得您的玩法特别正当,因为这是现如今整个产业最为推崇的进行山地车运动的模式。您这么做当然没毛病,因为眼下这是最容易买到合适且优秀的新产品也最容易不断体验到更优秀的新场地的玩法,主流意味着很多事。但……千万别把这事跟“山地车精神”这之类的词汇挂钩,否则您就真的中计了。
整个山地车产业发展到接近现在的规模,不过是最近不到十年的事,但在这区区几年里,套路也已经显露无疑了。
2008年前后整个山地车界开始讲究精致,五光十色的SRAM X-0和XTR Yumeya为典型的一类产品涌现,当时的大厂商希望建立我们对于公益的追求;2010年前后所有大厂商发觉了赛事对于产品和品牌推广的功效,开始引导我们追求竞技化的、价格高昂却简单务实的产品;2012年前后这些大厂商又准备试图引进全新的轮径规格,使原本仅仅更换新款配件的爱好者不得不更换所有主要部件甚至整辆整车。
上述进程中最后一招最为致命,使赶上了这波热潮的厂商一直滋润到了今天。置身于这段进程之中,其实主流爱好者群体并不是绝对地愚蠢,之中有很多富有智慧的人,算是被另一部分主流爱好者抹黑了。
有兴趣在这段进程中做一个聪明人的话,信我的,别太在意自己和身边的爱好者都在以什么方式进行爱好。首先,现在这个产业更新的模式主要依靠的是来来回回地转型,次要才是工程上的进步,任何玩法都有可能时隔一日就突然成为主流,无论是将一个玩法门类过度低看还是将其高看,都极有可能被打脸。其次,爱好的本质就是爱好,这话对于一些特别乐于强调自己所谓的山地车骑士精神,特别钟爱“初衷”、“意义”等词汇的爱好者,尤为重要。
最后,您若是想翻出我多年前发表的言论对上述内容进行打脸,请您先理清逻辑关系,我没有任何意思改变此前对于给廉价XC车安装大行程前叉之后认为只有自己才真正领悟了山地车的真谛的这一部分爱好者的看法和偏见,这件事的重点全然不在于您的车如何装配,而是在于您过于膨胀的德行。我发表这样的观点,正是出于对山地车本身运动形式的宽容。换句话说,只要您愿意接受和您不一样的爱好者及其运动形式,那您总是对的。
其实我费劲扯这么大篇幅,不过是为了更多地补充说明,尽可能绕过所有重点,以达到尽量少惹恼一部分人的目的。
至于所谓高大上的西方爱好者怎么玩车,您先得想想西方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人家怎么可能团结一心走同一条路子给您看呢?真乐意向所有西方爱好者学习的话,您就更应该尝试更多不常见的运动形式了。